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一周看點】依海而生,向海而興。隨著人類活動向海洋深度推進,這片藍色空間正在悄然化身為「塑料海」。6月8日,2018年世界海洋日,海洋生態保護、塑料汙染的議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
6月8日,全國高考進入第二天,2018世界海洋日也如期而至。為保護海洋生態,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今天確定為「世界海洋日」,旨在呼籲人們保護海洋生態,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
縱觀歷年來的主題,從初的「我們的海洋,我們的責任」到「海洋與可持續發展」、「眾志成城,保護海洋」,再到今年的「清潔我們的海洋」主題,保護與修復的概念更加深入地滲透到海洋生態環保中。
以我國為例,近幾年,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海陸空」環境治理體系已經建立,海洋環保、海洋生態修復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而我國在海洋科學考察、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態修復、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均採取了積極行動。
資料顯示,關於海洋環保,我國首部法律《海洋環境保護法》於上世紀80年代頒布,辦法遵循「海洋生態保護優先」理念,呼籲民眾減少對海洋生態的危害行為。進入21世紀,為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我國出臺了20餘部配套法律。制度體系日漸完善、生態紅線從陸地延伸至海洋、海洋督察組織構建,我國海洋環保挺進了新階段。
同時,從近幾年主題的改變也折射出另一個治理重點:塑料汙染。根據要求,今年的行動重點是防止塑料汙染,鼓勵尋找解決方案,改善海洋的健康。那麼,每年到底有多少塑料垃圾被排入海洋?
中國環保在線查閱資料發現,每年有超過800萬噸塑料被遺棄在海洋,佔海洋垃圾的80%。而且,由於日益增長的塑料汙染,每年有100萬隻海鳥和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因塑料汙染而喪生。也正因為此,塑料汙染給海洋生態帶來的損失每年達80億美元。
作為海洋生態大的汙染源,塑料汙染被稱為是「海洋裡的PM2.5」,嚴重影響著海洋生態系統平衡,甚至間接性影響著人類身體健康。另據研究表明,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總重量可能將超過魚類。
塑料,這個曾被認為是20世紀偉大的發明之一,如今,卻成為世人面前的一道難題。面對如此觸目驚心的汙染,全球提出了「塑戰速決」的口號,而在這場持久戰之中,「中國足跡」越來越深刻。
據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此前介紹,為加強海洋塑料汙染防治,我國做了多方面的努力:2016年開始組織開展了海洋微塑料的試點監測;開展海洋微塑料專項研究,成立研究中心;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交流。相關檢測表明,我國海洋微塑料汙染總體上處於中低水平。
當然,海洋環保作為一項重大工程,需要政府、企業、民眾的共同參與。雖然世界海洋日每年的主題經常變換,但人類對塑料汙染的關注、治理不應該停止。正值2018世界海洋日,讓我們向塑料宣戰:減少塑料使用,如果必須使用,請記住儘量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