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 福建省海洋漁業局科普赤潮災害知識

2021-01-15 廣西新聞網

2019年06月09日 18:16 來源:東南網 作者:陳楠 編輯:潘曉明

  東南網6月8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今天是世界海洋日,省海洋與漁業局接受本網記者採訪,就近段時期我省受赤潮影響做了一個科普。

  造成這一次養殖漁業經濟損失的赤潮是什麼?我們該如何來防範?

  赤潮(Red Tide)是一種自然現象,和地震、颱風一樣,是一種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災害,近5年,我省發現赤潮32起,年均6.4起,呈現明顯下降趨勢。赤潮生物是赤潮產生的內因,適宜條件下赤潮生物的生長快,呈指數型暴發性增長,迅速形成赤潮。從外因來看,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大量陸源汙染物被雨水衝刷匯入江河,最終進入近岸海域和主要海灣,引起富營養化,為赤潮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必需的營養物質基礎;溫度、鹽度等理化因子的變化,某些促進赤潮生物生長的微量有機物質和微量金屬元素的存在,以及天氣的突然變化都是誘發赤潮的重要原因。水文、氣象要素的變化不以人類意志轉移,赤潮災害源頭治理可以從控制汙染物排放著手。

  赤潮對養殖生產和水產品食用安全的影響主要由三個方面:一是赤潮破壞酸鹼平衡,引起水體惡化,破壞養殖生態環境;二是赤潮生物堵塞海洋生物呼吸器官,導致海洋生物窒息死亡;部分有毒赤潮生物產生的毒素可引起養殖生物死亡;三是有毒赤潮生物毒素通過食物鏈傳遞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

  事實上,早就2006年,我省就制定了《福建省赤潮災害應急預案》,逐步構建了以省、市兩級海洋環境監測機構和海區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為骨幹,科研院所和高校為支撐的赤潮災害監視監測網,共同開展全省赤潮災害監測工作。赤潮期間,重點監測水質要素、赤潮生物種類密度及水產品赤潮毒素等。一旦發現水產品中赤潮毒素超標,立即啟動水產品質量安全跟蹤監測,直至連續2周赤潮毒素含量達到安全限量標準為止。

相關焦點

  • 福建省多地發現無毒赤潮 養殖水產品未受影響
    3月23日以來,福建省石獅紅塔灣、莆田南日島、泉州大港灣和福清海域先後發生無毒赤潮。引發4起赤潮的赤潮生物均為細弱海鏈藻,為無毒硅藻種類,赤潮周邊海域漁業養殖未受影響。自赤潮發生起,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保持對赤潮海域的密切監視監測,通過省海洋與漁業局門戶網站對外公開赤潮動態信息。
  • 福建印發近海赤潮災害漁業應急預案
    近日,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印發《福建省近岸海域赤潮災害漁業應急預案》,包括總則、組織機構和工作職責、常規監測與預警機制 、應急響應、後期處理 、保障措施等部分,以建立健全應急反應機制,最大程度地減輕赤潮災害造成的漁業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根據《預案》,應急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屬地為主、分級負責;預防為主、防應結合的工作原則。
  • 福建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
    央廣網福州4月10日消息(記者萬存靈)記者從福建省漁業互保協會獲悉,福建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為漁民提供更多風險保障。近年來,由於海洋環境變化造成的赤潮災害頻繁發生,沿海水產養殖戶損失嚴重,福建省漁業互保協會在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的防災減災處、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監測站、海洋預報臺等機構的幫助下,聯合商業保險公司共同開發了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產品,系我國農業保險領域專門承保赤潮災害的首款產品。
  • 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關於印發《福州市風暴潮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局機關各處室,局屬事業單位: 根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修訂的《福建省風暴潮災害應急預案
  • 日照市海洋與漁業局著手海洋科普館建設工作
    中國網1月10日訊 據日照市海洋與漁業局消息,近日,日照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崔久成一行3人赴中國海洋大學學習調研海洋科普館建設事宜,並與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學家吳立新院士進行了交流探討。崔局長向吳立新院士介紹了日照海洋科普館的設計理念、設計內容和建設進展情況。
  • 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落地福建莆田
    赤潮頻發威脅水產養殖福建是海洋大省,具有發展水產養殖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近年來由於海洋環境發生變化,全國沿海赤潮事件呈明顯上升趨勢,東海海域赤潮發生頻率和強度更是高於其他海域,赤潮已成為福建省沿海地區海水養殖業不容忽視的重要災害,往往給海水產養殖戶造成慘重損失。
  • 【展館】崇武海洋科普館
    如今,當你來到這裡,還有一個好去處,那就是海洋科普館。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當天上午,崇武海洋科普館正式開館。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泉州市中小學海洋知識教育基地同時在科普館揭牌。
  • 如何避免赤潮反覆成災?福建赤潮導致群眾中毒事件追蹤
    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何金水說,經過對沿海近岸海域海水取樣化驗發現,龍海市港尾鎮、漳浦縣佛曇鎮一帶發生赤潮,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是會產生麻痺性貝毒的有毒藻種鏈狀裸甲藻。在龍海港尾、漳浦佛曇海域採集的6份牡蠣、貽貝樣品中均能檢出麻痺性貝毒。  記者從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了解到,在此之前,泉州海域已經發現同樣的有毒赤潮,在泉州深滬灣採集的貝類樣品中也檢出麻痺性貝毒。
  • 中國海洋赤潮災害有所減輕 溢油等海洋突發事件風險加劇
    新華網北京6月25日電(顧瑞珍 高嘉晗)根據國家海洋局
  • 福建海域進入赤潮高發期 部分海域出現赤潮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21日發布福建赤潮監測預警信息,4月18日中午,赤潮監視志願者發現莆田南日島東岱附近海域水色異常。送檢水樣中浮遊植物第一優勢種為無毒的細弱海鏈藻,最高細胞密度為2.10×106個/升(基準密度:6×105個/升)。
  • 2019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重的海洋災害:風暴潮災害!
    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災害為主,海冰、綠潮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7.03億元,死亡(含失蹤)22人。
  • 赤潮「消防員」俞志明:還海洋一片藍色
    中科院海洋所俞志明團隊研發的「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技術」榮獲2019年度海洋科學領域唯一國家技術發明類獎 。今天閃電新聞記者帶你一起來了解這個科研團隊。福建省的連江縣是全國鮑魚養殖第一大縣,年產值可達幾十個億,然而近幾年受赤潮的影響,養殖戶的收益大打折扣。
  • 廣東舉行2016年海洋環境及海洋災害《公報》發布會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廣東省海洋漁業廳會同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在深圳共同舉辦2017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廣東主會場活動。根據有關規定,廣東省編制了《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為了及時向社會通報有關情況,今天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這裡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文斌、副廳長何少青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
  • 2012年我國海洋赤潮災害多發 突發事件風險加劇
    中國網3月20日訊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國家海洋局今日在京發布《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稱,2012年我國海洋赤潮災害多發,海洋環境突發事件風險加劇。全海域共發現赤潮73次,累計面積7971平方公裡。赤潮發現次數為近五年最多,但累計面積較近五年平均值減少2585平方公裡。赤潮多發區仍集中於東海近岸海域。黃海綠潮發生規模為近五年最小。
  • 關於加強海南近岸海域赤潮災害防控的建議
    提案不僅列舉了相關歷史資料,還對赤潮災害的發生從專業角度進行了原因分析,更對各級政府如何應對赤潮災害提出了很好的建議,現針對您的建議做如下答覆:   一、關於積極開展赤潮機理和預報的研究   赤潮現象及生消過程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海洋環境系統中各種因素相互作用、影響的結果,其發生機理、發展過程和造成的損害影響等國內外尚處研究階段。
  • 福建海洋災害公報 部分地區海水倒灌加劇
    日前,省海洋與漁業廳編制的《2011年福建省海洋災害公報》正式對公眾發布,報告顯示:福州市長樂漳港鎮和文嶺鎮、漳州市漳浦縣舊鎮和霞美鎮濱海地區存在嚴重海水入侵,泉州市泉港區海水入侵程度較去年有所上升。  土壤鹽漬化現象明顯加劇  日前,由省海洋與漁業廳編制的《2011年福建省海洋災害公報》正式對公眾發布,這是我省首次發布全省海洋災害公報,其中海水入侵令人關注。  《公報》對我省去年度風暴潮、海浪、赤潮、海嘯和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等海洋災害進行了統計和分析,並與2010的海洋災害情況進行了對比。
  • 風暴潮災:海洋災害之首
    在平靜無垠的大洋上,各種船隻在這裡航行,大洋佔據地球最大的面積,因為海洋的存在,地球的環境才適宜人類居住。那兒有人類取之不盡的資源。 風暴潮 海洋災害之首的風暴潮災 海洋災害種類很多,像風暴潮、海嘯、赤潮、海冰、土壤鹽潰化等都屬於海洋災害。
  • 石獅赤潮大面積消退 附近海域養殖產品禁止採捕上市
    東南網6月9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連日來,石獅梅林碼頭附近海域出現赤潮現象,使得周邊貝類海產品受到汙染,更有8人因為誤食受汙染的海產品而中毒。記者從石獅市永寧鎮政府了解到,目前,8名中毒人員已經出院,石獅海域的赤潮也大面積消退了。
  • 這片海域來了赤潮……
    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消息,近日福建石獅紅塔灣、莆田南日島、泉州大港灣和福清海域先後出現赤潮,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其中,根據4月20日發布的信息,惠安縣大港灣附近海域的赤潮面積達到約4平方公裡,4月24日仍有新赤潮發生。
  • 平潭多部門聯合開展赤潮防範宣傳 提高養殖戶風險防範能力
    25日,實驗區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聯合蘇平片區管理局、實驗區農業農村局海漁處、海洋漁業執法支隊,在蘇平片區的龍頭海域、鍾門海域開展赤潮防範宣傳。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通過擺攤設點的方式,為養殖戶分發「福建赤潮防範與災後漁業生產技術要點宣傳冊」「鮑科學養殖百問百答」「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等相關技術資料,共計1000餘份。同時,工作人員還走上漁排,通過分發宣傳冊、張貼宣傳畫報、為養殖戶講解赤潮災害防範要點等方式,引導養殖戶提高防範警惕性,增強應急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