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詹貝克等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的一篇論文中,來自美國的研究團隊首次估算了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數量及來源國。而他們的估算結果顯示,2010年全世界共有875萬噸塑料洩漏入海,其中有27%是中國造成的。
這篇被引用次數極高的文章,用具體的數據將海洋塑料垃圾汙染的嚴重情況擺在了人們面前。
但同時,很大程度上也讓中國蒙受了「不白之冤」——自此以後,中國似乎就和「海洋塑料垃圾最大來源國家」劃上了等號,儘管很多科學家們並不認同該文的結論。
近期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則為中國「正了名」——《美國向陸地和海洋排放了多少塑料垃圾》(The United States』 contribution of plastic waste to land andocean)一文指出,美國在2016年製造的塑料垃圾達4200萬噸,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
01、被嚴重高估的塑料垃圾「未合理管控率」
五年前,華東師範大學海洋塑料研究中心教授李道季在第一時間看到了詹貝克的這篇論文。
他發現文章提供的數據中,中國的「未合理管控率」竟然高達76%。所謂的「未合理管控」,指的是把垃圾隨意丟棄到環境中。文中把美國的「未合理管控率」定為2%,儘管美國是世界上產生塑料垃圾最多的國家。
「文章中幾個關鍵的數據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最為關鍵的數據是我國未合理管控塑料垃圾的量。」李道季強調,這個數據並非來源於實測調研,而是通過世界銀行的報告、中國的一些統計年鑑中考據所得,大大低估了中國的垃圾管控力度。
「事實上,2010年的時候,我國人均消費的塑料的量與國際上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很少的,未管控塑料垃圾的量也遠沒有那麼高。」李道季強調。
同時,研究中用沿海人口數量來估算往海洋排放塑料垃圾的數量,存在指標單一、誤差大的問題,特別是中國沿海為發達地區,垃圾收集處置相對比較健全,因此,這樣估算難以反映客觀事實。
02、中國的實際排名遠沒有這麼靠前
近日於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的分析報告中,研究人員估計,美國在2016年有150萬噸的塑料汙染了沿海環境,在全球排名第三,中國排在世界第五(文中給出的數據為107萬噸)。
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
文中估計,2016年中國塑料垃圾的「未合理管控率」為25%,低於先前論文中的76%。
「中國沿海地區的人大多居住在城市裡,而城市中垃圾未合理管控的量是非常低的,大概只有1%。」李道季估計,根據城鄉平均估算,中國沿海人口產生的塑料垃圾中,大約只有4%到7%未得到合理的管控。
事實上,中國沿海地區未合理管控的垃圾塑料不會超過30萬噸,而這些垃圾也未必全部進入了海洋中。「按照文中的模型進行計算後,中國在世界的排名不應該是第五,而可能是在十五位以後了。」李道季總結。
03、中國塑料垃圾治理舉措走在世界前列
事實上,在處理塑料垃圾汙染的問題上,中國在相當積極地應對。
我國是世界上較早發布「限塑令」的國家之一,就塑料垃圾治理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廢塑料回收與再生利用汙染控制技術規範》《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海洋傾廢管理條例》等。
提到應如何減少塑料垃圾的汙染,李道季強調:「塑料本身是用途廣泛的一種材料,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是人類的隨意處置才造成了塑料垃圾的汙染。因此,治理塑料垃圾的根本問題,是人的問題。」
李道季表示,近年來,我國從上至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在不斷加深,並推出了一系列減少塑料垃圾汙染的環境保護政策和行動。
具體舉措包括:國家層面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行;在城市生活中進行垃圾收集和分類處置,集中處理塑料垃圾;完善塑料製品的回收處理技術,通過技術手段的提升來提高塑料製品的循環使用率;研發可代替一次性塑料製品,減少其對環境的傷害等。
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
「目前,我國部分地區正在制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將進一步杜絕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向海洋的排放,是從源頭上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問題的重大行動。」李道季說。
04、中國將提前達成海洋塑料垃圾零排放的目標
2019年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提出了「到2050年使塑料垃圾向海洋的排放量為零」的目標。這個目標對很多國家來說都是一個艱難的挑戰。
同樣是在去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手十四家行業協會和民間組織,成立了「中國淨塑行動網絡」,共同致力於實現到2030年,中國向海洋的塑料垃圾零排放,中國的塑料垃圾總量減少50%的願景。
「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對塑料垃圾的治理力度像中國這麼大。」李道季對於提前實現海洋塑料垃圾接近零排放充滿信心。
內容為【科技導報】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