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主要海洋災害之一——風暴潮

2021-01-11 一起認識海洋吧

風暴潮是我國最主要的海洋災害之一,從北向南所有海域都有發生風暴潮的條件,而且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風暴潮發生的空間範圍從幾十千米到上千千米之間,持續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破壞力較大,是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大的海洋災害。

在我國歷史上,風暴潮曾被稱為海溢」、「海侵」。是由熱帶氣旋(主要包括颱風、強熱帶風暴和熱帶風暴)、溫帶氣旋(寒潮)等風暴過境所伴隨的強風和氣壓驟變而引起疊加在天文潮位上的海面震蕩或非周期性異常升高(降低)現象。

風暴潮的形成條件主要包括三個條件,一是有利的地形,及海岸線或海灣地形呈喇叭口狀,海灘平緩,使海浪直抵灣頂,不易向四周擴散;二是持續的刮向岸的大風,由於強風或氣壓驟變等強烈的天氣系統對海面作用,導致海水急劇升降;三是天文高潮。

根據誘發風暴潮的天氣系統特徵,通常將風暴潮分為颱風風暴潮和溫帶風暴潮兩大類。其中,颱風風暴潮多發生於夏秋季節,具有來勢猛、速度快、破壞力強等特點;溫帶風暴潮多發生於春秋季,具有持續時間長、增水過程較緩慢等特點。

風暴潮的發生往往伴隨著狂濤巨浪,溯江河洪水而上,則常常使其影響所及的濱海區域潮水暴漲,甚者衝毀海堤海塘,吞噬碼頭、工廠、城鎮和村莊,給沿海交通、工業、農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甚至人員傷亡。

綜合各海洋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風暴潮災害在世界自然災害中居首位,甚至在人員死亡和破壞方面超過地震與海嘯。據記載,1970年11月13日發生孟加拉灣沿岸發生的一次震驚世界的風暴潮災害,最高潮位超過6米,導致恆河三角洲30萬人喪命,溺死牲畜50萬頭,上百萬人失去家園;1991年4月30日又發生一次特大風暴潮襲擊了孟加拉灣,在颶風和風暴潮事先警報的情況下,仍奪去了13萬人的生命,經濟損失超過30億美元。

我國風暴潮災害情況

我國位於太平洋的西岸,颱風風暴潮和溫帶風暴潮災害發生頻發且受災較嚴重的國家之一,風暴潮災害在我國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尤其南方沿海,發生風暴潮的頻率較高,受災程度也較北方沿海嚴重。據歷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統計,2000-2018年,中國沿海致災風暴潮次數呈現增加趨勢,其中,2013年發生致災風暴潮達14次,為2000年以來最多的一年;其中,2002年「森拉克」颱風引發的風暴潮致災較為嚴重。

2002年9月7日18時30分,「森拉克」颱風登陸浙江溫州市蒼南縣,登陸時近中心最大風速達40米/秒,受其影響,福建、浙江、上海等沿海普遍出現了100~300cm的風暴潮災害,從福建東山到上海高橋沿海有近20個驗潮站超過當地警戒水位,其中浙江南部的鰲江站最大增水達321cm,最高潮位690cm,超過該站有觀測記錄以來最高潮位,並超過當地警戒水位130cm,是一次特大風暴潮災害。致使浙江和福建兩省的4.5萬公頃水產養殖受損、近2000隻船舶(主要是漁船)損壞或沉沒、堤壩損壞、房屋倒塌等,受災人口超過千萬,死亡30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2億元人民幣。

風暴潮的防範

1.在颱風或強溫帶天氣等災害性天氣來臨時,注意收看電視、或上網查詢,及時了解海洋預報部門發布的風暴潮預警報;

2.聽從各級政府應急部門的安排,當需要轉移時,應保持冷靜,攜帶必需物品或藥品儘快轉移到安全地方,如果家有老人或小孩子時,要提前轉移;

3.如果是自己制定的疏散路線,則要事先和當地應急部門溝通,商討路線是否適合;

離開家之前,要關閉所有設施的開關,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將家用電器放置在較高的位置上;

4.行動中要密切關注電臺、廣播的節目,注意有關部門給出的意見和特殊指導。

相關焦點

  • 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關於印發《福州市風暴潮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2.3組織機構職責2.3.1局領導小組主要職責(1)在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市防指」)的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指導和協調本系統防禦風暴潮工作,研究和通報本系統防禦風暴潮的重大事項,督促和檢查防禦風暴潮工作。
  • 2014年,我國風暴潮、海岸侵蝕等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
    長期累積加劇海洋災害 海平面上升是緩發性災害,長期積累會加劇海水入侵、風暴潮等災害程度 雖然張全的預估短時間內不會出現,不過必須注意到,海平面上升的累積效應已逐步顯現,並呈擴大趨勢。 石青峰介紹,海平面上升作為一種緩發性災害,其長期積累效應引起海洋動力作用增強,也加劇了鹹潮、海水入侵和土壤鹽漬化程度,沿岸防潮排澇基礎設施功能降低,高海平面期間發生的風暴潮致災程度也相應增加。 以廣東為例,2014年2月,珠江口發生嚴重鹹潮入侵,影響廣東中山多個水廠取水。
  • 《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
    1.2.3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密切協作    加強各有關部門間的信息交流與合作,建立海洋災害信息實時互通與共享機制,調動各方資源,確保海洋災害的及時預警和有效應對。    1.3 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發生在我國近海和沿海地區的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預防和應對工作。
  • 風暴潮
    來源:中國天氣網 字體 大中小 由氣壓、大風等氣象因素急劇變化造成的沿海海平面或河口水位的異常升降現象,稱為風暴潮
  • 關於印發福州市風暴潮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3)確定漁業系統防禦風暴潮災害應急響應方案,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和省海洋與漁業局報告防禦風暴潮工作,向災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通報相關情況。2.3.2局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職責(1)負責局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負責保持與市防指及其成員單位的聯繫;負責組織防禦風暴潮災害會商,提出防範措施和意見;及時傳達市防指以及局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
  • 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全文)
    中新網7月12日電 國家海洋局今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該預案旨在強化海洋災害預警報工作,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海洋災害預防和應對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海洋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預案。
  • 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響應標準
    1.2.3 加強觀測,及時預警運用高新技術,改進海洋災害觀測、預警報的技術手段,對海洋災害實施高密度的觀測,及時掌握海洋災害發生、發展動態,快速做出預測預警,為海洋防災減災決策提供有力支持。1.3 適用範圍本預案適用於影響我國管轄海域的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的應急觀測、預警、預防工作。
  • 沿海地區如何防禦風暴潮災害?
    風暴潮是一種嚴重的海洋災害,對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和海岸帶的經濟開發有很大的影響。為了以較少的經濟投入,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必須在沿海的經濟開發中充分考慮風暴潮的危害。歷史上的教訓是很深刻的,例如著名的廣東省潮陽縣牛田洋圍墾工程,5米寬、3.5米高、8.5公裡長的圍海大堤,被1969年第3號強颱風洶湧的風暴潮伴著滔滔巨浪衝刷得所剩無幾。
  • 風暴潮災害防治
    《風暴潮災害防治及海堤工程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內容簡介:本書為「風暴潮災害防治及海堤工程技術研討會」會議交流論文集,共44篇。本書可供交通、水利、氣象、海洋環境、防汛抗旱等有關部門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供相關專業的高校及科研單位的工作人員參考。
  • 2020年下半年海洋災害預測
    ,分析研判下半年我國海洋災害的趨勢,研究部署海洋災害預報及防禦工作。會上,易曉蕾副主任帶領大家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分析了當前我國防汛的形勢,並要求各級沿海預報部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按照上級領導的要求再學習再動員再部署,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抓實抓細各類海洋災害預警報工作,並提前籌備好各類海洋災害防禦等準備工作。
  • 國家海洋預報臺:9月我國海域大浪和風暴潮過程較為頻繁
    據國家海洋預報臺消息,9月份颱風仍然十分活躍,主要影響南部和東部海區;溫帶氣旋活動減少,冷空氣過程開始增多,對北部和東部海區影響較大;大浪以上過程和風暴潮過程仍然較為頻繁。具體海況如下:風暴潮預報:預計9月份我國沿海將有2~3次颱風風暴潮過程,可能會有1次溫帶風暴潮過程,其中災害性過程將有2次左右。
  • 《現代風暴潮預報技術及應用》出版發行:為海洋防災減災提供技術參考
    原創 於福江 等 著 國家海洋預報臺我國風暴潮災害預警工作從1970年開始,經過50年的發展,從無到有,現已建立了從上至下完整的風暴潮預警業務體系,並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風暴潮預警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發布今冬我國沿海海洋災害預測信息
    首先為順應海洋預報產品供給側改革的要求,積極開展海洋預報產品創新,推出了《美麗海島》電視海洋預報節目,是我國首個針對海島旅遊的專題海洋預報節目;應用數值預報釋用技術,開發了針對我國管轄海域漁區精細化標準網格預報產品。此外還加強預報技術向業務化應用轉化,西北太平洋海-氣-浪耦合數值預報系統正式進入業務化應用階段,成為我國首個通過局《海洋數值預報業務化應用管理暫行辦法》審核的預報系統。
  • 2019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重的海洋災害:風暴潮災害!
    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災害為主,海冰、綠潮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7.03億元,死亡(含失蹤)22人。
  • 深圳市海洋災害應急預案
    市指揮部各成員單位(以下簡稱「成員單位」)根據應急響應級別,按照市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和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海洋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1)市海洋局:負責風暴潮、海浪災害應急預案的修訂和完善;進行風暴潮、海浪災害期間的觀測工作;發布風暴潮、海浪災害預警報信息;組織開展海洋災害調查評估工作及災情報送工作;組織海洋災害應急預警報會商。
  • 山洪災害及風暴潮預警
    經水文部門研判分析,莊河市北部、瓦房店市北部及普蘭店區北部發生山洪災害可能性較大(黃色預警)。莊河市、瓦房店市及普蘭店區主要河流可能發生中洪水,部分支流及其它中小河流可能發生大洪水,其它地區河流可能發生小洪水。
  • 風暴潮海嘯組榮獲海洋系統"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
    中國網3月6日訊 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消息,近日,我中心風暴潮海嘯組被國家海洋局、共青團中央命名為海洋系統2011-2012年度全國青年文明號。風暴潮海嘯組主要負責我國沿海地區風暴潮、海嘯災害的預警預報及科研工作。
  • 廣西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近年來,廣西把海洋防災減災作為維持社會穩定和保障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大事來抓,積極做好風暴潮、海嘯、海浪等災害預警預報、防禦評估、區劃研究等工作,受到了國家海洋局的高度肯定。3月16日,在南寧召開的2011年全國海洋預報減災會議上,廣西海洋局就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工作作了典型發言。
  • 什麼是風暴潮? - 首頁 -中國天氣網
    颱風風暴潮,多見於夏秋季節。其特點是:來勢猛、速度快、強度大、破壞力強。凡是有颱風影響的海洋國家、沿海地區均有颱風風暴潮發生。溫帶風暴潮,多發生於春秋季節,夏季也時有發生。其特點是:增水過程比較平緩,增水高度低於颱風風暴潮。主要發生在中緯度沿海地區,以歐洲北海沿岸、美國東海岸以及我國北方海區沿岸為多。
  • 《201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發布 一年直接損失155億元
    中國網2月26日訊(記者 馮竹)今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公報顯示:2012年,我國共發生138次風暴潮、海浪和赤潮過程,各類海洋災害(含海冰、綠潮等)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5.25億元,死亡(含失蹤)68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