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5月21日電(趙仁偉、馬學信)記者21日從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了解到,近日,山東煙臺近海養殖區四十裡灣海域發生赤潮,面積達25.7平方公裡。據悉,這是山東省今年首次發生赤潮現象。
據山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報告,今年山東省赤潮發生時間早,出現了新的赤潮生物種類。這次赤潮生物為棕囊藻和夜光藻,初發地在四十裡灣西側近岸海域,然後逐步東移,但沒有出現大規模擴散。據監測,赤潮發生區內水色由正常的黃綠色逐漸變化為淺褐色,5月5日最為混濁,5月10日表面海水呈紅色。
專家分析認為,四十裡灣東、西各有一處城市汙水排海區,日排放量達10多萬噸,汙水排放導致大量營養鹽進入灣內,營養鹽含量的突然增加,是發生這次赤潮的主要原因。同時,灣內船舶運輸、捕撈、養殖等海上活動帶來的海洋環境汙染也起了一定作用。
據了解,這次赤潮將在未來幾天內結束,雖然沒有對漁業生產造成大的損害,但說明海洋汙染仍然較為嚴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