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3月22日訊在青島最大的蛤蜊產地紅島,記者看到成噸的海星正被漁民捕撈上來,一些養殖戶向記者介紹,他們今年的蛤蜊有可能會減產一半以上,目前市海洋漁業局正聯合有關專家積極尋找控制海星的有效方法。
膠州灣大面積海域現「海星災」
據市海洋與漁業局的負責人介紹,春節過後,我市膠州灣海域周圍紅島、膠州、即墨、黃島等地均不同程度出現海星泛濫的情況。
以紅島為例,幾十萬畝淺海貝類養殖海域中有70%左右面積出現了大量海星聚集現象。一位姓李的養殖戶拿著剛撈的蛤蜊向記者展示,記者看到,死亡或者空殼的蛤蜊佔了將近一半,這位養殖戶介紹說,當地海域從去年春天就發現有零星的小海星,當時一部分養殖戶進行了捕撈,後來情況有所緩解,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可今年春節過後,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海星的數量越來越多,蛤蜊大面積死亡,目前已經幾乎達到無法控制的地步,「現在我們已經不敢往海裡撒苗了,一旦不撒苗,以後兩年的收成將受很大影響」,這位養殖戶無奈的說。
不僅僅是紅島,黃島、膠州等地受災情況也比較嚴重,甚至連即墨的鰲山灣也出現了災情。
專家:過度捕撈和海水富營養化造成海星泛濫
海星泛濫的情況出現後,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迅速組織專家進行了調查。海洋研究所的張國範教授認為,造成海星泛濫的主要原因是過度捕撈和海水富營養化給海星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條件,隨著長時間的積累,海星的數量越來越多,而且海星的主要食物就是淺海的貝類,給海水養殖帶來很大威脅。張教授認為,近幾年隨著不斷的捕撈,淺海水域的魚類越來越少,而許多魚類正是將處於浮遊階段的小海星作為食物,天敵的減少無疑給海星提供了生存條件,另外由於近幾年膠州灣從事貝類養殖的海域越來越大,海水的富營養化越來越嚴重,給海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一定時期內海星的繁殖數量成倍增長,造成了目前海星的大量出現。
暫不會影響蛤蜊市場
由於海星的生存能力強,天敵比較少,所以目前除了人工捕撈措施外還沒有應急的其他方法。海興養殖集團的劉經理向記者介紹,他們專門僱傭了兩條船每天工作6小時捕撈海星,現在一條船每天能捕2000斤左右,但是這種底海拖網的捕撈方式對蛤蜊的生長會有影響,另一種方式就是使用籠子,誘使海星進入籠子捕撈,這兩種方式共同的缺點就是捕獲的海星數量有限,需要長期作業,劉經理向記者介紹,目前他們已經花費了數萬元費用捕撈海星。
有關專家認為,漁民應該建立一種捕撈意識,將消滅海星作為養殖工作的一部分,同時應該抓住春天海星的繁殖期進行重點消滅。
同時,紅島水產養殖協會會長趙宗偉認為,目前我市蛤蜊市場供應比較充足,海星的出現暫時不會對市民吃蛤蜊造成太大影響。(青島新聞網記者任俊峰)
責任編輯:亦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