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臉化妝少用「微塑料」 給海洋魚類一個清潔家園

2021-01-08 環球網

網絡配圖

【新民晚報·新民網】磨砂、去死皮、按摩顆粒......洗面奶、浴鹽、沐浴露等個人護理品中,深層清潔是金字招牌。而實現深度潔淨的「清潔工」——一種名叫微塑料的小小顆粒珠,正成為危害海洋魚類的溫柔殺手。日前舉行的第283期東方科技論壇聚焦「微塑料海洋汙染與控制」,與會專家呼籲應該禁止在個人護理品中添加用於深度清潔的微塑料顆粒,至於「臉要更乾淨,妝容更美麗」,可以尋找可生物降解的替代材料與新技術。

「海洋幾乎已經成了一個塑料世界」。全球每年有1000萬至20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其中包含大量的微塑料。所謂海洋微塑料是指進入海洋環境中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工業產品。而這種看不見五顏六色的微小「彩珠」,幾乎每天都在我們生活中「滾動」。一瓶洗面奶,一罐磨砂膏,一管牙膏,只要帶有清潔按摩功能的,基本都有微塑料的身影。微塑料猶如細沙,通過摩擦可以舒緩面容,可是被水衝入下水道後,就成為永不消逝的顆粒物。 「目前的城市汙水處理技術,無法降解微塑料。以上海為例,每年有數千噸微塑料沉積在城市汙泥中,最終慢慢歸入大海。」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林衛青告訴記者。

令人擔憂的是,微塑料進入海洋後,正在進入海洋生物食物鏈,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持續發展。由於海洋微塑料和海洋中的低營養級生物,例如浮遊生物等,具有相似的大小和密度,許多魚類、貝類等海洋生物不能區分,極易誤食。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施華宏透露,一項來自我國的海洋魚類調查顯示,在2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常見魚類採樣中,90%的魚類樣本中都發現了微塑料。對於海洋生物而言,微塑料猶如海洋中的PM2.5,日益威脅著它們的生存安全。

目前,我國對海洋塑料汙染問題,特別是海洋微塑料汙染的關注度不高,在我國還沒有專門的海洋微塑料監測技術及其監測規程。而超市中,添加了微塑料的洗手液、香皂、牙膏、剃鬚泡沫、泡沫浴、防曬霜、洗髮水等琳琅滿目。林衛青呼籲我國應儘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微珠物質添加到日化產品中,化妝品企業應該不斷創新升級,尋找更加天然、可降解的磨砂顆粒,比如用燕麥、玉米、海鹽、杏仁或核桃殼等天然物質作為替代材料。

相關專家提醒,普通消費者在使用個人護理產品時,最好避開成分中含聚乙烯、氧化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的化妝品,點滴減少微塑料「排放」,幫魚兒找回清潔的家園。(新民晚報記者 馬亞寧)

相關焦點

  • 世界海洋日:減少塑料垃圾,清潔藍色家園
    縱觀歷年來的主題,從初的「我們的海洋,我們的責任」到「海洋與可持續發展」、「眾志成城,保護海洋」,再到今年的「清潔我們的海洋」主題,保護與修復的概念更加深入地滲透到海洋生態環保中。   以我國為例,近幾年,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海陸空」環境治理體系已經建立,海洋環保、海洋生態修復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 環保科普|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海洋環境中的微塑料,其本身含有增塑劑,並能從環境中吸附有毒有害物質。微塑料被海鳥、魚類、底棲動物、浮遊動物等不同營養級的海洋生物攝食後,所攜帶的有毒有害物質會進入海洋生物體內,對海洋生物存在潛在不利影響。
  • 海洋環保科普(2)|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我們能做些什麼?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在強降雨天氣,固體垃圾可隨地表徑流進入雨水排放系統,進而進入海洋;用於個人清潔用品的塑料微珠、衣服脫落的聚酯纖維等可隨汙水處理廠汙水排放進入海洋環境。
  • 微塑料汙染環境需重視起來 adidas海洋紗線利用海洋塑料利用回收
    當前存在兩種微塑料分類:初級微塑料是指進入自然環境之前尺寸小於5mm的任何塑料碎片或顆粒,包括衣服的微纖維等;次級微塑料是指大型塑料產品通過自然風化過程進入環境後降解而產生的微塑料,來源包括水瓶、塑膠袋等。研究人員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製備嬰兒配方奶粉的標準,將聚丙烯嬰兒奶瓶消毒、風乾,然後倒入加熱到70℃的水。
  • 用剪刀裁剪比雷射裁剪釋放更多微塑料進入海洋
    瑞士研究人員發現,在實驗中,用剪刀切割的紡織品比用雷射切割的紡織品脫落的微纖維多31倍。當衣服被洗滌,或物品被當作垃圾丟棄時,細小的纖維被釋放出來,它們通常會流入水源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在海洋環境中無處不在,被包括鯊魚和海龜在內的許多海洋生物吸收。科學家建議改變服裝生產,包括更多的雷射製造工藝,可以幫助減少到達海洋的超細纖維的數量。
  • 研究稱,貝類含有的微塑料比甲殼類及魚類更高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研究稱,貝類含有的微塑料比甲殼類及魚類更高。  作者/UCN  編譯/胡路怡  今日,英國赫爾約克醫學院和赫爾大學科研人員在整理2014-2020年研究報告時發現,貝類(包括貽貝、牡蠣和扇貝)含有較高的微塑料成分,這個比例在亞洲沿海地區的貝類更加突出。文章於12月23日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發表。
  • 聯合國環境署呼籲減少塑料垃圾以清潔海洋
    據新華社6月6日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6日呼籲更多國家減少塑料垃圾,使海洋更加清潔。 聯合國首次海洋大會正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應對海洋汙染是會議的一個焦點。索爾海姆當天在聯合國總部接受了全球上百萬人籤名的一份請願書,請願書呼籲各國在未來5年內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製品。
  • 官方首度披露海洋微塑料汙染:魚類、貝類等檢出微塑料,危害待研究
    (Chris Jordan/圖)在中國社交媒體中,廣為流傳的除了「吃塑料死了的信天翁」,還有「含有微塑料的海鹽、魚類、貝類」等說法。「不管是在海水以及海底、海底沉積物當中,都發現有微塑料的存在。除了貝類以外,在大型的哺乳動物體內,還有魚類、浮遊動物體內,都有檢測出微塑料的報導。」2018年11月30日的生態環境部例行發布會上,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回應海洋微塑料汙染問題時介紹。這也是官方首次公開發布微塑料的相關情況,「從目前國內、國際的報導來看,貝類當中普遍檢出微塑料顆粒。
  • 最新研究證實,牡蠣、扇貝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水平最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當前,海洋微塑料汙染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環境問題。海洋中的微塑料也被稱為海洋中的 「PM2.5」,就如同大氣中的 PM2.5 一樣,微塑料一旦通過海洋中的食物鏈進入海洋生物體內,最終必將走上人類餐桌,直接威脅到人體健康。
  • 當蔚藍變成微塑料
    這些微塑料無處不在,目前在地球各個角落已經被發現,假如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穿上了這一層塑料外套,我們這幾十億人類的生存環境是一個什麼樣子呢我們每天吃玩的用的必需品裡面,有沒有存在微塑料呢!我們的腸胃裡有沒有沒有被消化的微塑料呢?
  • 微塑料汙染海洋,貽貝、牡蠣和扇貝汙染最嚴重
    微塑料是由較大的塑料顆粒分解產生,有些是作為清潔劑或美容產品的添加劑直接生產的,最終通過廢水進入水道和海洋。一旦到達海洋,微塑料就時常被野生動物吃下吐,常常讓動物因難以消化而死亡。科學家分析超過50項有關海鮮中微塑性汙染的研究,受調查的海鮮種類涉及世界各地從魚類到貝類的各種物種,結果發現,所有樣品均含有塑料微粒,研究人員共檢測到9種不同類型的塑料,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常見的塑料類型,兩者都是世界各地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塑料。
  • 海洋咋了?深海堆積大量微塑料,每立方海水高達190萬個塑料顆粒
    塑料垃圾遍布全球,是湖泊和海洋的重要垃圾來源 。在河流和三角洲的沉積物中。從浮遊動物到巨型動物,好幾種生物的胃裡都有。微塑料已經在遙遠的環境中被觀察到,如蒙古山區的水和廣泛的海洋沉積物沉積在海平面以下5公裡處,都有微塑料。
  • 微塑料和海洋塑料垃圾排放如此嚴重!該如何解決?
    導  語  READ  海洋塑料垃圾絕大多數來自於陸地,每年有10%的陸地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塑料垃圾降解緩慢,導致在海洋中形成了大量塑料碎片和微塑料。  次生微塑料是由於海洋中存在大塊塑料逐步破碎(如熱化學裂解、光氧化裂解、臭氧誘導裂解和生物裂解等)形成的,是海洋中微塑料的主要來源。微塑料汙染已非常嚴重,某些沿海地區的漂浮微塑料含量為 1000 ~ 10000 個∕m^3。
  • 塑料汙染如不儘快治理,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將超過魚類
    12月3日,APEC海洋垃圾與微塑料研討會暨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研討會在福建廈門召開。本次研討會由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主辦。來自中國、智利、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越南等11個APEC經濟體代表共120餘人參會。
  • 研究:風將微塑料帶到遙遠海洋的乾淨區域
    外媒報導,微塑料即從大件物品中分離出來的塑料微粒正在向更偏遠、更乾淨的海洋區域移動。根據一項新研究,這些塑料顆粒被卷到空中然後飄往偏遠地區並最終回到水裡和食物供應中。微塑料是一種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其中很多比它小得多,包括肉眼不可見的小塑料纖維。
  • 生態環境部:切實推進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防治 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
    會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霍傳林表示,海洋廢棄物和海洋垃圾是不一樣的。通常講的海洋廢棄物是疏浚物等八類允許傾倒的物質,主要以清潔疏浚物為主。如果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確確實實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 海洋垃圾和微塑料來源是非常複雜的事情,世界各國都在研究,諸多的問題仍待我們解決。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大本營周圍微塑料濃度最高
    珠峰上的微塑料確實可能是由雨水和強風攜帶上山的,但更有可能的情形,則是登山者們留下了這些不易降解的汙染物。納珀表示:「最初我並不知道該抱什麼樣的期待。但能在每一個樣本中都找到微塑料,是我遠遠沒有想到的。對我來說,珠峰是一個遙遠、純淨的地方。在世界之巔發現微塑料的痕跡,可以說是讓人大開眼界了。」
  • 飲用水 海鮮和啤酒裡可能布滿「微塑料」
    一幅「維納斯」用了24萬個塑膠袋,相當於每10秒鐘世界各地消耗的塑膠袋數量;一幅「神奈川衝浪」則用了240萬片塑料碎片,而這個龐大數字不過是每小時世界各地流入海洋的塑料總磅數……這些都是藝術家們用海洋垃圾做成的雕塑和繪畫,希望以此喚起更多人對海洋汙染的關注。
  • 如何探究近海微塑料含量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孫曉霞團隊最近幾年在黃海、東海進行表層海水、浮遊動物及魚類體內塑料分布、濃度、組成特徵研究,結果發現,黃海表層海水微塑料濃度更低,平均每立方米只有0.1個微塑料;在東海,平均濃度也是每立方米0.3個,但生物體內存在一定的累積。「綜合中國近海幾大海域情況,現在觀測到的表層海水中微塑料濃度並不是特別高,或者說比較低。」孫曉霞說。
  • 一個茶包泡出百億塑料微粒!塑料就是這樣出現在你的餐桌
    如今生活節奏快,有人覺得衝泡茶葉太費時,尤其是上班族,用茶包來泡茶不失為一個快捷的方式。然而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稱,用茶包泡茶,會讓你喝下百億塑料微粒。專家,告訴你什麼是微塑料,幫你揪出藏在身邊的微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