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將研究推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

2021-01-19 新京報

2018年7月27日,河北秦皇島,志願者在清理海洋垃圾。 圖/視覺中國

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域遼闊、岸線漫長、島嶼眾多、資源豐富、生態多樣。然而,目前我國沿海地區黑水入海、非法圍填海、垃圾漫灘等環境問題突出。機構改革後,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整合至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圍繞我國海洋環境現狀以及整治工作,尤其是備受關注的非法圍填海和海洋微塑料汙染等問題,新京報記者專訪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

談現狀

海洋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新京報: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整體狀況如何?

負責人: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呈現兩個階段性特徵:第一個階段從改革開放開始到2012年,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海洋環境質量呈現下降趨勢,四類和劣四類水質面積從2001年的約4.8萬平方公裡擴大為2012年的9.3萬平方公裡,受監控的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大部分處於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第二個階段是2012年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常態,海洋環境質量整體企穩向好,全海域四類和劣四類水質海水面積從2012年的9.3萬平方公裡減少到2018年的4.94萬平方公裡,受監控的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比例有所下降,河流入海汙染物總量整體出現下降,局部地區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修復恢復。

新京報: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目前已經打響,有何進展?

負責人:渤海是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問題最突出、最典型的區域之一。2018年,渤海全海域未達到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為2.16萬平方公裡,其中劣四比例類水質海域面積為0.33萬平方公裡,近岸海域優良水質(一、二類)比例為76.5%。總體而言,渤海區域性複合型的汙染問題、長期形成的生態問題、結構性的風險問題依舊突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任務十分艱巨。去年11月《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印發之後,生態環境部率先啟動了渤海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將全部入海排口納入排查範圍,組織編制渤海入海河流劣五類斷面消除等工作方案,派出13個駐點幫扶組,建立工作調度機制。天津、河北、遼寧、山東全部出臺省級攻堅戰實施方案,環渤海「1+12」城市中已有5個出臺實施方案。

新京報:機構改革對海洋環境監管和治理有何影響?

負責人:通過一年來的改革實踐,我們感覺到有兩個方面的重要影響和積極作用。首先,強化了陸海生態環境保護職能的統籌協調。海洋生態環境問題,表現在海裡,根子主要在陸上。一年來我們在推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等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都把陸海統籌、以海定陸作為最基本的原則,有效改變了陸海分治的局面,實現從山頂到海洋的全過程汙染防治。其次,明確了生態環境部門「四個統一」(統一政策規劃標準制定、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職責,確立了生態環境保護部門「裁判員」「運動員」的定位,有效解決此前存在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五龍治海」難題,更好地發揮了統籌協調作用。我們相信,隨著海洋生態保護工作和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不斷深入推進,機構改革的體制機制紅利將進一步地釋放。

談難點

部分地方執法監管不嚴

新京報: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存在哪些突出或者嚴重的問題?

負責人:當前,海洋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仍然處於汙染排放和環境風險的高峰期、生態退化和災害頻發的疊加期。首先,陸源入海汙染排放依然較高,全國194個入海河流監測斷面中,劣五類入海斷面有29個,佔14.9%。其次,重點海灣水質狀況依舊不容樂觀。2018年重點監測的面積大於100平方公裡的44個海灣中,16個海灣四季均出現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另外,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依然較為嚴峻,2018年受監控的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中亞健康和不健康的比例為76.2%;赤潮、綠潮(滸苔)等生態災害多發頻發,結構性的環境風險壓力仍然較大。

新京報: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治理存在哪些短板以及阻力?

負責人:目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治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短板。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尚未根本落實。部分地方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推進不力,「上熱、中溫、下冷」問題突出。部分企業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落實不夠,生態環境保護投入不足,未批先建、向海偷排漏排等問題較為突出。公眾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轉化為行動仍顯不足,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有待形成。另外,綜合治理仍顯不足。部分沿海地區黑水入海、垃圾圍海、垃圾漫灘等問題突出,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質量和公眾親海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治理。陸源汙染防控難度較大,陸源汙染涉及入海河流、排汙口等諸多方面,需要協同治理工業汙染、農業汙染等諸多汙染源,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防控難度依然較大。

新京報:目前海洋環境監管及執法能力如何?

負責人:確實,基礎保障有待強化。目前監管整體能力薄弱,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工作負荷重、難度大、專業性強、硬體要求高,加之監管機構不全、人員力量不足、監管能力薄弱,「小馬拉大車」的問題越到基層越為嚴重。部分地方也確實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執法監管不嚴,有案不移、有案難移、有案慢移的問題,甚至以罰代管、壓低處罰標準,海砂開採等領域違法違規問題較為突出,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

談熱點

加大力度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垃圾分類

新京報:近年來,海洋微塑料備受關注,我國海洋微塑料現狀如何?

負責人: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有關報告,海洋微塑料被定義為存在於海洋環境中粒徑小於5毫米、不溶於水的人工合成樹脂顆粒。從來源上講,海洋微塑料可分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根據近年來的海洋微塑料試點監測結果,微塑料在我國近海普遍檢出。與全球其他海域已開展海洋微塑料的調查監測結果相比,我國海洋微塑料處於中低水平,與地中海西部、日本瀨戶內海等海域處於同一數量級,低於東亞海、北大西洋垃圾聚集區。

新京報:應該如何治理海洋微塑料?

負責人:近年來,中國政府與加拿大、日本等多個國家就海洋微塑料進行了廣泛的磋商與合作。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統籌全局、重點突破、全民參與的總體思路,會同相關部門從多方面開展海洋微塑料汙染防治工作。包括研究推動海洋垃圾(微塑料)防治方案等系列措施,布局海洋垃圾防治工作;加強海洋垃圾(微塑料)監測,掌握其分布規律;加強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科學研究,評估海洋垃圾的環境影響,研究其對生物體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將加大對社會資本參與垃圾分類的支持力度,加強塑料垃圾回收和資源化利用;加大公眾宣傳教育,提升公眾意識,轉變消費習慣,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另外,參與應對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的國際進程,積極推進全球海洋垃圾治理。

新京報記者 鄧琦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多部門將研究推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四類和劣四類水質海水面積減少近一半   多部門將研究推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  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域遼闊、岸線漫長、島嶼眾多、資源豐富、生態多樣。一年來我們在推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等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都把陸海統籌、以海定陸作為最基本的原則,有效改變了陸海分治的局面,實現從山頂到海洋的全過程汙染防治。其次,明確了生態環境部門「四個統一」(統一政策規劃標準制定、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職責,確立了生態環境保護部門「裁判員」「運動員」的定位,有效解決此前存在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五龍治海」難題,更好地發揮了統籌協調作用。
  • 我市印發《日照市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工作實施方案》
    本報訊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渤海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實施計劃》要求,提高我市海上環衛工作質量,做好海洋垃圾汙染防治工作,實現海上環衛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常態化管理,打造「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的美麗海灣,1月7日,市城管委辦公室制定印發《日照市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工作實施方案
  • 建立海上環衛制度堅決完成海洋垃圾汙染防治任務
    做好頂層設計,構建治理體系,根據《遼寧省渤海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行動計劃》(遼住建〔2019〕110號)和《大連市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大政辦發〔2019〕32號)的要求,與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下發了《大連市海上環衛工作方案》《大連市黑臭水體整治長效管理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根據工作方案搭建海洋垃圾汙染防治體系,建立市城市管理局負責城市建成區海上環衛和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總體指導
  • 我國將持續加大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的防治力度
    近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有外媒稱中國目前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輸出國的報導,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回應,中國是最大的塑料生產國,但並不代表中國是塑料汙染大國,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其治理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多個環節,需要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
  • 大連建立海上環衛制度堅決完成海洋垃圾汙染防治任務
    做好頂層設計,構建治理體系,根據《遼寧省渤海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行動計劃》(遼住建〔2019〕110號)和《大連市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大政辦發〔2019〕32號)的要求,與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下發了《大連市海上環衛工作方案》《大連市黑臭水體整治長效管理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根據工作方案搭建海洋垃圾汙染防治體系,建立市城市管理局負責城市建成區海上環衛和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總體指導
  • 守護「地球之心」—海洋:塑料垃圾汙染防治迫在眉睫
    不過不知道海灘美景有沒有蒙上海洋垃圾汙染的陰影?   我國一直以來就高度重視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防治工作。在2007年就正式啟動了海洋垃圾監測工作,2016年將海洋微塑料納入監測範圍。   據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
  • 「住建局」組織開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和海灘清潔月活動
    為深入推進中央關於環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要求,落實好遼寧省委、省政府和葫蘆島市委、市政府關於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的工作部署,全面提升興城市近岸海域海上環境品質,在興城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11月23日開始,興城市住建局組織環衛處、沿海鄉鎮開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
  •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2021-01-14 10: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        瀏覽量: 438 次 我要評論 引言本文介紹了海洋漁業垃圾的類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分析了汙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在完善監管機制、完善漁港建設、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及監管廢棄物回收企業等方面提出建議。
  • 「碧水攻堅」多部門聯動!揭陽嚴打破壞海洋環境違法行為
    為進一步夯實行動責任,加大行動力度,提升行動效果,以衝刺決戰姿態推進2020年揭陽市近岸海域汙染防治聯合行動各項部署落實落細,近日,揭陽市生態環境局、中國海監廣東省總隊揭陽支隊、揭陽海事局、揭陽海警局等部門召開聯合行動聯席會議,就行動過程中遇到的疑點和難點進行探討,並安排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
  • 廣東省近岸海域汙染防治實施方案(2018—2020 年)
    2018 年,開展大亞灣海域海洋環境容量研究,推動海洋、環境保護、水利(水務)等部門共同協作,開展汙染物入海總量控制試點,建立實施總量控制制度,使汙染物入海總量控制制度與主要水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汙總量控制制度合理銜接。2019 年,沿海各地級以上市全面啟動海域排汙總量控制制度建設。2020 年,沿海各地級以上市全面建立實施重點海域排汙總量控制制度。
  • ...來自於海洋、傾倒於海洋」 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 不可混為一談
    個別媒體在報導時,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錯誤地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這是概念混淆。允許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將它們混為一談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混淆:一是物質類型的混淆。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   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國家發改委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目前的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
  • ...阿拉斯加漁業部門拍攝的一段錄像顯示,海洋垃圾對海豹和海獅...
    北京時間2月16日消息,美國阿拉斯加漁業部門拍攝的一段錄像顯示,海洋垃圾對海豹和海獅造成了毀滅性影響。從這些恐怖的圖片上可以看到,這些動物不是脖子被橡膠帶、塑料包裝帶綁住,帶子已經深深陷進肉裡,就是被漁網束縛住,或是誘魚假餌從它們的嘴巴裡伸了出來。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中國發力「限塑」
    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國家發改委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目前的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
    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國家發改委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目前的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
  • 達成全球塑料垃圾汙染防治框架
    與會各國政府代表修訂了《巴塞爾公約》並通過修正案,就塑料廢棄物全球範圍管理機制達成協議,將塑料垃圾納入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從而在全球防治塑料廢棄物汙染方面作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決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新聞簡報稱,此次會議討論並建立起了全球防治塑料廢棄物汙染框架,將使全球塑料垃圾貿易更加透明,並使之得到更好的監管,確保這種管理能夠給人類健康和環境帶來安全。
  • 生態環境部:中國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中低水平
    中新網11月29日電 29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中國自2007年起在沿海近岸代表性區域開展海洋垃圾監測工作。監測結果顯示,近年來漂浮垃圾數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對比全球其他區域,中國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於中低水平。
  • 生態環境部:中國海洋垃圾汙染處於中低水平
    個別媒體在報導時,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錯誤地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這是概念混淆。劉友賓解釋說,允許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將它們混為一談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混淆:一是物質類型的混淆。
  • 海洋中的垃圾,你也是締造者
    塑料垃圾是指散落各處、遍布山川河流海洋湖泊、隨處可見,不可降解的塑料廢棄物。但是塑料垃圾正一天天毒害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毒害著我們的地球,毒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向塑料垃圾宣戰刻不容緩,這將是全人類的戰爭!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的汙染點有很多,其中微塑料便是塑料垃圾演變的一種極難對付的生態殺手!微塑料會汙染河流、湖泊、海洋等有水存在的地方,它們影響水生生物的健康,也有影響人類的健康狀況。
  • ...大鵬先行——大鵬新區多舉措保護海洋環境,加快構建海洋汙染...
    這是大鵬新區對近岸海域汙染防治的首次多部門合作聯合的首次重大舉措,是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大鵬管理局等五大海洋監管部門籤訂的《大鵬新區海陸統籌生態環境治理合作備忘錄》之後的又一次重要實踐和檢驗,也是大鵬新區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徵集活動媒體座談會後的有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