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北部海域出現大面積海冰,規模為近十年來之最

2021-01-09 大眾網濰坊頻道

大批鐵甲漁船停靠在羊口港,基本被「固定」在冰面上。(圖片由孫效寶提供)

受此次寒潮天氣影響,我市臨近的渤海萊州灣海域出現大面積海冰。1月8日,記者了解到,目前,海冰封住小清河入海口,鐵甲船被凍在海港上。附近漁民表示,近十年沒見過如此大面積的海冰,所有船舶已全面禁航。

小清河航道被冰封,海面上的冰層一眼看不到頭

1月8日早上,壽光市羊口鎮居民、攝影愛好者孫效寶早早起床後,來到附近羊口港,並沿著小清河入海口的方向前行。在當地,小清河入海口也被叫做老河口,是內河和海洋的一個分界線。當天,目測範圍內海域已結冰,不遠處還有一些因漲潮而「漂浮」到淺灘上的大冰塊。

「海面上的冰層一眼看不到頭,得有幾海裡遠。」孫效寶說,這場寒潮帶來的降溫幅度大,不光小清河航道被冰封了,就連近岸海面也被封住了。在老河口防潮堤北側海面上,大量冰塊堆成一個個「小冰丘」,冰層厚度有二三十釐米。

海冰帶來了難得的冬季海上美景,孫效寶是一名攝影愛好者,自然不會錯過拍攝海冰的機會。孫效寶告訴記者,他從小在羊口長大,這種海面大面積結冰的現象很少見。其中,在2010年萊州灣遭遇40年一遇特大海冰,2011年也出現過面積較大的海冰。此後,也有幾個年份的寒冬裡,我市北部沿海出現過海冰,但面積不是很大。「這場寒潮帶來的海冰,從老河口處延伸到了濱海區的央子港口。」孫效寶說。

65歲的濱海區沿海漁民劉華德從年輕的時候就跟著父親出海打漁,冬季最難,尤其是遇到寒潮天氣時,木質漁船就會被凍在岸邊。「大面積海冰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次,今年算是大的了。」劉華德告訴記者,海水結冰快,融化也快,只要光照好,氣溫一回升,冰層就會融化。

鐵甲漁船被「固定」在冰面上,港口生產受到影響

由於河道和海面結冰,我市北部沿海的漁船基本都已經靠岸,少部分停靠在了外地港口。漁民們介紹,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會出現幾次寒潮天氣,給海上捕撈帶來不利影響。

目前,大批鐵甲漁船停靠在羊口港,基本被「固定」在冰面上,還有的漁船甲板和繩索上出現結冰。站在遠處看羊口漁港,如同一幅冰河世紀的畫面。

壽光港生產部副經理許業柏表示,這場超級寒潮威力十分大,也是近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目前小清河整個航道包括港池已經全部結冰,船無法進出,對港口生產造成了很大影響,漁民只能等著。

記者了解到,羊口漁港目前有六百餘艘漁船,進入1月份後在海上捕撈作業的時間非常少。

漁民王先生表示,2020年底的那場寒潮,小清河河道和少部分海面就出現了結冰的現象。2021年元旦後,隨著光照加強,河道結冰慢慢融化,一些鐵甲漁船再次出海作業。然而沒過幾天,這場更強寒潮出現了,而且非常急促,氣溫再創新低。

「當時在近海捕撈的漁民們都收到了天氣預報信息,在1月5日之前就近停靠在了各地港口。」王先生說,這兩天氣溫都很低,海面結冰還比較厚,漁船幾乎被凍在漁港上。

「有些從秦皇島回來的漁船,幾乎變成了冰船。」從秦皇島附近海域返航的船員劉兆立說,當時海上的風很大,浪頭一個接一個,海浪打在船體上馬上就會結冰。等到達羊口漁港的時候,漁船外層幾乎都結冰了。

海事部門將積極協調港口拖輪進行海上破冰

為有效應對冰情,我市實施惡劣天氣防控工作機制,通過遠程視頻監控手段、現場巡查勘察手段,對航道及港池內的海冰情況進行持續監控。目前小清河航道和壽光羊口港區水域已經全部封凍,所有船舶全面禁航。

記者從羊口鎮政府獲悉,針對寒潮帶來的影響,港口提前對港上設備進行防風和防冰凍處理,並通知在港船隻進行加固,專門成立應急搶險救援隊,以便在突發情況下能夠緊急出動救援。

許業柏介紹,港口的所有流動機械全部入庫,固定機械提前做好了防凍措施,同時在港船舶加強纜繩。為了防止突發事件,在港拖輪、航道拖輪加強值守,24小時值班,有什麼險情隨時出動。

據氣象部門預測,此次寒潮大風降溫、海冰影響將持續到1月9日。寒潮過後,我市海事部門將積極協調港口拖輪進行海上破冰,為船舶恢復通航創造安全條件。

「海冰鬆動後,鐵甲漁船就能出海了,開出一條航道,小船或者木船就可以在後面跟著出海。」孫效寶說,從當天天氣看,估計還有兩三天時間,漁民們就能出海了。

相關焦點

  • 青島附近海域僅有微量海冰 冰情近十年最輕
    今冬海冰冰情為近10年最輕青島附近海域僅有微量海冰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 黃海北部海域海冰調查現場採錄
    為準確測量觀測海域的海水錶層水溫,隊員們還要將身體半探出船身,用水桶打海水。   浮標入海發信號,衛星天上接數據   為全面掌握調查海域的海冰數據資料,調查隊員要將海洋浮球記錄儀浮標拋到海裡。浮球入水後,其電源會自動接通,此時各個傳感器會開始工作並發射信號,衛星再將浮球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實時傳輸回北海預報中心數值模擬室,提供了解該海域海洋環境的第一手寶貴數據資料。   總體冰情較去年同期偏重   據了解,渤海和黃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會出現海冰。
  • 丹東海域出現海冰現象(圖)
    1月10日,記者隨同市海域管理處海洋環境預報科工作人員出海巡航,看到大面積的流冰堆積在海岸線上,形成形態各異、縱橫交錯的海岸冰,猶如極地世界;海面上,連葉冰堆疊,形成「極地奇觀」。  「有一年,冰情嚴重的時候,船都凍住了,根本沒法走。」在丹東港西南航道附近海域,有著35年出海經驗的老船長趙一平對記者說。
  • 膠州灣部分河口淺灘現海冰 專家:不會出現大面積冰情
    膠州灣部分淺灘出現海冰 不會對航運等行業造成大影響今冬我國的海冰發展情況如何?據北海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黎舸介紹,根據北海預報中心衛星遙感監測和海洋站觀測,受12月3日至8日兩股冷空氣的持續降溫影響,上周五起,遼東灣灣底和黃海北部出現了海冰分布,上周日起,渤海南部的渤海灣和萊州灣的部分河口淺灘也出現了少量海冰。
  • 渤海海冰快速大面積形成-資訊-中國天氣網
    近幾天來,渤黃海海域的海冰開始快速大面積形成,遼東灣海域海冰已增加到約29海裡,冰層厚度增加至4~8釐米。相對於去年較嚴重的海冰情況,今年是否正常,今冬海冰的發展趨勢又將如何?本網就此採訪了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冰組首席劉煜。
  • 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嚴重海水結冰現象
    新華社青島1月8日電(記者 徐冰、張旭東)受近日寒潮大風天氣影響,山東沿海出現嚴重海水結冰現象,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來同期最嚴重的海冰冰情。    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海洋站、陸岸和海洋應急監測車、航空及衛星遙感等近日獲得的監測資料分析,受這次寒潮大風天氣影響,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同期最嚴重冰情。
  • 山東沿海出現嚴重海冰現象 60多隻斑海豹被困冰湖
    ,渤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來同期最嚴重的海冰冰情。連日寒潮,渤海灣近岸15海裡、萊州灣近岸20海裡、黃海北部海域近岸17海裡的海水出現結冰,冰層最多有近一尺厚。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中廣網濟南1月9日消息,受連日寒潮天氣影響,渤海黃海山東海域沿岸出現近30年來同期最嚴重的海水結冰;同時,黃河山東段出現近5年來最長封河,防災形勢嚴峻。
  • 為什麼我國的「遼東灣」海域,會成為北半球海冰分布最南的海區?
    在不同的條件下,水體有液態、氣態和固態的變化,海洋中的水也是如此,在很多海區由於氣溫較低,就會出現海面結冰,分布海冰的現象。一般來說,總體而言緯度越高形成海冰的規模和厚度越大,海冰持續的時間越長。在世界各大洋中,地處北極圈以北的北冰洋地區是分布海冰數量最多的海域,北冰洋海域終年都有海冰覆蓋,在冬季2月份,北冰洋海冰大概覆蓋84%的面積,就算在夏季9月份,北冰洋海冰的覆蓋率也有54%。
  • 海冰不期而至
    近10年都沒發生這樣的情況了。」當地一位漁民介紹道。   不僅是大連遭遇59年以來最低氣溫,進入2010年以來,受持續低溫影響,渤、黃海區海冰增長迅速。根據海洋站、陸岸、航空、雷達和衛星遙感等觀測資料綜合分析,進入1月份短短的12天裡,遼東灣海域浮冰範圍便從38海裡擴展到71海裡。
  • 膠州灣部分海域結冰 為您揭開海冰背後的秘密
      17日,一股強冷空氣開始影響青島,氣溫明顯下降,18日起或迎來今年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周。「三九四九冰上走」,青島不僅河流、水庫開始大面積結冰,膠州灣的部分海域也出現結冰現象。
  • 北極海冰持續融化 最古老海冰發生崩裂
    據悉,格陵蘭島以北海域擁有北極地區最為古老和厚實的海冰,即使夏季也不會融化,被稱為「最後的冰區」,被認為是北極抵禦全球變暖最後的「堡壘」。然而,今年以來該處海域的海冰已連續兩次發生崩裂。科研人員稱,這是由於今年北半球持續的熱浪以及暖風侵襲北極地區所致。
  • 氣溫回升,乳山海域海冰逐漸融化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2日訊 記者從乳山市海洋發展局獲悉,隨著氣溫回升,乳山市海域海冰開始逐漸融化。據乳山市海洋監測中心工作人員觀測,乳山灣內海冰情況減輕,結冰面積約佔整個乳山灣面積的7成,以尼羅冰和擱淺冰為主,最厚處冰層厚度約8cm;乳山口港航道內海冰已經大面積融化,水面漂浮少量浮冰;塔島灣內淺水區還有結冰現象,以尼羅冰和擱淺冰為主,最厚處冰層厚度約5cm, 結冰面積約佔整個塔島灣面積的2成;潮汐湖冰層厚度減小,大部分冰層厚度約2cm;養殖池冰層厚度減小,大部分冰層厚度約2cm;大乳山景區沿岸冰腳已經全部融化
  • 就在「地球之肺」被吞噬之時 北極海冰也在加速融化…
    視頻中,白色代表冰齡超過4年的多年冰,厚度達到4米,但35年來已消失95%以上。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稱,2050年,北極的海冰可能完全消失!
  • 海冰發展迅速!
    遼寧和山東沿海將出現2.5米到3.4米的大浪,天津沿海將出現1.5米到2.5米的中浪到大浪,近岸海域警報級別為藍色。請濱海遊客和海上作業船隻注意安全,各有關單位提前採取防浪避浪措施。根據衛星遙感及沿岸監測,受2020年12月底的寒潮影響,渤黃海近岸海域海溫氣溫大幅下降,冰情出現了明顯發展。
  • 渤海近三成面積被海冰覆蓋(圖)
    渤海近三成面積被海冰覆蓋(圖) 2016-01-25 17:21:58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錨泊漁船被海冰凍住
  • 「今年海冰情況比常年同期偏輕」--國家海洋局海冰觀測隨船記
    這裡位於中國最北海域與我國冬季海水溫度最低的海域,同時也是每年冬季我國海冰冰情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遼東灣營口港鮁魚圈港區。  18日9時,「中國海警1411」船在寒冷的大風中從這裡駛出,15分鐘後駛離港池,進入遼東灣,繼續開展為期10天的海冰船舶觀測。
  • 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對此,雷瑞波表示,科學界普遍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導致近年來北極海域海冰覆蓋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今年局部地區的極端高溫天氣是否直接導致海冰減少,還有待觀測和研究。  「從目前的海冰狀況來看,位於大西洋扇區的海冰向北退縮明顯。例如,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所在的斯瓦爾巴群島還有格陵蘭島北部等地區的海冰退縮明顯。」雷瑞波說。
  • 科學網—南極海域出現大面積海藻爆發
    這是上周五拍攝的一張圖片,展示了南極附近海域出現的這一巨型海藻爆發的海區,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狂風將南極埃默裡冰架上的積雪吹入海中融化,釋放出的營養物質養育了這裡的海藻,從而導致這次爆發事件 北京時間澳大利亞南極調查局的科學家們在過去兩周內一直在對這一海藻爆發事件進行跟蹤觀測,他們表示這是他們記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此類事件。 詹·萊瑟(Jan Lieser)是一位海洋冰川學家,他供職於位於澳大利亞霍巴特的南極氣候與生態系統合作研究中心,致力於利用衛星圖像數據對南極東部地區海冰進行監測和調查。
  • 遼東灣超過70%海域被海冰覆蓋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今年首個海冰...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 受到冷空氣影響,渤海遼東灣海域浮冰外緣線1日達到79海裡。國家海洋預報臺1日下午將海冰預警級別升級為黃色。這是我國今年發布的首個海冰黃色預警。  國家海洋預報臺監測分析指出,由於上一次寒潮過程使我國北部海區水溫大幅下降,加之本次冷空氣過程中的風向有利於海冰的漂移擴散,連日來渤海黃海海冰範圍持續增長,自1月30日起,國家海洋預報臺再次發布了遼東灣海冰藍色警報。
  • 1月中旬渤黃海海冰還將穩定發展
    一起來看看壯觀的海冰景象。受連日降溫影響,遼寧大連金州灣沿岸、夏家河子海濱浴場等多個海域出現大片海冰,呈現出「極地冰原」景觀。1月5日,大連夏家河子海濱浴場連綿數公裡的海面冰封一片,白茫茫一望無際,冰原奇觀吸引了很多市民前來踏冰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