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測量是以山東這間小屋為起點;曾有兩位淄博人登頂!

2020-12-05 掌中淄博

推薦閱讀

·山東高二學生獲「武漢戰疫」3項大獎,雷神山火神山都和他有關!

·山東一兒童郊遊後高熱不退,原因查明,需警惕!

020珠峰高程測量,世界第一高峰是長高了?還是變矮了?

登頂!測高!5月27日11時整,8名測量登山隊員登頂珠峰,立起覘標。不過,珠峰精確新數據大概需要2到3個月時間才能公布。我們一起期待謎底揭曉吧!

將目光放到珠峰數千公裡之外的山東青島,在觀象山上,有一座小石屋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它造型別致卻十分神秘,沒有掛牌,大門緊鎖,外層雕花石柱合圍,內層綠色柵欄保護。除了偶爾有工作人員開門檢查外,不向公眾開放。

它裡面裝載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的起算點——水準原點。水準原點為什麼不是「零」?為何選在青島觀象山?能夠成為唯一的測量標誌?且聽記者為您講述水準原點的來歷、特殊價值以及觀象山的故事。

一、山高萬仞,源自何處?

青島觀象山,是中國大地山川身高測量的起點,也是珠峰的起測點。

觀象山上的石屋,面積不大,卻是中國永久性水準原點,而且是獨一無二的。石屋裡面的旱井下鑲嵌有一個價值不菲的拳頭大小、渾圓的瑪瑙,點位有18釐米長,這裡,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

何為水準原點?就是水準測量傳遞海拔高程的基準點,通俗地講,就是山川的海拔高度從這裡開始算。

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院長張志華給記者舉了一個通俗的例子:小朋友量身高需要一面牆,上面有刻畫的橫線,最初設定的那個橫線比如50釐米,就是以後身高的起算點,成為一個測量標誌,也就是水準原點。

這個水準原點是怎麼來的?

早在1952年,國家測繪部門就專門對沿海一些驗潮站高程基準點進行調查,籌建一個國家水準原點,而建於1898年的青島驗潮站,因為多年來的潮汐觀測數據和經1950年改造後增設自動驗潮儀,在眾多海域中勝出。

石屋中標記的水準原點是海拔72.26米,也就說,從這裡起算的海拔總數需要減掉72.26米,才能得出實際海拔高度。

那麼,水準原點為何不從零開始算呢?

張志華院長解釋說,國家規定以黃海海平面作為高度起算標準,也就是說零是從黃海海平面取的。

「咱們住在海邊的都知道,海水有潮起潮落,青島有典型的半日潮,每天、每個月都不一樣,有時還有天文大潮和低潮,一直在變化,所以需要驗潮。專業人員到海邊,根據每天的潮汐情況做連續的記錄,算出一天的平均,一個月的平均,一年的平均,至少要達到一個潮汐周期,大約是19年,滿足了這些條件變化,才能找到一個很穩定的平均海水面,也就是零」。

如此不穩定的「零」是無法確定何時何地為起算點的,需要找到一個陸地穩定點,於是觀象山進入了科學家的視線。

觀象臺有成熟的天文、地磁、地震檢測技術和數據,觀象山有穩定的花崗巖基巖,可謂天時加地利,所以,1954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定位於觀象山,由1個原點2個附點3個參考點構成水準原點網。

1957年,確定了黃海高程系,採用的是青島大港驗潮站1950年到1956年的檢測數據,高度為72.289米。

由於當時驗潮時間長度不夠一個潮汐周期,1987年重新使用了1952年到1979年的驗潮資料,確定了1985國家高程基準72.26米,從那時開始全國使用至今。

作為所有測量高程成果的初始起算點,珠峰遠在數千公裡之外,要想獲得精確數字,測繪人員必須徒步行走、分段測量,每隔幾十米設一個站,反覆觀測,累計步行超過了1.2萬公裡,才能將高程傳遞到目的地,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二、選在觀象山有這些理由

水準原點為何選在觀象山?在張志華看來,主要有四個原因:

1、首先是地質結構,有專家曾經說過,青島尤其是老城區坐落在一整塊花崗巖上,而且中間沒有斷裂帶,地質結構非常穩定,沒有地震和自然災害。

中國沿海從鴨綠江口一直到廣西雲南一帶整個海岸線,青島也是不太多的幾個非常穩定的地區之一,所以把水準原點放在青島更有價值。

2、青島地處中緯度地區,位於從南到北大致居中的位置,把這個

點放在青島,更便於海拔高程傳遞到全國去。

3、青島是最早開展現代科學研究的城市之一,中國最早的現代氣象觀測在青島,最早參加國際測量活動的萬國經度測量就在觀象山上。

國內原來有個說法,百分之七十的海洋科學家在青島,包含潮汐、氣象、天文等科學家以及大量的科學活動都在青島,加上觀象山很穩定、安靜,便於保存,離海邊又不遠。

4、青島海域具有典型的半日潮汐,驗潮站所在的膠州灣海面穩定,便於驗潮也是一個原因。

因此,國家的水準原點選在了觀象山。

三、青島下水道不堵,就因為水準原點

水準原點的應用很廣泛,比如大家知道的南水北調,很多工程從不同的省市同時施工,多年來背靠背地幹,這就需要事先有一個統一的海拔高度標準,沒有這個原點,各省各地的標準不一樣,水往低處流,若不準確計算,水就流不過來。

再比如像高鐵,也是分段施工,而且精度要求極高,一段一段的橋梁最後連接到一起通車,分毫不差,都和統一的高程有密切關係。

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老百姓蓋房子建築打樁,樓盤建設的高度和距離,都需要統一的高度標準。再大的像火箭衛星發射等,也都有嚴格的統一的高程起算點。

而且水準原點在科學研究領域價值也非常大,大家都知道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這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海平面到底升了多少,和水準原點比較,就可以判斷了。

甚至地震預報,全世界目前比較有效的辦法,就是在水準原點的基礎上,進行大的斷面帶之間嚴格的連續觀測,來判斷出它的加速情況,做出中長期預報,所以水準原點的作用是方方面面的。

高程和每個公眾的生活都密切相關,只是我們有時候感受不到而已。

青島下水道為什麼不堵?除了下水道管道粗,能跑汽車,而且是鴨蛋形等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與當時的城市管理者使用了世界最先進的水準測量技術,比如坡度高度的計算有關。

青島老城區早期建設下水道時運用的坡度高程最準,不會出現海水倒灌現象,因為倒灌的原因是坡度算錯了,青島下水道設計建立在了科學的基礎上,與水準原點在青島當然關係密切。

除了觀象山觀象臺石頭屋這個水準原點,還有其他輔助的測量點做保障嗎?張志華院長說,高度測量有一套科學的辦法,除了這個原點以外,觀象山周邊一帶還有兩個附點、三個參考點作為組成部分,起到多重保險的作用。

每過四年都有專業的隊伍進行測量核算,即使萬一某一個點被破壞,其他的點也可以作為測量標準。

「在這裡我要通過媒體呼籲一下,咱們國家對測量標誌保護立了法,測量標誌保護極其重要,一旦損壞往往是不可彌補的。」

青島市測量標誌除了這六個點以外,在各個山頭上都有和水準原點相關的測量標誌,市民可以注意一下山頂上的三腳架鋼標,那就是測量標誌。

由於城市的快速發展,測量標誌保護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我們一定要加強測量標誌保護,這是青島的一種榮譽,也是公民的一種責任。

水準原點測量標誌是智慧城市的基礎,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基礎,也是城市的數字底座,非常重要。

十幾年前國務院統一安排的對全國名山大川的高度進行統一測繪,張志華參與了青島嶗山海拔高度的測量,嶗山是中國沿海第一高峰,最高點海拔1132.7米,都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起算的。

其實,德國侵佔時期就測量過嶗山,遺憾的是當時的測量點已被破壞,所以百年後我們無法判斷嶗山是長了還是落了。

四、青島觀象臺開創性的科學研究,促成觀象山成為水準原點

觀象山能夠成為水準原點,除了因為青島海面平靜、觀象山為整塊花崗巖外,還因為青島驗潮站有百年驗潮的數據,觀象臺較早開啟天文、氣象、海洋等科學研究,且臥虎藏龍,聞名中外的科學家蔣丙然、高平子等都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月球上有一座高平子環形山

這還得從1898年說起。德國侵佔青島時,由於一次暴風雨的侵襲,發生海難事故,這讓他們意識到氣象預報的重要性,於是在1898年3月,氣象天測所在館陶路1號成立,這時的觀象臺身影尚不清晰,在歷史的進程中時隱時現。

1905年,氣象天測所移至水道山,老百姓之前口中的小石頭山,之後因為有了貯水池而改名。

1910年,在天文學博士梅爾曼主持下興建大樓,1911年1月1日,德國天文學會將其命名為「皇家青島觀象臺」,水道山也改名為觀象山。

隨著1912年1月9日新觀象臺的落成,「一座城市的天文視野就此展開」。

1914年11月,日德戰爭後,日本將觀象臺更名為青島測候所,即便1922年青島主權回收,日方仍然拒絕撤出,其侵略者的嘴臉暴露無遺。

直到1924年2月,觀象臺才真正回到中國人手中,而科學家們的加入,也使得青島觀象臺成為當時天文學界一顆亮麗的星星,綻放耀眼光芒。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臺長孫立南是二代觀象臺臺長,父親孫壽甡20歲時就在觀象臺工作,從小耳濡目染,1986年她跟著父親觀測哈雷彗星,種下了一顆喜歡天文的種子。父親退休以後,調入觀象臺工作至今。

提起觀象臺的前輩,她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派出當時中央研究院的蔣丙然和高平子兩位先生來接管青島觀象臺,蔣丙然是氣象學的博士,高平子是天文學的專家,但日本人拒不交還。直到1924年2月15日,日本人才把青島觀象臺交出來。然而,裡面的很多資料、設備、儀器都被日本人帶走了。接收以後,成立了兩個科室,一個是氣象地震科,一個是天文磁力科,氣象地震科科長由臺長蔣丙然先生兼任,高平子任天文磁力科科長。」

膠澳商埠觀象臺臺長蔣丙然,與天文學家高平子一起,展開了一系列的開創性的工作:高平子先生首先進行了我國太陽黑子觀測,然後開創了時間服務系統。

他率隊參加了國際上的萬國經度測量,開了我國參與國際合作的一個先河;1924年10月,蔣丙然先生創建了中國氣象學會,並在1928年跟宋春舫發起成立了海洋研究,建成了亞洲第一座水族館。

「在這之前,我們國家的科學研究都是比較落後的,像我們樓上那臺望遠鏡就是1932年由蔣丙然先生從法國引進的,可以說是我們中國人的第一臺望遠鏡。」高平子先生因為曾經做出突出貢獻,在1982年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在月球正面給他命名了一座環形山,叫高平子環形山。

五、青島與北京時間相差1分16秒

在觀象臺的身後,有一座萬國經度測量紀念碑,它的存在與水準原點一樣,對青島乃至全國有著特殊的意義。

1926年10月2日到11月30日,天文磁力科科長高平子與宋國模、徐匯平一起組成測量組,完成了經度聯測,結果優異,榮獲比利時博覽會優秀科技獎。

「1986年,由青島市政府和中國天文學會合立了這座紀念碑,碑上有一組數據,是東經120度19分,北緯36度04分,這兩行字的中線到地面,就是青島市最中心的位置,是為了紀念1926年和1933年,青島觀象臺作為中國唯一的代表參加了國際兩次經度測量。實際上東經120度19分換算成時間的話,就是8小時01分16.812秒,也就是說,北京時間8點鐘,青島實際上是8小時01分16秒。北緯36度04分就是當地的地理緯度角,換句話說就是在青島地區看北極星的高度。如果在青島迷路找不到北了,來這裡,看地面球頂所指的位置,就能找到北」,青島觀象臺的張豔女士告訴記者。

時間繼續。1931年,觀象臺大型圓頂赤道儀室建成,內置天圖式大型望遠鏡,一時領先華夏。這座國寶級望遠鏡,至今仍在觀象臺使用,孫立南臺長告訴記者,他們幾乎每天都用它來觀測太陽黑子和星辰,數十年如一日,完成了一次次記錄,也仿佛完成了與科學先輩們的隔空對話。

觀象山上,前後二十年誕生的圓頂赤道儀室與巖石城堡相互守望,安靜而深邃,「穹臺窺象」也成為當時的青島十景之一。這是這座海濱城市天文與人文精神的交流與碰撞。

毋庸置疑,觀象臺的輝煌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因此當黃海作為高程起測點的時候,觀象山便很快成為水準原點確定地點。

【新聞多一點】

這些山東人曾登頂珠峰

2008年,當熊熊奧運聖火在白雪皚皚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峰頂盡情揮灑自己的光芒時,山東淄博的張志堅作為登山隊新聞官也登上了珠峰。

2009年5月,3名山東人:邢開新、大濤、徐志衛一起登頂珠峰。

2016年4月,煙臺姑娘畢明霞向珠峰發起衝擊,5月20日,上午9時許,從珠峰登山隊駐守大本營傳回好消息:成功登上海拔8844.43米珠峰的頂峰,成為煙臺市乃至山東省女子登峰第一人。

2019年5月20日上午9點12分,43歲的訾新生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最高點。訾新生表示,他可能是濟南市第一個從尼泊爾南坡成功登頂珠峰的人,為了這一刻,他曾連續進行了一年「痛苦而無聊」的鍛鍊。關於成功登頂,訾新生並沒有「徵服」的快感,而是滿懷著對高山的敬畏。他坦言,「不是我徵服了珠峰,而是珠峰接納了我。」

2019年5月21日尼泊爾時間晚8點,山東泰安人範波所在中國登山隊從海拔7900米左右的C4營地出發,最終成功登頂。

2019年5月22日6時52分、北京時間9時07分,淄博唐峰成功登頂珠峰。

最後再來看下這22張照片

再現珠峰登頂全程,超震撼!

相關焦點

  • 中國珠峰登山隊登頂了!珠峰身高水準原點是青島這座小石屋,就在...
    從1960年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到1975年我國測繪工作者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穆朗瑪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已減去積雪厚度0.92米),再到2005年我國對珠峰複測,登山隊員成功將紅色覘標豎立在峰頂,珠峰海拔高程重新確定為8844.43米,給珠峰「量身高」這一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從未停下
  • 珠峰測高,為什麼需要人登頂測量?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大概需要2到3個月時間進行計算,才會得出珠峰精確的「身高」。不少網友關心:為什麼要在今年開展珠峰高程測量?山峰高度的測量是世界性的難題嗎?為什麼需要人登頂測量?2020珠峰高程測量用到了哪些「黑科技」?麻辣哥近日圍繞這些問題採訪了業內專家,請他們來解疑釋惑。一問:今年給珠峰測高,跟前兩次有何不同?
  • 珠峰為啥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攀登珠峰有風險,為何一定要靠人力測量?測量將應用哪些高科技成果?為啥要花這麼大力量搞珠峰測量?「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權威人士。焦點一:為何一定要靠人實地測量?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30多名隊員再出發為珠峰量「身高」
    自從1852年英國人用大地測量的方法從印度測得珠峰高度為8840米,並首次確定珠峰為世界最高峰,給珠峰「量身高」這一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就再也停不下來。2020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
    何蓬磊 攝  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這同時也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為推動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順利開展,保證測量工作的科學性、高程成果的精確性,自然資源部組織了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以及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的精銳力量,編制珠峰高程測量技術設計書和實施方案。
  • 珠峰高程測量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
    原標題: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聚焦2020珠峰高程測量五大焦點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13日電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魏玉坤、武思宇、王沁鷗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攀登珠峰有風險,為何一定要靠人力測量?
  • 珠峰多高 為何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
    5月12日受天氣影響,至珠峰峰頂攀登路線未修通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攀登珠峰有風險,為何一定要靠人力測量?測量將應用哪些高科技成果?為啥要花這麼大力量搞珠峰測量?記者採訪了權威人士。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
    此前,5月6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第一次向珠峰頂峰進發。5月8日,修路隊員準備通過北坳冰壁時,發現攀登路線上雪比較深,有流雪的危險,撤回前進營地。登頂時間比原定日期延後。因天氣原因,隊員分兩批撤回大本營進行休整,等待第二個衝頂窗口期。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4分鐘告訴你登珠峰有多恐怖!
    他們這一趟歷盡艱險,但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終於,在2020年5月27號早上11點左右,不負眾望,成功登頂!全場沸騰,大家開香檳慶祝。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 中國水準零點設在青島 珠峰高程測量始於這裡
    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即將登頂珠峰,新的珠峰海拔高程就要產生了,如果成功這也將成為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為迎接國家測繪隊成功登頂測量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零點作為中國海拔高程的起點,今天面向社會開展了「珠峰高程測量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零點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海洋測繪地理信息文化科技周科普活動」。
  • 山東人該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起算點竟在山東這個地方
    一、山高萬仞,源自何處?青島觀象山,是中國大地山川身高測量的起點,也是珠峰的起測點。這些山東人曾登頂珠峰2008年,當熊熊奧運聖火在白雪皚皚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峰頂盡情揮灑自己的光芒時,山東淄博的張志堅作為登山隊新聞官也登上了珠峰。
  • 珠峰登頂測量前:有人在海拔6000米追星星
    作為2020珠峰高程測量交會組的成員,李科不需要登頂,而是和隊友們在珠峰腳下的六處測量點上進行三角高程和峰頂交會測量。這是珠峰高程測量中最關鍵的一環。他們和登頂隊員的配合如下:登山隊最終登頂珠峰時,會在峰頂豎起一根2米多高的覘標。覘標看上去就是一根鋁合金棍子上頂著一個長寬約40釐米的籠子,盒子裡裝著多組稜鏡,用於反射測距儀發射過來的雷射光柱。
  • 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聚焦2020珠峰高程測量五大...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13日電 題: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聚焦2020珠峰高程測量五大焦點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魏玉坤、武思宇、王沁鷗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
  • 珠峰登頂!我們要測量準確的高度,中國的高度!
    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本次登頂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作為地球之巔,一直為世人所矚目。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5G見證珠峰新高度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2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5月27日11:00,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新華社、央視關於登山隊登頂測量的高清視頻畫面,通過中國移動5G網絡與全世界實時共享這一喜訊,並讓所有人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和方式見證攀登者登頂和高程測量過程。
  • 測量珠峰的路有多難走?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只要忍受艱苦的工作環境,甚至還會有失去生命的危險。我國的國測一大隊在過往的測繪工作中,就有40多位隊員在工作崗位上壯烈犧牲。▲ 2020年5月16日,西藏日喀則,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向著珠峰進發。
  • 曾6次登頂珠峰的她 成為美國首位無氧登頂珠峰並活著下撤的人
    2016 年 5 月 23 日,32 歲美國美女登山家瑪麗莎· 阿諾特(Melissa Arnot)日在不攜帶任何氧氣補給裝備的情況下,成功由西藏珠峰北側登頂珠峰,成為美國首位無氧登頂珠峰並活著下山的女性。
  • 丈量珠峰新高度 中國2020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為什麼再測珠峰曾經,很多人對於珠峰高度的記憶是8848米。2005年,我國對珠峰的測量顯示珠峰高度是8844.43米。 事隔多年,如今為什麼再測珠峰?為測量一座山峰如此大動幹戈,值得嗎?要知道,此次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是第三次攻頂,此前兩次皆因天氣原因撤回。
  • 中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給珠峰量身高背後的故事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正在向珠峰峰頂挺進。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珠峰到底有多高?珠峰的高度歷來引世人關注。1714年,清政府派理藩院主事勝住等人,對珠峰的位置和高度進行了初步測量,並在之後完成的《皇輿全覽圖》上明確標註位置,定名「朱母郎馬阿林」。
  • 登頂成功!有關2020珠峰高程測量,你還要知道這些
    @大帥:「因為珠峰和我們一樣會『長高』嗎?」為何重測珠峰「身高」?重測珠峰「身高」,有這樣幾層意義:第一,珠峰高程的精確測定,可以結束國際上珠峰高程不統一的混亂局面。GPS技術、雷達測深技術、大地水準面精化等科學技術的完善,為更加精確地測量珠峰高程創造了必要的條件。第二,珠峰高程測定及鄰近區域地殼形變研究,將用於研究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相互作用,對今後地震預報和減災防災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