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秦皇島電(記者欒雲鵬)6月中旬以來,秦市周邊海域突發大面積海水異常現象,並迅速擴散。與此同時,全市56.3萬畝淺海養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扇貝滯長現象尤其明顯。
接到報告後,秦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各有關部門成立多個工作組,查找原因,部署應對處置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養殖戶損失。
昨日上午,秦皇島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有關情況進行發布。
據介紹,今年6月中旬以來,秦市周邊海域突發大面積海水異常現象。出現異常的海水明顯呈黃色,且水色渾濁,透明度降低。7月初,黃色水域覆蓋了山海關至撫寧近岸寬約8海裡左右的海域。7月中旬,北戴河區和撫寧縣水產主管部門相繼報告所轄海域內扇貝、牡蠣、貽貝等濾食性貝類出現了非正常死亡現象,且生長明顯停滯。
經工作組全面深入的排查,排除了陸域汙染導致海水異常的因素。同一時間,工作組積極聯繫農業部農業環境質量檢測中心等權威檢測機構,以及中國科學院貝類首席科學家張國範院士等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對異常海水進行檢測分析。最後依據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檢測中心檢測結果並經有關專家綜合會商,初步認定:海水發生異常是由微微型光合浮遊生物數量異常增多造成的。
導致微微型光合浮遊生物增多的原因是此前秦市曾下過一場大暴雨,並發生大範圍由夜光藻引發的赤潮。赤潮消亡後,死亡的夜光藻沉入海底,經細菌分解成為微微型光合浮遊生物快速繁殖增長的溫床,微微型光合浮遊生物含量增高造成水色異常。赤潮期間,夜光藻大量繁殖,抑制了扇貝生長發育所需的基礎餌料硅藻和甲藻的生長,以致扇貝長期處於飢餓狀態,從而出現生長停滯和死亡現象。
目前秦市各有關部門正積極與中科院等機構進行溝通聯繫,多方尋求解決辦法。同時對養殖戶的損失情況進行統計評估,將儘快依據國家有關政策和規定,對困難養殖戶予以生活救濟。
據悉,本次海水異常現象對海水浴場沒有產生不利影響,市民和遊客可照常下海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