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四大漁場,太平洋和大西洋各有兩個,其中紐芬蘭漁場由於上個世紀管理不善,已經名存實亡。其他三個漁場分別是北海漁場(位於大西洋),北海道漁場(位於太平洋)和秘魯漁場(太平洋)。關於這幾個漁場我在前期的文章中有討論,今天來說說中國的「四大漁場」。
漁場的形成一般無非以下幾個原因:寒暖流交匯,上升流,沿岸流,水團運動。這些因素的出現會使得海水擾動,把底層的營養鹽攪起來,孕育很多浮遊生物,吸引大批魚群前來覓食。中國海域跨溫帶、熱帶海域,面積廣闊。近岸海域有眾多河流匯入,有較為複雜的洋流和水團系統,大部分位於大陸架海區,是形成漁場的優良條件。
四大漁場分別是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北部灣漁場和南部沿海漁場。
1,舟山漁場
位於杭州灣以東,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一個漁場。主要產出四種經濟魚類: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受到過度捕撈影響,漁獲量已經大不如從前。當地政府已經為此宣布了振興計劃。
形成原因是臺灣暖流和沿岸的寒流交匯,以及大陸徑流形成的低鹽水團。這片區域常年水色混濁,但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這裡的魚無論從種類還是數量上來說都很多。洋流交匯使得這裡既有冷水魚類也有熱帶魚類。
目前經過積極整治,舟山漁場的水文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2,黃渤海漁場
位於黃海,渤海海域,由沿岸流和黃海暖流分支交匯形成。曾經是小黃魚,對蝦,藍點馬鮫等魚類的重要產地。
近些年,這片海域建了很多石化項目,造成嚴重的海洋汙染,漁場的功能也在隨之衰退。
3,北部灣漁場
不要被名字迷惑了,北部灣是位於海南的!這也是一個位於熱帶海域的漁場。這片海域是南海物產豐饒的區域,為沿岸居民提供很多海產品。沿岸地區有廣闊的淺灘和紅樹林。
要說紅樹林,絕對是值得重視的一個存在。只有熱帶,亞熱帶海邊條件適宜的灘涂才會生長這種紅樹林。它們的根系穩固了灘涂,阻擋來自外海的風浪,是眾多幼小生物的庇護所。水下的世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生態系統,而如果紅樹林消失,這個生態系統也就不復存在。因此,相關部門針對全國的紅樹林出了保護措施。
4,南部沿海漁場
這個名字其實是對於南海沿岸一系列小漁場給出的統稱。面積大,不過由於主要出產熱帶魚類,不像舟山漁場那麼出名。這個漁場的功能也因為周圍過度發展捕撈業和養殖業而減退。
目前雖然市場對於海鮮的需求還在進一步增大,但發展起來的養殖業已經大大降低了人們對於天然漁場的依賴性。養殖也可以幫助漁民增加收入,保障他們的安全(畢竟出海總會有一定風險)。但是漁場的消退也在警示人們目前的海洋生態環境正在惡化。地球上的萬物都息息相關,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