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27日電地球之巔27日再迎中國人。
中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於當日11時登頂珠穆朗瑪峰,其使命是精確測量山峰高度。
這項工作將增進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並促進科學發展。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在峰頂合影留念。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早在300年前的清康熙年間,中國人首次測繪珠峰,並定名「朱母郎馬阿林」。「朱母郎馬」藏語意為第三女神,「阿林」為滿語「山」之意。
通過新華社珠峰峰頂直播畫面可見,在覆蓋冰雪、面積不足20平米的峰頂斜面上,身穿紅衣的隊員開始豎立測量覘標,安裝GNSS天線。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峰頂開展測量工作。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同一時刻,地面6個交會點對峰頂覘標進行交會觀測。
在珠峰前進營地的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副總工程師陳剛說:「珠峰任何顯著變化都對全球地學、生態等領域研究有重要指示意義,並影響人類生產生活。」
67年前,人類第一次登頂珠峰。
60年前,中國人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
1960年6月7日,人類歷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右)、貢布(中)與屈銀華三人凱旋拉薩後捧花合影。新華社發
今年的登頂測量5月6日正式啟動。因天氣原因,衝頂計劃兩度推遲。
當日,登頂隊員依然戰勝了極高海拔區域降雪、大風、流石等威脅。
「準確測量珠峰高程有利於分析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高程變化。」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登義說。
1952年到1954年,印度測出珠峰高程為8847.6米;美國則一直使用8850米的數字。
45年前的今天,中國人首次將覘標帶至峰頂,測得高度8848.13米。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運動員索南羅布、羅則、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飲、潘多從北坡登上珠峰峰頂。新華社發
2005年,中國再測珠峰,其巖面高度為8844.43米。
今年測量之前,新中國已對珠峰進行6次測繪和科考。
這次,峰頂GNSS測量首次依託中國自主研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開創人類在珠峰峰頂開展重力測量的先河。
「希望準確收集各項數據,為了解、保護珠峰貢獻專業力量。」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李國鵬說。
登頂測量是整個高程測量的一部分。3月2日起,測繪隊員便在珠峰周邊開展了外圍作業。
珠峰是中尼兩國共同擁有主權的山峰,地處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邊緣的碰撞擠壓帶上,地殼運動活躍。
被雲霧籠罩的珠峰(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洛登 攝
隊員在峰頂停留了150分鐘,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新紀錄。
期間,還開展了峰頂雪深和氣象等測量。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峰頂開展測量工作。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按計劃,峰頂測量完成後,測繪人員將分析、比對、檢核多種結果,公布最終高程數據。
世界最高峰頂上,五星紅旗再次徐徐展開。
勇者為峰。新華社發 胥曉璇 扎西次仁 編制
「指揮部,我們完成了測量任務,準備下撤!」
13時30分許,步話機裡傳出測量登山隊隊長次落的聲音。(記者多吉佔堆 邊巴次仁 王沁鷗 魏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