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4日,在波士頓召開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一張地圖在與會人員面前「亮相」。這不是一張普通的地圖,而是美國國家生態分析及合成中心繪製的一張觸目驚心的全球海洋汙染地圖。
這張地圖顯示,全球41%的海域受到17種不同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這些活動包括海上採油、商業船運、人類活動導致的物種入侵、漁業捕撈、各種人為汙染等。將17項人類活動綜合起來,就得到了人為海洋危害的示意圖。示意圖顯示,人類活動的影響已遍及全球各處海域。毫無疑問,海洋的汙染幾乎都是人類造成的。
人們正在努力「修復」被石油洩漏汙染的海岸
石油洩漏威脅著海洋生物的生存
近50年來,人類向海洋傾倒的廢物已經增加了20倍,目前這個增長幅度還在加大。尤其是來往於大洋間的數以10萬噸計的超級油輪越來越多,一次觸礁事故或者撞船事故,往往會造成幾萬噸甚至幾十萬噸石油洩漏,嚴重地威脅著魚類等海洋生物的生存。
目前海洋汙染的80%來自陸地,陸源汙染物向海洋轉移,是造成全球海洋汙染的主要根源。陸地上形成的汙染物,本應先在陸地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再有限制地向海洋傾倒。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大量未經處理的陸源汙染物直接或間接進入海洋,且愈演愈烈。此外,來自大氣層中的煙塵和一些化學物質也源源不斷地進入海洋,某些國家沉放在深水區的放射性物質也有增無減。
2011年11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編制的《海洋及沿海地區可持續發展藍圖》在巴黎發布。報告指出,雖然海洋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0%,但只有1%的海洋得到了保護。隨著汙染的不斷累積,海洋環境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要糟糕。
作者: 十萬個為什麼 [責任編輯: 呂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