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超半數垃圾為泡沫塑料 陸地是最大來源

2020-11-30 中國網

  全球海域都發現了各式各樣的「奇特垃圾」

國際海灘清潔日始於1986年,為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在這一天,全球都會舉行大規模的海岸清潔活動(ICC活動)。今年,我國有99家機構和團體聯合參與此次活動,5541名志願者在18個城市進行了海岸垃圾清潔,清理海岸線長達37460米,各種各樣想像不到的海洋垃圾讓人震驚。對此,《生命時報》進行了獨家報導。

超半數垃圾為泡沫塑料

據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提供的資料,本次活動清理垃圾總重約40噸,數量排名前十的垃圾分別是泡沫塑料、菸蒂、飲料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氣球、食品包裝(糖紙、薯片的包裝)、其他塑膠袋、瓶蓋、其他塑料包裝、購物袋等。其中,泡沫塑料的數量遙遙領先,共有1.1萬件左右,佔62.26%;菸蒂以2000餘件位居第二,佔14.51%。按照大類佔比分,小於2.5釐米的垃圾佔了半壁江山;菸蒂、食品包裝、快餐包裝、瓶蓋、吸管、飲料瓶、購物袋等「常見垃圾」佔34.54%。

此外,每年的國際海灘清潔日,志願者都會用數據卡記錄下每一件拾起的垃圾類別。本次我國活動還使用了「品牌卡」,可以快速追溯到該垃圾的銷售者。本次活動收集的覆蓋垃圾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中,康師傅、娃哈哈、農夫山泉位居前三。

有趣的是,今年國際海灘清潔日活動中還發現了一些奇特的垃圾,比如在廣州發現的巨大的泡沫球、頭盔,在福建石獅發現的塑料馬桶蓋,天津發現的涼鞋,廣西北海發現了巨大的水管,海南發現的燃氣管、燈管,上海發現的冰箱門等。這些垃圾進入海洋的渠道千奇百怪,很多垃圾是由於人們的粗心和環保意識薄弱造成的。總而言之,海灘應該只屬於貝殼、泥沙、海鳥和浪花,我們應該通過淨灘和養成妥善處置垃圾的習慣,使這些垃圾到它們該去的地方。

陸地是最大來源

據資料,每年有8百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每平方千米海面上漂浮著1.3萬片塑料垃圾。

海洋垃圾有80%來自失控的陸地垃圾,另外20%來自海上活動,如遊船上丟棄的垃圾、漁船的廢棄漁網等。從全球層面看,在陸地垃圾中,佔比最大的是食品包裝(31.7%);海洋垃圾中佔比最大的同樣是食品包裝以及塑膠袋。一次性包裝不僅在陸地和海洋的垃圾中隨處可見,也極大地消耗了石油、樹木、水等能源。

有研究認為,全球的海洋塑料垃圾主要來自5個國家——中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其中中國的塑料垃圾洩露量佔全球的28%,被認為是最大的「貢獻國」。這些國家都在經歷高速的經濟增長,人民的消費水平爆炸式地增高,但垃圾處理設施卻沒有跟上。在中國的城鎮地區,垃圾的收集率為65%,而農村地區僅為5%。農村地區通常採用一些非正規的垃圾處理方式,例如焚燒和傾倒入河道。

海洋垃圾危害267個物種

海洋垃圾危害巨大,首當其衝的便是海洋生物。海洋垃圾汙染至少影響了全球267個物種。海洋動物經常錯把塑料垃圾當成食物吞食,大塊的塑料垃圾會永久性地卡在動物的食道、胃部,或劃破器官造成感染、死亡,或使動物無法進食直至餓死。塑料微粒則會通過動物吞食進入食物鏈。

其次,海洋垃圾也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海水中疏水性的汙染物質會在塑料垃圾表面大量聚集,使這些塑料垃圾在水中比在陸地上危害更大。塑料微粒進入食物鏈後,汙染物質通過富集作用濃度提高,從而威脅到人類的健康。研究顯示,食用這些汙染物質會損害人類的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以及生殖系統。

最後,對經濟造成損失。海洋垃圾破壞海灘環境,會對旅遊業造成影響;漁網等垃圾容易纏繞船隻的螺旋槳,對船隻造成損害;海洋垃圾使漁業減產,造成漁民的損失;清理港口、海灘的垃圾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與資金。

解決海洋垃圾從你我做起

去年的國際海灘清潔日報告顯示,中國大陸的參與人數是7411人,世界排名第17位。而排名第1的菲律賓有25萬人之多,排名第3的香港地區有7.5萬人。可見,這個排名對於擁有廣闊海岸線和眾多人口的中國大陸來說,並不算理想。在志願活動中,大家對撿垃圾的熱情比較高,而對於稍顯繁瑣、趣味性較低的數據記錄就不那麼感興趣了。其實數據的意義也是不容忽視的,淨灘的效果是單次的、短期的,而數據能幫助我們分析規律、了解垃圾的來源,才是長期對抗海洋垃圾的方式。這些都說明了我國公眾的海洋環保意識和科研意識還有待提高,志願者的積極性也有待進一步發掘。

海洋垃圾的治理關鍵在於從源頭減少海洋增量垃圾。減量的前提是全社會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從產品設計開始就考慮減少垃圾生產量,因而公眾倡導是根本性的策略。但公眾觀念和行為的改變,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政策倡導可能是最有效率的工作策略。綜合這些思考,我們可以從源頭到海洋建立四道防線——採取預防性措施以避免失控發生、完善城鄉垃圾清運系統在失控點恢復控制、在各級河流上建立攔截設施打撈垃圾以避免進入海洋、在海岸海面清理海洋垃圾。為建立這四道防線,必須要有科學的數據監測、廣泛的海洋垃圾環保教育、持續的技術改進、必要的硬體建設、源源不斷的志願者行動及配套的公共政策和法律。

早在1990年,美國就有通過收集品牌數據,促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成功案例。1990年在墨西哥灣的淨灘活動中,很多志願者都在海灘上發現莫頓公司的藍色塑料鹽袋。這些鹽是捕蝦的漁民用來為蝦保鮮的。雖然莫頓公司不是隨意丟棄塑膠袋的責任人,但在看到數據後,他們開始鼓勵人們購買紙袋包裝的鹽,並在鹽袋包裝上印上了「不要做一艘垃圾船」、「保存它,不要丟棄它」等標語,以此來提醒漁民不要亂扔包裝。▲

(本文由本報記者張杰採寫)

相關焦點

  • 有形汙染也被納入監測範圍 海洋垃圾主要為泡沫和塑料
    其實,這幾年,海洋垃圾也越來越受到海洋部門的關注。一位漁民曾說過,「韓國的塑料瓶能漂到我們這,我們的塑料瓶也能漂到韓國去。」可見,海洋垃圾的流動性有多大。  去年,市海洋與漁業局選擇連島東海域和贛榆石橋鎮大沙村沿海沙灘作為海洋垃圾監測區域。監測項目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底垃圾、海灘垃圾的種類和數量。
  • 【論文故事】有多少塑料垃圾從陸地進入海洋?
    海洋常常給人留下浩瀚而潔淨的印象。然而,當你知道僅2010年,192個沿海國家就可能向海洋中排入了480-1270萬噸的塑料垃圾時,這一美好的印象也許要大打折扣——以中位數800萬噸為例,如果將它們放到一起,能讓超過4個北京市區的面積都淹沒在齊腳踝深的塑料垃圾之中。
  • 2040年將有13億噸塑料垃圾傾倒陸地和海洋
    一個由17名全球專家組成的團隊表示,除非世界採取行動,否則從現在至2040年期間,將有超過13億噸塑料被傾倒在陸地和海洋中。該團隊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以跟蹤世界各地的塑料庫存和流動。模型表明,即使全球立即做出協調一致的努力,仍將有7.1億噸塑料垃圾被丟棄到環境中——4.6億噸在陸地上,2.5億噸在水道中。
  • 2040年將有13億噸塑料垃圾傾倒陸地和海洋!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個由17名全球專家組成的團隊表示,除非世界採取行動,否則從現在至2040年期間,將有超過13億噸塑料被傾倒在陸地和海洋中。該團隊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以跟蹤世界各地的塑料庫存和流動。模型表明,即使全球立即做出協調一致的努力,仍將有7.1億噸塑料垃圾被丟棄到環境中——4.6億噸在陸地上,2.5億噸在水道中。
  • 「難纏」的海洋塑料垃圾
    圖 | 網絡  在《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發布題為《美國向陸地和海洋排放了多少塑料垃圾》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估計2016年美國共向環境中無序排放了224萬噸塑料垃圾,多達145萬噸的美國塑料垃圾最終流入了距離海岸線50公裡內的地方,這意味著美國也是造成世界沿海塑料汙染的主要國家之一。
  • 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塑料垃圾製造者
    》的研究報告,重新審視了美國作為塑料消費國的角色,分析了美國的塑料垃圾產生量、向處理能力欠缺的發展中國家出口塑料垃圾量以及非法傾倒量等,結論指出美國向陸地和海洋排放的塑料垃圾在全世界遙遙領先,目前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垃圾製造者。
  • 《科學》雜誌子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塑料垃圾製造者
    《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10月30日發布題為《美國向陸地和海洋排放了多少塑料垃圾》的研究報告,重新審視了美國作為塑料消費國的角色,分析了美國的塑料垃圾產生量、向處理能力欠缺的發展中國家出口塑料垃圾量以及非法傾倒量等,結論指出美國向陸地和海洋排放的塑料垃圾在全世界遙遙領先,目前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垃圾製造者。
  • 每天800萬件垃圾進海洋 我國海洋垃圾汙染物不容忽視
    人民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馬麗 實習生許景)《中國海洋工程與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叢書》昨天在中國工程院發布。該書透露,我國海域氮、磷引起的富營養化程度高,海洋垃圾汙染物不容忽視。 此外,根據《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2012年我國海洋漂浮大塊和特大快漂浮垃圾平均為37個/平方千米;中塊和小塊漂浮垃圾平均為5482個/平方千米,平均密度為14千克/平方千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類垃圾數量最多,佔57%,其次為塑料類和木製品類,分別佔23%和12%。87%的海面漂浮垃圾來源於陸地,13%來源於海上活動。
  • 《科學》雜誌子刊最新研究: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塑料垃圾製造者
    原創 李盼文 中國環境《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10月30日發布題為《美國向陸地和海洋排放了多少塑料垃圾》的研究報告,重新審視了美國作為塑料消費國的角色,分析了美國的塑料垃圾產生量、向處理能力欠缺的發展中國家出口塑料垃圾量以及非法傾倒量等,結論指出美國向陸地和海洋排放的塑料垃圾在全世界遙遙領先
  • 中國是海洋塑料最多的國家,塑料垃圾如何被排入洋流?
    根據數據顯示,長江口區域的海洋上分布的劣四類海水的面積居我國四大海區的首位。無疑,塑料垃圾對於海水汙染的擴散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每年通過外河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數量為何如此驚人?我們不得不承認,最大的原因在於失敗的塑料垃圾管理之上。
  • 陸地的老大哥 ——海洋
    洋底比陸地還複雜大洋底部最顯眼的地形叫做洋中脊,它也是地球上規模最大的山脈,縱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總長約 6.4萬千米,寬1500~2000千米,高出洋底約3千米,與它相比,陸地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總長僅為8900千米,簡直不能相提並論。
  • 被誤導五年,中國不是海洋塑料垃圾的最大輸出國,力爭實現2030年零排放
    但同時,很大程度上也讓中國蒙受了「不白之冤」——自此以後,中國似乎就和「海洋塑料垃圾最大來源國家」劃上了等號,儘管很多科學家們並不認同該文的結論。「正了名」——《美國向陸地和海洋排放了多少塑料垃圾》(The United States』 contribution of plastic waste to land andocean
  • 每年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只有1%漂浮在海面,99%去哪裡了?
    你可能聽說過,在太平洋的中心漂浮著一個「海洋塑料垃圾帶」,它的面積是法國的國土面積的三倍。事實上,在每年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中,只有1%漂浮在海面上,這用「冰山一角」來形容最恰當了。但是剩下的99%去了哪裡了?這99%的塑料垃圾的「失蹤」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科學問題。你可以想當然地說:「當然是沉入海底了呀……」,然而事實卻沒有這麼簡單。
  • 環保科普|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據統計,人類迄今生產的83億噸塑料製品中約63億噸已被棄置,其中79%進入垃圾填埋場或自然環境中,僅9%被回收利用。陸域垃圾通過河流、雨水衝刷等多種途徑進入海洋,並在海洋環境中不斷累積。據估算,約80%的海洋垃圾來自陸地,其中塑料垃圾約佔垃圾總量的80-95%,全球每年向海洋中排放塑料垃圾重量約800萬噸。
  • 塑料海洋:全球海岸線發現的海洋垃圾90%與塑料製品有關
    捲入海洋的塑膠袋常被海龜誤認為成最喜歡吃的海蜇和魷魚。幾乎一半的海洋哺乳動物物種,包括海豹、鯨魚和鼠海豚,在攝入塑膠袋後死於窒息和飢餓。隨著長大,她逐漸發現,海灘上這些美麗的自然造物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造垃圾取代,甚至她還曾在海灘上看到過冰箱和電視機。對這些東西來源的好奇,和對於背後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的思考促使她拿起相機,前去海灘記錄這些垃圾的來去與命運。  近十年來,Mandy Barker一直追蹤海洋塑料汙染,開拓自己的攝影主題。她與科學家合作,深入海洋塑料汙染的第一線,拍攝全球各地的海洋垃圾。
  • 塑料垃圾充斥著我們的天空與海洋 專家呼籲採取措施
    圖片來源:自然科研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張夢然  這恐怕是一場世紀之戰。  上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的需求使得塑料產量呈指數級翻倍。到了今天,即使已經意識到塑料無孔不入,人類依然對其無限依賴。  驚人的是,大氣模擬表明,這些塑料微粒是通過大氣從至少100公裡外輸運而來的。  他們將研究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結論稱,「大氣通道」的運輸,或是塑料微粒到達並影響原始區域的一種重要途徑。  海洋塑料已成規模  人類活動與垃圾排放,讓大量塑料湧入海洋,其中體積大的最終會分解為微粒。
  • 海洋廢料汙染嚴峻 耐克紗線與海洋塑料認證利用廢棄物再生理念
    當前存在兩種微塑料分類:初級微塑料是指進入自然環境之前尺寸小於5mm的任何塑料碎片或顆粒,包括衣服的微纖維等;次級微塑料是指大型塑料產品通過自然風化過程進入環境後降解而產生的微塑料,來源包括水瓶、塑膠袋等。環境中的微塑料肉眼難以看到,但這些不同來源的塑料經過物理、化學、生物等層層分解,由大變小,由小變微,幾乎遍布全球。
  • 微塑料和海洋塑料垃圾排放如此嚴重!該如何解決?
    導  語  READ  海洋塑料垃圾絕大多數來自於陸地,每年有10%的陸地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塑料垃圾降解緩慢,導致在海洋中形成了大量塑料碎片和微塑料。  次生微塑料是由於海洋中存在大塊塑料逐步破碎(如熱化學裂解、光氧化裂解、臭氧誘導裂解和生物裂解等)形成的,是海洋中微塑料的主要來源。微塑料汙染已非常嚴重,某些沿海地區的漂浮微塑料含量為 1000 ~ 10000 個∕m^3。
  •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
    海洋漁船生產過程中對水體的汙染,主要為漁船航行作業過程中產生的艙底油汙水、生活汙水和各種垃圾向水體的排放汙染。海水養殖過程對水體的汙染,主要是網箱養殖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泡沫塑料箱、丟棄的網片,以及在水產動物養殖和病害防治過程中投餵的飼料及加入各種殺菌劑、殺蟲劑等對水體造成的汙染。其中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形狀各異、材料多樣,尤以塑料垃圾最為嚴重,對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造成直接和潛在的威脅。
  • 世界海洋日|塑料海?去年中國海洋垃圾超七成為塑料
    6月8日,世界海洋日。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2009年始,第63屆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這一天確定為「世界海洋日」,旨在呼籲人們保護海洋生態。而事實上,佔地球面積71%,在整個地球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有著不可取代作用的海洋,正慢慢被我們身邊那些未經妥善處理的垃圾「填充」,這些垃圾中超過四分之三為塑料。那些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會就此消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