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護,中國有作為有擔當(觀象臺)

2020-12-04 人民網

近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方支持二十國集團在減少土地退化、保護珊瑚礁、應對海洋塑料垃圾等領域深化合作,打造更牢固的全球生態安全屏障。

這是中國對守護藍色地球的最新表態。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個別政客在海洋垃圾問題上向中國潑髒水。但是,事實和數據證明,這些政客的做法實在可笑又可恨。

海洋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是別有用心的人經常炒作的題材。但事實上,早在2008年,中國就實施「限塑令」,大力推廣廢塑料循環再利用。截至2019年底,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接近99%。中國沿海城市已全部建立垃圾分類和「海上環衛」機制,積極開展海灘和海洋垃圾清理活動。今年9月,由美國12家權威塑料垃圾研究機構參與,來自美國、加拿大等國的20位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聯合刊文指出,中國人均塑料垃圾產生量不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的1/6。同時,根據研究模型預測,在全球排放塑料垃圾目標限制在800萬噸的閾值模式下,到2030年,中國塑料垃圾排放將進一步減少,排在世界第24位。根據這個結果,如果扣除滯留在湖泊和河流水環境的塑料垃圾,中國向海洋排放的塑料垃圾更少。

反觀美國,數據則令人觸目驚心。近日發布於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美國把塑料垃圾汙染問題歸咎於亞洲國家,但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垃圾製造者。美國2016年製造的塑料垃圾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一,達4200萬噸。美國雖然只有世界總人口的4%,卻製造了世界上17%的塑料垃圾。研究人員估計,2016年,美國共向環境中無序排放了224萬噸塑料垃圾,多達145萬噸的美國塑料垃圾最終流入了距離海岸線50公裡內的地方。這意味著,美國才是造成世界沿海塑料汙染的主要國家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固體廢棄物出口國和人均塑料消費大國,美國既不批准《巴塞爾公約》,又在2019年5月《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上試圖阻撓關於加強管控塑料廢物修正案的通過,並長期將處理能力欠缺的發展中國家作為塑料廢物的最終處置場所。美國是世界第二大塑料垃圾出口國。30年來,美國把半數可回收的塑料垃圾運往海外,主要是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塑料垃圾中有不少無法再利用的部分,最終對當地環境造成了汙染。

然而,事實和數據無法阻止美國個別政客把髒水潑向中國。只是,拙劣的表演遮蓋不了中國在海洋保護問題上的作為和擔當。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總體改善,2019年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76.6%,比2012年增加12.9個百分點。在漁業資源養護方面,中國率先做出姿態,承擔起相應責任。中國通過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切實加強遠洋漁船監管,有效實現了規範有序發展;先後加入了8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切實履行國際漁業資源養護和管理義務;為積極養護海洋漁業資源,今年在全球率先提出並自主實施休漁。此外,中國將在「十四五」期間,以海灣為突破口全面提升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力爭到2035年,全國1467個大小海灣都能建成「美麗海灣」。

全力守護藍色地球的美麗,早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無視自身不足,向他國甩鍋推責,絕對不是正途。美國個別政客的拙劣表演,可以休矣。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洋保護,中國有作為有擔當
    海洋保護,中國有作為有擔當(觀象臺)  張 紅  近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方支持二十國集團在減少土地退化、保護珊瑚礁、應對海洋塑料垃圾等領域深化合作,打造更牢固的全球生態安全屏障。  這是中國對守護藍色地球的最新表態。
  • 海洋保護,中國有作為有擔當
    ,中方支持二十國集團在減少土地退化、保護珊瑚礁、應對海洋塑料垃圾等領域深化合作,打造更牢固的全球生態安全屏障。  這是中國對守護藍色地球的最新表態。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個別政客在海洋垃圾問題上向中國潑髒水。但是,事實和數據證明,這些政客的做法實在可笑又可恨。  海洋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是別有用心的人經常炒作的題材。但事實上,早在2008年,中國就實施「限塑令」,大力推廣廢塑料循環再利用。截至2019年底,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接近99%。
  • 真抓實幹 擔當作為 努力開創葫蘆島市海洋與漁業事業新局面
    真抓實幹 擔當作為 努力開創葫蘆島市海洋與漁業事業新局面2018-03-16 11:04:00  水產養殖網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落實全省海洋與漁業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項部署,總結回顧過去五年及2017年全市海洋與漁業工作成效,籌劃今後五年工作任務,安排2018年主要工作,動員和團結全市海洋與漁業系統幹部職工真抓實幹,擔當作為,推動海洋與漁業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市。
  • 青島觀象臺:星漢燦爛,氣象巋然
    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之後,任命著名天文學家蔣丙然先生作觀象臺臺長。1924年,我國正式接收改稱觀象臺。周日觀象臺不開放,只能遠觀,但建築之美也足以撼動人心。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天文觀測室。整體建築是花崗巖圓體,直徑為7.8米,高約14米,頂部的球形是鋼木結構,以紫銅皮包裹,銀光閃亮,可轉動,轉動一周為9分鐘。萬國經度測量碑位於圓頂屋北坡下。落成於1987年8月7日。背面刻有第一屆(1926)萬國經度測量青島地理坐標:東經120˚19′ 北緯36˚04'。
  • 徐匯記憶:走進徐家匯觀象臺的前世今生(一)
    2005年,徐家匯觀象臺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2014年獲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歸入徐家匯天主教歷史建築群。  讓我們一同走近徐家匯觀象臺的前世今生,在徐家匯觀象臺140餘年發展的歷史畫卷中,感受上海近現代氣象科學的漫長曆程,記錄下每一個重要的歷史片斷和發展足跡吧~  徐家匯觀象臺成立於1872年,是中國境內沿海的第一座觀象臺。
  • 中國氣象局部署推進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 強化頂層設計 制定管理...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 通訊員楊曉武報導3月13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獲悉,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決策部署,今年氣象部門將通過切實有效的業務改革和觀測系統建設,基本建立「國家級指導、省級管理、屬地保障、團隊運行」的國家氣候觀象臺運行管理模式
  • 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舉辦公眾科學日活動
    18日下午,作為此次公眾科學日系列活動之一的路邊天文活動舉辦。活動展出了隕石樣品、3D星空展板、嫦娥探月系列展板,使公眾多角度感受天文知識及星空奧秘,了解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三臺不同類型的望遠鏡一字排開,幫助公眾了解望遠鏡原理知識,工作人員與大家熱情交流,解惑答疑。19日,百餘公眾走進青島觀象臺圓頂觀測室,穹臺窺象。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舉辦世界海洋日...
    根據自然資源部通知要求,結合江蘇省疫情防控要求和實際情況,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組織江蘇省海塗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南京海底世界等單位共同舉辦了面向社會公眾的海洋日主題線上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以達到呼籲社會大眾採取切實措施保護海洋環境,維護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提升公眾海洋意識的目的。今年的海洋日系列活動以「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為主題。
  • 著力完善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
    組織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著眼常態長效,突出問題導向,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管用的擔當作為激勵機制,最廣泛最有效地激發乾部幹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集聚加快推進「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著力夯實擔當作為的思想根基。行動上的自覺源於政治上的堅定。
  • 獐子島響應MSC海產品可持續倡議 致力保護海洋資源
    世界海洋管理委員會(MSC)6月8日,借世界海洋日之際在杭州舉辦了「中國可持續海產品市場發展倡議」活動,並與天貓、獐子島集團、華潤旗下Ole』及華潤萬家、深圳天虹超市、香格裡拉酒店集團共同承諾:優選可持續海產品、保護藍色海洋資源,努力在產業和市場端構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水產品市場。
  • 珠峰測量是以山東這間小屋為起點;曾有兩位淄博人登頂!
    除了觀象山觀象臺石頭屋這個水準原點,還有其他輔助的測量點做保障嗎?張志華院長說,高度測量有一套科學的辦法,除了這個原點以外,觀象山周邊一帶還有兩個附點、三個參考點作為組成部分,起到多重保險的作用。每過四年都有專業的隊伍進行測量核算,即使萬一某一個點被破壞,其他的點也可以作為測量標準。
  • 青島有19個中國第一你知道幾個 太驕傲了(圖)
    本文來自「青島新聞客戶端*關心」    作為地地道道的青島人,你知道青島在中國有幾個第一嗎?看完這條微信你就知道啦! 對,俺們青島就是如此傲嬌, 在這些方面我們就是第一!被稱為「中國第一條公路」。    6    中國第一個有汽車的城市——青島    19世紀末,德國汽車引入青島,成為中國最早行駛汽車的城市,並頒發了首個汽車牌照。
  • 船舶與海洋工程:面向大海,大有作為
    要航海就少不了造船,造船是一個古老而又朝氣蓬勃的產業,很多人以為學習本專業將來就是去造船廠工作,但實際上選擇的路徑會有很多,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看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錢新南說:「造船與海洋工程工業是一項周期長、資金密集、科技密集、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目前的人才遠達不到市場需求,滿足不了企業的需要。我國從2002年以後,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是非常搶手的,很多學生在畢業前一年就被單位籤走了,許多船舶企業都會提前去學校預定學生。
  • 探訪安陽國家氣候觀象臺
    申愛光詳細介紹凍土自動觀測儀的工作原理在龍泉鎮梨樹廠村西南角一處地勢相對較高的坡地上,有一個佔地面積約7.3公頃的國家氣候觀象臺。申愛光說著,在一臺頂部為漏鬥狀的設備前停下,「這臺設備叫稱重式降水傳感器,頂端有一個桶狀的器皿,用來承接冰雹、雨雪等降水,並把一定時間內該區域降水量的數據信息傳遞到辦公區的業務系統上,為氣象預報、氣象服務不間斷地積累資料,當好氣象防災減災『指揮棒』。」
  • 青島觀象臺最大規模升級結束 將首次觀測日珥(圖)
    經過一個月的改造修繕,昨日,青島觀象臺天文圓頂觀測樓恢復到最初模樣並重新投入使用。而這只是升級工程的一部分。今年該臺首次引進色球望遠鏡,增加日珥觀測,同時與國際天文組織對接,啟動太陽黑子觀測數位化工程,包括將太陽黑子觀測圖掃描進行電子存檔。本次功能升級是觀象臺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 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形成「十四五」發展方案
    此次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決策部署要求,科學謀劃「十四五」期間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發展任務,切實提升國家氣候觀象臺地球氣候系統觀測、研究性業務和生態與氣候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國家氣候觀象臺在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 TalkingData正式對外發布數據觀象臺
    在9月26日舉辦的TalkingData三周年戰略發布會上,TalkingData正式對外發布了一款新產品——TalkingData移動觀象臺。這是一款免費對公眾開放的移動網際網路數據查詢產品,除了提供諸如熱門機型、系統等基礎移動端數據查詢功能外,TalkingData移動觀象臺是國內第一款提供完整Android平臺應用排行榜的數據查詢產品。
  • 武夷山國家氣候觀象臺中英文網站上線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楊漾漾報導 10月29日,福建省武夷山國家氣候觀象臺中英文網站上線。該網站主要提供觀象臺基本概況,觀象臺設備分布情況、設備類型、工作原理,觀測數據清單,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科研團隊和研究方向,以及武夷山旅遊氣象、生態氣象和智慧茶山等服務信息,為科技工作者開展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 116歲夏日星空圖現身觀象臺
    近日,觀象臺將對這件寶貝進行修繕,同時尋找懂天文知識的德語翻譯,來破譯星圖中隱藏的未知奧秘。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于波 曲韜 攝影報導古星圖幅寬達兩米    昨日中午,記者來到觀象臺,一睹了這張116歲的捷克古星空圖。 「這張圖是我們觀象臺所有星圖中最大的一個。」
  • 保護海洋環境要將承諾轉化為切實行動
    在國際上做出環保承諾並切實履行,體現著一個國家或是組織的作為擔當。在複雜的形勢面前,尤其會受到經濟利益、資金投入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要完全把承諾轉變為行動並不容易,如某些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就存在著消極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