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本次登頂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
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作為地球之巔,一直為世人所矚目。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測繪工作者先後於1975年和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當前我國公開出版的地圖和教材中使用的權威數據是8844.43米,而在本次登頂測量結束後,科學家們還要在對數據分析、處理的基礎上,進行理論研究、嚴密計算和反覆驗證,才能確定珠峰精確高程。珠峰的新「身高」也將在2-3個月後公布。
01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的「身高」?
據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黨亞民介紹,重測珠峰高程最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珠峰高度一定發生了變化。第二,珠峰測量技術也有了大的飛躍,新技術可以明顯提升珠峰測量精度。
中國測量登山隊搭建5G設備
此外,此次珠峰高程測量不只測出珠峰的最新高度,同時還在珠峰地區觀測了大量的用於海拔高程「基準傳遞」的測量數據。這些數據成果還可用於青藏地區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地震對珠峰的影響等領域研究。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風速和冰川監測等數據,將為珠峰及其周邊地區的自然資源監測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提供第一手資料。
0260年回望:攀登者們有了那些新技術加持?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運動員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壯舉。
登頂凱旋的王富洲(右)、貢布(中)和屈銀華
1975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將測量設備豎立在珠峰峰頂,測出了8848.13米的珠峰高程。
1975年登頂珠峰並進行首次測量的中國登山隊
而在2005年前,我國首次利用冰雪深雷達探測儀測量冰雪厚度,獲得了珠峰峰頂巖石面8844.43米的「淨身高」。
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登頂。
登頂視頻
據新華社的介紹,本次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重點在以下五方面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
一是依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開展測量工作;
二是國產測繪儀器裝備全面擔綱本次測量任務;
三是應用航空重力技術,提升測量精度;
四是利用實景三維技術,直觀展示珠峰自然資源狀況;
五是登頂觀測,獲取可靠測量數據。
經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調查局等機構專家的嚴格審查把關,測量工作的技術路線最終確定為「綜合運用 GNSS 衛星測量、精密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精確測定珠峰高程」。
可以看出,此次測量任務中,大量裝備國產化,可靠性、精度等都比2005年有質的提高。在登頂成功後,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李國鵬表示,「2005年時,GNSS衛星測量主要依賴GPS系統。今年,我們同時參考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和中國北鬥這四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以北鬥的數據為主。」
03天空之城是怎樣建成的?
李國鵬提到的北鬥,是指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它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鬥一詞是近幾年來才進入公眾視野,而實際上,北鬥的建設過程非常漫長。
從1994年形成雛形,到2000年北鬥一號建成使用,開啟了我們俗稱的北鬥三步走的第一步。
第二步我們稱它為北鬥二號。它由14顆衛星組成,有30多個地面站。我們在2012年12月27號正式宣布向亞太地區提供十米級的定位測速授時等等功能。
第三步是北鬥三號,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北鬥全球系統。這項工作是從2009年開始啟動。去年的11月5號,我們發射了第一組北鬥三號雙星,1月12號發射的是第二組。今年,還要發射18顆MEO衛星,2020年要完成全部的三十五顆衛星的發射和部署,具備向全球用戶提供服務的能力。
通過發射三十多顆衛星,我們將在空中織成一座叫做北鬥的天空之城。
04賦能疫情防治的5G,這次讓人類首次實時看到了「巔峰」
新華社、央視關於登山隊登頂測量的高清視頻畫面,通過中國移動5G網絡與全世界實時共享這一喜訊,並讓所有人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和方式見證攀登者登頂和高程測量過程。登山隊員在珠峰峰頂通過中國移動5G網絡撥通了電話,與在珠峰大本營的登山總指揮王勇峰實時連線,並表示「峰頂5G信號特別好」。
5G連線視頻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如今珠峰北坡登山路線和峰頂也已經實現了 5G 信號的覆蓋。
今年 4 月以來,三大運營商先後在海拔 5300 米和 5800 米處的營地新建了 4G 和 5G 基站,旨在為測量全程提供 4G/5G 通信服務、為視頻和圖像回傳提供 5G 信號保障;由此便有了「雲上登頂看珠峰」的直播呈現。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IEEE高級會員孫松林指出,5G是一個全新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它與之前幾代完全不同。
第一點,4G、3G、2G以及1G都是以連接為主,連接人或連接物體。但是5G不是單純的線性延伸,它的任務是「融合」。它會夾裹著ABC,也就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邊緣計算和區塊鏈等等,將這些數字科技一起推送給我們的終端用戶,它的重要使命就是完成這些融合。
第二點,在移動通信的一、三、五這些奇數代,它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培養用戶使用習慣。比方說第一代培養的是在移動中完成語音通信,第三代是在移動中完成數據通信。偶數代二、四、六是進行收割,讓它完成這種大爆發。在第二代,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手機,習慣於打電話發簡訊;第四代,中國是移動網際網路大爆發的見證者。
5G和6G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5G主要是培養我們的習慣,不僅僅是與人連接,更多的是與物連接。我們不再是一個無差別的網絡,收費也會按照有差別的場景來進行有差別的收費,實現真正的流量經營。這種培養用戶習慣,以及對市場的認知是在5G時代完成的,它是一個全新的網絡基礎設施。
第三點,產業鏈裡的業務運營商會更加分化。在5G和6G時代,可能會出現新的金融運營商、能源運營商、製造業運營商等等。這種分化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快。而通信運營商會因為這種多場景的收費再次煥發青春。
登頂珠峰
每一次珠峰登頂測量,是人類向極限的挑戰,也是中國技術向世界的昭告。雖然此次測高工作還在開展中,具體數據尚未公布,但測繪人員成功登頂,意味著 2020 年測量珠峰高程的工作完成了關鍵步驟,同時也是最為艱難的一個環節。而此次登頂珠峰,測量的不僅是中國高度,也是世界高度。
正如電影《攀登者》中所說,我們要測量準確的高度,中國的高度。
(本文未經造就授權,禁止轉載。)
文字 | 一成;版面 | 歡歡
互動話題:感謝你的在看、轉發、評論,你認為這次測量珠峰高了還是矮了?
歡迎關注即將到來的2020造就WOMEN大會。
每周評論區,被zan最多的評論者,將獲得造就WOMEN雲大會門票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