自從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之後,人類開始慢慢地認識宇宙。原本以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但隨著人類天文技術的發展人們認識到,宇宙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面對浩瀚的宇宙,地球只是滄海一粟,更何況我們人類呢!對於自然的力量我們是無法抗拒的,比如說海嘯、地震、颶風。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身處在變幻莫測的茫茫宇宙當中,那它需要面的哪些困難呢?接下來我們來一起盤點一下。
不容忽視的橫禍:近地軌道有將近五千多顆小行星,當它們轉動到近地點時,如果受到其他星球的引力影響就會偏離軌道,就有可能撞向地球。小行星是由巖石或金屬構成的,而彗星則由冰和氣體構成的。當他們撞擊地球時就變成了流星;那些墜落到地球上但沒有燃燒的物體叫做隕石。研究人員稱,當一個寬15米,重達1.4萬噸的隕石,以每秒17千米的速度猛撞到地球上時,就形成了沃爾夫克裡克隕石坑。如果一個巨大天體撞擊地球,它可以摧毀一座城市,殺死數百萬人。但也有可能,這個天體大的足以在一擊之下,滅絕人類。真實的例子:1908年,一個直徑不超過200米的天體撞向俄羅斯西伯利亞一個針葉林地帶。隨之而來的爆炸將大約770平方英裡(約合1994平方公裡)的森林夷為平地。
如何監控:那麼,我們就這樣等死嗎?肯定不會的。人類現在可以對小行星的行蹤進行密切監控。比如日本隼鳥2號(Hayabusa 2)太空船,於2018年9月21日朝下寬900米的小行星「龍宮」(Ryugu)投下2臺探測器MINERVA-II1A和MINERVA-II1B,成功登陸並移動探測。別的國家也通過衛星來實時監控小行星的行動軌跡。
真的撞過來如何應對?面對撞那個過來的行星,現在防禦措施一般是通過主動手段,包括核爆、動能撞擊、雷射燒蝕、離子束牽引、引力拖曳、質量驅動等,破壞小行星的結構或者偏轉小行星的軌道。將通過發射無人飛行器捕獲小尺寸小行星或者在碎石堆小行星上採集超過100噸的巖石,與飛行器構成組合撞擊體,操控組合體撞擊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將潛在威脅小行星偏轉出撞擊地球的軌道。特別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航天系統電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李明濤、王藝睿、王有亮、周炳紅、鄭偉等科研團隊提出應對大尺寸潛在威脅小行星的「以石擊石」防禦方案,為積極主動應對小行星撞擊地球潛在威脅提供了一個新的有效選項。
先來看事實:1989年3月13-14日,太陽風暴造成加拿大魁北克地區電網停電;全球無線電通訊受到幹擾;日本一顆通訊衛星異常;美國一顆衛星軌道下降;1991年4月29日,強磁暴發生後,美國緬因州核電廠遭到災難性破壞;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那麼啥是太陽風暴呢?太陽風暴,實際上,是由於太陽在黑子周期性活動的高峰階段產生的劇烈爆發活動。太陽風暴爆發時釋放大量帶電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嚴重影響地球的空間環境,破壞臭氧層,幹擾無線通信,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太陽黑子活動周期每11年發生一次,是一種太陽自身的周期性變化。每個周期內都會有峰年。這時,太陽黑子群釋放的氣體和帶電粒子與地球磁場發生撞擊後,會產生地磁衝擊波,而後引發地球磁暴。現在人類對通訊、電力的依賴很重。一旦磁暴,後果很嚴重啊!好在地球周圍有厚厚的大氣層吸收絕大部分射線,以及並且地磁場對太陽風暴吹過來的高能粒子起到屏蔽作用。
不過也別驚慌,太陽活動不會給在地面活動的人類帶來像地震那樣可怕的災難,更何況能導致強烈地磁暴的太陽爆發是罕見事件。所以不用太擔心了!
在龐大的銀河系當中一些到達生命周期的巨大恆星塌陷後最終變成黑洞的引力巨大,就連傳過來的光也逃不掉。如果有一顆流浪的黑洞靠近太陽系的時候,地球將脫離軌道。這樣地球上的一切生靈將全部化為灰燼。
現代的設備這麼先進,為啥對黑洞卻無能為力,觀測不到呢?其實,黑洞並不是一種實體星球,而是宇宙天體運動時產生的各種「磁場旋渦」現象。它的能量、射線輻射主要都是由磁場引力作用產生的,因為它的構成物質密度非常稀薄,光波反射極其微弱,所以根本無法在遠距離用光學儀器觀察到它的形狀。
人類不能活活等死,天文學家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就是密切注意黑洞,當其「伸出黑手」去捕捉和吞食其他星球時,被吸附的物質將圍繞著黑洞外圍高速旋轉,形成盤狀或喇叭狀。這些高速旋轉的物質,還會因摩擦而產生高溫,釋放出強大的高能X射線,而X射線人們用儀器可以探測得到,所以這類高能輻射也是搜尋黑洞的重要線索。
一些科學家還提出了反物質彈,簡單講就是它可以把質量全部轉化成能量釋放出來。比原子彈的威力大的多!可是人類對黑洞的認識還遠遠不夠,要想利用它必須進一步探索了。
大家還知道哪些宇宙災難呢?可以留言交流。也可以通過頭條搜索直接輸入獲得更多的相關知識。
關注我點進入有趣的科學世界!本文參加,內容為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