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全球塑料垃圾汙染防治框架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本報日內瓦電 記者楊海泉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日前發布新聞簡報稱,來自180個國家的約1400名代表5月初在日內瓦舉行為期兩周的環境保護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旨在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有害化學品和廢物不利影響的決定。與會各國政府代表修訂了《巴塞爾公約》並通過修正案,就塑料廢棄物全球範圍管理機制達成協議,將塑料垃圾納入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從而在全球防治塑料廢棄物汙染方面作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決定。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新聞簡報稱,此次會議討論並建立起了全球防治塑料廢棄物汙染框架,將使全球塑料垃圾貿易更加透明,並使之得到更好的監管,確保這種管理能夠給人類健康和環境帶來安全。與此同時,該框架還將推動建立一個新的夥伴關係,旨在以防治塑料廢棄物汙染動員工作為核心,協調政府、學術研究機構、公民和其他社會資源,發動各利益攸關方積極參與相關工作,藉助專業知識推動實施防治塑料廢棄物汙染新措施,包括提供實用支持方案和工具、最佳實踐、技術和資金援助等。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新聞簡報強調了防治塑料廢棄物汙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稱塑料垃圾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目前已達到全球肆意蔓延的嚴重程度。據估計,全球海洋中有1億噸塑料垃圾,其中80%至90%來自陸地。從源頭上減少塑料垃圾的產生,並在此之後改善和加強廢棄物管理,將大大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巴塞爾公約》全稱為《控制危險廢料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1989年3月22日在瑞士巴塞爾組織召開世界環境保護會議通過了該公約,並於1992年5月正式生效。該公約是關於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最全面的國際環境協定,具有全球普遍性,目前共有187個締約國,中國於1990年3月22日籤署加入。該公約總體目標是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危險廢物及其他廢物的不利影響。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守護「地球之心」—海洋:塑料垃圾汙染防治迫在眉睫
    對渤海、東海15個點開展的監測結果顯示錶層水體微塑料的平均密度為0.82個/立方米和0.25個/立方米,與近年來國際同類調查結果相比,進一步表明了我國近海表層水體微塑料含量處於中低水平。這也印證了中國雖然是塑料生產大國,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大國。
  • 我國將持續加大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的防治力度
    近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有外媒稱中國目前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輸出國的報導,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回應,中國是最大的塑料生產國,但並不代表中國是塑料汙染大國,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其治理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多個環節,需要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原標題: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限塑」   塑料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在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中應用廣泛。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置塑料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帶來生態環境汙染,影響群眾健康安全。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中國發力「限塑」
    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
  • 生態環境部:多部門將研究推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四類和劣四類水質海水面積減少近一半   多部門將研究推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  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域遼闊、岸線漫長、島嶼眾多、資源豐富、生態多樣。  談熱點  加大力度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垃圾分類  新京報:近年來,海洋微塑料備受關注,我國海洋微塑料現狀如何?  負責人: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有關報告,海洋微塑料被定義為存在於海洋環境中粒徑小於5毫米、不溶於水的人工合成樹脂顆粒。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
    塑料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在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中應用廣泛。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置塑料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帶來生態環境汙染,影響群眾健康安全。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
  • 多部門將研究推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
    一年來我們在推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等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都把陸海統籌、以海定陸作為最基本的原則,有效改變了陸海分治的局面,實現從山頂到海洋的全過程汙染防治。其次,明確了生態環境部門「四個統一」(統一政策規劃標準制定、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職責,確立了生態環境保護部門「裁判員」「運動員」的定位,有效解決此前存在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五龍治海」難題,更好地發揮了統籌協調作用。
  •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2021-01-14 10: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        瀏覽量: 438 次 我要評論 引言本文介紹了海洋漁業垃圾的類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分析了汙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在完善監管機制、完善漁港建設、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及監管廢棄物回收企業等方面提出建議。
  • 周晉峰獲邀參加聯合國會議 | 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
    #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 1 #減塑撿塑 13#海洋垃圾 111月4日,周晉峰博士收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理事機構秘書處秘書Jorge Laguna-Celis先生致信,獲邀參加將於2020年11月9日至13日線上舉行的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問題不限成員名額特設專家組
  • 地球的一半|各國治理塑料汙染給了我們什麼啟發?
    12月4日,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宣布啟動全球反塑料汙染行動,目的是在聯合國系統內減少塑料垃圾,並在全球範圍內提高公眾意識。2019年5月,全球187個國家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同意大幅度減少流向海洋的塑料垃圾,並同意修訂《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以提高全球垃圾市場貿易的透明度,同時對垃圾排放和交易進行更好的監管。
  • 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怎樣減少塑料垃圾帶來的汙染?
    01「隱形殺手」微塑料的威脅據了解,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超過3億噸,其中約有200萬至800那些尺寸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就是微塑料,它們的化學性質較為穩定,難以降解,可以在海裡存在數百甚至數千年。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微塑料調查與研究。在「向陽紅01」船全球航次中,科考隊員獲得了近千份海水濾膜樣品。初步數據分析發現,微塑料在全球各大洋廣泛存在,特別是在一些洋流匯集區豐度更高,並且在南極地區的海水中也有微塑料存在。
  • 專家解讀 | 關於「禁/限塑令」助力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思考與...
    在消費模式未發生根本轉變的背景下,「禁/限塑令」是推進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有效手段,但不是解決海洋垃圾問題的「治本」方法。為此,從政策制定、宣傳教育、經濟技術和加強部門協調等角度,提出強化經濟手段應用、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和完善政策宣傳方式等政策建議,以期為建立我國海洋塑料垃圾汙染防治長效機制提供參考。
  • 專家解讀|關於「禁/限塑令」助力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思考與建議
    在消費模式未發生根本轉變的背景下,「禁/限塑令」是推進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有效手段,但不是解決海洋垃圾問題的「治本」方法。為此,從政策制定、宣傳教育、經濟技術和加強部門協調等角度,提出強化經濟手段應用、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和完善政策宣傳方式等政策建議,以期為建立我國海洋塑料垃圾汙染防治長效機制提供參考。
  • 美國人口佔全球4%,卻生產了全球17%的塑料垃圾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以佔全球4%的人口,生產了全球17%的塑料垃圾。同時,在造成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汙染方面,美國也高居全球第三。相比之下,中國的人均塑料垃圾生產量僅為美國的20%。根據英國《衛報》30日的報導,這項新研究對美國已經充分「管理」塑料垃圾的假設發出了挑戰。根據此前2010年的研究數據,美國在因垃圾管理不善造成的海洋塑料汙染排名第20位。但當時沒有考慮塑料廢物出口的數據。
  • 全球塑料垃圾生產榜,美國排名第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0月30日一篇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最新研究論文表明,美國是塑料垃圾的頭號生產國,同時,在造成海洋塑料汙染方面,美國排名全球第三。這項新研究挑戰了曾經認為美國已經充分「管理」塑料垃圾的假設,即收集、適當地填埋、回收或以其他方式包裝塑料垃圾。此前的一項研究使用了2010年的數據,認為在全球範圍內,美國對廢物管理不善造成的海洋塑料汙染排名第20位,但當時沒有考慮塑料廢物出口的數據。研究人員使用了2016年世界銀行報告的關於217個國家或地區垃圾產生情況的數據。
  • 美國是塑料垃圾的頭號生產國 海洋塑料汙染方面排名全球第三
    美國是塑料垃圾的頭號生產國 海洋塑料汙染方面排名全球第三 2020-11-03 10:56:50 來源:科技日報 10月30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篇最新研究論文表明,
  • 美媒:美國塑料垃圾泛濫危害全球
    2010年,據估計,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估計為500萬至1300萬噸,既有來自固體垃圾處理基礎設施不充分的發展中國家,也有來自垃圾產生量非常之高的高收入國家。我們證實:2016年,美國產生的塑料垃圾量堪稱世界之最(4200萬噸)。其中14萬噸至41萬噸塑料垃圾是在美國非法傾倒的;15萬噸至99萬噸是進口了美國回收材料的國家管理不善所致。
  • 塑料海洋:全球海岸線發現的海洋垃圾90%與塑料製品有關
    全球海岸線上發現的海洋垃圾中有90%與一次性塑料製品有關:瓶子,吸管,食品包裝和普通包裝。塑料無法生物降解,至多分解成較小的碎片。人們會在藤壺、海蚯蚓和片腳類動物這些濾食性動物的體內發現微塑料顆粒,而這些生物反過來又會被包括魚在內的大型海洋生物吃掉,最終被端上人類的餐桌,進入我們自己的肚子裡。  攝影師Mandy Barker童年時就喜歡在海邊玩耍,撿貝殼、浮木。
  • 我市印發《日照市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工作實施方案》
    本報訊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渤海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實施計劃》要求,提高我市海上環衛工作質量,做好海洋垃圾汙染防治工作,實現海上環衛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常態化管理,打造「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的美麗海灣,1月7日,市城管委辦公室制定印發《日照市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工作實施方案
  • 海洋微塑料現狀沒那麼可怕 減少塑料垃圾是關鍵
    本報記者就微塑料問題採訪了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概念:微塑料有種類、大小和形狀、顏色之分國際上對微塑料的關注較早,而我國是於2007年正式啟動海洋垃圾監測工作,2016年將海洋微塑料納入監測範圍的。「微塑料最先發現於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