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日照海域出現夜光藻聚集 海水呈現鏽紅色

2021-01-11 騰訊網

視頻截圖

最近,山東日照部分靠近岸邊的海水變成了鏽紅色,當地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人員經過取樣和實驗室分析後,確定為小面積夜光藻聚集現象,目前該現象已經消退。

4號下午,記者在日照市大泉溝漁港碼頭看到,在靠近岸邊的海水中,布滿了紅色漂浮物,遠遠看上去就像海水被染了色一樣,而在不遠處流動較快的海水裡,並沒有發現這種現象。同天下午,在另一處漁港的靜水區域,也出現了少量鏽紅色海水。據了解,今年3月10號也出現過海水變紅的現象。

國家海洋局日照海洋站副站長 侯季靈:「是在3月10號,在燈塔廣場這邊有海水變紅的現象,當時就去採了樣,帶回實驗室分析,發現是夜光藻聚集,當時面積有900平米。第二天我們又去的話,夜光藻已經消失了。」

據當地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介紹,這種海水變紅的現象,如果面積和密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赤潮。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生態現象,而夜光藻是引起海洋赤潮的主要藻類,如果大範圍出現,對近海養殖業有一定危害。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副總工程師 張洪亮:「我們一般把赤潮發生的成因歸為兩大類,一個是少量赤潮生物聚集形成的赤潮。聚集來了,第二天讓海水打散了,很快消失了,這種赤潮對海域環境的影響很微弱,影響不大;另一種是由於局部海域富營養化造成的,整個赤潮生物密度大量提高,這種形成的赤潮一般是分布面積大,還有持續時間長,那種赤潮如果在近海出現,一般就需要人工幹預了。」

據專家介紹,目前是赤潮易發季節,今年以來日照出現的夜光藻聚集現象,由於面積小,並未對當地環境和漁業養殖造成影響,而且持續時間不長,很快可以自行消失。目前,當地近海海域聚集的夜光藻都已消退。為了防止夜光藻聚集演變成赤潮造成危害,日照市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人員每天都會對附近海域海水進行監測,一旦發現赤潮前兆,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相關焦點

  • 山東日照海域出現夜光藻聚集現象
    山東日照海域出現夜光藻聚集現象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最近,山東日照部分靠近岸邊的海水變成了鏽紅色,當地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人員經過取樣和實驗室分析後
  • 奧帆中心等海域現藍色光帶 專家稱夜光藻聚集
    近段時間,晚上到海邊散步的市民發現,海水裡出現了一些細小的藍光甚至是藍色的光帶,在奧帆基地和三浴附近的海域都有這種藍色的「精靈」。原來,這是夜光藻在作怪。專家表示,如果大面積出現這種藻類會對海洋生態產生影響,目前,這種小範圍夜光藻類的出現,不會對島城海域造成危害。
  • 夜光藻
    由於浮遊生物是藻類的食物來源,因此在一些營養條件豐富的水域,有時會看到大量藻類聚集,形成「赤潮」。藻類所形成的不只是赤潮,形成的顏色取決於的藻類液泡,例如一旦綠藻類大量聚集,即會形成「綠潮」。讓我們來看看夜光藻形成的赤潮!
  • 深圳現螢光海奇景 竟是因夜光藻所引起(組圖)
    記者昨晚獲悉,昨日下午大鵬辦事處鵬城社區較場尾海面也出現了大片暗紅色藻類聚集,到晚間也呈現出螢光海浪的景象。  關於螢光海,科學界普遍認為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由於名叫「藍眼淚」的微生物造成的。像馬爾地夫、中國臺灣馬祖和福建平潭都曾多次出現「藍眼淚」。由於「藍眼淚」引起的螢光海通常定期出現,例如每年4月到5月在中國臺灣馬祖海灘出現的。
  • 微小藻類的聚集形成了奇特場景,美麗背後的代價竟然是它?
    最近某沿海城市的海邊又出現了夢幻的螢光海,吸引了非常多的人前來觀賞。想像一下,海風徐徐,海浪帶著藍色的螢光拍打在海岸邊確實非常的夢幻。那麼這種奇特的景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實海浪發光並不是海水的原因,而是非常多的夜光藻聚集在一起,才營造出了如夢如幻的景象。說到夜光藻,我國所見的是紅色夜光藻,但這並不是這種藻類本身的顏色,它並沒有色素體。
  • 泉州淨峰惠女灣出現「藍眼淚」?疑是夜光藻(圖)
    原標題:泉州淨峰惠女灣出現「藍眼淚」?   昨晚近9時許,海都記者在淨峰惠女灣海邊,真的碰到了會發光的海水。海都記者脫了鞋,站到海水中,發現腳踩著的地方,突然間光影斑駁,閃爍的光點,有一種錯覺,好像腳踩著的地方就是星空。用腳撥動浪花,光點更加明顯,像極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唯美的一幕……   海都記者致電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一位知情人透露,經查,發光其實是夜光藻導致的,並非俗稱的「藍眼淚」。近日,這個現象在崇武西沙灣附近海域也有出現,淨峰海域的情況可能與西沙灣的情況類似。
  • 多地出現「藍色螢光海」 專家解釋是夜光藻引發赤潮
    近日,網上盛傳廣東珠海、遼寧大連等地部分海域連續出現「藍色螢光海」,海域白天呈粉紅色,夜間同一地點則出現藍色螢光。這種奇異現象,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和當地市民的觀看。在觀看奇觀的同時,有人不禁發問,「藍色螢光海」會對下海遊泳的人們構成健康威脅嗎?會不會導致魚類死亡?
  • 遼寧葫蘆島海邊現螢光海 夜光藻為什麼會發光有毒嗎?
    遼寧葫蘆島海邊現螢光海 夜光藻為什麼會發光有毒嗎?時間:2020-10-28 12: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遼寧葫蘆島海邊現螢光海 夜光藻為什麼會發光有毒嗎? 葫蘆島望海寺海邊驚現螢光海,泛出晶瑩剔透的藍色螢光,畫面如夢似幻,如同耀眼的星空墜入海中!
  • 惠安淨峰惠女灣現「藍光」 經檢測夜光藻已近消亡
    但據現場觀測,原本打算來看「藍眼淚」的市民們可能要失望了,目前,夜光藻數量減少許多,出現發光浪花的可能性已經很小。本月1日晚,幾名中學生突然發現海水發出藍光,海都記者在現場,也看見了閃著藍光的浪花,但這絕非藍眼淚,而是夜光藻造成的。
  • 山東煙臺市招遠現夜光藻類赤潮 對人體無害但影響漁業
    原本湛藍色的海水突然有幾道變成了磚紅色,走近撈起,發現這些紅色海水帶都是由一個一個長得很像魚卵的顆粒組成。26日,招遠辛莊鎮東良村附近海域出現了這樣奇異的現象。27日,記者從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引發海水變色的小顆粒其實是夜光藻,藻類密度已達到赤潮標準。該藻類沒有毒素,但會與海中其他生物爭搶氧氣。  「最開始看到海水變紅的時候,我還以為是哪裡柴油洩漏了。」27日,招遠市辛莊鎮東良村的劉先生告訴記者,發現海水異狀的時候是26日中午12點多,當時海上有霧,遠遠看時看不真切,走近才發現,海邊上出現了一道幾百米長、五六米寬的紅色海水帶。
  • 秦皇島周邊海域突發大面積海水異常 貝類死亡
    本報秦皇島電(記者欒雲鵬)6月中旬以來,秦市周邊海域突發大面積海水異常現象,並迅速擴散。與此同時,全市56.3萬畝淺海養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扇貝滯長現象尤其明顯。  接到報告後,秦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各有關部門成立多個工作組,查找原因,部署應對處置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養殖戶損失。
  • 惠東雙月灣海水變藍?實為夜光藻引起的赤潮
    原標題:惠東雙月灣海水變藍?實為夜光藻引起的赤潮 「親眼所見,太美了!」連日來,多位市民網友在惠州西子論壇曬出惠東雙月灣海水變藍的圖片,稱「雙月灣出現了『藍眼淚』的奇觀」,更有多位網友看到帖子後驅車前往雙月灣海邊,通宵只為等待「藍眼淚」的再度出現。
  • 原來是夜光藻
    半島記者 鄧慧秀 通訊員 賈洪西 王冠 劉寧 報導本報3月24日訊 近日,市生態環境局市南分局接到市民反映,在澳門路音樂廣場附近的海面有帶狀「油汙」漂浮,疑是海水汙染。執法人員立即進行調查,發現在位於銀海遊艇碼頭附近的海面有少量鐵鏽色絮狀懸浮帶聚集於岸邊。
  • 莆田南日島海區發生夜光藻赤潮 暫未發現有生物死亡
    根據監測結果,南日島海區已發生夜光藻赤潮。其中,小日島附近海域約為0.5平方公裡,羅盤附近海域約為1平方公裡,呈帶狀分布,水色呈淺紅色,無味道。截止目前,赤潮發生海域未發現有生物死亡,未接到養殖生產損失報告,坑口、東岱、石城等養殖區均未發現赤潮。
  • 賽諾水務山鋼日照海水淡化項目成功調試出水
    近日,由賽諾水務作為總承包(EPC)聯合體成員承建的山東鋼鐵集團日照精品基地2萬噸/天海水淡化項目成功調試出水,其產品水達到設計出水水質要求,並可供應鋼鐵廠使用。山東鋼鐵集團日照精品基地海水淡化項目規劃總產水能力為6萬噸/天,本次建設(一期)海水淡化項目一級反滲透產水能力2萬噸/天。
  • 大亞灣現10年最大赤潮 影響海域80平方公裡
    大亞灣海域出現赤潮。網友坤帥供圖  影響海域80平方公裡 因近期天氣異常引起 均為無毒甲藻  4月12日,有網友在論壇上發帖稱,發現大亞灣黃金海岸沿岸海水變黑,沙灘和水面上有黃綠色泡沫,疑為海水被石化汙染所致。昨日,惠州大亞灣區新聞中心發出通報稱,經確認,海水中無石油類及苯酚類物質成分,局部海域顏色異常是由紅色赤潮藻引發的赤潮,目前影響海域達80平方公裡,為2004年以來最大面積赤潮。
  • 國家海洋局:黃海海域赤潮已經進入消退期
    新華社青島5月8日電(記者 張旭東)記者8日從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3日至7日持續對黃海海域赤潮進行衛星遙感、航空監測、船舶監測和漂移預報,目前赤潮已經進入消退期。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綜合衛星、飛機和船舶赤潮監視監測結果,6日至7日,山東日照以東黃海海域仍存在赤潮區,但已經進入消退期。
  • 珠海出現藍色螢光海灘 被確認為夜光藻赤潮(圖)
    珠海出現藍色螢光海灘 被確認為夜光藻赤潮(圖) 2015-01-13 14:22:45來源:珠海特區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前兩天晚上,不少市民在珠海銀坑村附近海灘、野狸島、海濱泳場等處,目睹了海水發出藍色螢光的奇觀,美景宛若電影《阿凡達》裡的「潘多拉星球」,也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前去拍攝。據珠海市海洋農漁和水務局確認,這種海水發出藍色螢光的現象屬夜光藻赤潮,本次赤潮發生的原因主要為海水富營養化、天氣悶熱及風力較弱等因素導致。
  • 山東聚焦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累計修復海域2300多公頃
    煙臺宣傳部 供圖   中新網濟南9月8日電 (沙見龍)記者9月8日從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依靠先天「藍色」優勢發展向海經濟的同時,發力海洋生態修復整治,累計修復岸線247公裡、海域2300多公頃,建設沿海防護林工程7.6萬畝,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8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