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重的海洋災害:風暴潮災害!

2021-01-15 國家海洋預報臺

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災害為主,海冰、綠潮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7.03億元,死亡(含失蹤)22人。

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特點

與近10年(2010—2019年)平均狀況相比,2019年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高於平均值(100.16億元),死亡(含失蹤)人數低於平均值(63人)。

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重的災種依然是風暴潮災害,佔總直接經濟損失的99%,人員死亡(含失蹤)全部由海浪災害造成。

災害影響區域相對集中,浙江省和山東省受災最為嚴重,兩地直接經濟損失佔總直接經濟損失的93%。

01

風暴潮災害

「利奇馬」颱風風暴潮災害影響範圍廣,造成損失重,福建及北至遼寧的8個沿海省(直轄市)均遭受一定影響,直接經濟損失合計102.88億元,佔年度總直接經濟損失的88%。

2010年—2019 年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和死亡(含失蹤)人數

2019年風暴潮災害過程及損失統計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颱風「利奇馬」造成災害損失最嚴重

2019年8 月 10 日 01 時 45 分前後,超強颱風「利奇馬」在浙江省溫嶺市城南鎮沿海首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 16 級。

11 日 12 時前後,「利奇馬」穿過江蘇進入黃海海域,並於11 日 20 時 50 分前後在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沿海第二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 9 級。

受「利奇馬」颱風風暴潮和近岸浪的共同影響,福建以北至遼寧 8 個沿海省(直轄市)均有一定損失,直接經濟損失合計 102.88 億元。

其中,遼寧省直接經濟損失 1.26 億元,河北省直接經濟損失 3.34 億元,天津市直接經濟損失 0.01 億元,山東省直接經濟損失 21.63 億元,江蘇省直接經濟損失 0.37 億元,上海市直接經濟損失 0.03 億元,浙江省直接經濟損失 76.22億元,福建省直接經濟損失 0.02 億元。

左:浙江省溫嶺市漁船受損

右:浙江省舟山市養殖網箱受損

左:山東省無棣縣貝類大量死亡

右: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道路受損

河北省黃驊站、曹妃甸站和京唐港站,山東省黃河海港站最高潮位達到當地紅色警戒潮位,其中黃河海港站超過當地紅色警戒潮位 18 釐米。河北省秦皇島站,山東省龍口站和濰坊站,浙江省海門站最高潮位達到當地橙色警戒潮位。天津市塘沽站和山東省蓬萊站最高潮位達到當地黃色警戒潮位。

「利奇馬」颱風風暴潮過程部分潮(水)位站

最大風暴增水和超警戒潮位情況

02

海浪災害

2019 年,我國近海共發生有效波高 4.0 米(含)以上的災害性海浪過程 39 次,其中颱風浪 15 次,冷空氣浪和氣旋浪 24 次。因災直接經濟損失 0.34 億元,死亡(含失蹤)22 人。

2019 年,海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近十年平均值(2.09 億元)的 16%,死亡(含失蹤)人數為近十年平均值(59 人)的 37%。

2019 年海浪災害過程及損失統計表

「191205」冷空氣浪

12 月 5 日,受冷空氣影響,臺灣海峽、南海北部先後出現有效波高 5~7米的巨浪到狂浪,南海中部 SF305 浮標實測最大有效波高 6.6 米、最大波高 9.7 米。1 艘福建籍漁船在福建省漳州外海沉沒,死亡(含失蹤)4 人,直接經濟損失 1 200萬元。

03

海冰災害

2018/2019 年冬季,我國渤海和黃海北部海域受海冰影響,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2018/2019年冬季渤海及黃海北部冰情表

04

海嘯災害

2019 年,我國未發生海嘯災害。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對發生在全球海域的 41 次海底地震共發布了 77 期海嘯信息。

監測數據分析結果顯示,上述地震均未引發災害性海嘯過程,3 次海底地震引發了輕微的局地海嘯,均未對我國產生影響。

2019年我國發布的海嘯信息地震源分布圖

05

赤潮災害

2019 年,我國海域共發現赤潮 38 次,累計面積 1 991 平方千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0.31億元(為福建省兩次赤潮過程所導致)。

06

綠潮災害

2019 年 4 月—9 月,綠潮災害影響我國黃海海域,分布面積於 6 月 17 日達到最大值,約 55 699 平方千米;覆蓋面積於 6 月 27 日達到最大值,約 508 平方千米。引發大面積綠潮的主要藻類為滸苔。

2019年6月27日綠潮綜合分布圖

內容摘自: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

相關焦點

  • 2020年「颱風季」開啟:不可不知的風暴潮災害
    雖然這個1號颱風比以往來的晚一些,但也不是最晚生成。預計「黃蜂」後期將在我國南海東北部海域掀起大到巨浪,但對我國沿海影響不大。「黃蜂」到來,今年的「颱風季」也正式拉開了序幕。針對颱風帶來的沿海風暴潮災害,我們也要提前做好防禦準備。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風暴潮,先通過這個30秒的小視頻,認識一下風暴潮吧。
  • 《201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發布 一年直接損失155億元
    1980年至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2.9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此次公布的《201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對2012年海洋災害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分析,結果表明:2012年,我國共發生138次風暴潮、海浪和赤潮過程,各類海洋災害(含海冰、綠潮等)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5.25億元,死亡(含失蹤)68人。
  • 2014年,我國風暴潮、海岸侵蝕等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
    「這跟全球的氣候變暖直接相關。全球氣候變暖後陸地上的冰融化入海,使得海水增多。另外,全球變暖讓海水升溫,海水熱脹冷縮膨脹,也造成海平面上升。」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司長曲探宙說。 為何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 我國主要海洋災害之一——風暴潮
    風暴潮是我國最主要的海洋災害之一,從北向南所有海域都有發生風暴潮的條件,而且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風暴潮發生的空間範圍從幾十千米到上千千米之間,持續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破壞力較大,是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大的海洋災害。在我國歷史上,風暴潮曾被稱為海溢」、「海侵」。
  • 中國2018海洋災害公報:海岸侵蝕直接經濟損失2.85億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岸侵蝕等災害為主,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7.77億元,死亡(含失蹤)73人。
  • 沿海海平面升至32年來最高 加劇海洋災害、海岸侵蝕
    張芳曼製圖   2月26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海洋災害公報和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公報表明,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加劇了海洋災害;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5.25億元;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5萬億元,同比增7.9%。   氣候變化,沿海海平面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據《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2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2.9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 國家海洋局發布海洋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
    &nbsp&nbsp&nbsp&nbsp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 謝東櫻) 我國是世界上受海洋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具有災害種類多、分布廣、頻率高、損失大等特點。
  • 深圳市海洋災害應急預案
    威脅到深圳市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的海洋災害主要是颱風引起的風暴潮災害,海浪等其它海洋災害相對較少。據統計,1949年至今,影響深圳市沿海的颱風共260個,平均每年4.06次;其中有116個颱風嚴重影響深圳市附近海域(帶來大浪即浪高2.5m以上影響的,定義為嚴重影響深圳市附近海域的颱風),尤其在珠江口登陸的颱風給深圳造成的影響最大,平均每年1.81次。
  • 2019年地震造成我國大陸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
    原標題: 2019年地震造成我國大陸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1月4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國家地震臺網中心獲悉,2019年地震災害造成我國19人死亡,427人受傷。其中,我國大陸地區發生地震災害事件13次,共造成17人死亡,41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災害最嚴重的地震為四川長寧6.0級地震,震級最大的地震為西藏墨脫6.3級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臺灣地區2人死亡,16人受傷。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20次5級以上地震,低於年均24次的平均水平,但高於2017-2018年平均水平。
  • 2019年全國地震統計:災害造成19死427傷 長寧6級地震災害最嚴重
    其中,我國大陸地區發生地震災害事件13次,共造成17人死亡,41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災害最嚴重的地震為四川長寧6.0級地震,震級最大的地震為西藏墨脫6.3級地震,臺灣地區2人死亡,16人受傷。 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有7個省份受災,但人員和經濟損失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四川省死亡佔比約94%,受傷佔比約97%,經濟損失佔比約99%。
  • 風暴潮災:海洋災害之首
    在平靜無垠的大洋上,各種船隻在這裡航行,大洋佔據地球最大的面積,因為海洋的存在,地球的環境才適宜人類居住。那兒有人類取之不盡的資源。 風暴潮 海洋災害之首的風暴潮災 海洋災害種類很多,像風暴潮、海嘯、赤潮、海冰、土壤鹽潰化等都屬於海洋災害。
  • 海洋災害|海岸侵蝕
    海岸侵蝕(coastal erosion)是指由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或兩者因素疊加產生海洋動力作用下,海洋遭受侵蝕破壞而發生後退、岸灘下蝕的現象和過程。海岸侵蝕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地質災害類型,幾乎所有開敞的淤泥質海岸和70%左右的砂質海岸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海岸侵蝕。給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較大損失。海岸侵蝕作用以海浪拍打和衝擊的機械侵蝕為主,化學侵蝕和熱力侵蝕為輔。另外,人類的採砂也會引起海岸侵蝕。海岸侵蝕還與海岸類型有關:基巖海岸抗侵蝕能力最強,而砂質海岸最容易遭受侵蝕,其次是淤泥質海岸。
  • 建風險評估機制預防風暴潮災害
    有獎評新聞   上海地處世界最大熱帶風暴盆地——太平洋風暴盆地西北緣,頻繁登陸的颱風使風暴潮成為本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根據史料記載,風暴潮災害曾給上海造成多次重大災難。1949年以來,總計有22次強風暴潮襲擊上海。隨著上海快速發展,土地資源的匱乏促使上海城市不斷向風暴潮災害易發的海岸地帶拓展,新的災種和致災源不斷產生,災害的「放大效應」更為顯著。  近20年國際減災戰略的實施表明,災害預防、防備和減災三項工作中,預防工作最為重要,而災害風險分析是城市安全防禦的重要基礎。
  • 廣東舉行2016年海洋環境及海洋災害《公報》發布會
    據統計,國家統計的9種海洋災害中,只有海嘯、海冰未曾在廣東省發生;「妮妲」等4個颱風風暴潮相繼影響廣東省,海平面又重新抬頭上升;我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服務於沿海經濟社會安全穩定」的目標,認真履行海洋災害的減災,做到早發現、早預報、早部署、早評估,積極有效地做好應對海洋災害的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效。
  • 國家地震臺網:2019年地震造成19死427傷 直接經濟損失超59億
    從3日開始,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盤點了2019年我國家地震活動,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共發生30次5級以上地震,地震災害造成我國19人死亡,427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總體來說,我國大陸及周邊2019年以來無7級以上地震發生,地震活動水平較弱。盤點2019年地震活動發現,2019 年我國共發生30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大陸地區20次,最大為4月24日西藏墨脫6.3級地震,臺灣及近海發生10次,最大為4月18日臺灣花蓮縣海域6.7級地震。
  • 2019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發布,直接經濟損失3270.9億元
    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909人死亡失蹤,12.6萬間房屋倒塌,農作物受災面積19256.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270.9億元。餘間不同程度損壞;直接經濟損失1.9億元。長江幹流九江至大通河段和鄱陽湖、洞庭湖以及多條支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湘江發生超過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災害造成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省31市(自治州)196縣(市、區)1031.9萬人次受災,37人死亡,3人失蹤,114.9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2.1萬間房屋倒塌,2.2萬間嚴重損壞,7.4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776.9千公頃,其中絕收17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24.3億元。
  • 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關於印發《福州市風暴潮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我局重新修訂了《福州市風暴潮災害應急預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執行。原《福州市風暴潮災害應急預案》(榕海漁〔2019〕297號)同時廢止。>附件:福州市風暴潮災害應急預案1.總則1.1編制目的建立健全風暴潮災害應急響應機制,積極應對風暴潮災害,保證風暴潮災害防禦工作有序進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 《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
    1 總則    1.1目的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對突發性事件處理的要求,提高海洋災害預防和應對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海洋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預案。
  • 國家海洋預報臺:7月盛夏需防範颱風風暴潮災害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7月份進入盛夏,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颱風活動加強,颱風的風暴潮和海浪過程對東南部海區的影響進一步加大。7月份具體海況如何?一起看看國家海洋預報臺的預報。風暴潮預報預計7月份我國沿海:將有1—2次颱風風暴潮過程,還可能有1次溫帶風暴潮過程,其中造成災害性過程將有1次左右。 海浪預報預計7月份各海區將有4米以上的災害性海浪過程次數: 渤海、黃海海域可能有1次; 東海、臺灣海峽海域將有1—2次; 南海及北部灣海域將有1—2次。
  • 地震會造成哪些直接災害?
    地震的直接災害是由於地震破壞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強烈振動和地震造成的地質災害)導致房屋、工程結構、儀器設備、器物等物質的破壞,包括以下幾方面:    (1)房屋破壞:地震的最直接破壞對象就是房屋。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廣,房屋受損或者坍塌不僅造成巨大的建築財產損失,而且還會因砸壓造成室內人員傷亡和器物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