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闊的海洋中,為什麼有些海域漁業資源特別豐富,形成漁場?

2020-12-06 地理沙龍號

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需要向自然界索取各種食物,人類不僅在陸地上種植作物和飼養動物,而且還向海洋索取食物,甚至在21世紀海洋將會成為人類最重要的食物來源,也有科學家提出要建設「海洋牧場」。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生活著大量的海洋生物,其中大量的魚類是人類海洋捕撈的主要對象,不過海洋中漁業資源的分布並不是均勻的,而是在某些區域相對集中的分布,從而形成了許多著名的漁場。

海洋漁業資源

那麼,海洋中哪些地區魚類多,漁業資源豐富呢?魚類多的地方,往往意味著魚類的餌料十分豐富,而魚類的餌料主要是海洋中的浮遊生物,包括浮遊動物和浮遊植物,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浮遊植物是基礎,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最終為各類海洋生物提供食物來源。此外,海底的淤泥可以為浮遊生物生長提供營養物質。因此,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海洋中什麼地方光照充足,淤泥等營養物質豐富,就有利於浮遊生物生長,也就有利於魚類生產。

世界四大漁場分布圖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光照來自於太陽,充足的光照多出現在海水錶層,越到海面以下的深層海水,光照就越來越弱,而淤泥多沉積於深深的海底,兩者在空間分布上錯位。如果能夠讓陽光和淤泥能夠出現在同一海水中,那麼魚類就會十分豐富,因此,海洋中漁業資源豐富的海域首先是「大陸架海區」,海水深度在200米以內,淤泥和光照距離較近,很多較淺的大陸架海區,淤泥很容易上泛到海面表層。

海底地形示意圖

其次,要在動力上讓海底的淤泥上泛,主要依賴洋流的運動,比如在「寒暖流交匯」處,由於冷暖海水交匯,海水攪動,使得海底淤泥等營養物質上泛,比如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就是在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處;或者在「上升性寒流」分布處,由於海底冷海水上泛,把營養物質帶到了海面,比如著名的秘魯漁場,就是和秘魯寒流有很大的關係。除此之外,陸地徑流匯入大海,也會帶來大量營養物質,從而利於浮遊生物生長。世界四大漁場除了上述提到的北海道漁場和秘魯漁場外,還有紐芬蘭漁場和北海漁場。

長江泥沙匯入東海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漁場的形成和分布規律
    同學們對於分析漁場的形成和分布規律的思路一般都是怎麼樣的呢?今天博佳在線的老師就來帶著大家了解一下相關的內容吧!漁場即漁業資源豐富、魚類匯集、漁業活動頻繁的場所。據此推理魚類匯集的成因,思維過程是:魚類匯集←餌料(浮遊生物)豐富←營養鹽類、有機物質豐富←深層無機鹽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
  • 【地理視野】海洋魚類的肉肉為啥不鹹?漁場是如何形成的?究竟什麼是人工魚礁?人工魚礁的分類和作用?
    漁場即漁業資源豐富、魚類匯集、漁業活動頻繁的場所。據此推理魚類匯集的成因,思維過程是:魚類匯集←餌料(浮遊生物)豐富←營養鹽類、有機物質豐富←深層無機鹽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溫帶海區、大陸架海區、寒暖流交匯海區、上升流海區、河流入海口附近。溫帶沿海海域是漁場分布的主要海域,這裡的漁場大多是寒暖流交匯形成的。熱帶和副熱帶的漁場主要分布於離岸風盛行、上升流勢力強大的海域,多位於副熱帶大陸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岸等海域。
  • 世界四大漁場北海道、紐芬蘭、北海和秘魯漁場,為什麼這麼多魚?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地,也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每年人類捕撈的海洋漁業資源總量超過1億噸以上,對於很過國家來說海洋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比如日本、挪威等國,海洋捕撈業所獲得的漁產品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
  • 乾貨| 四大漁場形成的原因及條件總結
    四大漁場形成的原因及條件總結 綜合考慮,海洋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陸架海域,也就是從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約200米深的大陸海底部分。這裡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因而浮遊生物繁盛。它們是魚類的餌料,一般溫帶海區較多。
  • 知海 | 海洋資源那些事兒
    世界海洋漁業的分布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漁業資源的多少,二是各地對漁業資源的研究和利用程度。漁業資源的多寡,主要由魚類的主要食料——浮遊生物的豐富程度決定,因此,不同海域浮遊生物的種類及數量,決定了海洋魚類和漁場的分布。大陸架海域營養物質豐富,浮遊生物眾多,也是海洋魚類的聚集場所,世界海洋漁業產量的80%以上是在僅佔海洋面積8%的大陸架水域捕獲的。
  • ...增長的對海產品的需求,也是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
    發展海洋牧場,不僅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海產品的需求,也是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 什麼是海洋牧場 通常意義來講,海洋牧場是指在一個特定的海域內,為了增加和恢復漁業資源而人為建設的生態養殖漁場。它通過魚礁建設和藻類增養殖營造一個適宜海洋生物棲息的場所,然後再將人工培育的種苗放養到該區域內,同時吸引野生生物資源,形成一個人工漁場。
  • 全球著名的四大漁場,學過地理的都很熟悉,形成原因是這些!
    近幾年來隨著旅遊業的大力發展,人們也能夠去往世界各地旅遊打卡,而交通業的發展也讓我們能夠親眼去目睹一些優美的景色,我們世界發展至今,所產生的旅遊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特別是近幾年來一些海景風光也是非常的受遊客們的喜愛。
  • 洋流賜予的海洋漁場,滿足人類25%所需蛋白質的最後狩獵場
    海洋生態鏈條的基礎來自浮遊生物,只有那些浮遊生物大量繁衍的海域,才能養活足夠多的魚群,魚群天然密集的海域就是漁場。漁場沒有固定的邊界限制,漁場之所以能集中數量繁多的魚蝦群,在於適宜魚蝦生長繁殖的水深、水溫、光照、鹽度、地形,還有食物,各方麵條件一個都不能少。造就這些條件的因素很多,而其中起決定作用的,就是海洋中最普遍的水文現象—洋流。
  • 中國的四大漁場如今卻只剩下三個,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在地理課上都會講到世界四大漁場,然而在中國也有咱們自己的四大漁場,它們分別是:黃渤海漁場(主要分布在渤海、黃海海域)、舟山漁場(東海海域)、南海漁場(廣東、海南沿海)、北部灣漁場(北部灣海域),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盤點世界四大漁場:紐芬蘭漁場現面臨無魚可捕
    從圖片上可以清楚看到「世界四大漁場」在全球的分布圖,學過基礎地理的都清楚,造成漁場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洋流。對於我國而言,最有名的就是舟山漁場了,不過舟山漁場的規模跟這些漁場不能比。不過,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導致一些漁場的漁業資源大幅的縮減,比如紐芬蘭漁場。
  • 浙江海洋大學開展海洋鋒面及漁業資源調查 「舟山線」航次完成年度...
    2020年,浙江海洋大學開啟了自主航次——「海洋鋒面及漁業資源長期調查計劃」。航次計劃以北緯30°和北緯31°為主要斷面,從舟山出發往東開展調查,科研人員稱之為「舟山線」。目前,該航次已完成2020年度任務。
  • 世界公認的四大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居榜首,一漁場已經消失
    漁場是海底裡面的魚類以及生物密集生活的場所,具有很高的捕撈價值。附近海域暖流和寒流交匯讓海鹽這些營養物質漂浮在上層才能造成魚類的大量繁殖,那麼你知道世界四大漁場是哪四個嗎?今天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世界|全球主要海洋國家漁業資源治理經驗及啟示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主要沿海發展中國家由於捕撈業能夠保障食物供給與解決民生就業等問題, 加之捕撈技術進一步提升,捕撈能力日益增強,海洋捕撈量不減反增,由充分捕撈快速演變為嚴重過度捕撈(見圖2和表1)。捕撈許可制度主要是限制漁船大小、數量、作業方式、作業時間、漁具網目尺寸等,目的是為了保護漁業資源,預防捕撈強度過大的漁船和破壞力較強的漁具。漁業權制度指對沿海佔用某些水域從事漁業活動的漁民團體實施漁業授權制度,漁業權海域通常是漁民團體共同經營的漁場, 可分為區劃漁業權和共同漁業權。二是產出控制上主要採取了TAC制度。日本設定7個漁業種群的總可捕撈量,佔日本近海捕撈總量的40% 左右。
  • 一網捕魚最高產量可達15000多斤 南海漁業資源太豐富了
    2月底,童玉和跟隨三亞兩艘作業漁船,前往南海調查西南中沙群島海域中上層漁業資源,在海上通過漁民圍網捕漁,以及刺釣等方式進行調查,8天海上作業的結果讓童玉和大開眼界。  「晚上燈光一照,密密麻麻的藍圓鰺、扁舵鰹趨光而至,漁民形容像曬稻穀一樣。這是一片真正的海洋牧場。」
  • 白海豚珠江曇花一現 過度捕撈近海漁業資源萎縮
    海豚是肉食性的海洋動物,處在海洋食物鏈的高端,如果其棲息海域的魚類、蝦類受汙染,中華白海豚會更加危險。  由於水質原因,珠江口漁業資源日益萎縮。廣州漁民聚集的九沙尾,一輩子打漁為生的漁民老陳告訴記者,珠江口現在很少能打到價值高的魚,撒網下去基本上捕上來的都是清道夫等外來物種魚類,也只有這些對汙染水體適應能力強的魚能在珠江口生存。
  • 漁場,洋流賜予人類的寶藏
    海洋是地球生命之源,也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雖然海洋裡到處是魚蝦,但是海洋裡的魚蝦分布並不均勻。只有那些魚蝦貝類大量聚集、並且方便捕撈的海域,我們才稱之為漁場。一個漁場有較多的魚蝦生存,那麼意味著有較多魚蝦吃的食物,即海洋浮遊生物,也就是那些微小浮遊動物和植物,浮遊植物處於海洋生物鏈的低端。在海洋中,哪裡有適合浮遊植物生長的環境,往往那裡就有較多的魚類。而浮遊植物的生長主要需要陽光和各類營養物質。這當中,洋流的作用功不可沒。
  • 2012高中地理教師招聘考試簡答題—海洋專題
    ⑹ 漁業資源集中分布在 溫帶沿海大陸架海域 ,原因:① 大陸架水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盛;② 寒暖流交匯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③ 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浮遊生物繁盛,魚類餌料充足,易形成大漁場.⑺ 鹽場區位選擇:長蘆鹽場(天津)、布袋鹽場(臺灣西部)、鶯歌海鹽場(海南島西部)。
  • 過度捕撈和海洋汙染成舟山漁場的最大敵人
    每年6月-9月,是東海區拖網、帆張網伏擊休漁期,但此間的漁場,並不平靜。1987年起,國家開始對海洋捕撈漁船船數和功率數實行總量控制(簡稱「雙控」)。1999年、2000年農業部分別實施了海洋捕撈「零增長」和「負增長」政策。根據現行漁業政策,要從事海洋捕撈業,必需同時具有《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漁業船舶登記證書》和《漁業捕撈許可證》,三證不全則是「三無」漁船。
  • 至今仍無魚可捕,成為歷史的世界漁場,紐芬蘭漁場
    我們都知道世界四大漁場分別是日本北海道漁場、加拿大紐芬蘭漁場、英國北海漁場、秘魯漁場。世界漁場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陸架海域,那裡陽光充足,入海的河流能帶來豐富營養的鹽類,各種浮遊生物繁盛,吸引了眾多魚類資源,此外冷暖流的交匯處,也提供著豐富的魚餌。
  • 西沙群島海洋漁業資源調查研究
    西沙群島海洋漁業資源調查研究2016-03-21 16:5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6623 次 我要評論 ■中國南海研究院&nbsp康霖/文一、西沙群島海洋資源評估(一)西沙群島自然地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