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

2021-01-15 央廣網

央廣網福州4月10日消息(記者萬存靈)記者從福建省漁業互保協會獲悉,福建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為漁民提供更多風險保障。

近年來,由於海洋環境變化造成的赤潮災害頻繁發生,沿海水產養殖戶損失嚴重,福建省漁業互保協會在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的防災減災處、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監測站、海洋預報臺等機構的幫助下,聯合商業保險公司共同開發了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產品,系我國農業保險領域專門承保赤潮災害的首款產品。

據了解,該保險採取指數化的理賠方式,無需現場查勘,漁民只需通過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官方網站發布的赤潮檢測信息明確赤潮面積和赤潮屬性,即可快速獲得保險賠款。省漁業互保協會本月起在平潭綜合實驗區與莆田南日鎮試點對保險單中載明的投保地理區域內投入生產且管理正常的水產品進行承保,每份保費85元可獲得1000元保險金額,投保人可根據養殖成本的不同選擇投保份數。該險種預計將為養殖戶提供1200萬元的風險保障。

相關焦點

  • 全國首單!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落地福建莆田
    赤潮給水產養殖帶來的風險始終是世界難題。每當發生赤潮,養殖戶都會揪起一顆心,擔心養殖血本無歸。近日,由中國人壽財險獨家設計研發的全國首單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保單在福建莆田出單,為水產養殖戶應對赤潮風險撐起「保護傘」。
  • 福建水產養殖颱風指數保險的發展現狀及建議
    傳統型水產養殖保險核保、定損的難度大,且容易引發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水產養殖颱風指數保險能最大程度避免查勘定損難及道德風險等問題,同時簡化了保險流程,能有效發揮出保險在水產養殖中的保障功能。福建省是我國海洋大省,擁有3752km海岸線,居全國第二位,海域面積13.63萬平方千米,灘涂面積約20萬公頃。
  • 福建省海域有毒赤潮已消亡 各地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原標題:福建省海域有毒赤潮已消亡 各地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記者從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據監測,截至6月13日,廈門海域無毒赤潮仍在持續,影響面積縮小為約11平方公裡,分布於同安灣後田-鱷魚嶼海域、五緣灣海域及其灣口。泉州石獅、惠安赤潮海域水色未見異常,未檢出有毒鏈狀裸甲藻,赤潮已消亡。
  • 如何避免赤潮反覆成災?福建赤潮導致群眾中毒事件追蹤
    據流行病學專家會商研判,初步確定為海水赤潮汙染導致的麻痺性貝類毒素中毒。  記者調查了解到,這一次赤潮造成漳浦、龍海、泉州多地群眾因食用受到赤潮汙染的水產品中毒。而此前發生的赤潮災害曾造成漁民養殖的水產品大量死亡。有關人士認為,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控赤潮災害,減少群眾生命、財產的損失。
  • 世界海洋日 福建省海洋漁業局科普赤潮災害知識
    2019年06月09日 18:16 來源:東南網 作者:陳楠 編輯:潘曉明   東南網6月8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今天是世界海洋日,省海洋與漁業局接受本網記者採訪,就近段時期我省受赤潮影響做了一個科普。
  • 福建省多地發現無毒赤潮 養殖水產品未受影響
    3月23日以來,福建省石獅紅塔灣、莆田南日島、泉州大港灣和福清海域先後發生無毒赤潮。引發4起赤潮的赤潮生物均為細弱海鏈藻,為無毒硅藻種類,赤潮周邊海域漁業養殖未受影響。自赤潮發生起,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保持對赤潮海域的密切監視監測,通過省海洋與漁業局門戶網站對外公開赤潮動態信息。
  • 平潭多部門聯合開展赤潮防範宣傳 提高養殖戶風險防範能力
    25日,實驗區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聯合蘇平片區管理局、實驗區農業農村局海漁處、海洋漁業執法支隊,在蘇平片區的龍頭海域、鍾門海域開展赤潮防範宣傳。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通過擺攤設點的方式,為養殖戶分發「福建赤潮防範與災後漁業生產技術要點宣傳冊」「鮑科學養殖百問百答」「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等相關技術資料,共計1000餘份。同時,工作人員還走上漁排,通過分發宣傳冊、張貼宣傳畫報、為養殖戶講解赤潮災害防範要點等方式,引導養殖戶提高防範警惕性,增強應急處置能力。
  • 石獅赤潮大面積消退 附近海域養殖產品禁止採捕上市
    根據福建省赤潮災害監視監測網報告,石獅市梅林碼頭附近海域6日發生赤潮,面積約3平方公裡,赤潮水體呈暗紅色,呈片狀分布,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鏈狀裸甲藻。受赤潮影響,石獅市永寧鎮梅林村至西岑村海域的貝類海產品受到汙染,6月7日、8日已發生兩起共8名外來務工人員因撿拾貝類海產品食物中毒事件。
  • 中國科學家改良後的粘土,成了治理赤潮的利器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科海拾貝團隊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財產保險、人身保險、責任保險……人類社會為了應對風險,發明了保險這一金融體系,而近日,一款新的保險——「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在福建首次出單。
  • 中國科學家改良後的粘土,成了治理赤潮的利器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科海拾貝團隊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財產保險、人身保險、責任保險……人類社會為了應對風險,發明了保險這一金融體系,而近日,一款新的保險——「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在福建首次出單。
  • 今年福建省發生7起赤潮 持續時間36天
    據福建海洋環境與漁業資源監測中心監測,截至目前,今年福建省寧德三沙灣、平潭沿岸、泉州惠安海域、廈門海域共發生7起赤潮,涉及面積155.8平方公裡,持續時間36天。誘發赤潮的生物為東海原甲藻、夜光藻等五種,均是無毒藻類。至今未接到因赤潮而造成養殖損失的報告。去年同期,情況嚴重得多。
  • 這片海域來了赤潮……
    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消息,近日福建石獅紅塔灣、莆田南日島、泉州大港灣和福清海域先後出現赤潮,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其中,根據4月20日發布的信息,惠安縣大港灣附近海域的赤潮面積達到約4平方公裡,4月24日仍有新赤潮發生。
  • 爆發赤潮≠海鮮有毒,福建海鮮表示:這鍋我不背!
    事實上,並非所有赤潮都會導致貝類有毒。譬如今年4月福建海域發生的所有赤潮均為無毒赤潮,目前未對周邊養殖造成影響,對應養殖區的海鮮依然可以放心食用!(信息來源於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
  • 發生赤潮的三大原因
    但是由於特殊的環境條件,使某些赤潮生物過量繁殖,便形成赤潮。大多數學者認為,赤潮發生與下列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一、海水富營養化是赤潮發生的物質基礎和首要條件  由於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大量排入海中,使營養物質在水體中副集,造成海域富營養化。
  • 赤潮帶、螢光海 海水變色是誰惹的禍?
    新華社廣州4月26日電 題:赤潮帶、螢光海 海水變色是誰惹的禍?  新華社記者田建川、胡林果  夜晚的海灘,當起伏拍岸的海水變成藍色螢光,你還敢下水遊泳嗎?當美麗的海灣中綿延著一條紅褐色的海水帶,水裡的生物是否安全?  今年1月以來,廣東珠海、深圳、惠州和汕尾海域,相繼出現規模不等的赤潮。
  • 「生豬期貨」剛剛出爐,「保險+期貨」價格指數保險也落地了
    隨著生豬期貨的上市,將有效幫助生豬養殖產業管理風險。但對於不少農戶來說,期貨的專業性較高,技術性操作要求較高。於是,伴隨生豬期貨掛牌,以生豬為保險標的、以期貨價格為保障依據的金融支農創新模式「保險+期貨」項目也隨即落地。 當日,包括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在內的多家保險公司紛紛推出「保險+期貨」價格指數保險。
  • 赤潮退了海水藍了
    4月10日在大鵬新區南澳月亮灣海域拍攝的「夜光藻」的赤潮。本報訊(記者阮曉光 通訊員李堅強攝影報導)本月10日,南澳雙擁碼頭海面上出現了大面積的赤潮,市海洋環境與資源監測中心工作人員進行水樣化驗後,認定這裡出現的較大面積紅褐色物質是由一種名叫「夜光藻」的藻類大量繁殖所導致的赤潮。不過,赤潮在第二天便退去,海水又恢復了原有的藍色。
  • 福建印發近海赤潮災害漁業應急預案
    近日,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印發《福建省近岸海域赤潮災害漁業應急預案》,包括總則、組織機構和工作職責、常規監測與預警機制 、應急響應、後期處理 、保障措施等部分,以建立健全應急反應機制,最大程度地減輕赤潮災害造成的漁業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根據《預案》,應急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屬地為主、分級負責;預防為主、防應結合的工作原則。
  • 赤潮 大自然的血淚(圖)
    何謂赤潮  某一海域內突然出現魚蝦貝類動物死亡,海水發出刺鼻腥臭的怪現象,給漁業生產帶來嚴重損失,並造成了海域環境的汙染,這種現象被稱為「赤潮」,也叫「紅潮」。  之所以叫「赤潮」,是因為這種現象發生後,在多數情況下,昔日藍色的海水會變成紅色、橙色或紅褐色,並隨海潮的變化而湧動。
  • 福建海洋災害公報 部分地區海水倒灌加劇
    日前,省海洋與漁業廳編制的《2011年福建省海洋災害公報》正式對公眾發布,報告顯示:福州市長樂漳港鎮和文嶺鎮、漳州市漳浦縣舊鎮和霞美鎮濱海地區存在嚴重海水入侵,泉州市泉港區海水入侵程度較去年有所上升。  土壤鹽漬化現象明顯加劇  日前,由省海洋與漁業廳編制的《2011年福建省海洋災害公報》正式對公眾發布,這是我省首次發布全省海洋災害公報,其中海水入侵令人關注。  《公報》對我省去年度風暴潮、海浪、赤潮、海嘯和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等海洋災害進行了統計和分析,並與2010的海洋災害情況進行了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