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蠣需要為相當大比例的溫室氣體負責

2021-02-13 煎蛋


credit:123RF

科學家最近已經證明,海洋裡的蛤蜊正在釋放大量有害的溫室氣體到大氣中。來自卡蒂夫大學和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團隊表明,這些海洋生物體內的細菌釋放了大量會導致較強溫室效應的氣體——甲烷和氮氧化物。釋放出的這些甲烷氣體先進入水中,然後浮出水面,進入大氣,從而加重全球變暖。而且,甲烷的變暖潛能是同等體積二氧化碳的28倍。

一份詳細的分析表明,波羅的海甲烷總排放量的10%可能是由於水裡的蛤蜊所釋放的。研究人員們估計,這些氣體相當於20000頭(整個威爾斯奶牛種群的10%,整個英國奶牛種群的1%)奶牛所排出的甲烷總量。

這個被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發現指出了迄今為止在海洋中被人們所忽視的溫室氣體來源,這可能對決策者們產生深遠的影響。此前,有人表明,養殖牡蠣、貽貝和蛤蜊是可以有效降低人類給環境造成的壓力,比如化肥流入水域後所造成的富營養化現象。

該研究的作者們警告說,利益相關者應該好好考慮這些潛在的影響,然後再決定是否在大面積的海洋裡進行貝類養殖。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來自卡蒂夫大學地球與海洋科學學院的Ernest Chi Fru博士說道:「真正令人擔憂的是,波羅的海只佔全球海洋的0.1%,這意味著在全球各地海洋的底部,這些無害的貝類生物事實上正在向大氣排放大量溫室氣體,而我們對此渾然不知。」而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斯德哥爾摩大學的Stefano Bonaglia博士說道:「這聽起來可能很有趣,但海底的這些小生物確實就像牛棚裡的奶牛一樣,由於這兩種生物腸道內的細菌,它們都釋放了大量甲烷。貝類,這種小而繁多的物種可能在調節海洋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此前一直被人類忽視了。」

為了得到結果,研究團隊對從波羅的海海洋沉積物裡的蛤蜊使用了同位素示蹤法。研究團隊分析了這些生物對海洋中甲烷和氮氧化物的直接和間接貢獻。結果表明,含有蛤蜊的沉積物的甲烷產量是那些純粹沉積物的8倍。

本文譯自 phys,由譯者 Lough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相關焦點

  • 對人類發展高度負責—解讀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
    「對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解讀中國出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劉錚、江國成、張辛欣)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在即,中國政府26日公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 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被嚴重低估
    溫室氣體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量一直被結構性低估,皆因使用的測量方法所致。 科學家佩特拉克朗為荷蘭能源研究中心(ECN)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荷蘭)所進行的研究使用了測量這些溫室氣體排放的創新方法,這就是她得出的結論。克羅最近因為使用這個更精確的方法測量而獲得了她的博士學位,這一方法也部分地解決了系統性低估這個問題。
  • 生菜比培根產生更多溫室氣體—新聞—科學網
    或者至少可以獲得安慰:在經典的培根生菜三明治中,你鍾愛的豬肉可能比生菜對環境更加友好,因為它們排放的溫室氣體更少。 根據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美國人都遵照2010年該國農業部的飲食建議,那麼將會導致能源消耗量增長38%,水資源消耗量增長10%,溫室氣體排量增加6%。
  • 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律路徑: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 ——評...
    政策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缺乏穩定性、長期性和規範性,在控制溫室氣體減排方面,僅僅靠政策調控是不夠的,需要將其納入法治軌道才能保證目標的完成。應對氣候變化立法的欠缺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無法在明確和具體的法律框架內進行有效監管。鑑於我國「出臺專門的、操作性強的《應對氣候變化法》時機並不成熟」「立法的缺失需要已有的單行法進行功能補位,《大氣汙染防治法》是最優選擇」。
  • 什麼是溫室氣體?為什麼我們要擔心它們?
    它們導致溫室效應,其中最著名的是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它們是溫室氣體。簡單地說,溫室氣體是地球大氣中捕捉熱量的氣體。他們讓太陽能通過,但然後他們捕獲大氣中的熱量。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很低(而且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但這一比例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一直在上升。
  • 可怕的溫室氣體
    例如2009年我國的南方普降大雪,這讓很多沒見過大雪的孩子們大開了一番眼界;2015年冬,北美、歐洲的局部地區也進入極冷模式,日本迎來了強烈的寒潮。那麼,這些地方冬天為什麼變得更冷了呢? 冬天不冷了 說起冬天,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寒風刺骨的景象立即浮現在眼前。近年來,全球變暖,冬季氣溫偏高,大部分地區頻頻出現暖冬現象。
  • 溫室氣體最大元兇變城市垃圾?化石燃燒被推翻,全球變暖誰負責?
    然而這一能源的弊端,就是源源不斷地產生二氧化碳,致使溫室氣體效應加強,地球溫度不斷升高。提到溫室氣體,每個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氧化碳,這也讓二氧化碳幾乎成了溫室氣體的代名詞。然而,在這個廣泛的概念中,還有甲烷等眾多氣體被包含其中。
  • 《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發布 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
    原標題: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人與自然·數據)   本報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劉毅)根據中國氣象局9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2013年青海瓦裡關全球大氣本底站監測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3種主要溫室氣體年平均濃度分別升至397.3ppm(ppm為濃度單位,即每百萬個幹空氣氣體分子中所含該種氣體分子數)、1886ppb
  • 又一溫室氣體元兇被揪出!全球變暖誰該負責?我們真得認真思考
    然而這一能源的弊端,就是源源不斷地產生二氧化碳,致使溫室氣體效應加強,地球溫度不斷升高。提到溫室氣體,每個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氧化碳,這也讓二氧化碳幾乎成了溫室氣體的代名詞。相比較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以及乳製品行業的26%,這個比例顯然是非常巨大的。從2016年到2018年,NASA飛機對加利福尼亞州的272,000多個基礎設施元素進行了調查,發現了堆疊的垃圾區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力遠大於石油和天然氣或農業。
  • 又一溫室氣體元兇被揪出!全球變暖誰該負責?我們真得認真思考
    然而這一能源的弊端,就是源源不斷地產生二氧化碳,致使溫室氣體效應加強,地球溫度不斷升高。提到溫室氣體,每個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氧化碳,這也讓二氧化碳幾乎成了溫室氣體的代名詞。
  • 數據顯示巴西201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0年來最低
    據巴西《聖保羅頁報》網站11月7日報導,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巴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為20年來最低值,約14.8億噸。而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亞馬遜雨林植被砍伐量的下降。  在1990年到2012年期間,巴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上升了7%,而全世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了37%,創下了520億噸的新紀錄。
  • 阿爾卑斯山冰川融化,誰應該為溫室效應負責?
    由於冰蓋呈現為白色,所以它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反射太陽光,而如今冰蓋的消失,就意味著海水會吸收更多的熱量,這將導致全球平均溫度升高20攝氏度左右。誰應該為溫室效應負責?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
  • 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原標題: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在對跨650年的全球氣候進行模擬後得出結論: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聯合國環境署:溫室氣體排放缺口比想像的更大
    該報告指出,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並未下降,反而還在增加,自2000年來已經增加了約20%。如果各國不採取有效行動,排放量有可能在2020年達到580億噸。報告稱,即使所有國家都依照最為嚴格的規則,到2020年仍將有80億噸的二氧化碳當量差距,這比去年的評估多出了20億噸。
  • 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跨650年地球系統模型表明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在對跨650年的全球氣候進行模擬後得出結論: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植物不排放溫室氣體甲烷
    (圖片提供:Srimathy Sriskantharajah)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植物並不會排放重要的溫室氣體甲烷,這一發現與2006年公布的另一項頗受爭議的結論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上,植物似乎僅僅是傳遞了最初由土壤微生物形成的溫室氣體。 甲烷的來源可謂多種多樣,包括氣體洩漏、森林火災,當然還少不了母牛打嗝。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一方面它們使地球表面變得更暖,科學家研究表明:如果沒有溫室氣體的保護,地球上的年平均氣溫將降低至-23℃,而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才能在年平均氣溫14℃的地球上生活;另一方面,導致了全球變暖和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生為特徵的氣候變化。由於人類活動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破壞了自然活動釋放的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平衡,且短時期內不能恢復。
  • 續:①母獅大嘴巴將野牛嘴巴整個含住,②擬蚺幹掉劇毒美洲矛頭蝮,③蝸牛吸食蚯蚓,④紅色「舌頭」的蛤蠣,⑤鼬將老鼠拖入黑漆漆的洞中.
    ①母獅子的嘴巴真大,將野牛整個嘴巴鼻子含住了,野牛估計會被憋死的。④海邊一隻試圖移動的蛤蠣。- END -殘酷君的動物園一個獵奇,震驚,腦洞大開的世界。如果喜歡的話,分享到朋友圈哦。
  • 中國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不一定意味中國排放量大增
    大氣中3種主要溫室氣體年平均濃度 製圖:蔡華偉2011年我國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創下了1990年觀測以來的新高。1月14日,在遼寧瀋陽,中國氣象局發布了《2011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這是中國氣象局首次對外發布中國溫室氣體公報。
  • 水處理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及其時空特徵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小編說:隨著中國城鎮汙水處理行業的迅速發展,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在近年來經歷了快速的增長。根據估算,我國城鎮汙水處理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從2007年的8.4 Mt CO2-eq增長至2016年的31.4Mt CO2-eq,增長了2.7倍。溫室氣體排放中,以CH4及N2O的直接排放為主,其佔排放總量的比例從2007年的52%增長至2016年的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