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於海洋、傾倒於海洋」 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 不可混為一談

2021-01-20 生態環境部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公報》,中國海洋廢棄物2018年的傾倒量為20067萬立方米,相比於2017年的15771萬立方米,增長約27.24%。個別媒體在報導時,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錯誤地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這是概念混淆。

允許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將它們混為一談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混淆:

一是物質類型的混淆。根據國際公約和中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允許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只有疏浚物、城市陰溝淤泥、漁業加工廢料、惰性無機地質材料、天然有機物、島上建築物料、船舶平臺等7類廢棄物。這些廢棄物中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海洋,可以說是「來自於海洋、傾倒於海洋」。而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垃圾廢物,主要成分有塑膠袋、漂浮木塊、塑料瓶、玻璃瓶、飲料罐和漁網等,主要是來自於陸源,大部分屬於「產生於陸地、輸送到海洋」。

二是計量單位的混淆。廢棄物海洋傾倒的計量單位是立方米,而海洋垃圾無論國際還是國內,都是按照「個/立方米」的密度單位進行計量。

中國作為《防治海上傾倒廢棄物汙染海洋的公約》(即《倫敦公約》)及其《1996議定書》的締約國,一直高度重視廢棄物海洋傾倒的環境保護管理,出臺了《海洋環境保護法》和《海洋傾廢管理條例》,實施嚴格的廢棄物成分檢驗和評價程序,嚴厲查處各種違法傾倒不符合要求廢棄物的行為。根據多年的管理統計數據,中國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基本上全部為清潔疏浚物,僅有少量的惰性無機地質材料和天然有機物。

中國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採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推動環境無害化處置;加大海洋垃圾清理力度,開展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汙染綜合防控示範;在煙臺、大連、日照等海濱城市組織開展海灘垃圾清掃活動,增強公眾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意識;將海洋垃圾納入海洋環境例行監測範圍,系統調查近岸海域海洋微塑料汙染;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應對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的國際進程。我國自2007年起在沿海近岸代表性區域開展海洋垃圾監測工作。監測結果顯示,近年來漂浮垃圾數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對比全球其他區域,中國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於中低水平。

供稿: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

相關焦點

  • 海洋廢棄物=海洋垃圾?錯!聽聽生態環境部怎麼說
    他明確表示: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公報》,中國海洋廢棄物2018年的傾倒量為20067萬立方米,相比於2017年的15771萬立方米,增長約27.24%。   個別媒體在報導時,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錯誤地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這是概念混淆。
  • 生態環境部:我國海洋垃圾汙染處於中低水平
    「海洋垃圾」與「海洋廢棄物」概念截然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公報》,2018年,中國海洋廢棄物的傾倒量為20067萬立方米,相比於2017年的15771萬立方米,增長約27.24%。
  • 生態環境部:中國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中低水平
    針對有外媒稱「2018年中國向沿海水域傾倒垃圾量為近十年最高水平」問題,劉友賓指出,這些報導錯誤地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存在概念混淆。劉友賓解釋稱,允許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將它們混為一談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混淆:一是物質類型的混淆。
  • 生態環境部:中國海洋垃圾汙染處於中低水平
    個別媒體在報導時,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錯誤地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這是概念混淆。劉友賓解釋說,允許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將它們混為一談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混淆:一是物質類型的混淆。
  • 中國發布丨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
    中國網9月25日訊(記者 彭瑤)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關注。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介紹,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
  • 2040年將有13億噸塑料垃圾傾倒陸地和海洋
    一個由17名全球專家組成的團隊表示,除非世界採取行動,否則從現在至2040年期間,將有超過13億噸塑料被傾倒在陸地和海洋中。該團隊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以跟蹤世界各地的塑料庫存和流動。模型表明,即使全球立即做出協調一致的努力,仍將有7.1億噸塑料垃圾被丟棄到環境中——4.6億噸在陸地上,2.5億噸在水道中。
  • 2040年將有13億噸塑料垃圾傾倒陸地和海洋!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個由17名全球專家組成的團隊表示,除非世界採取行動,否則從現在至2040年期間,將有超過13億噸塑料被傾倒在陸地和海洋中。該團隊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以跟蹤世界各地的塑料庫存和流動。模型表明,即使全球立即做出協調一致的努力,仍將有7.1億噸塑料垃圾被丟棄到環境中——4.6億噸在陸地上,2.5億噸在水道中。
  • 巴西每年至少向海洋中傾倒32.5萬噸塑料垃圾
    ▲(圖片來自pixabay)華輿訊據南美僑報網編譯報導 非政府組織Oceana(海洋保護組織)近日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巴西每年向海洋中傾倒的塑料廢棄物平均達到32.5萬噸。報告稱,這些塑料垃圾除導致海洋生態系統退化外,還增加了瀕危物種的數量。
  • 海洋垃圾的傷害有多大?足以海洋生物滅絕
    「我們的志願者甚至不敢看這些照片,」援助工作者理察說:「人類的塑料垃圾是殺死海洋動物最簡單的武器。」環境保護是現代社會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海洋環境保護與人類活動的關係更為密切。然而,這片人類很少接觸到的藍色海洋,也因為人類的活動而受到汙染。人們沒有想過海洋垃圾對動物造成的後果會有多嚴重。
  • 傾倒垃圾汙染海洋 責任人被判賠780多萬元
    典型案例:傾倒垃圾致使海水汙染2016年7月、8月期間,內地居民彭某權、馮某林、何某生、何某森、袁某勝為謀取非法利益,以加高加固堤圍為藉口,在東莞市中堂鎮碼頭將垃圾通過船舶運往中山市民眾鎮橫門東出海航道12號燈標堤圍處進行傾倒。
  • 國際報告顯示海洋塑料垃圾主要來自中國印尼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2月13日報導,由環境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12日發表報告稱,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可能是海洋塑料垃圾的兩個最大來源──海洋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塑料瓶、塑膠袋和其他塑料品來自這兩個國家。  海洋生物學家和海洋維權人士對海洋塑料垃圾越來越感到擔心,這些塑料充斥在海岸線附近,遍及從北極到南太平洋的海上。
  • 海南首例海洋環保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 向大海傾倒建築垃圾 被判...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關家玉)經過一整天庭審,3月26日下午,備受關注的海南省海口市一企業向大海傾倒建築垃圾公益訴訟案在海口市海事法院當庭宣判,判令包括船主在內的三被告共同賠償海洋生態環境損失等各項費用共計907.564萬元,並在全國性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被告表示不服判決,將在收到判決書後上訴。
  • 生態環境部:海洋廢棄物傾倒有明確的範圍和限定
    中新網11月30日電 在今日召開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柯昶表示,海洋廢棄物傾倒有明確的範圍和限定,並不是大家通常理解的海洋垃圾;近10年來中國年均傾倒約為1.7億方,主要為清潔疏浚物。資料圖:廢物垃圾堆。
  • 海洋垃圾該如何處理
    該島主要由生活垃圾構成,其中80%為廢棄塑料製品,島上的垃圾主要來源於陸地。重達350萬噸的「垃圾島」漂浮於海上,對海洋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     島上垃圾極易引起水生動物誤食,誤食後不易消化,可能會致其死亡。一些重金屬元素還會通過貝類、蝦類進入人體,危害人類健康。然而,太平洋垃圾島並非世界上唯一的面積巨大的海洋垃圾場,海洋垃圾問題已越來越嚴重。
  • 海洋汙染日趨嚴重 阿迪達斯(adiads)攜手海洋認證維護海洋環境
    大型化工廠、造紙廠的增多直接導致大量的廢水和廢物排入河道,最終通過河水歸入海洋,而工業廢水其中則包括工業冷卻水在流入海洋後會提高海洋的局部水溫,使含氧量降低,影響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而工業固體廢物嚴重的則會影響海洋生物的居住環境,直接導致生物滅絕。人口居住的密集致使生活垃圾、生活汙水的排放的難度加大,尤其是濱海城市,於是海洋便成了他們傾倒生活垃圾及汙水的最好去處。
  • 中國每年向海洋傾倒1.7億方廢棄物,專職監管機構正在成立
    (視覺中國/圖)80%的海洋垃圾來自陸地,除了入海河流攜帶和近海丟棄之外,近年來,生活垃圾處理壓力與日俱增,一些垃圾清運公司將業務轉交給沒有處置資質的人員處理,將垃圾非法傾倒入海。當地時間2017年8月15日,英國倫敦,一條長達10米的「鯨」在伯德菲爾德公園揭幕,該雕塑完全由從海洋、海灘及回收站回收的廢棄塑料製作而成,用以喚起環保意識。
  • 海洋環境因垃圾汙染日益嚴重
    而它因為胃裡面超過40公斤的塑料垃圾而迅速登上各大平臺的熱搜榜。同樣是今年三月份,「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深處」登上新浪熱搜。圖源網絡,侵刪每年有880萬噸塑料廢物傾倒到海洋中,海洋中幾乎已經沒有任何未被汙染的淨土,這些汙染物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的影響非常嚴重。近年來,不乏各種海洋生物被塑料物纏繞、汙染、傷害等內容被報導出來。
  • 東霍山島北臨時性海洋傾倒區、淇澳東北海洋傾倒區暫停使用
    生態環境部5月22日發布公告,動態更新全國海洋傾廢區域名錄,浙江東霍山島北臨時性海洋傾倒區、淇澳東北海洋傾倒區2019年將暫停使用。更新後的全國可繼續使用傾倒取名錄共有67個傾倒區,其中北海區有18個、東海區有28個、南海區有21個。
  • 生態環境部:切實推進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防治 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
    會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霍傳林表示,海洋廢棄物和海洋垃圾是不一樣的。通常講的海洋廢棄物是疏浚物等八類允許傾倒的物質,主要以清潔疏浚物為主。如果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確確實實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 海洋垃圾和微塑料來源是非常複雜的事情,世界各國都在研究,諸多的問題仍待我們解決。
  • 海洋汙染有多嚴重?海上「垃圾場」分分鐘危害你的生命!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公布的數據,每年有超過800萬噸的塑料進入海洋。這些不可降解的海洋垃圾,自然腐爛需要至少200年以上,它的抗腐蝕,難分解讓它慢慢變成可怕的海洋「魔鬼」。海洋垃圾和我們無關嗎?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之一,清潔海洋垃圾,就是保護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