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冰崩裂,凍土融化,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22日電(卞磊) 當「冰箱」不再製冷,該怎麼辦?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北極圈格陵蘭以北最厚的「千年海冰」正因高溫大片碎裂;北極「刀砸不穿、斧鑿不透」的凍土近年也加速融化——地球的「天然冰箱」失效了。

  嚴寒的格陵蘭以北地區本該長年冰封,但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千年寒冰」也沒能堅持住,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2018年7月,一座巨大的冰山漂到了格陵蘭島西北部伊納蘇特島(Innaarsuit Island)邊上。

  【「最後的冰區」悄然融化】

  北冰洋已連續4個冬季出現極端熱浪,但今年的北極地區,依然和暖得「不尋常」。

  格陵蘭島位於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2月,當地海域溫度通常在零下20℃,平均冰層厚度超過4米,冰山最高厚達20米以上。但今年2月,該地溫度一度到0℃以上,上周,更是出現了17℃高溫,使這些北極圈最古老、最厚的海冰兩度破裂,被視為全球變暖最後堡壘的「最後的冰區」被攻破。

  即使科學家也無法預計,海冰融化將持續到何時。厚層的海冰漂移到更暖水域後,即便能重新結冰,也不能再恢復到原來的厚度,且更易融化,將對環境造成不能復原的破壞。

  除了海冰,北極凍土近年來的日子也不好過——因全球變暖,原本千年不化的凍土也正解凍。

  而NASA近期一項研究更是發現,凍土的解凍不僅正在加速,也導致了惡性循環:土壤中的冰融化成水後,將形成熱巖溶湖。熱巖溶湖在「解凍」了沿海岸的凍土後,將不斷擴大規模,進而加速凍土解凍。

資料圖:融化的海冰。

  【細菌病毒或藉機「復甦」】

  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凍土中,深埋著一隻77年前患炭疽而死的馴鹿。原本,這隻馴鹿將在黑暗的地下永久封存。但隨著全球變暖、凍土融化,馴鹿身上的炭疽桿菌復活,直接導致了2016年西伯利亞炭疽病爆發。20多人因此患病,2300多隻馴鹿死亡。

  其實,凍土層就像一個「大冰箱」。除了土,還有封閉其中的細菌、病毒、含碳有機物等。當「冰箱」停止工作,細菌和病毒復活,將對人類造成巨大威脅。

  此外,甦醒的微生物將開始消化土壤中的有機物質,並轉化為溫室氣體。據計算,截止2200年,該現象將加劇全球變暖,導致全球約60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資料圖:北極。

  另一方面,隨著更多可反射陽光的極地海冰融化,更多會吸熱的洋面露出,使海冰融化加速,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將導致海平面上升,部分地區面臨被淹沒威脅。

  目前,北極氣溫上升速度較全球平均水平要高出一倍多,北極和其他地區溫差縮小,也將使未來北半球的酷夏熱浪和暴雨情況更極端。

  問題還不止於此,今年5月,德國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北極海冰中積蓄大量「微塑料」,融化將使汙染進一步擴散,對北極地區生物產生負面影響。全球氣候、北極動植物生活環境等都將改變,無一倖免。

    圖4:當地時間2018年7月24日,英國,英國遭遇罕見的高溫乾旱天氣,對英國地貌產生巨大影響。土地乾枯、水庫乾涸,綠色的鄉村景觀變成枯黃一片。英國部分地區今夏以來持續高溫乾旱,已創下半個世紀以來最乾旱夏天的紀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抵禦全球變暖的「盾牌」失效了?】

  永凍層融化、北極圈夏季海冰逐漸消失、極地冰蓋減少,抵禦全球變暖的「盾牌」正像多米諾骨牌般,接連倒下、失效,地球正不斷被推向持久且危險的「溫室」狀態。

  「我們可能很難、甚至或不可能阻擋整列骨牌倒下。如果『溫室地球』成為事實,地球將變得無法居住。」 斯德哥爾摩恢復力研究中心執行長羅克斯特倫說。

  如何才能使全球氣候變暖安全「剎車」?北歐的芬蘭和挪威想出了「妙招」:軍隊菜單中素菜將會更多,每周有一天全部是素食。軍方認為,減少食用肉類將對遏制全球變暖「貢獻一份力量」。

  芬蘭和挪威軍方的做法其實不無道理。科學家指出,人類應實施更多吸收碳排放的策略,降低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如果人人都遵循這一生活原則,將有效遏止高溫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同時減少冷凍微生物復活威脅人類的可能性。

  當然,研究人員表示,土壤管理、改善農耕方式、保育土地與沿岸地區和使用碳捕捉技術,也都是可行的舉措。

相關焦點

  • 最古老海冰崩裂,千年不化凍土解凍……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北極圈格陵蘭以北最厚的「千年海冰」正因高溫大片碎裂;北極「刀砸不穿、斧鑿不透」的凍土近年也加速融化——地球的「天然冰箱」失效了。 嚴寒的格陵蘭以北地區本該長年冰封,但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千年寒冰」也沒能堅持住,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 北極海冰持續融化 最古老海冰發生崩裂
    據悉,格陵蘭島以北海域擁有北極地區最為古老和厚實的海冰,即使夏季也不會融化,被稱為「最後的冰區」,被認為是北極抵禦全球變暖最後的「堡壘」。然而,今年以來該處海域的海冰已連續兩次發生崩裂。科研人員稱,這是由於今年北半球持續的熱浪以及暖風侵襲北極地區所致。
  • 海冰崩裂,凍土融化;2050年北極海冰可能完全消失!
    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他們所謂的「最後一個冰區」,格陵蘭島西北2000公裡的一片海洋,北極夏季海冰可能會在這裡存活幾十年。 如中所述地球物理研究快報如上所述,北冰洋的海冰覆蓋面積已經下降從1984年到2018年,平均增長了三分之一以上。
  • "最後一片冰區"告急 北極最古老最厚冰層首次破裂
    據英國《衛報》21日報導,格陵蘭島北部沿岸的海冰通常情況下凍得非常堅實,因此被稱為「最後一片冰區」。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專家原本認為這裡會堅持到最後才會融化。而現在情況發生改變,可能促使科學家改變相關理論。據報導,今年2月出現的異常高溫和8月中旬席捲北半球的熱浪,導致該地區海冰出現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衛星記錄以來離岸最遠的情況。
  • 地球的生態指標是通過「海冰」來判斷,北極冰融化會帶來什麼影響
    大家都知道,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冰融化將會導致海平面的急劇升高。除了對海平面有影響外,北極冰融化還會帶來其他問題嗎?我們來聽一聽北極站的專家們怎麼說的。這些冰在人類觀測地球生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海冰的量容易觀察測量,人類可以通過觀測海冰的量來判斷地球的其他生態指標。是人類判斷地球是否健康的「中間體。」北極的海冰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塊冰,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作用。
  • 北極恐面臨夏季無冰,海冰融化會加速病原菌傳播?
    ,所以冰融化的速度也非常的快,同時美國宇航局(NASA)最近發布的北極海冰衛星圖像,也告訴了我們——北冰洋上的海冰數量達到有記錄以來的夏季第二低,僅次於2012年,北極冰層面積縮至4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小。
  • 北極的冰拱正在融化,最後的冰區將面臨消失,我們該如何阻止?
    北極最後的冰區正在加速融化加拿大北極群島和格陵蘭島之間長達數年的海冰,其面積可以達到大約160萬平方公裡,被科學家們稱為「最後的冰區」,也是世界上最厚、最古老的海冰。2019年,加拿大將這裡指定為海洋保護區,並命名為Tuvaijuittuq,意為「冰永遠不融化的地方」。
  • 「最古老的」格陵蘭海冰在融化
    首席記者 吳宇楨  綿延於格陵蘭島以北的海冰,寒冷又堅硬。這片「北極圈最古老、最厚」的海冰,即使在夏天也不會融化,被視為抵禦全球變暖的最後堡壘,有「最後一片冰區」之稱。然而繼今年年初首次崩裂之後,那裡的冰層近日再度崩裂。
  • 北極「最後一塊冰區」崩裂,抵禦全球變暖最後的「堡壘」已被攻陷?!
    今年2月甚至更早時間,北極地區異常高溫開始導致海冰融化加快,越來越多位於海岸帶附近的海冰開始分裂出去,進而漂流到遠海,其數量之最達到了自20世紀70年代有衛星記錄以來的最高值。通常情況下,北極貫穿流會將海冰從西伯利亞帶往北冰洋沿岸地區,進而促使海冰在此聚集和凝結。受此影響,格陵蘭島北部海域的海冰往往會異常堅固和厚實。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高級研究員沃爾特·邁耶介紹,格陵蘭島北部海冰由于洋流影響發生堆積,平均厚度達4米,最厚的部分甚至可以達到20米。
  • 世界第二大冰原加快融化:約2個曼哈頓島大的浮冰從格陵蘭島崩裂
    丹麥和格陵蘭地質調查局的詹森·博克斯在周一(9月14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應該非常關注北極現存最大的冰架正在逐漸融化解體,因為上遊……冰川是格陵蘭島唯一的主要冰原冰流。過去的兩個夏天異常溫暖,最近崩裂的冰就在下面……約2個曼哈頓島大的浮冰從格陵蘭島崩裂,這種情況在過去幾年裡確實加劇了。」
  • 就在「地球之肺」被吞噬之時 北極海冰也在加速融化…
    視頻中,白色代表冰齡超過4年的多年冰,厚度達到4米,但35年來已消失95%以上。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稱,2050年,北極的海冰可能完全消失!
  • 新衛星圖像顯示:北極「最後一個冰區」開始融化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在格陵蘭島北部,地球極寒地區的最遠端,海洋一直堅如磐石。這是一個異常寒冷的地區,即便在慵懶的夏季,也總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直到現在。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8月22日報導,科學家們報告說,這個被稱為「最後一個冰區」的地區今年第二次經歷了強風與溫度上升的雙重影響,這足以讓堅冰融化。據英國《衛報》報導,在衛星開始收集該地區圖像以來的50年裡,這種現象從未出現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全球衛星圖像最近捕捉到了冰塊從格陵蘭島海岸撤退的情景,這些冰塊被風推著漂移,因為它們變脆了,也更容易移動了。
  • 北極"最後一片冰區"也開始融化了,地球的心咯噔一下...
    格陵蘭島北部沿岸的海冰,通常情況下凍得非常堅實,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專家們曾認為這裡會堅持到最後才融化,因此被稱為北極的「最後一片冰區
  • 為何北極海冰融化南極海冰增多?
    南大洋厚厚的海冰圍困住中國「雪龍號」前行的腳步;而去年8月,一隻年滿16歲的北極熊因海冰驟減、覓食無處,餓死在北冰洋斯瓦爾巴特群島上……  面對此情此景,人們不禁要問: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同是地球的極點地區,為何海冰會呈現出兩張風格迥異的面孔呢?作為幾十年來一直從事極地氣候研究,並多次踏足兩極冰地的資深科學家,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卞林根為讀者一一解開謎團。
  • 北極海冰再度融化,打破記錄創下新低,北極危機如何解決?
    根據多方新聞報導,北極的冰已經開始不斷融化。而它會不會出現像科學家預言那樣,將會成為一個沒有冰的北極?對於人類而言,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如果北極的冰全部融化,就會導致海洋的水平面提升很多。導致海拔低的國家或者地區,註定被海水淹沒。
  • 北極永久凍土正在融化,被喚醒的究竟是什麼?
    因此船員們渾然不知一場瘟疫正在席捲全球,而斯科特博士正在尋找的古老抗體,也成了人類自我救贖的最後希望。永久凍土層的融化,使一頭馴鹿屍體暴露在外。這頭馴鹿屍體,死於過去的流行病,到現在已有75個年頭。但傳染性很強的炭疽細菌仍能在極低的溫度下存活。隨著凍土的融化,它們便滲透到周圍的土壤和水源中,造成人類和其他野生動物的感染。要知道,當地已經有超過50年的時間,都沒有發生過炭疽疫情了。
  • 北極告急!8月海冰融化接近破紀錄,或再加重地球氣候危機
    雖然北極海冰面積在7月出現創紀錄新低,而且之後北冰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仍高於平均水平,但在8月中旬之後,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仍然顯著放緩。最終,來自美國國家冰雪中心的數據顯示,8月北極月平均海域面積為503萬平方公裡,這比史上最低的2012年的平均範圍高出了310000平方公裡,但比1981年至2010年8月的平均值低了217萬平方公裡,這是北極海冰史上第二低的8月。從整個月來看,東西伯利亞海的海冰損失最為明顯,因為該地區持續存在的冰最終融化了。
  • 北極最厚冰區首次開始融化
    據英國《衛報》報導,由於北半球的暖風和氣候變暖導致的熱浪,北極地區位於格陵蘭島北部海岸外最古老 、最厚的海冰首次開始融化,這種現象此前從未出現過。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沃爾特·邁耶說:「那裡的冰無處可去,所以會堆積起來。」它的平均厚度超過4米,最厚的地方有 20米甚至堆積成更厚的冰山脊,這種厚實的冰一般不容易移動。所以不久前,這裡被氣候科學家們稱為是世界上最後的冰區,即這裡是一個能在更熱氣候下抵抗融化的冰區。
  • 北極永久凍土不斷融化,3萬年前的病毒出現,到底還有多少?
    當我們在地球上毫無遏制的開採地球能源的時候,是否想過在未來有一天,人類對地球的所作所為終將會報復在人類的身上,現在隨著人類活動變得越來越多,全球變暖的跡象開始逐步的蔓延氣溫不斷的上升,全球的冰雪融化的速度越來越快,而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影響最大的區域應該就是北極和西伯利亞了,根據美國自然科學雜誌的最新報告來看北極地區的永久冰川已經在進行逐步的解凍
  • 科學網—地球升溫殃及北冰洋 海冰密度史上最低
    氣候變化是一個永恆的世界性話題,升溫的地球正使北冰洋遭殃。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發布的觀測結果顯示,北冰洋的海冰面積已經處於史上第二小,海冰密度處於史上最低的狀態,冰和海水間縫隙大小的指標也處於史上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