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科普|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2020-11-30 大河報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

  篇五: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海洋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汙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

  由於塑料垃圾具有難以降解和長距離遷移等特性,導致在全球海洋環境中廣泛分布,從近岸到深海大洋,從赤道到兩極,從表層海水到深海海底,都有海洋塑料垃圾的蹤跡。據統計,人類迄今生產的83億噸塑料製品中約63億噸已被棄置,其中79%進入垃圾填埋場或自然環境中,僅9%被回收利用。陸域垃圾通過河流、雨水衝刷等多種途徑進入海洋,並在海洋環境中不斷累積。據估算,約80%的海洋垃圾來自陸地,其中塑料垃圾約佔垃圾總量的80-95%,全球每年向海洋中排放塑料垃圾重量約800萬噸。

  海洋垃圾的來源

  海洋垃圾約80%來自人類活動集中的陸地,20%來自海上(UNEP,2009)。

  海洋垃圾陸源輸入途徑包括:

  隨意堆放的垃圾在雨水衝刷、風力作用下排放到附近的河道。

  濱海娛樂活動隨意棄置。

  不當或非法傾倒垃圾。

  垃圾堆放場管理不善。城鎮垃圾填埋場位於沿海海岸,一旦出現大風、暴雨天氣,垃圾堆放場堆積的垃圾極易進入海洋環境。

  塑料加工生產和運輸。由於管理不善,樹脂原料可在加工生產和運輸過程中釋放到海洋環境。

  汙水處理廠和雨水排放管道汙水溢出。在強降雨天氣,固體垃圾可隨地表徑流進入雨水排放系統,進而進入海洋;用於個人清潔用品的塑料微珠、衣服脫落的聚酯纖維等可隨汙水處理廠汙水排放進入海洋環境。

  海洋垃圾海上輸入途徑包括:

  海上航運:休閒娛樂船隻、漁船、科研考察船,如果不能妥善保存和處理船上垃圾,也會成為海上垃圾的來源。

  近海養殖和捕撈:

  海上油氣平臺生產作業。

  海洋垃圾的影響

  纏繞  海洋垃圾無處不在,很多海洋生物受到其影響,主要包括哺乳動物類、鳥類、魚類和無脊椎動物。被遺棄的漁線漁網(通常被稱為「幽靈網」或「鬼網」)等通過纏繞的方式會對海洋生物構成嚴重的威脅,或形成割傷,或阻礙動物活動,影響進食和呼吸功能。

  誤食 海洋生物容易誤食塑料製品,這些塑料製品在生物體內無法消化和分解,可損害海洋生物的消化道,或刺激胃腸組織產生飽脹感而停止進食。海洋環境中的微塑料,其本身含有增塑劑,並能從環境中吸附有毒有害物質。微塑料被海鳥、魚類、底棲動物、浮遊動物等不同營養級的海洋生物攝食後,所攜帶的有毒有害物質會進入海洋生物體內,對海洋生物存在潛在不利影響。

  破壞棲息地環境 在海流和潮汐的帶動下,塑料繩索和塑料網可以摩擦,衝刷,破壞和摧毀活珊瑚。海洋垃圾的聚集也可能會造成淤積,濁度增加,阻擋海草床和珊瑚礁生態系統所需要的陽光,或導致窒息。

  攜帶外來物種  作為外來物種入侵的運輸載體。隨著波浪的湧動將搭載垃圾碎片的生物帶到很遠的地方,生物在適合其生長且沒有天敵的新環境內大量繁殖,對當地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等造成損害。

  威脅航行安全  海洋垃圾,特別是廢棄漁具會對船隻的正常運行造成威脅。漁網、繩索等可纏繞船隻的螺旋漿和方向舵,不僅維修費用昂貴,損失時間並會對乘船者和船員的安全造成威脅。

  威脅人類健康  海濱的玻璃等垃圾碎片可能會對遊客造成意外劃傷,海灘和水底的繩索或魚線漁網等會對遊客的活動造成不便,進而影響到人身安全。

  全球新興環境問題——海洋微塑料

  海洋微塑料是海洋環境中直徑小於5mm的塑料碎片、薄膜或顆粒。分布於全球海域,在水體、海灘、沉積物和海洋生物體內均可檢出。被聯合國環境署列為全球十大新興環境問題之一。人口密集區和大洋環流區是微塑料汙染的熱點區域,但在遠離輸入源的極區也發現有微塑料存在。

  小於5毫米的微塑料大部分來自大塊塑料的逐漸降解破碎,小部分來源於合成織物洗滌、個人護理產品使用、樹脂原料顆粒洩漏等。研究表明世界大洋目前漂浮著至少5.25萬億顆塑料微粒,重達26.9萬噸。人口密集區和大洋環流區是微塑料汙染熱點區域,北太平洋亞熱帶環流區微塑料與浮遊動物的數量高達6:1。

  微塑料可被鳥類、魚類、底棲動物等海洋生物攝入,可刺傷消化道系統,或刺激胃腸組織產生飽脹感導致海洋生物停止進食;微塑料可吸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和重金屬,作為被動載體輸移有毒有害物質;汙染物可以微塑料作為載體進入生物體內。

  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我們都能做些什麼?

  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較少或杜絕日常生活垃圾的產生,並同時鼓勵朋友、家人和同事參與海灘垃圾清理工作,為維護我們的藍色清潔家園做出一點貢獻。

來源:綠色南陽 編輯:凡聞

相關焦點

  • 海洋環保科普(2)|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我們能做些什麼?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海洋環境中的微塑料,其本身含有增塑劑,並能從環境中吸附有毒有害物質。微塑料被海鳥、魚類、底棲動物、浮遊動物等不同營養級的海洋生物攝食後,所攜帶的有毒有害物質會進入海洋生物體內,對海洋生物存在潛在不利影響。破壞棲息地環境 在海流和潮汐的帶動下,塑料繩索和塑料網可以摩擦,衝刷,破壞和摧毀活珊瑚。
  • 發起「藍色市民」倡議減少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汙染
    本網訊   12月3日,APEC海洋垃圾與微塑料研討會暨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研討會在福建廈門召開。本次研討會由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主辦。來自中國、智利、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越南等11個APEC經濟體代表共120餘人參會。
  • 世界海洋日:減少塑料垃圾,清潔藍色家園
    資料顯示,關於海洋環保,我國首部法律《海洋環境保護法》於上世紀80年代頒布,辦法遵循「海洋生態保護優先」理念,呼籲民眾減少對海洋生態的危害行為。進入21世紀,為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我國出臺了20餘部配套法律。制度體系日漸完善、生態紅線從陸地延伸至海洋、海洋督察組織構建,我國海洋環保挺進了新階段。
  • 生態環境部:切實推進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防治 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
    會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霍傳林表示,海洋廢棄物和海洋垃圾是不一樣的。通常講的海洋廢棄物是疏浚物等八類允許傾倒的物質,主要以清潔疏浚物為主。如果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確確實實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 海洋垃圾和微塑料來源是非常複雜的事情,世界各國都在研究,諸多的問題仍待我們解決。
  • 微塑料和海洋塑料垃圾排放如此嚴重!該如何解決?
    導  語  READ  海洋塑料垃圾絕大多數來自於陸地,每年有10%的陸地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塑料垃圾降解緩慢,導致在海洋中形成了大量塑料碎片和微塑料。  我國被認為是最主要的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 「製造者」,由於陸源垃圾和生活汙水處置不完善,每年向海洋系統中排放大量塑料垃圾和微塑料。但隨著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置率以及生活汙水處理覆蓋率的提高,重新核算我國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排放量尤為重要。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關於應對海洋垃圾和塑料的聯合聲明
    雙方認為,採取可持續的全生命周期法管理塑料,對減輕塑料對環境的威脅,尤其是對減少海洋垃圾具有重要意義。   雙方回顧了2017年12月籤訂的《中國—加拿大氣候變化和清潔增長聯合聲明》,對兩國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做出的努力予以充分肯定。雙方同意,將採用更加資源的辦法對塑料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減少環境影響。
  • 減少塑料的排放才是減少海洋垃圾唯一途徑
    文/陳根塑料垃圾已經在全球普遍存在,2015年,管理不當的塑料估計為6.3 Pg,其中79%最終被填埋或釋放到自然環境中,而有部分就通過河流或城市排水管被輸送到海洋中,在那裡,它在沿海沉積物、海洋環流和深海中堆積。
  • 陳根:減少塑料的排放才是減少海洋垃圾唯一途徑
    文/陳根塑料垃圾已經在全球普遍存在,2015年,管理不當的塑料估計為6.3 Pg,其中79%最終被填埋或釋放到自然環境中,而有部分就通過河流或城市排水管被輸送到海洋中,在那裡,它在沿海沉積物、海洋環流和深海中堆積。
  • 陳根:減少塑料的排放才是減少海洋垃圾唯一途徑
    文/陳根塑料垃圾已經在全球普遍存在,2015年,管理不當的塑料估計為6.3 Pg,其中79%最終被填埋或釋放到自然環境中,而有部分就通過河流或城市排水管被輸送到海洋中,在那裡,它在沿海沉積物、海洋環流和深海中堆積。
  • 中國發布丨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
    中國網9月25日訊(記者 彭瑤)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關注。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介紹,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
  • 中國是海洋塑料最多的國家,塑料垃圾如何被排入洋流?
    2017年,聯合國環境署發起了一項「清潔海洋運動」,呼籲政府、行業和消費者減少塑料的生產和過度使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發布的《海洋垃圾:理解、預防和減輕對海洋和海岸帶生物多樣性的不利影響》報告中整理了自2012年以來受汙染的海洋生物的實地調查,報告顯示,塑料汙染已經涉及魚類、藻類、海鳥類、海洋哺乳動物、海洋爬行動物等各類海洋生物群。
  • 全球每年800萬噸的海洋垃圾,都是塑料惹的禍?
    而設計者也承認,治理海洋垃圾的重要舉措,還是治理陸地上的垃圾,關閉塑料垃圾流入海洋的閥門。首先小編跟大家普及一下,大太平洋垃圾帶,指的是位於美國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洲之間一片巨大的漂浮垃圾區域,今年四月的調研數據顯示,這片垃圾帶,已堆積了近8萬噸塑料垃圾,其覆蓋的面積驚人,超過160萬平方公裡,差不多有三個法國那麼大。
  • 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造成的危害
    儘管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減少海洋垃圾數量,但是垃圾數量並未減少反而還有增加的趨勢。據統計,全球每天大約有8000萬件垃圾輸入海洋中。此外,每平方公里海面上漂浮的垃圾大約有13000件塑料垃圾。被光解的塑料碎片便成為了海洋環境中的有毒化學物質集中地和傳播媒介。被塑料垃圾汙染的海洋會導致海洋中的生物遭受傷害甚至是死亡。海龜、海鳥、魚類等多數海洋生物誤吞塑料垃圾後都會帶來致命的傷害。根據統計顯示,全世界範圍內最少有276種海洋生物遭遇過誤食塑料垃圾而導致死亡。有許多人拍到過海龜死亡後解剖,胃中含有塑料垃圾。
  • 海洋微塑料現狀沒那麼可怕 減少塑料垃圾是關鍵
    通常情況下,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被稱為微塑料。近幾年,微塑料日益受到學術界和社會公眾的關注。國內外相關研究團隊已在淡水、深海、土壤,以及北極海冰、積雪、空氣,甚至食物中發現了微塑料。那麼,怎樣理解微塑料存在的現狀及潛在危害?如何減少微塑料?
  • 阿迪達斯公布環保對策:海洋塑料垃圾開發產品材料
    綠色和平等環保組織經常向時尚品牌施壓,斥其應提高工廠條件,減少環境破壞。對此,時尚品牌競相出臺政策計劃表明其環保決心,比如早前瑞典快時尚零售巨頭H&M承諾至2015年底使用循環纖維製造的產品產量將增加三倍。
  • 環保科普 | 魚吃了微塑料,人吃了這條魚,會中毒嗎?
    通常情況下,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被稱為微塑料。近幾年,微塑料日益受到學術界和社會公眾的關注。國內外相關研究團隊已在淡水、深海、土壤,以及北極海冰、積雪、空氣,甚至食物中發現了微塑料。那麼,怎樣理解微塑料存在的現狀及潛在危害?如何減少微塑料?聽聽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的解讀。
  • 微塑料汙染環境需重視起來 adidas海洋紗線利用海洋塑料利用回收
    當前存在兩種微塑料分類:初級微塑料是指進入自然環境之前尺寸小於5mm的任何塑料碎片或顆粒,包括衣服的微纖維等;次級微塑料是指大型塑料產品通過自然風化過程進入環境後降解而產生的微塑料,來源包括水瓶、塑膠袋等。研究人員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製備嬰兒配方奶粉的標準,將聚丙烯嬰兒奶瓶消毒、風乾,然後倒入加熱到70℃的水。
  • 塑料垃圾威脅海洋食物鏈
    圖中是從歐洲某海邊沙灘收集來的微塑料碎片和塑料球,這些東西一直在環境中分解。 據文中所述,當沙蠋生活在遭受微塑料和製造這些塑料製品的有害化學物嚴重汙染的地區時,它們的食量和繁殖力都下降了。這些有害化學物包括塑化劑、染料,以及在海洋中降解時可能危害大量各類海洋生物的抗菌劑。 塑料垃圾分解形成的直徑小於5毫米的碎片被稱作微塑料。微塑料已散落在全球各處,但科學家們才剛開始認識到它們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 聯合國環境署呼籲減少塑料垃圾以清潔海洋
    據新華社6月6日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6日呼籲更多國家減少塑料垃圾,使海洋更加清潔。 聯合國首次海洋大會正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應對海洋汙染是會議的一個焦點。索爾海姆當天在聯合國總部接受了全球上百萬人籤名的一份請願書,請願書呼籲各國在未來5年內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製品。
  • 周晉峰獲邀參加聯合國會議 | 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
    #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 1 #減塑撿塑 13#海洋垃圾 111月4日,周晉峰博士收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理事機構秘書處秘書Jorge Laguna-Celis先生致信,獲邀參加將於2020年11月9日至13日線上舉行的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問題不限成員名額特設專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