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是航海強國,從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到如今的世界上最大造船廠龍門吊,而遼寧號的出現更是燃起了不少青年投身航海事業的滿腔熱血。我國是無與倫比的世界造船大國,造船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但絕不是夕陽產業。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中國製造2025》為「造船強國」做出了新註解,「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被歸為重點突破的十大戰略領域之一,瞄準了世界船舶工業的最高水平,從而吹響了我國向高端造船業挺進的號角。要航海就少不了造船,造船是一個古老而又朝氣蓬勃的產業,很多人以為學習本專業將來就是去造船廠工作,但實際上選擇的路徑會有很多,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看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船舶與海洋工程
專業名稱:船舶與海洋工程
專業代碼:081901
門類:工學
學科:海洋工程類
學歷層次:本科
專業解讀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屬於工學中的海洋工程類,是研究各類船舶的設計、性能、結構、建造等的學科,主要培養從事船舶設計、研究、試驗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其研究對象不單單只是船舶,還包括各種海上運載器。如海上移動固定建築結構、水面船舶、水下潛器、水面浮臺等等。
《中國製造2025》發布之後,業內有關專家進一步指出,網際網路技術將促進我國船舶、海工的設計創新。尤其是對設計環節來說,新技術會引發船舶設計方法、手段、工具、流程等一系列改變。未來,造船業和海工裝備製造業必然是融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和新科技為一體的新業態。
專業學什麼?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基礎,受到較強工程實踐和研究能力訓練,掌握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的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夠從事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內的設計、建造、檢驗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
開設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的高校,核心課程大體包括:海洋工程環境、流體力學、船舶靜力學、船舶設計原理、現代造船工程、船舶結構強度等。各院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特色增設課程開展教學,比如浙江大學就開設了全英文授課的計算流體力學及其應用、海洋結構物流固耦合、海洋平臺設計原理、海洋平臺結構強度等特色課程。
以哈爾濱工程大學為例,本科階段主幹學科為海洋工程,一般包括以下核心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靜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物阻力與推進、船體製造工藝、船舶設計與海洋工程結構物設計原理、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物強度與結構設計、計算機原理及應用、機械設計、電工電子技術等。
培養要求
學生應具備船舶與海洋工程基本理論、知識及設計、開發、研究和實際應用能力,基礎紮實、知識面廣、全面發展,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複合型、創新性、高素質人才。還應具有在海洋工程、船舶工程及海洋資源勘探與開發領域開展相關設計、研究、製造、規劃、經營與管理必需基本技能,具有主動適應學科發展和滲入其他學科領域的意識和能力。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人文科學修養和創新意識,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數學和力學基礎,掌握船舶與海洋工程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從事該行業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能夠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研究、設計、建造、檢驗、維修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工程科技人才。
畢業生要求
畢業生須掌握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堅實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以及解決工程問題的現代化實驗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並且具有初步的獨立從事新產品開發設計能力、生產工藝設計及實施能力、工程管理的能力。具體要求是: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人文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
2、掌握數學、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3、掌握船舶和海洋結構物的力學分析方法、設計建造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4、具有應用計算機進行分析、設計、製圖和工程管理的能力;
5、熟悉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法規制度、行業要求、海事公約和規範標準;
6、了解船舶和海洋工程開發研究的學術前沿和先進設計製造理念;
7、具有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建造和開展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的基本能力;
8、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書面和口頭表達的能力。
專業就業
1、企業到學校搶人才
船舶工業被稱為「綜合工業之冠」,在國民經濟116個產業部門中,船舶工業對其中的97個產業有直接消耗,關聯面達84%,其中尤以機械、冶金、電子等行業最為密切。以鋼鐵行業為例,2014年我國造船用鋼需求量為1300萬噸,其中造船板需求量就為1000萬噸左右。據統計,每建造一萬載重噸船舶,可以解決船舶及其上遊產業3000個就業崗位。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錢新南說:「造船與海洋工程工業是一項周期長、資金密集、科技密集、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目前的人才遠達不到市場需求,滿足不了企業的需要。我國從2002年以後,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是非常搶手的,很多學生在畢業前一年就被單位籤走了,許多船舶企業都會提前去學校預定學生。我國有18000公里海岸線,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面積,海洋面積約佔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隨著陸地石油及其它稀有資源的逐步減少,人們已經把未來石油及其它稀有資源的開發轉向海洋。無論是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開發業、濱海旅遊業,還是海洋工程建築業,都離不開船舶和各類海洋工程裝備。可以說,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擔負著開發、利用、保護海洋資源的任務,發展前景極為廣闊,是大有作為的專業。」
2、畢業生就業去向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單位、海事局、造船廠、研究院、國內外船級社、船舶公司、海洋石油單位、高等院校、船舶運輸管理、船舶貿易與經營、海關、海上保險和海事仲裁等部門,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業和信息產業有關單位就業。
船級社,也就是船舶質量檢驗所性質的地方,負責檢測新船性能。國際上有十大船級社:美國ABS船級社、法國BV、挪威DNV、德國勞氏船級社GL、韓國KR、中國CCS船級社、英國LR、日本NK、俄羅斯RS船級社、義大利RINA船級社。我國船級社的前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是交通部直屬事業單位,是國家的船舶技術檢驗機構。
實踐能力較強的畢業生可以去船廠做船舶設計師或在造船廠當督工工程師,工程師須現場督工,相對較苦,但報酬豐厚。理論研究能力較強的畢業生可以去研究院搞研究,或在大學任教,這類工作要求條件比較高,基本要考到博士水平發展空間才比較大。
3、未來需要兩種人才
這個專業就業前景從收入也可見一斑,「我們目前最需要的是兩種學生。一種是技師,也就是技術工人;另一種就是高水平的技術設計人才。」錢秘書長說,「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雷達、遙感技術的應用,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以及對能源的更高效利用,船舶的動力裝置、船舶電器設備、輪機自動化系統等都面臨著新的技術要求與挑戰,也需要高、精、尖技術人才來解決。」
就業方向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單位、海事局、造船廠、研究院、國內外船級社、船舶公司、海洋石油單位、高等院校、船舶運輸管理、船舶貿易與經營、海關、海上保險和海事仲裁等部門,
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業和信息產業有關單位就業。
還可以在船級社就業,也就是船舶質量檢驗所性質的地方,負責檢測新船性能。
我國船級社的前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是交通部直屬事業單位,是國家的船舶技術檢驗機構。
實踐能力較強的畢業生可以去船廠做船舶設計師或在造船廠當督工工程師,工程師須現場督工,相對較苦,但報酬豐厚。
理論研究能力較強的畢業生可以去研究院搞研究,或在大學任教,這類工作要求條件比較高,基本要考到博士水平發展空間才比較大。
可從事崗位:船體結構生產設計師、結構工程師、水動力分析工程師、船舶設計、圖紙審核工程師、海洋工程高級管理崗位等。
就業空間:專業人才需求量最多的地區在廣州,還有上海、深圳、舟山等地;
專業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業是"機械/設備/重工"行業,還有「多元化業務集團公司」、「檢測、認證」、「交通/運輸/物流」等行業。
距離2020年高考還有6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