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海洋汙染 不能忽視「藍色警報」

2020-11-26 中國水網

日前,據法國《國際信使》周刊報導,在夏威夷海岸與北美洲海岸之間出現了一塊由漂浮的垃圾聚集而成的「太平洋大板塊」,這塊可被稱為世界「第七大洲」的「垃圾洲」由350萬噸塑料垃圾聚集而成,面積達343萬平方公裡,超過了歐洲大陸總面積的1/3。

這再次引起人們對海洋汙染問題的關注。

———現狀堪憂———正在形成的「第七大洲」

「第七大洲」的形成不是一個新問題。10年來,人們一直懷疑夏威夷海岸與北美洲海岸之間區域存在一個巨大的塑料集中地,綠色和平組織曾多次發出警報,但人們卻無視問題的嚴重性,直到美國西海岸環保組織阿爾加利塔海洋研究基金會公布了經過10年調查得出的數字,才引起人們關注。

如果將這個「第七大洲」和我國的省份面積進行比較的話,那麼它幾乎相當於西藏、新疆、四川和寧夏四省面積的總和。儘管人們現在還無法在這個巨大的「垃圾大陸」上行走,但海水的旋轉運動正讓它越來越密實。據報導稱從1997年至今,這一垃圾板塊的面積已經增加了兩倍;而從現在起到2030年,這一板塊的面積還可能增加9倍。

日漸稀少的「處女海」

無獨有偶,一個多月前美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從另一個角度將人類對海洋的影響直觀地展示在了我們的面前。2月15日,美國國家生態學分析與綜合研究中心的哈朋博士領導了一個由來自16個研究機構的19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對世界海洋進行了為期4年的研究,繪製出首張「人類對海洋生態系統影響全球圖」,並將這一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研究者把海洋分割成以1平方公裡為單位的區域進行研究計算,結果發現,在佔地球表面70%的海洋中,41%被人類的捕魚、化學垃圾排放、汙染、海運等17種活動嚴重破壞,僥倖未受人類活動侵害的海洋只佔不到4%。而且據研究者說,這個結論還相當保守。

「海洋很寬廣,和多數人的看法一樣,我曾經以為地球上還有很多海洋是人類從未或者極少造訪過的。」哈朋說,「但是當你看到這張地圖,你會發現大片大片的海洋被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所影響。看到這份地圖我非常震驚。」

———預計危害———海洋汙染物很難被移除

據專家介紹,較之於地面汙染,海洋汙染更有著自身「先天」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汙染源廣、持續性強、擴散範圍廣和防治難危害大這幾個方面。

人類在海洋、陸地或其他地方的活動產生的汙染物都會通過江河徑流、大氣擴散和雨雪等降水形式最終都將匯入海洋;但作為地球上地勢最低的區域,海洋卻並不能像江河一樣能通過暴雨和汛期將汙染物轉移或消除,一旦汙染物進入海洋後就很難轉移;並且,作為地球上面積最大的連通水域,海洋汙染有很長的積累過程,在初期不易及時發現,而形成後又難以治理,這些汙染對人類和其他生物危害更難以徹底清除。


  嚴重破壞生態平衡

海洋汙染所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海水的混濁,這將嚴重影響海洋植物,如浮遊植物和海藻的光和作用。此外,浮遊生物的大量死亡也將使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加速溫室效應。

而另一種更為嚴重的危害是由直接排入海中的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造成的,當這些富含有機物的汙水進入海水並達到一定程度的積累後,在一定的條件下極易發生某一種或某幾種浮遊生物的爆發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從而引起海水變色,最終形成影響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災害性海洋生態異常現象。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赤潮。它將直接導致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有些赤潮生物體內或代謝產物中還含有大量的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魚、蝦、貝類等生物。

毒素通過食物鏈可傳至人類

而比上述的垃圾更可怕的是被稱為「塑料沙子」的塑料分解物。

由於我們使用的大多數塑料製品並不能在自然環境中直接降解,如果不加幹預其平均壽命會超過500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碎塊,而分子結構卻沒有任何改變。這些「塑料沙子」表面上看起來與海洋動物的食物極為相似,一旦被吞食將無法消化、難以排洩,最終將導致魚類和海鳥因營養不良而死亡。另外,這些塑料顆粒還能像海綿一樣吸附高於正常含量數百萬倍的毒素,其連鎖反應可通過食物鏈擴大並傳至人類。

專門研究海洋垃圾的美國Algalita海洋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埃裡克森表示,塑膠垃圾會像海綿般吸收碳氫化合物及殺蟲劑等人造化學毒素,再輾轉進入動物體內。也許現在出現在我們餐桌上的各色大魚大蝦正是我們投入海中的那些廢棄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未來預防———應嚴格控制汙染物排放

以前,很長的一段時間人們堅持原油汙染是造成海洋汙染的首要因素,但最近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對於造成海洋汙染的各種因素來說,船體汙染(包括廢棄物和洩漏的石油)僅佔到海洋所受總汙染的12%。而更多的汙染則來自於從岸上拋棄入海的肥料、化工洩漏物等化學廢品。

目前,雖然對於數量龐大的海洋垃圾人類還沒有特別有效的解決方法,但是,減少工業、生活垃圾向海洋傾倒,是目前避免海洋汙染最有效的方法。

相關專家認為,應制定相關法規,嚴格控制排放,加大汙染處罰力度,設立明確的禁漁區、禁漁期等。另外,對近海海面漂浮物也應實施定期的打撈清理。

要向人們普及海洋知識

但最行之有效的還是普及海洋知識,提高人們的環保素養。正如,美國海洋管理協會發言人凱利·夏爾所說,「不管你住在哪兒,都應該承擔一份責任。身居內陸地區的某個人從車窗裡扔出的一個菸頭,和海邊遊玩的人丟棄在沙灘上的垃圾,都一樣容易流入大海」。

畢竟我們都不願看到孕育了生命的大海到頭來竟成了人類的超級垃圾場。那麼從你手邊開始,從最容易見到的塑膠袋開始吧,你的選擇和行動將可能最終影響到人類的未來。

地球海洋汙染 不能忽視「藍色警報」
2008/4/18/09:17  來源:科技日報 
 
 
   新聞緣起

法國《國際信使》周刊最近報導了「垃圾組成的第七大洲」,報導說,「第七大洲」現位於夏威夷海岸與北美洲海岸之間,由數百萬噸被海水衝積於此的塑料垃圾組成。

事實上,「第七大洲」的形成不是一個新問題,10年來,人們一直懷疑這一區域存在一個巨大的塑料集中地,綠色和平組織曾多次發出警報,但人們卻無視問題的嚴重性,直到美國西海岸環保組織阿爾加利塔海洋研究基金會公布了經過10年調查得出的這些數字,才引起人們的關注。(新華網)

核心提示

長期深居內陸的人們對海洋也許並沒有太多的印象,在他們的頭腦裡大海總是那樣的蔚藍、寬廣,銀白的沙灘、婆娑的椰樹、清涼的海風,美麗的大海總是那樣的如詩如畫。但正在形成的「第七大洲」,漸稀少的「處女海」可能要將這一切美好徹底擊碎。而造成這一切的直接「元兇」則正是我們人類自己。

保護海洋你可以這樣做

1.見到隨意丟棄的垃圾時,請撿起來丟到垃圾桶中。

2.對於塑料製品,要少用,要重複使用,要循環利用。

3.請留心自己所購買的每一件物品,避免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尤其是一次性用品,在外出購物時儘量使用環保布袋。

4.在小溪、河流、湖泊和海灘遊玩時,帶走自己的生活垃圾。

5.儘量使用可回收資源,使用再生紙和其他可回收產品。

6.儘可能回收所有的紙張、塑料和玻璃製品等資源。

7.如果你住在靠海的地方,或者是入海的河流附近,應該格外注意不亂丟垃圾,因為你房子的雨水排水管道很快就會把塑料等各類垃圾衝刷帶入大海。

8.善待海洋生物,拒絕食用海洋瀕危動物,不購買珊瑚製品。

編輯:張倩

相關焦點

  • 福建海洋預報臺發布風暴潮藍色警報 海浪黃色警報
    24小時風暴潮警報圖東南網9月21日訊(本網記者 顏財斌)受颱風「鳳凰」影響,9月21日16時,福建省海洋預報臺發布風暴潮Ⅳ級警報(藍色)和海浪Ⅲ級警報(黃色)。24小時海浪警報圖受今年第16號颱風「鳳凰」(強熱帶風暴級)影響,預計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我省沿岸海域將出現50-120釐米的風暴增水,其中平潭以北沿岸海域為80-120釐米,21日夜間潭頭潮位站將達到藍色警戒潮位,風暴潮預警級別為藍色。
  • 警報尚未解除,我市再次發布風暴潮、海浪藍色警報
    繼 11 月 17 日 17 時後,大連市海洋預報臺於 11 月 18 日 8 時再次發布風暴潮、海浪藍色警報。受溫帶氣旋和冷空氣共同影響,預計 11 月 18 日上午至 19 日早晨,遼東半島南部沿岸將出現 30-90 釐米的風暴增水,老虎灘驗潮站將於 11 月 19 日凌晨出現達到當地藍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警報級別為藍色。受溫帶氣旋和冷空氣共同影響,預計 18 日白天到夜間,渤海和黃海北部將出現 3.0-4.0 米的大浪到巨浪。
  • 風暴潮警報升級!國家海洋預報臺同時發布風暴潮黃色警報和海浪藍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7月22日)16時,國家海洋預報臺根據《風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嘯災害應急預案》同時發布發布風暴潮III級警報(黃色)、海浪Ⅳ級警報(藍色)。 風暴潮III級警報(黃色)。
  • 【美國動態】美國頒布《藍色地球法案》以促進對海洋的理解
    據Ocean Leader ship網站2月3日消息,美國頒布《藍色地球法案》(BLUE GLOBE
  • 颱風「劍魚」生成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海浪和風暴潮藍色警報
    上述岸段內潮位站沒有出現達到當地藍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今天(3日)8時,國家海洋預報臺根據《風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嘯災害應急預案》繼續發布海浪和風暴潮藍色警報。海浪方面:受今年第14號颱風「劍魚」(熱帶風暴級)及其外圍環流的影響,預計:9月3日中午至4日中午,南海將出現3到4米的大浪到巨浪區,海南東部、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海浪預警級別為藍色。
  • 藍色「母親」不堪重負——世界海洋日談海洋汙染
    但隨著沿海和海上經濟活動疾速擴張,一方面,人類向海洋索取資源的數量和種類急劇增加,另一方面又濫用海洋自淨能力,讓藍色「母親」不堪重負。    綠潮、赤潮:藍色「母親」的眼淚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近期在渤海和黃海北部監測到大面積滸苔綠潮。
  •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遼東灣海冰Ⅳ級警報(藍色)
    海 冰 警 報    國家海洋預報臺根據《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發布遼東灣海冰Ⅳ級警報(藍色)。    海冰實況圖和警報示意圖如下:
  • 颱風「楊柳」靠近海南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海浪黃色和風暴潮藍色警報
    對此,國家海洋預報臺今天16時發布海浪黃色警報和風暴潮藍色警報。  海浪方面:預計8月28日夜間到29日白天,南海中部將出現4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近海海浪預警級別為黃色;海南東部、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2.5到3.5米的大浪,海浪預警級別為黃色;廣東西部近岸海域將出現1.5到2.5米的中浪到大浪,海浪預警級別為藍色
  • 海浪藍色警報+風暴潮警報!威海沿海將出現2.5米-3.4米的大浪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8日訊 12月28日8時,威海市海洋發展局監測減災中心發布海浪藍色警報。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12月28日夜間至29日白天,黃海海域將出現3.5米-5.0米的大浪到巨浪,威海沿海將出現2.5米-3.4米的大浪,警報級別為藍色。
  • 被塑料汙染攻佔的藍色海洋
    被塑料汙染攻佔的藍色海洋 2019-08-20 08:55
  • 繼續發布海浪藍色警報 | 國家海洋預報臺十點課堂開講啦!
    >近日,國家海洋預報臺聯合十點讀書,在廈門十點書店的十點課堂裡舉行了一次小型科普講座,暨2020海洋環境預警報服務滿意度及海島服務社會調查線下活動廈門站。>本次講座主要為大家介紹了海洋災害科普知識、國家海洋預報臺海洋預警報的製作和發布情況以及預報保障工作等,現場還播放了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科普宣傳片和預報中心宣傳片等。
  • 風暴潮、海浪警報齊發 濰坊風暴潮藍色預警
    風暴潮、海浪警報齊發 濰坊風暴潮藍色預警 2020-03-26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海洋預報臺解除海浪警報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了解到,此輪冷空氣,自11月7日開始影響我國部分海域及近岸海域,國家海洋預報臺共發布了5期海浪藍色警報。今天(10日)中午12時,國家海洋預報臺根據《海洋災害應急預案》,發布海浪警報解除通報。
  • 國家海洋預報臺解除風暴潮警報
    今天(19日)9時,國家海洋預報臺根據《海洋災害應急預案》發布風暴潮警報解除。上述岸段內的遼寧東港潮位站於18日夜間出現了達到當地紅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遼寧老虎灘、山東煙臺和成山頭潮位站於18日夜間出現了達到當地藍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19日白天,預計渤海沿岸仍將有30到70釐米的風暴增水,但不會出現達到當地藍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本次溫帶風暴潮警報解除,特此通報。
  • 國家海洋預報臺繼續發布風暴潮藍色警報 渤海灣將出現40到90釐米...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5月8日)8時,國家海洋預報臺根據《風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嘯災害應急預案》繼續發布風暴潮Ⅳ級警報(藍色)。受出海氣旋的影響,預計:5月8日早晨到夜間,渤海灣將出現40到90釐米的風暴增水,上述岸段內的天津塘沽、河北曹妃甸和黃驊潮位站將於8日下午出現達到當地藍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 天津市、河北省唐山市和滄州市的風暴潮預警級別為藍色。
  • 冷空氣帶來海浪藍色警報,浙南海域明日將掀巨浪!
    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於今天上午10點拉響海浪藍色警報。根據下午4點發布的最新海浪警報,今天夜間,杭州灣還是0.8米到1.4米的輕到中浪,浙北海域將有1.6米到2.4米的中浪,浙中和浙南海域將有1.8米到3.2米的中到大浪;最大風浪過程將出現在明天白天,我省近海海域的浪級都將進一步增大。
  • 中國海洋環境公報:近海環境汙染問題依舊突出
    而容易忽視的是,中國同樣擁有299.7萬平方公裡的海洋,相當於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海洋不僅關乎航運,還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水產、礦產和能源,是名副其實的藍色家園。  但是,隨著人類向海洋的挺進,這片純淨的家園也開始面臨著被汙染摧毀的威脅。昨天,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中國的海洋汙染不容樂觀。
  • 科學家發現地球上的海洋可能已全被汙染了!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一個巨大的難題一直困擾著全人類:環境汙染。其中塑料汙染尤為嚴重,目前有科學家首次在海洋最深處的海溝發現成堆的塑料垃圾,這意味著地球上可能不存在無汙染的海洋了。在地球上已知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中,樣本中動物100%都含有纖維,所攝取的塑料顆粒明顯比近海面的生物含量大。在這些動物體內,其中66%是藍色纖維,這種材料是用來人造紡織品的,大概率是通過洗衣機洗衣服時排出的廢水流入海洋的。
  • 十年後的海洋,還是藍色的嗎?
    、醫藥資源、電力資源…… 比起湖泊和江河,佔地球面積最大的海洋,仿佛是個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藏,可以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或許你以為,這樣的浩瀚足以化解人類汙染造下的罪孽。
  • 與綠色和平一起守護海洋,守住地球的藍色
    簡單來說,無論是居住在海邊、內陸,甚至是沙漠,我們的命運都和海洋以及海洋中的生物緊密相連:地球上一半的氧氣來自於海洋,守護著每一個生命的每一口呼吸;海洋吸收了大約1/3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是抵禦氣候變化的「無名英雄」;海洋是我們食物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