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風險評估機制預防風暴潮災害

2021-01-11 搜狐網
  有獎評新聞

  上海地處世界最大熱帶風暴盆地——太平洋風暴盆地西北緣,頻繁登陸的颱風使風暴潮成為本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根據史料記載,風暴潮災害曾給上海造成多次重大災難。1949年以來,總計有22次強風暴潮襲擊上海。

隨著上海快速發展,土地資源的匱乏促使上海城市不斷向風暴潮災害易發的海岸地帶拓展,新的災種和致災源不斷產生,災害的「放大效應」更為顯著。

  近20年國際減災戰略的實施表明,災害預防、防備和減災三項工作中,預防工作最為重要,而災害風險分析是城市安全防禦的重要基礎。開展自然災害風險評估、災害風險預警,探討災害風險對人類安全及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建議建立上海地區風暴潮災害分析程序與動態模擬模型,估算風暴潮強度與頻度,為綜合災害風險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平臺,從而為上海地區制定風暴潮災害風險管理、減災措施與城市安全發展戰略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工具。

  許世遠(市人大代表)

相關焦點

  • 2020年「颱風季」開啟:不可不知的風暴潮災害
    風暴潮災害居海洋災害之首位,世界上絕大多數因強風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災害都是由風暴潮造成的。從世界範圍來看,西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北印度洋等沿岸國家容易遭受風暴潮影響,例如孟加拉國、美國、菲律賓等國家均遭受過特大風暴潮災害我國風暴潮災害我國海岸線綿長,自北向南都可能遭受風暴潮災害。
  • 廣西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近年來,廣西把海洋防災減災作為維持社會穩定和保障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大事來抓,積極做好風暴潮、海嘯、海浪等災害預警預報、防禦評估、區劃研究等工作,受到了國家海洋局的高度肯定。3月16日,在南寧召開的2011年全國海洋預報減災會議上,廣西海洋局就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工作作了典型發言。
  • 行業首份「風暴潮區域地圖」 ,精準掌握風暴引發的洪水風險
    為什麼熱帶風暴讓人談「風」色變?風暴潮風險不容小覷熱帶風暴會帶來強風、強降雨以及風暴潮,其中強風與強降雨的危害顯而易見,但名字有點陌生的「風暴潮」,其實也很可怕。地勢平坦的沿海地區遭遇風暴襲擊,風暴潮可能是主要的破壞因素。由風暴潮引發的洪水可能深達數米,例如在美國的「卡特裡娜」颶風期間,當地測得的水位超過8米。因此,受風暴潮影響的人們可能遭受重大生命和財產損失。
  • 國家海洋局發布海洋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
    &nbsp&nbsp&nbsp&nbsp2011年「3.11」日本地震海嘯後,國家海洋局組織開展了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工作,相繼完成了風暴潮、海浪、海冰、海嘯、海平面上升等5個災種的國家尺度風險評估和區劃,從宏觀層面初步掌握了我國沿海地區(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各災種風險分布情況。
  • 2019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重的海洋災害:風暴潮災害!
    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特點與近10年(2010—2019年)平均狀況相比,2019年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高於平均值(100.16億元),死亡(含失蹤)人數低於平均值(63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重的災種依然是風暴潮災害,佔總直接經濟損失的99%,人員死亡(含失蹤)全部由海浪災害造成。
  • 關於印發福州市風暴潮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總則1.1編制目的建立健全風暴潮災害應急響應機制,積極應對風暴潮災害,保證風暴潮災害防禦工作有序進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1.4適用範圍本預案適用於全市漁業系統預防、應急處置風暴潮災害和災後漁業生產恢復。2.
  • 大連市應急管理局發布颱風及風暴潮災害防範措施
    依照《大連市防禦颱風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大連市應急管理局緊急發布颱風及風暴潮災害防範措施預警。 (二)颱風及風暴潮災害防範 1、颱風(風暴潮)來臨前要做哪些準備?
  • 深圳市海洋災害應急預案
    (8)市水務局:負責水情、汛情監測工作,及時提供水文監測信息;組織實施由風暴潮引起的洪澇災害的應急搶險和防洪排澇工作;組織搶修被損壞的海堤等水利工程設施。  2.4 應急專家組與職責  市海洋局根據海洋災害的應急工作需要,建立應急專家諮詢機制,組建應急專家組。專家組由風暴潮、海浪等預警、分析預測和處置防治等領域的專家組成,並適當補充其他有關領域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應急專家組諮詢方式可採取視頻會商、電話會商等多種形式進行。
  • 青島:加強風暴潮海浪海嘯等預警應急服務
    中國氣象報記者林澤磊報導 日前,青島市政府印發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強化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的預警預報工作,提高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青島市氣象局為成員單位,主要職責是做好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發生期間的海上氣象災害實時監測、預警和預報,做好應急處置期間的氣象保障工作。  預警響應啟動後,監測預報組按照各自職責加強應急監測和信息溝通,根據相關的海洋、氣象、河流水文等信息,預測分析災害發展趨勢,及時將風暴潮、海浪、海冰災害預警信息通過傳真、簡訊、電視、網絡平臺等多種方式,向相關單位和社會進行發布或轉發。
  • 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關於印發《福州市風暴潮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1.總則1.1編制目的建立健全風暴潮災害應急響應機制,積極應對風暴潮災害,保證風暴潮災害防禦工作有序進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1.4適用範圍本預案適用於全市漁業系統預防、應急處置風暴潮災害和災後漁業生產恢復。2.組織機構和工作職責2.1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成立風暴潮災害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市局領導小組」),負責全市漁業系統防禦風暴潮應急處置工作。市局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局漁船漁港與防災減災處。
  • 風暴潮災:海洋災害之首
    風暴潮 海洋災害之首的風暴潮災 海洋災害種類很多,像風暴潮、海嘯、赤潮、海冰、土壤鹽潰化等都屬於海洋災害。根據《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風暴潮發生的次數雖然沒有海浪(巨浪)和赤潮多,但是風暴潮影響廣、危害大,一直佔據中國海洋災害之首。風暴潮經常在夏秋發生,海面的異常升高、災害性天氣、強颱風等都會引起風暴潮的發生。當颱風逐漸靠近,風暴潮位也跟著急劇升高,達到最大值是在颱風過境前後。位於颱風中心的強風不停地把海水吹向岸邊堆積,海面會迅速上升,破壞力極強的風暴潮就這樣發生了。
  • 廣州遇襲500年一遇風暴潮 潮水位50年歷史最高
    據預測,本次超強颱風風暴潮增水可能達到1米到2.8米,如與1至1.8米的天文高潮相遇,最不利組合的風暴潮增水可能達200-500年一遇,廣州將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廣寧,市委副書記、市長萬慶良再次指示,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超強颱風的防禦工作,周密部署,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
  • 《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
    1.2.3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密切協作    加強各有關部門間的信息交流與合作,建立海洋災害信息實時互通與共享機制,調動各方資源,確保海洋災害的及時預警和有效應對。    1.3 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發生在我國近海和沿海地區的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預防和應對工作。
  • 韓國氣候災害管理機制評鑑
    同時,國家大幅增加了災害預防投資,加強了對有災害風險的安全設施的管理,改進119服務質量。前瞻性地制定針對未來社會和氣候災害管理變化的主動應對措施,參與災害管理相關的國際合作行動等。    三、重視風險預警系統建設,提高全民防護意識    國家應急管理局(NEMA)認為事前預防與事後減緩同樣重要,而人們往往容易忽視預防工作。
  • 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全文)
    中新網7月12日電 國家海洋局今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該預案旨在強化海洋災害預警報工作,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海洋災害預防和應對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海洋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預案。
  • 朱正威: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
    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制度性措施,是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的重要內容,對於促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具有重大意義。
  • 中國防震減災事業不斷成長 防範化解災害風險任重道遠
    實現震後0.5小時內提供地震災害快速評估結果,1.5小時內提供人員傷亡、房屋破壞初步信息和輔助決策建議。全國58%國土處於7度及以上地震高危險區中國防範化解災害風險任重道遠,主要包括地震災害風險形勢依然嚴峻、防震減災基礎仍需加強、災害風險防控更加複雜等內容。
  • 國家海洋預報臺:7月盛夏需防範颱風風暴潮災害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7月份進入盛夏,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颱風活動加強,颱風的風暴潮和海浪過程對東南部海區的影響進一步加大。7月份具體海況如何?一起看看國家海洋預報臺的預報。國家海洋預報臺提醒,沿海相關單位要及時關注海洋預報信息,提前做好海洋災害防禦部署準備工作,減少海洋災害對港口航運、漁業養殖、海上生產作業以及沿海地區居民生活的不利影響。 (總臺央視記者 鄭天皓 李卉)
  • 細解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系統
    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主任王國復研究員介紹說,氣象災害風險管理系統集重大災害事件監測、影響評估、災害風險預估等功能於一體,可時刻監視正在或將要發生的氣象災害事件。從年初的西南乾旱,到今年6月以來的南方暴雨,再到現如今我國部分地區的高溫天氣過程,都被囊括在該系統的監測識別範疇內。目前,該系統支撐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日益顯現。
  • 秦嶺氣候生態災害風險新特徵與應對策略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秦嶺氣候生態新特徵如何,如何充分發揮氣象在生態保護和修復中的支撐保障作用,既要開發利用好秦嶺氣候資源,又要科學防範氣候生態風險和極端天氣氣候災害,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秦嶺氣候生態災害風險新特徵及其影響廣義的大秦嶺,跨豫、陝、甘、青、川、渝、鄂,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4%,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