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衛報》8月21日報導,位於北極格陵蘭島北部的海冰近日發生崩裂,引發全球變暖對北極影響日益嚴重的擔憂。據悉,格陵蘭島以北海域擁有北極地區最為古老和厚實的海冰,即使夏季也不會融化,被稱為「最後的冰區」,被認為是北極抵禦全球變暖最後的「堡壘」。然而,今年以來該處海域的海冰已連續兩次發生崩裂。科研人員稱,這是由於今年北半球持續的熱浪以及暖風侵襲北極地區所致。
海冰崩裂發出強烈警告
今年2月甚至更早時間以來,北極地區異常高溫導致海冰融化加快,越來越多位於海岸帶附近的海冰開始分裂出去,進而漂流到遠海,其數量之最達到了自20世紀70年代有衛星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據丹麥氣象研究所研究人員露絲·莫特拉姆介紹,監測發現格陵蘭島北部海冰多數已碎裂,冰層不穩定性增強,這種現象非常不正常。
北極貫穿流是北極地區最為強大的洋流之一。通常情況下,北極貫穿流會將海冰從西伯利亞帶往北冰洋沿岸地區,進而促使海冰在此聚集和凍結。受此影響,格陵蘭島北部海域的海冰往往會異常堅固和厚實。
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高級研究員沃爾特·邁耶介紹,格陵蘭島北部海冰由于洋流影響發生堆積,平均厚度達4米,最厚的部分甚至可以達到20米並形成冰山。如此之厚的海冰,一旦聚集起來就往往難以移動。然而今年2月~3月,這些海冰卻被強勁的暖風吹離了海岸線。
科研人員指出,受全球變暖影響,北極海冰持續融化,更容易受到海風和氣溫變化影響。目前,海冰融化已開始侵襲北極最冷的地區。因而,本次格陵蘭島北部海冰的斷裂,成為北極最強海冰已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強烈信號。
挪威氣象研究所的科學家託馬斯·拉韋涅表示,格陵蘭島北部海冰融化會令更多的海冰從弗拉姆海峽和內爾斯海峽流出,漂移至南部更暖的水域,從而加速融化。即使不久後這一海冰外流通道關閉,但對北極常年海冰的破壞已經形成。
參與該研究的生物學家將本次格陵蘭島北部海冰崩裂形容為「可怕的事情」,並稱這將迫使科學家重新認定最能抵禦全球變暖的北冰洋地區的位置。
氣候異常導致海冰崩裂
科研人員稱,格陵蘭島北部海冰崩裂是由於持續高溫和暖風侵襲。其中,暖風對海冰崩裂的影響要大於溫度上升,但同時海冰的兩次崩裂卻都發生在溫度異常期。 據悉,每年2月位於格陵蘭島北部的莫裡斯·耶蘇普氣象站的氣溫通常是零下20℃,但今年年初這裡曾經有連續10天氣溫在0℃以上,並伴隨有強暖風吹襲,這導致格陵蘭島北部海冰發生第一次崩裂。
前不久,莫裡斯·耶蘇普氣象站測得17℃的高溫,以及風速達每小時11海裡的強勁南風,導致近期格陵蘭島北部海冰發生第二次崩裂。專家預測雖然格陵蘭島北部海冰將再次冰凍,但時間上要晚於往年。
丹麥氣象研究所海冰專家拉斯穆斯表示,海冰崩裂將加深冰層受日照影響的程度,進而推遲海水的結冰時間。
北極高溫引發連鎖反應
挪威海冰服務中心監測數據顯示,近期斯瓦爾巴地區海冰覆蓋面積創造了自1981年以來的最低值。7月,該地區至少有14天海冰覆蓋面積連創新低。研究人員稱,儘管這並不意味著今年北極地區全年海冰覆蓋面積將再創新低,但預示著到2030年~2050年北冰洋夏季海冰或將全部消失。
今年以來,北極地區的異常氣溫變化引起了氣候學家的警覺。年初,北極正經歷缺少日照的冬季,但一股異常的熱浪侵襲,引發了人們對極地渦旋正在減弱的擔憂。
不僅是對極地漩渦的影響,北極異常高溫也影響了墨西哥灣流。研究發現,由於格陵蘭島海冰的融化和海水溫度上升,墨西哥灣流開始「減速」,正處於1600年以來最弱的水平。由於墨西哥灣流「減速」所導致的水和大氣的低循環,延長了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持續時間。例如西歐地區經歷的冬季極端低溫,美國東海岸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以及熱帶雨林降水減少和中斷,都與墨西哥灣流「減速」有關。
同時,北極異常高溫也導致位於芬蘭和挪威北部的拉普蘭德地區今年7月出現30℃以上的罕見高溫,以及位於北極圈的西伯利亞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部分地區發生森林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