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將持續加大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的防治力度
近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有外媒稱中國目前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輸出國的報導,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回應,中國是最大的塑料生產國,但並不代表中國是塑料汙染大國,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其治理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多個環節,需要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
-
海洋超半數垃圾為泡沫塑料 陸地是最大來源
超半數垃圾為泡沫塑料據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提供的資料,本次活動清理垃圾總重約40噸,數量排名前十的垃圾分別是泡沫塑料、菸蒂、飲料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氣球、食品包裝(糖紙、薯片的包裝)、其他塑膠袋、瓶蓋、其他塑料包裝、購物袋等。
-
生態環境部:切實推進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防治 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
會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霍傳林表示,海洋廢棄物和海洋垃圾是不一樣的。通常講的海洋廢棄物是疏浚物等八類允許傾倒的物質,主要以清潔疏浚物為主。如果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確確實實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 海洋垃圾和微塑料來源是非常複雜的事情,世界各國都在研究,諸多的問題仍待我們解決。
-
守護「地球之心」—海洋:塑料垃圾汙染防治迫在眉睫
不過不知道海灘美景有沒有蒙上海洋垃圾汙染的陰影? 我國一直以來就高度重視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防治工作。在2007年就正式啟動了海洋垃圾監測工作,2016年將海洋微塑料納入監測範圍。 據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
-
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怎樣減少塑料垃圾帶來的汙染?
作為一個專門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其主要目的就是在於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覺醒,塑料帶來的憂慮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審視塑料對環境造成的傷害。
-
生態環境部:中國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中低水平
針對有外媒稱「2018年中國向沿海水域傾倒垃圾量為近十年最高水平」問題,劉友賓指出,這些報導錯誤地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存在概念混淆。劉友賓解釋稱,允許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將它們混為一談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混淆:一是物質類型的混淆。
-
微塑料和海洋塑料垃圾排放如此嚴重!該如何解決?
次生微塑料是由於海洋中存在大塊塑料逐步破碎(如熱化學裂解、光氧化裂解、臭氧誘導裂解和生物裂解等)形成的,是海洋中微塑料的主要來源。微塑料汙染已非常嚴重,某些沿海地區的漂浮微塑料含量為 1000 ~ 10000 個∕m^3。
-
生態環境部:中國海洋垃圾汙染處於中低水平
個別媒體在報導時,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錯誤地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這是概念混淆。劉友賓解釋說,允許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將它們混為一談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混淆:一是物質類型的混淆。
-
生態環境部:我國海洋垃圾汙染處於中低水平
在生態環境部9月25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表示,對渤海、東海開展的監測結果表明,表層水體微塑料的平均密度為0.82個/立方米和0.25個/立方米,與近年來國際同類調查結果相比,我國近海表層水體微塑料含量處於中低水平,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於中低水平。
-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
海洋漁船生產過程中對水體的汙染,主要為漁船航行作業過程中產生的艙底油汙水、生活汙水和各種垃圾向水體的排放汙染。海水養殖過程對水體的汙染,主要是網箱養殖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泡沫塑料箱、丟棄的網片,以及在水產動物養殖和病害防治過程中投餵的飼料及加入各種殺菌劑、殺蟲劑等對水體造成的汙染。其中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形狀各異、材料多樣,尤以塑料垃圾最為嚴重,對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造成直接和潛在的威脅。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
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國家發改委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目前的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
-
...來自於海洋、傾倒於海洋」 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 不可混為一談
個別媒體在報導時,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錯誤地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這是概念混淆。允許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將它們混為一談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混淆:一是物質類型的混淆。
-
中國是海洋塑料最多的國家,塑料垃圾如何被排入洋流?
依據《2016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的數據,在所有監測海域的垃圾中,塑料垃圾排放所佔的比重均在70%以上,其遠遠超過了其種類的垃圾。可以說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中國的海洋塑料垃圾問題代表了中國海洋垃圾問題。中國塑料垃圾已經對海洋造成了極大的汙染。
-
...可能隨食物鏈傳遞危害人體,生態環境部:塑料垃圾已佔到海洋垃圾...
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介紹,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塑料垃圾佔海洋垃圾80%左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海洋中的微塑料,又被稱為「海中PM2.5」,隨著全球塑料使用量的快速增加,海洋微塑料的問題日益突出,其分布已經從近岸河口區域到大洋,從赤道海域到南北極,從海洋的表層到大洋的超深淵帶。
-
海洋垃圾汙染有多嚴重?萬米深海生物以塑料為食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6日報導,近日,科學家在海洋最深處生物的胃裡第一次發現了塑料纖維。研究人員發現,在太平洋近7英裡(約1.1萬米)深處的甲殼類動物以塑料為食。這一發現表明海洋深處也遭到了人造垃圾的汙染。
-
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或達1400萬噸以上 人類如何應對「海洋中的PM...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認為,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目前,微塑料根據來源可分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兩大類。初生微塑料是指經過河流、汙水處理廠等排入海洋環境中的塑料顆粒工業產品。次生微塑料是由大型塑料垃圾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造成分裂和體積減小而成的塑料顆粒。
-
每天800萬件垃圾進海洋 我國海洋垃圾汙染物不容忽視
據《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2012》,2012年全國近岸海域總體水質基本保持穩定,在301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監測點位中,一類水質點位所佔比例為29.9%;二類為39.5%;三類為6.7%;四類為5.3%;劣四類為18.6%。主要超標因子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而近10年來,我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局部區域汙染嚴重。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 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國家發改委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目前的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
-
應儘快組織開展環境微塑料汙染現狀調查
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塑料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大量塑料垃圾通過多種渠道進入環境並最終進入海洋,直接或間接地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為此,聯合國環境大會已經將海洋塑料垃圾列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全球環境問題之一。如何應對這種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的微塑料汙染?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安立會。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認為,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目前,微塑料根據來源可分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兩大類。初生微塑料是指經過河流、汙水處理廠等排入海洋環境中的塑料顆粒工業產品。次生微塑料是由大型塑料垃圾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造成分裂和體積減小而成的塑料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