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

2021-01-15 水產養殖網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2021-01-14 10: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        瀏覽量: 438 次 我要評論 引言

本文介紹了海洋漁業垃圾的類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分析了汙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在完善監管機制、完善漁港建設、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及監管廢棄物回收企業等方面提出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快速發展,隨著海洋捕撈和海上設施養殖的現代化發展,海洋漁業垃圾汙染問題也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海洋漁業垃圾類型及危害



海洋漁業包括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等活動,是海洋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2020中國漁業統計年鑑》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海洋機動漁船46.83萬艘,其中捕撈漁船33.5萬艘,養殖漁船11.66萬艘,輔助漁船1.68萬艘,分別佔比為71.5%、25.2%和3.6%。海水養殖方面,2019年,我國海水普通網箱養殖2292.64萬平方米,海水深水網箱養殖1935.9萬立方米。
海洋漁船生產過程中對水體的汙染,主要為漁船航行作業過程中產生的艙底油汙水、生活汙水和各種垃圾向水體的排放汙染。海水養殖過程對水體的汙染,主要是網箱養殖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泡沫塑料箱、丟棄的網片,以及在水產動物養殖和病害防治過程中投餵的飼料及加入各種殺菌劑、殺蟲劑等對水體造成的汙染。其中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形狀各異、材料多樣,尤以塑料垃圾最為嚴重,對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造成直接和潛在的威脅。據美國方面統計,漁船和商船每年向海洋傾倒超過13.5萬t繩索、塑料捕魚用具(包括浮球、漁網等),並丟棄超過2.36萬t的塑料包裝材料。我國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面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50個/平方千米;表層水體拖網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平均密度為6.8kg/平方千米,其中塑料類垃圾數量最多,佔84.1%。海灘垃圾平均個數為280043個/平方千米,平均密度為1828kg/平方千米,其中塑料垃圾數量最多,佔81.7%。海底垃圾平均個數為6633個/平方千米,平均密度為15.9kg/平方千米,其中塑料垃圾數量最多,佔92.6%。
大部分的塑料,需要超過100年的時間才能在自然環境中降解,大塊塑料垃圾的出現不僅造成海洋觀賞美感下降,影響海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還會在物理磨損、化學降解和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逐漸破碎為微塑料。微塑料被海洋動物攝取後會劃傷和阻塞動物的消化道、影響海洋生物生態系統平衡和正常代謝、降低海洋生物身體機能。微塑料表面還可能附著有害病原體,隨著其遷移對海洋水質乃至人類都會產生廣泛的危害。由於製作漁網具的塑料合成材料比重與海水相當或略大,因此,其被丟棄在海水中後往往呈半漂浮或不穩定沉底狀態,從而形成幽靈漁具,會困住或殺死海洋中包括魚類、海鳥以及鯨魚、海豚、海獅等野生動物,導致商業魚類種群損失,加劇非法和過度捕撈所帶來的影響,甚至可能纏繞船舶推進裝置使漁船失去動力,在風高浪急的情況下,導致船舶出現翻沉等嚴重事故。當前,全球環境保護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海洋垃圾汙染,成為人類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全球環境問題。世界各個國家與相關組織紛紛採取措施,防止海洋垃圾問題不斷惡化,努力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



生態環境部制定的《船舶水汙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對船舶塑料垃圾的定義為「產生於船舶正常營運期間,需要連續或定期處理的各種塑料廢棄物」。在我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從實際從用途上,可分為作業塑料垃圾和生活塑料垃圾,其中丟棄量較大的作業塑料垃圾包括損壞或廢棄的漁網具與廢棄泡沫浮具、箱板等;丟棄量較大的生活塑料垃圾主要包括飲料塑料瓶、塑膠袋、餐盒等一次性塑料製品。從材質和物理特性上,因材料比重不同,塑料垃圾可分為漂浮、半漂浮和沉入海底的垃圾。比重比海水小的塑料垃圾,如泡沫塑料、塑料瓶、塑膠袋等,長期漂浮在海面上。採用聚乙烯、尼龍等材料製成的漁網具、繩索等比重與海水相當,這些物品被丟棄後在海水中呈半漂浮狀態。一些製作材料比重比海水大的塑料垃圾則會沉入海底。

(一)作業塑料垃圾排放情況

作業塑料垃圾中,網具的丟棄主要發生在海洋捕撈拖網、張網和流刺網等作業以及海水網箱養殖過程中。

拖網漁船捕撈作業時,網具拖曳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障礙物的拉掛而導致破損,由於拖網網具價值較高,一頂拖網網具高度可達數十米,長度可達數百米,價值大約為數萬至數十萬元,因此漁民主觀上不願輕易丟棄,一般會盡力打撈上船修補後再用,如破損嚴重報廢,則攜帶上岸有償交給回收機構處理,但仍有少部分漁網具被卡拽到障礙物中,無法收絞或遇到緊急情況時被迫丟棄。

流刺網網絲直徑一般在0.08mm~0.70mm之間,且單片網衣價值較低,單頂流刺網價格約為數百元至上千元之間,網高為1米至十多米高不等,網具最長可達數百米。作業時因障礙物掛扯而被丟棄的概率較大,且流刺網主要捕撈對象如鯧魚、梭子蟹等刺入或纏繞在漁網中取下困難,漁民往往採用剪刀剪下導致部分網具損壞而被丟棄。

另外,海水養殖網箱遭遇颱風後也可能導致整個網箱被摧毀或網衣破損而丟失。廢棄泡沫浮具、箱板主要來源於漁網具漂浮材料和漁獲物儲存用泡沫塑料箱(盒),這些浮力材料或箱(盒)均可循環利用,但使用過程中均存在少部分發生破損而被遺棄入海。

(二)生活塑料垃圾排放情況

生活廢棄塑料垃圾中,一次性塑料飲料瓶、馬甲塑膠袋的丟棄量較大。調研顯示,隨著捕撈或養殖漁民海上作業時生活水平的改善,漁船上約80%的船員直接飲用小瓶裝礦泉水,另約20%飲用大桶裝礦泉水或將船上攜帶的淡水燒煮後飲用。馬甲塑膠袋、塑料編織袋(蛇皮袋)因可方便攜帶米麵油、蔬菜和所有小件、散件物品上船而被漁民普遍使用。由於漁船儲存空間有效,漁民相對缺乏環保意識,將礦泉水瓶、塑膠袋、泡沫塑料餐盒等用完後扔入大海的概率較高,塑料編織袋因價值略高,一般只有破損後才可能被丟入大海。

(三)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汙染防控現狀

隨著國家對海洋汙染問題的重視,近年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相繼出臺漁港汙染防治與管理的政策和規章制度。2019年4月19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在全國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現場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關係到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重大政策的實施和政府主要職責的履行,應加強「漁港——漁船——漁場」綜合管控,實現「以港管船、管人、管資源、管安全」,推動漁業資源和漁港環境的不斷向好。
2019年7月,農業農村部《關於做好渤海漁港環境綜合整治和漁船汙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有關省市應編制漁港水域汙染防治規劃,推動漁港汙染防治設施設備配備,確保在2020年底以前,實現重點漁港汙染防治設施設備全覆蓋,要加強漁港水域環境保護監管,做好廢水廢物、生活垃圾的回收處理,要實現漁船、漁港和漁場汙染防治聯動,督促漁船船東按要求在漁船上配備生活垃圾等處理設備,強化正常使用,應完善港區生產生活設施布局,配備廢棄網具及生活垃圾回收設備,並進行集中處理。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和漁港管理部門也相繼制定漁港汙染防控相關規定,一些沿海鎮(街)發布了轄區內漁港碼頭環境治理工作具體實施方案,並開展了漁港港池區域固體垃圾、海漂垃圾等汙染物的清理工作。

三、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汙染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圖片
(一)對漁業生產過程中的監管措施和手段尚不完善

《漁業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和改善漁業水域的生態環境,防治汙染。長期以來,政府主管部門對漁業生產過程中海洋漁業塑料垃圾的汙染防控措施實施成效不理想,主要體現在缺乏切實可行的監管手段和措施,配套的行政管理和責任追溯制度不健全或可操作性不強,導致漁民隨意向大海丟棄一次性塑料製品、漁網具、繩索等現象未能得到有效遏制。調研得知,漁業船舶在新船實施初次檢驗時,一般均會按技術規則要求配備垃圾桶,但實際航行作業過程中船員可能基本不使用。部分規模較大漁港對漁民在港區內的垃圾汙染行為可通過視頻監控、人員巡查等方式進行監管,漁民一般不會在港口附近亂丟垃圾,但當船舶離開港口後,或在近海養殖作業過程中,漁民隨意向海上丟棄垃圾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海上監管尤為困難。

(二)漁港對漁船垃圾接收清運能力不強

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岸線總長3.2萬千米,現有眾多漁港。漁港是漁船汙染防治的基點,擔負著漁船汙染物的回收、清運、處理職能,並對可對漁船汙染防控工作的有效性進行監管和檢查。由於漁業港口屬於為漁民提供漁船停泊、漁獲物裝卸、漁船維護、補給等服務工作的公益性設施,在國家和地方政府一次性投資建設漁港後,經營者在不盈利或盈利很少的情況下,對設備的配備及漁港基礎設施的建設管理維護都難以達到預期,具備漁港水域垃圾清理專用船舶設施的漁港很少,對船舶水汙染防治和港區外汙染防治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專職的漁船汙染物排放監管隊伍建設尚不完善。

(三)漁民對塑料垃圾汙染水域的危害性認識不足

我國目前從事海洋捕撈登船作業的漁民約百萬人,漁民普遍學歷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比達68%。而且目前漁民大多年齡在40歲以上,思想觀念相對落後,普遍缺乏利用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接受教育的主動性,環保觀念較為淡薄,對丟棄塑料垃圾會造成海洋環境汙染的嚴重性、危害性認識不足,社會責任的承擔意識薄弱,漁民相互之間也沒有形成監督約束機制及氛圍,「亂丟垃圾可恥、收集垃圾光榮」的理念有待進一步樹立和強化。

(四)一些作坊式企業違規處理垃圾,形成嚴重的二次汙染

隨著廢舊漁網具回收利用行業的逐漸興起,從事漁網具回收處理的非正規企業也伴隨產生,且數量較多,分布於沿海各個漁港附近。這些企業大多為無證經營的家庭作坊式小規模企業,由於利益的驅使及行業管理的缺失,這些企業大都環保設施不達標或根本沒有環保措施,低成本、粗放式的再加工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水廢氣廢渣,因沒有後處理設備而大量偷排亂排,造成了嚴重的二次汙染。

四、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汙染防控策略與政策建議

(一)完善管理制度,確保監管有效落實

應建立起環保責任人制度。政府要突出在漁業船舶防汙染中的管理職能,通過制定職責清晰細化,且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管理制度和行為規範,明確監管主體,將地方漁業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漁港管理或經營者、漁船船主分別設為本地區、漁港和漁船的環保第一責任人,籤署責任書,設置環保目標,對落實管理制度不到位、目標未完成或發現漁船、漁港存在違規偷排垃圾者,給予嚴厲的責任追究。

應加大漁業領域環境保護監督執法力度,採取獎懲並舉的措施和手段開展切實有效的垃圾汙染排放監管。目前,部分國家中心漁港,已設置了視頻監控系統,可實時監測漁港範圍內漁民偷排垃圾等不良行為並予以相應的處罰,這一信息化手段值得在全部漁港推廣應用。在漁船上的公共區域也可通過安裝視頻記錄設備,以實現追溯和後續監管。

應建立追溯制度,實施漁船生產和生活用塑料製品進出港登記制度,設置專用垃圾回收容器或垃圾回收袋,漁船漁港可安排專人進行垃圾處置記錄,並保存好原始記錄備查。

此外,還應引導和鼓勵漁民回收垃圾,鼓勵其飲用桶裝礦泉水和使用可重複利用或可降解處理的包裝製品,以減少一次性塑料垃圾的排放。應推動深水網箱技術研發,提其高抗颱風和惡劣海況能力。

(二)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推動漁港標準化建設

在對現有漁港進行調查研究基礎上,以「漁港—漁船—漁場」綜合管控理念為指導,綜合考慮海洋漁業汙染防控要求,編制漁港水域汙染防治規劃,制定高標準漁港建設標準。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按標準要求系統性地構建與漁港規模相適應的垃圾處理設施,以增強漁港的垃圾接收、儲運或處理能力;引入社會資源構建海洋漁業汙染防控綜合治理體系;設置專門人員開展漁港汙染物防控巡視巡查;構建漁港垃圾回收、打撈、清理船隊,負責漁港水域漂浮垃圾打撈清理,停泊漁船垃圾回收工作。例如祥芝中心漁港委託晉江市深滬漁港服務有限公司承擔漁港日常管理工作,配備漁港衛生保潔隊伍,負責漁港、碼頭日常環境衛生,沿碼頭和泊位布設港區保潔情況視頻監控系統,配備清汙船1艘,負責港池海漂垃圾清理,配置垃圾運輸車1部,垃圾桶22個,實現漁港塑料垃圾的回收處理。

(三)通過廣泛宣傳,提高漁民公共環保意識

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加強對漁民環保和防治汙染方面的培訓和教育,並通過在漁港張貼宣傳畫、向漁民發放宣傳手冊等多種方式,持續提高漁民保護海洋環境保護的參與意識。使漁民能主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轉變舊有的觀念和習慣性行為,將「隨手扔」垃圾改變為「主動放」垃圾和「主動撈」垃圾,真正樹立起「亂丟垃圾可恥、收集垃圾光榮」的道德風尚,在漁船上、漁港裡形成人人從我做起、共同保衛藍色海洋的良好氛圍,並通過群眾監督的方式開展港內環境監察,通過獎勵舉報人的方式提高群眾監督積極性。

(四)鼓勵與處罰並舉,規範廢棄漁網具後處理行業

漁政漁港監督管理部門應建立嚴格的廢棄漁網具回收、處理和監管體系。可以借鑑行業內優秀企業的經營模式,對養殖和捕撈活動中使用的漁網、浮筏、保溫箱等漁具廢棄物以及生活垃圾,實行分類和定點回收。建立行業準許的經營企業白名單制度,規範行業秩序,通過政府補貼支持廢棄漁網具送交有資質、環評達標企業進行後處理。嚴厲取締二次汙染嚴重的家庭作坊式漁網具回收處理企業,推動廢舊漁網具回收利用行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吳姍姍,張祝利,樊菲,李勝勇,潘磊
作者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出處:中國水產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微塑料和海洋塑料垃圾排放如此嚴重!該如何解決?
    我國被認為是最主要的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 「製造者」,由於陸源垃圾和生活汙水處置不完善,每年向海洋系統中排放大量塑料垃圾和微塑料。但隨著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置率以及生活汙水處理覆蓋率的提高,重新核算我國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排放量尤為重要。
  • 「難纏」的海洋塑料垃圾
    我們常常說塑料垃圾會對海洋生物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也經常會在網絡上看到海洋生物被塑料纏住的圖片。圖 | 網絡  在《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發布題為《美國向陸地和海洋排放了多少塑料垃圾》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估計2016年美國共向環境中無序排放了224萬噸塑料垃圾,多達145萬噸的美國塑料垃圾最終流入了距離海岸線50公裡內的地方,這意味著美國也是造成世界沿海塑料汙染的主要國家之一。
  • 對我國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新認識
    文章是基於海岸線50km範圍內的人口計算的各國排放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量,結果顯示2010年中國是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把中國排放的海洋塑料垃圾量列全球第一(印尼第二,美國第20位),產生了超過500萬噸的未合理管制塑料垃圾,進而造成132萬噸-353萬噸的海洋塑料垃圾。
  • 美國等多國科學家公開承認 中國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被大大高估
    2004年受伊拉克戰爭影響,國際油價突破40美元,持續上漲,塑料原料價格隨之大幅上漲,為塑料廢品回收利用打開了價格空間,中國開始逐漸大量進口塑料廢品進行循環再利用。可以說在21世紀以前,中國向海洋排放塑料垃圾極少。
  • 聯合國環境署呼籲減少塑料垃圾以清潔海洋
    據新華社6月6日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6日呼籲更多國家減少塑料垃圾,使海洋更加清潔。 聯合國首次海洋大會正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應對海洋汙染是會議的一個焦點。索爾海姆當天在聯合國總部接受了全球上百萬人籤名的一份請願書,請願書呼籲各國在未來5年內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製品。
  • 減少塑料的排放才是減少海洋垃圾唯一途徑
    減少塑料的排放才是減少海洋垃圾唯一途徑 2020-08-05 0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每年大概有多少噸的塑料垃圾排放到海洋?看完後真是不敢信
    塑料製品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塑料製品不僅給生活帶來方便,也在視覺上營造了美感。但是很多塑料製品不可降解,被人們丟棄後很多塑料垃圾都被排放到了海洋。那麼中國每年大概有多少噸的塑料垃圾被排放到海洋中呢?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塑料的使用量也就居高不下。塑料垃圾除了掩埋、焚燒處理外,還有少部分可以回收使用。同時有很多塑料垃圾被排放到了海洋裡面。
  • 美國等多國科學家公開承認,中國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被大大高估
    文章是基於海岸線50km範圍內的人口計算的各國排放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量,結果顯示2010年中國是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把中國排放的海洋塑料垃圾量列全球第一(印尼第二,美國第20位),產生了超過500萬噸的未合理管制塑料垃圾,進而造成132萬噸—353萬噸的海洋塑料垃圾。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中國發力「限塑」
    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
  • 中國是海洋塑料最多的國家,塑料垃圾如何被排入洋流?
    在世界汙染河流對海洋的塑料輸入估計量前20名中,中國大陸佔了6個席位,而被李白深情吟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的長江更是 「獨佔鰲頭」。海洋是數以萬計的生物的家,同時它是隨著季風流動,因此我們排放到海洋中的任何塑料垃圾都會造成無法估算的後果。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原標題: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限塑」   塑料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在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中應用廣泛。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置塑料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帶來生態環境汙染,影響群眾健康安全。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
  • 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造成的危害
    在人類長期的海洋開發過程中,由於開發利用的不當行為使得海洋遭受了嚴重的汙染。大量的塑料垃圾被排放到海中,給海洋的生態系統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儘管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減少海洋垃圾數量,但是垃圾數量並未減少反而還有增加的趨勢。據統計,全球每天大約有8000萬件垃圾輸入海洋中。此外,每平方公里海面上漂浮的垃圾大約有13000件塑料垃圾。
  • 守護「地球之心」—海洋:塑料垃圾汙染防治迫在眉睫
    ,個人護理品和化妝品(合稱PCCPs)中的微珠或者柔珠(microbeads),或研磨劑等工業材料,這些微塑料會隨生活汙水的排放等途徑而進入周圍環境;   ·次生微塑料由各種進入環境中的大尺寸塑料垃圾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等作用下逐步破碎分解形成的塑料顆粒,如較大的塑料被紫外線照射、機械力分裂、風化致破解後形成。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
    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國家發改委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目前的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
  • 陳根:減少塑料的排放才是減少海洋垃圾唯一途徑
    文/陳根塑料垃圾已經在全球普遍存在,2015年,管理不當的塑料估計為6.3 Pg,其中79%最終被填埋或釋放到自然環境中,而有部分就通過河流或城市排水管被輸送到海洋中,在那裡,它在沿海沉積物、海洋環流和深海中堆積。
  • 陳根:減少塑料的排放才是減少海洋垃圾唯一途徑
    文/陳根塑料垃圾已經在全球普遍存在,2015年,管理不當的塑料估計為6.3 Pg,其中79%最終被填埋或釋放到自然環境中,而有部分就通過河流或城市排水管被輸送到海洋中,在那裡,它在沿海沉積物、海洋環流和深海中堆積。
  • 800萬噸塑料垃圾威脅海洋,盛產三文魚的挪威如何應對?
    貨櫃裡用紅線指向海洋垃圾的來源 在大會舉行期間,挪威奧斯陸火車站前廣場上出現的兩座貨櫃引人注目。貨櫃展覽的策展組織成員凱恩·馬蒂努森(Kine E. Martinussen),向記者一一講述他們發現這些垃圾的位置:來自歐洲大陸的包裝袋、瓶蓋,來自印度洋的牙刷、棉棒,來自中國的洗衣液瓶。
  • 港媒:汙染世界海洋塑料垃圾 中國佔三分之一
    原標題:港媒:汙染世界海洋塑料垃圾 中國佔三分之一   香港《南華早報》2月14日文章,原題:報告稱,汙染世界海洋的塑料垃圾,中國佔三分之一 塑料瓶、塑料桶、塑膠袋、牙刷甚至注射器,高高地堆放在負責廢品回收的村民和農民工周圍。
  • 塑料垃圾充斥著我們的天空與海洋 專家呼籲採取措施
    塑料微粒隨風遠行  近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5245號科研混合單位公開一項研究稱,塑料微粒可以通過大氣,到達遠離初始排放源的區域,甚至一些原始地帶。  這些塑料微粒都是極小塊的塑料廢物,可見於河流、海洋和原始極地區域。過去的研究已經表明,塑料微粒可以隨著河流一路進入海洋,對沿途的水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 2020年版中國海洋漁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海洋漁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發展海洋經濟在「十二五」期間將被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現代漁業建設,已成為國家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  《2020年版中國海洋漁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對海洋漁業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海洋漁業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海洋漁業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海洋漁業技術標準、海洋漁業市場規模、海洋漁業行業潛在問題與海洋漁業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海洋漁業行業投資價值、海洋漁業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海洋漁業行業投資決策者和海洋漁業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