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塑料垃圾已經在全球普遍存在,2015年,管理不當的塑料估計為6.3 Pg,其中79%最終被填埋或釋放到自然環境中,而有部分就通過河流或城市排水管被輸送到海洋中,在那裡,它在沿海沉積物、海洋環流和深海中堆積。目前,在全球沿海地區,在峽灣、河口、淺海沿岸地區、大陸架的沉積環境中都發現了海洋塑料碎片,甚至在海洋的最深處也有塑料碎片。
然而,由於全球海洋環流,正浮力的塑料聚合物在大型海洋環流的地表水中積聚。根據公開數據,大約5.25萬億塑料顆粒,重約269000毫克,漂浮在海洋表面,而每平方公裡的塑料碎片濃度高達580000個。鑑於塑料生產的未來預測和缺乏有效的處理策略,預計到2050年,自然環境中的塑料廢物數量將翻一番。
此外,海洋塑料碎片被認為是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的主要威脅,預計會對海洋野生動物和人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研究人員已在2200多種不同海洋物種的胃腸道中發現了小塑料片,從浮遊動物到頂級捕食者。塑料汙染的影響不僅限於個人層面,而且在人口和社區層面也有廣泛的影響。微塑料釋放有害化學物質加劇了問題。
塑料問題的嚴重性要求採取緊急的緩解策略。常見的幹預措施包括國家和地方立法措施,如對一次性塑料的禁令、稅收和徵稅,以及環境教育,以避免管理不善和在水體中非法處置塑料材料。
非政府組織和企業的私人倡議也可以對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從環境中清除塑料製品或防止其進入海洋產生積極影響。後兩種緩解戰略是由海洋清理項目等倡議推動的,這些方法包括在太平洋垃圾區部署成本效益高的清潔設備,在河流中部署1000個自動攔截器等。然而,這些方法中很少有經過驗證的概念,其有效性仍不清楚。
近日,一份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的研究對漂浮式垃圾收集屏障這一比較受人關注的解決方案之一進行了研究,發現這些設備即使一直運行到下個世紀,也不太可能對整個問題產生影響。
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模型,根據通過河流系統和管理不善的垃圾填埋場衝入海洋的數量,估算當前和未來的漂浮塑料總質量。根據其分析,到2052年,目前39.9萬噸的總量將增加一倍,達到86萬噸以上。接下來,科學家們研究了垃圾收集裝置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比如海洋清理項目開發和運營的垃圾收集裝置。這些浮動障礙物被設計定位在大太平洋垃圾帶中,被動地收集海面上的塑料垃圾,然後可以將其拖回岸上。
根據該團隊的建模,如果200個這樣的浮動屏障持續被部署130年,它們將減少44900噸的漂浮塑料碎片,或約佔總量的5%。這一計算考慮到了這些設備每臺600米(2000英尺)的長度,以及將塑料碎片帶入屏障的平均流速。
這也意味著,單個和多個清理設備的預期影響將是非常小的。海洋中塑料碎片的大量減少只能通過在河流中收集或結合河流屏障和清理設備來實現。此外,研究發現,焚燒和生產塑料對全球大氣碳收支具有重大的長期影響。基於以上,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減少塑料的排放是減少海洋垃圾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