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印發《福建省近岸海域赤潮災害漁業應急預案》,包括總則、組織機構和工作職責、常規監測與預警機制 、應急響應、後期處理 、保障措施等部分,以建立健全應急反應機制,最大程度地減輕赤潮災害造成的漁業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根據《預案》,應急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屬地為主、分級負責;預防為主、防應結合的工作原則。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成立赤潮災害漁業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省海洋漁業系統赤潮災害漁業應急工作。
《預案》根據赤潮災害發生的影響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將赤潮災害漁業應急響應級別分為四級。《預案》指出,發現赤潮後,屬地市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立即啟動本級赤潮災害漁業應急預案,組織落實應急處置工作,並及時向省局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赤潮災害基本信息。
《預案》強調,應加強常規監視監測。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有效的社會動員機制,充分動員、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社會團體、漁民和志願者隊伍的作用,依靠公眾力量,形成全方位、覆蓋廣的赤潮災害監視監測網絡。赤潮高發期,對重點養殖海域開展赤潮常規監視監測工作,及時掌握赤潮發生動態。強化赤潮監視監測工作的監督管理。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赤潮災害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對所獲得的監測信息進行分析評價,及時報告,及時預測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