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月的改造修繕,昨日,青島
觀象臺天文圓頂觀測樓恢復到最初模樣並重新投入使用。而這只是升級工程的一部分。今年該臺首次引進色球望遠鏡,增加日珥觀測,同時與國際天文組織對接,啟動太陽黑子觀測數位化工程,包括將太陽黑子觀測圖掃描進行電子存檔。本次功能升級是觀象臺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現場 圓頂觀測樓修舊如舊昨天,天文圓頂觀測樓下,工人們還在作最後的整理。而整個樓體的修繕已經結束。 「這個樓是1931年建成投入使用的,這是它建成後的首次外牆修繕。 」」孫立南臺長說。
因為天文圓頂屬文物建築,修繕是在保護原貌的基礎上修舊如舊,再現80多年前的老樣子。 「我找到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圓頂觀測樓剛建成時的照片,還找出了當年施工圖等老資料。」孫立南說,「你看,在紫銅觀測圓頂下面是這段與主體樓相連接的『脖子牆』,就是根據老照片和以前的圖紙,採用了傳統的拉毛工藝,就是那種海浪起伏的感覺。這種拉毛外牆在老青島,特別是德佔期間特別流行。 」
據了解,此次重點修繕了天文圓頂,首先解決了圓頂的漏水問題,對裂縫進行找補,整體重新刷上新的防水漆。
亮點 今年能看太陽「吐火舌」「今年,我們將啟動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升級工程。 」孫立南說,今年將購進一臺色球望遠鏡,首次在青島進行日珥觀測,增加了青島觀象臺對太陽觀測的內容。
「太陽的周圍鑲著一個紅色的環圈,上面跳動著鮮紅的火舌,這種火舌狀物體就叫做日珥,日珥是在太陽的色球層上產生的一種非常強烈的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的標誌之一。之前我們對日珥的觀測是一項空白。 」孫立南介紹說,此次引入的是一臺用某一單色光觀測譜斑、耀斑、日珥等太陽色球層活動現象的光學望遠鏡。色球層的亮度比光球層微弱得多,也比白晝天空背景暗弱。平時,用普通光學望遠鏡只能觀測到太陽的光球,無法觀測色球。如果在望遠鏡的光路中加一具雙折射濾光器,只透射色球譜線的窄帶單色光,在成像焦面上便得到色球的單色像,既可以用目視,也可以用照相方法觀測。天文學家就是利用色球層的這一特點製造出色球望遠鏡。據介紹,今年市民到觀象臺就可以直接通過望遠鏡欣賞到太陽吐火舌的震撼畫面了。
升級 手繪太陽黑子圖要拍「電子照」作為中國手繪太陽黑子的發源地,89年來,青島觀象臺一直堅持著手繪太陽黑子。從今年開始,觀象臺將與國際接軌,實施太陽黑子的數位化工程。在保留手繪太陽黑子這一「亞洲天文遺產」的同時,對之前所有的手繪太陽黑子圖進行掃描入庫,今後對太陽黑子實施精細化觀測。通過拍照,能清楚地看到太陽臉上的「黑斑」。
「太陽黑子的數位化工程,通俗地說,就是將所有的太陽黑子觀測信息和資料都納入電子化體系中,同時與國際天文組織實現同步的傳輸與對接。」孫立南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繪製了5萬多張太陽黑子圖。這些圖,我們都保存了下來,成為國家天文研究的重要資料。今年,我們要把這5萬多張太陽黑子圖全部掃描進『電子庫』中。 」
同時,在天文望遠鏡上加一套濾光設備以及精細化拍照的相機,自動地給太陽黑子拍清晰的「大頭照」。除了能知道它的數量和面積,還能對太陽黑子「察顏觀色」,看到太陽黑子「臉」上的變化,包括太陽黑子半影或外層區域的暗核精細結構。 記者 田 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