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衛星圖像顯示:北極「最後一個冰區」開始融化

2020-12-06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在格陵蘭島北部,地球極寒地區的最遠端,海洋一直堅如磐石。這是一個異常寒冷的地區,即便在慵懶的夏季,也總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直到現在。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8月22日報導,科學家們報告說,這個被稱為「最後一個冰區」的地區今年第二次經歷了強風與溫度上升的雙重影響,這足以讓堅冰融化。據英國《衛報》報導,在衛星開始收集該地區圖像以來的50年裡,這種現象從未出現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全球衛星圖像最近捕捉到了冰塊從格陵蘭島海岸撤退的情景,這些冰塊被風推著漂移,因為它們變脆了,也更容易移動了。丹麥的衛星也捕捉到這一現象的圖像。

報導稱,這導致一片過去一直被覆蓋的海域現在暴露了出來。美國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在8月15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說,北極海冰面積目前約為570萬平方公裡,比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數值減少了約158萬平方公裡。

最令人擔心的是,這是氣候變化導致的另一個後果,它會對包括北極熊和北極海豹在內的當地野生動物造成直接影響。今年早些時候,一段關於北極熊挨餓的視頻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並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正如今年發表在美國《科學》周刊上的一項研究所指出的,隨著海冰變薄並破裂,北極熊等動物的生存環境可能惡化,這會導致它們的死亡率變高。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由於海冰的變化,博福特海周邊的北極熊數量減少了約40%。美國地質調查局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由於海水溫度升高,冰面開始漂移,因此北極熊就像在跑步機上行走一樣,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由於格陵蘭島北部海域的冰層足夠厚,它們將是地球上最不可能完全融化的區域。但它現在破裂的速度可能會改變這些理論。

相關焦點

  • 北極的冰拱正在融化,最後的冰區將面臨消失,我們該如何阻止?
    北極最後的冰區正在加速融化加拿大北極群島和格陵蘭島之間長達數年的海冰,其面積可以達到大約160萬平方公裡,被科學家們稱為「最後的冰區」,也是世界上最厚、最古老的海冰。2019年,加拿大將這裡指定為海洋保護區,並命名為Tuvaijuittuq,意為「冰永遠不融化的地方」。
  • 北極最厚冰區首次開始融化
    據英國《衛報》報導,由於北半球的暖風和氣候變暖導致的熱浪,北極地區位於格陵蘭島北部海岸外最古老 、最厚的海冰首次開始融化,這種現象此前從未出現過。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沃爾特·邁耶說:「那裡的冰無處可去,所以會堆積起來。」它的平均厚度超過4米,最厚的地方有 20米甚至堆積成更厚的冰山脊,這種厚實的冰一般不容易移動。所以不久前,這裡被氣候科學家們稱為是世界上最後的冰區,即這裡是一個能在更熱氣候下抵抗融化的冰區。
  • 海冰崩裂,凍土融化,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北極圈格陵蘭以北最厚的「千年海冰」正因高溫大片碎裂;北極「刀砸不穿、斧鑿不透」的凍土近年也加速融化——地球的「天然冰箱」失效了。  嚴寒的格陵蘭以北地區本該長年冰封,但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千年寒冰」也沒能堅持住,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2018年7月,一座巨大的冰山漂到了格陵蘭島西北部伊納蘇特島(Innaarsuit Island)邊上。
  • 北極"最後一片冰區"也開始融化了,地球的心咯噔一下...
    格陵蘭島北部沿岸的海冰,通常情況下凍得非常堅實,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專家們曾認為這裡會堅持到最後才融化,因此被稱為北極的「最後一片冰區
  • "最後一片冰區"告急 北極最古老最厚冰層首次破裂
    據英國《衛報》21日報導,格陵蘭島北部沿岸的海冰通常情況下凍得非常堅實,因此被稱為「最後一片冰區」。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專家原本認為這裡會堅持到最後才會融化。而現在情況發生改變,可能促使科學家改變相關理論。據報導,今年2月出現的異常高溫和8月中旬席捲北半球的熱浪,導致該地區海冰出現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衛星記錄以來離岸最遠的情況。
  • 衛星發現,北極冰融化或超預期,北極熊可能在加速滅絕中
    衛星地圖看北極冰川減少(關注微信公眾號「水經注GIS」,回復「微圖」獲取軟體查看衛星地圖)在北極氣候更加極端的情況之下,帶來的連鎖效應也會更強,不僅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動植物滅絕或消失等等,都離我們是越來越近了
  • 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崩塌
    研究人員最近表示,加拿大北極地區最後一個完整的冰架在7月底的兩天內崩塌,面積減少了40%以上。在過去的30年裡,由於一個被稱為北極放大的過程,北極變暖的速度是全球的兩倍。但今年,極地地區的氣溫一直居高不下。極地海冰在7月份達到了40年來的最低點。創記錄的高溫和野火炙烤著西伯利亞。科普蘭說,今年加拿大北極地區的夏季氣溫比過去30年的平均氣溫高出5攝氏度。
  • 中國衛星回傳照片:北極冰川融化愈演愈烈,一天融化20億噸冰
    如今天要講的冰川融化問題就是其中之一。中國衛星回傳照片:北極冰川融化愈演愈烈,一天融化20億噸冰。人類的環境惡化問題似乎已經十分嚴峻了。據悉,在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就曾經發生過非常匪夷所思的冰川融化時間。在2019年的6月份,格陵蘭單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內竟融化了約20億噸的冰,而這些融化的冰雪已經佔到了格陵蘭島全部冰雪的40%,十分誇張。
  • 「朱諾號」的新圖像揭示了木衛三(加尼米德)的北極
    「朱諾號」上的圖像顯示的是紅外圖像——顯示的是木衛三在其極點附近的不同位置放射出的熱量——而不是可見光圖像,顯示我們的眼睛會看到什麼。儘管如此,這些照片還是讓我們得以一窺直到現在還未被觀測到的木衛三的這一部分。朱諾號太空飛行器上的JIRAM儀器——即木星極光紅外成像儀——獲得了這些圖像,作為太空飛行器繪製的衛星北部地區地圖的一部分。
  • 俄羅斯學生用衛星地圖發現北極新島嶼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地理學會網站發布消息稱,來自俄羅斯不同城市的8名高年級學生(9到11年級)通過在線監測衛星圖像和信息在北極新地群島區域發現一個新島嶼。
  • 北極又出事了?為什麼北極融化的速度比南極快?
    北極又出事了!研究表明,北極融化速度早已超過南極!據北極理事會北極監測與評估項目的一份報告顯示,北極融化的速度比預期的要快得多,到20世紀30年代末,北極地區甚至可能在夏季無冰。先前的研究預測,到本世紀中葉,北極將在夏季無冰。雖然北極的前景黯淡,但南極也有一線希望:冰層的融化速度比之前想像的要慢。
  • 北極永久凍土融化,氣候汙染還會加強?
    對於全球變暖來說,世界各地都可以說受到了它的影響,因為氣溫的上升是一個全球化問題,就算是以往非常寒冷的(南北極)區域,如今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破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根據歐洲宇航局報告顯示,5月份哥白尼哨兵-1和哨兵-2的「齊聚」北極,進行衛星監測數據綜合分析發現,北極的冰川覆蓋區域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北極最堅固的冰幾乎融化殆盡,氣候災難正在接近
    2019年6-7月,北極連續兩個月出現了衛星觀測史上最低的海冰範圍,雖然2019年8月北極海冰融化速度有所放緩,但仍然是衛星觀測史上第二低的海冰範圍。而與北極海冰範圍連續創新低對應的是,北極地區另一個重大變化是多年冰的迅速減少。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冰架塌了,80平方公裡冰山滑落大海,影響出現
    2020年是一個不一般的年份,好消息有很多,我國成功發射最後一枚北鬥導航收官衛星,三個國家太空飛行器飛向同一個星球,SpaceX星際飛船首次試飛成功。在2020年裡,壞消息也不少,一個接一個,長期強降雨,無情的洪災,在多地燃燒的野火,夏季極度高溫,多個物種進入滅絕邊緣,全球森林在銳減,人為因素導致的超級事故。
  • 「大型冰庫」格陵蘭島一天融化20億噸冰,這一不尋常現象意味著什麼?
    專家認為,這一不同尋常的「大規模融冰」或令格陵蘭島今年融冰量創新高。如果極端化融冰成為「新常態」,或對全球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對海平面上升而言。該島北岸海域長期覆蓋厚冰,通常夏天都不化。科學家稱這片區域為「最後冰區」,意思是這是北極最後一片常年不化的海冰。這次「消失」的20億噸冰是怎樣的概念?據《華盛頓郵報》早前報導,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所的梅雷迪思·奈特爾斯曾對10億噸冰給出一個類比:將整個華盛頓國家廣場覆蓋冰雪(從國會大廈到林肯紀念堂),高度達到華盛頓紀念碑(高約169米)的4倍。
  • 最古老海冰崩裂,千年不化凍土解凍……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北極圈格陵蘭以北最厚的「千年海冰」正因高溫大片碎裂;北極「刀砸不穿、斧鑿不透」的凍土近年也加速融化——地球的「天然冰箱」失效了。 嚴寒的格陵蘭以北地區本該長年冰封,但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千年寒冰」也沒能堅持住,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 地球的生態指標是通過「海冰」來判斷,北極冰融化會帶來什麼影響
    大家都知道,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冰融化將會導致海平面的急劇升高。除了對海平面有影響外,北極冰融化還會帶來其他問題嗎?我們來聽一聽北極站的專家們怎麼說的。這些冰在人類觀測地球生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海冰的量容易觀察測量,人類可以通過觀測海冰的量來判斷地球的其他生態指標。是人類判斷地球是否健康的「中間體。」北極的海冰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塊冰,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作用。
  • 北極告急!8月海冰融化接近破紀錄,或再加重地球氣候危機
    雖然北極海冰面積在7月出現創紀錄新低,而且之後北冰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仍高於平均水平,但在8月中旬之後,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仍然顯著放緩。最終,來自美國國家冰雪中心的數據顯示,8月北極月平均海域面積為503萬平方公裡,這比史上最低的2012年的平均範圍高出了310000平方公裡,但比1981年至2010年8月的平均值低了217萬平方公裡,這是北極海冰史上第二低的8月。從整個月來看,東西伯利亞海的海冰損失最為明顯,因為該地區持續存在的冰最終融化了。
  • 研究:本世紀末「新北極」氣候將誕生「無冰北極」
    導讀該研究預測,在當前排放模式下,北極氣候將發生轉變。本世紀中期極地氣溫將顯著升高,最終的「無冰北極」將在2023年—2079年間出現。本世紀中期極地氣溫將顯著升高,最終的「無冰北極」將在2023年—2079年間出現若任其發展,本世紀末北極可能變成無冰的北極。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9月14日在《自然-氣候變化》發表題為《新北極:極端情況正變得尋常》(Extremes becomeroutine in an emerging new Arctic)的研究。該研究預測,在當前排放模式下,北極氣候將發生轉變。
  • 全球野火不斷,破紀錄大火燒焦北極,永久凍土或將開始融化
    哥白尼大氣層的最新數據顯示,與去年相比,今年北極的野火已經釋放出比去年更多的變暖二氧化碳,大火產生的煙塵覆蓋了加拿大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今年大火的排放打破了去年才創下的紀錄。今年夏天,北極異常炎熱乾燥的天氣為更大,更激烈的火災奠定了基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家伊莉莎白·霍伊說:「大火奪走了永凍土之上的絕緣土層,然後永久凍土開始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