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中國海洋垃圾汙染處於中低水平

2020-12-03 人民網

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現場 人民網孟哲攝

人民網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 孟哲)在今天上午舉行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公報》,中國海洋廢棄物2018年的傾倒量為20067萬立方米,相比於2017年的15771萬立方米,增長約27.24%。個別媒體在報導時,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錯誤地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這是概念混淆。

劉友賓解釋說,允許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將它們混為一談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混淆:

一是物質類型的混淆。根據國際公約和中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允許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只有疏浚物、城市陰溝淤泥、漁業加工廢料、惰性無機地質材料、天然有機物、島上建築物料、船舶平臺等7類廢棄物。這些廢棄物中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海洋,可以說是「來自於海洋、傾倒於海洋」。而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垃圾廢物,主要成分有塑膠袋、漂浮木塊、塑料瓶、玻璃瓶、飲料罐和漁網等,主要是來自於陸源,大部分屬於「產生於陸地、輸送到海洋」。

二是計量單位的混淆。廢棄物海洋傾倒的計量單位是立方米,而海洋垃圾無論國際還是國內,都是按照「個/立方米」的密度單位進行計量。

中國作為《防治海上傾倒廢棄物汙染海洋的公約》(即《倫敦公約》)及其《1996議定書》的締約國,一直高度重視廢棄物海洋傾倒的環境保護管理,出臺了《海洋環境保護法》和《海洋傾廢管理條例》,實施嚴格的廢棄物成分檢驗和評價程序,嚴厲查處各種違法傾倒不符合要求廢棄物的行為。根據多年的管理統計數據,中國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基本上全部為清潔疏浚物,僅有少量的惰性無機地質材料和天然有機物。

劉友賓介紹說,中國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採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推動環境無害化處置;加大海洋垃圾清理力度,開展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汙染綜合防控示範;在煙臺、大連、日照等海濱城市組織開展海灘垃圾清掃活動,增強公眾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意識;將海洋垃圾納入海洋環境例行監測範圍,系統調查近岸海域海洋微塑料汙染;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應對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的國際進程。我國自2007年起在沿海近岸代表性區域開展海洋垃圾監測工作。監測結果顯示,近年來漂浮垃圾數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對比全球其他區域,中國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於中低水平。

中國將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持續加大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防治工作力度,與國際社會一道努力,維護全球海洋環境安全。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我國海洋垃圾汙染處於中低水平
    在生態環境部9月25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表示,對渤海、東海開展的監測結果表明,表層水體微塑料的平均密度為0.82個/立方米和0.25個/立方米,與近年來國際同類調查結果相比,我國近海表層水體微塑料含量處於中低水平,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於中低水平。
  • 生態環境部:中國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中低水平
    中新網11月29日電 29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中國自2007年起在沿海近岸代表性區域開展海洋垃圾監測工作。監測結果顯示,近年來漂浮垃圾數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對比全球其他區域,中國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於中低水平。
  • 中國發布丨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
    中國網9月25日訊(記者 彭瑤)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關注。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介紹,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
  • 生態環境部:切實推進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防治 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趙春曉)2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霍傳林表示,海洋廢棄物和海洋垃圾是不一樣的。通常講的海洋廢棄物是疏浚物等八類允許傾倒的物質,主要以清潔疏浚物為主。如果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確確實實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
  • 生態環境部:多部門將研究推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四類和劣四類水質海水面積減少近一半   多部門將研究推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  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域遼闊、岸線漫長、島嶼眾多、資源豐富、生態多樣。然而,目前我國沿海地區黑水入海、非法圍填海、垃圾漫灘等環境問題突出。機構改革後,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整合至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圍繞我國海洋環境現狀以及整治工作,尤其是備受關注的非法圍填海和海洋微塑料汙染等問題,新京報記者專訪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
  • 海洋廢棄物=海洋垃圾?錯!聽聽生態環境部怎麼說
    11月29日,我國生態環境部召開的2019年11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時提及我國沿海水域傾倒垃圾量的問題,據說有外媒報導稱,2018年中國向沿海水域傾倒垃圾量為近十年最高水平。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及時作出了回應。
  • 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汙染大國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中國發布丨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大國中國網9月25日訊(記者 彭瑤)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關注。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介紹,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
  • ...可能隨食物鏈傳遞危害人體,生態環境部:塑料垃圾已佔到海洋垃圾...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問題日益突出,微塑料存在著進入人類食物鏈的風險。 9月25日,生態環境部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特別是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出重要論述、做出重要批示:今年4月,在集體會見應邀出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的外方代表團團長時,指出「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提出了「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10月份,在致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的賀信中強調,「要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海洋環境汙染防治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生態環境部設立海洋生態環境司,負責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工作。
  • ...來自於海洋、傾倒於海洋」 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 不可混為一談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公報》,中國海洋廢棄物2018年的傾倒量為20067萬立方米,相比於2017年的15771萬立方米,增長約27.24%。而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垃圾廢物,主要成分有塑膠袋、漂浮木塊、塑料瓶、玻璃瓶、飲料罐和漁網等,主要是來自於陸源,大部分屬於「產生於陸地、輸送到海洋」。二是計量單位的混淆。廢棄物海洋傾倒的計量單位是立方米,而海洋垃圾無論國際還是國內,都是按照「個/立方米」的密度單位進行計量。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這是疫情發生以來,我們連續以視頻連線方式召開3場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以後,首次恢復召開現場發布會,見到大家,倍感親切。  為全面反映我國2019年生態環境狀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完成了《2019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 生態環境部:海洋廢棄物傾倒有明確的範圍和限定
    中新網11月30日電 在今日召開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柯昶表示,海洋廢棄物傾倒有明確的範圍和限定,並不是大家通常理解的海洋垃圾;近10年來中國年均傾倒約為1.7億方,主要為清潔疏浚物。資料圖:廢物垃圾堆。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強化對各省(區、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包括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的協調指導,確保2020年底前完成剩餘2.9萬個建制村的環境綜合整治任務,逐步推動建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體系,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有外媒報導稱,2018年中國向沿海水域傾倒垃圾量為近十年最高水平。請問您對此怎麼看?傾倒的海洋垃圾對水體環境影響如何?
  • 應儘快組織開展環境微塑料汙染現狀調查
    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塑料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大量塑料垃圾通過多種渠道進入環境並最終進入海洋,直接或間接地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為此,聯合國環境大會已經將海洋塑料垃圾列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全球環境問題之一。如何應對這種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的微塑料汙染?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安立會。
  • 農藥汙染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汙染
    但實際上,農藥本身是一種難以降解且危害環境的有機汙染物質,對土壤、水源及生物的危害非常嚴重。水是生命之源,農藥汙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又通過降水、河流等匯入大海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影響了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最終會危害到人類自身。
  • 專家建議:應儘快組織開展環境微塑料汙染現狀調查
    塑料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大量塑料垃圾通過多種渠道進入環境並最終進入海洋,直接或間接地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為此,聯合國環境大會已經將海洋塑料垃圾列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全球環境問題之一。  如何應對這種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的微塑料汙染?
  • 多部門將研究推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
    2018年7月27日,河北秦皇島,志願者在清理海洋垃圾。 圖/視覺中國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域遼闊、岸線漫長、島嶼眾多、資源豐富、生態多樣。然而,目前我國沿海地區黑水入海、非法圍填海、垃圾漫灘等環境問題突出。機構改革後,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整合至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
  • 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或達1400萬噸以上 人類如何應對「海洋中的PM...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認為,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目前,微塑料根據來源可分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兩大類。初生微塑料是指經過河流、汙水處理廠等排入海洋環境中的塑料顆粒工業產品。次生微塑料是由大型塑料垃圾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造成分裂和體積減小而成的塑料顆粒。
  • 專家建議:應儘快組織開展環境微塑料汙染現狀調查
    光明日報記者 金振婭  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塑料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大量塑料垃圾通過多種渠道進入環境並最終進入海洋,直接或間接地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為此,聯合國環境大會已經將海洋塑料垃圾列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全球環境問題之一。  如何應對這種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的微塑料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