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北極"最後一片冰區"也開始融化了,地球的心咯噔一下...

2021-01-21 央視財經

格陵蘭島北部沿岸的海冰,通常情況下凍得非常堅實,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專家們曾認為這裡會堅持到最後才融化,因此被稱為北極的「最後一片冰區」。


然而今年年初,當地出現的異常高溫和夏季席捲北半球的熱浪,讓這片北極地區最古老的海冰兩次出現破裂,這是有記錄以來,首次出現的現象。


莫裡斯•傑賽普角氣象站位於格陵蘭島北部,這裡記錄的溫度通常低於零下20攝氏度,今年2月卻出現了長達10天的零上溫度,使沿岸海冰破裂。本月更是出現了17攝氏度的高溫新紀錄,導致海冰再次破裂。



據專家介紹,格陵蘭島北部沿岸的海冰平均厚度超過4米,可以堆積成厚達20米以上的冰山,這種厚度的堅實冰層一般來說不會輕易移動。但如今破裂的海冰變得更加容易被風和洋流推動。



這些海冰逐漸移動到溫度更高的水域,可能會加速融化。自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的年最小覆蓋範圍已經縮小了40%,如果這一趨勢得不到緩解,原本被冰層反射出去的大量太陽輻射將直達地球表面,導致海水升溫,形成惡性循環,使地球進一步向溫室狀態發展。



有專家預測,在2030年到2050年之間,北冰洋可能在夏季出現完全無冰的狀態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在瑞士,壯美的冰川景觀吸引著世界各地遊客。但是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瑞士冰川正在不斷消融,速度之快令人憂心。為應對這一狀況,瑞士人想出了一個特別的主意,那就是給冰川「蓋被子」。 



羅納冰川位於瑞士瓦萊州的阿爾卑斯山區,幾千年前羅納冰川曾是歐洲最大的冰川,如今已經消退成了瑞士第五。原本經營飯店的家族也已經改行做起了旅遊生意。有意思的是,早在100年前,這個家族就開始給冰川口上蓋起了棉被一樣的東西,並挖掘冰穴以供遊覽。 


羅納冰川守護者 卡倫·飛利浦20年前,開始使用現在這種隔熱材質製成的白「棉被」,蓋在冰川上。



這種白色的棉被厚度為2釐米,採用特殊隔熱材料製成覆蓋在冰川上,隔熱並反射太陽光。 



瑞士冰川專家 安德烈斯·鮑德如果沒有這「棉被」蓋著,這塊兒也會變得很平,不會再有什麼冰,蓋上以後,這塊兒的冰三分之二可以保留,三分之一融化掉。


羅納冰川守護者 卡倫·飛利浦「棉被」非常貴,光覆蓋這些冰川的材料費用就要6萬瑞朗(約合41萬元人民幣),費用還沒包括人工和直升機的費用,但如果不這麼做,就沒有辦法保住這個冰穴。



儘管「蓋棉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冰川消融的速度,卻無法逆轉冰川融化的趨勢。卡倫說,他們每年都會新挖100米冰穴,等盛夏過後,就只有70米了。 


瑞士冰川專家 安德烈斯·鮑德這一地區每年都會失去6到8米的冰川。到本世紀末,這裡不可能再見到任何冰川。


瑞士冰川資源非常豐富,於是有了瑞士著名的冰川快車和與冰川相依為命的冰川村,給當地人和遊客們帶來了幸福和愉悅。但是近30年來,隨著氣候變暖,冰川正在加速消融,這也讓當地人開始為未來擔憂。 


在瑞士最著名的火車冰川快車上,已經幾乎看不到冰川了。 

瑞士冰川快車產品經理 於爾格:冰川快車是從1930年開始運營的,火車旅程連接的是兩個著名的旅遊城市,澤爾馬特和聖莫裡茨。1930年的時候從車內可以看到外面整片區域,而且整片區域都被冰川覆蓋。當時這列火車因為距離羅納冰川非常近,冰川快車也因此得名。


冰川快車的起點是以馬特洪峰而著名的澤爾馬特,瑞士第二大冰川葛納就在它的附近,但是現在這座冰川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消融,遊客已經無法在冰川快車上看到它,只有登上海拔3135米的觀景臺才可以一睹真容。葛納冰川日漸消瘦,這就使得在山間奔騰的冰河水變得湍急。

瑞士馬特洪峰地區嚮導  安娜:這裡用冰河水發電,這是我們的天然優勢,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因為現在它在加速融化,我們不能讓它停下來。



離澤爾馬特不遠的薩斯菲是著名的冰川村被冰川圍繞,村民的生計也與冰川資源息息相關。 夏季也能開展滑雪項目,因此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和滑雪愛好者的到來。在薩斯菲冰川村,總共有21條纜車,由於冰川消融對山體環境造成的影響可能導致纜車基建鬆動,纜車公司不得不隔一段時間就檢查一番。 

瑞士薩斯菲地區纜車運營公司營運長  烏爾斯: 現在最擔心是有些纜車線路是建在冰川上的,隨著冰川的消退,不得不每隔幾個月,就相應地把纜車往後移,尤其是當冰川不斷消融,纜車站會建在更陡峭的地方。



此外,冰川村還有讓當地人引以為傲的冰宮。但是今年夏天,由於位於海拔3500米的冰宮部分融化,所以部分景區對遊客關閉。而消融的冰川水也正在向建在地表以下的電車隧道滲透,雖然短期內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人們擔心,如果氣候變暖加劇、消融的冰川會給未來埋下隱患

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

本文編輯:呂亭潔

覺得不錯,歡迎點讚

相關焦點

  • 新衛星圖像顯示:北極「最後一個冰區」開始融化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在格陵蘭島北部,地球極寒地區的最遠端,海洋一直堅如磐石。這是一個異常寒冷的地區,即便在慵懶的夏季,也總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直到現在。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8月22日報導,科學家們報告說,這個被稱為「最後一個冰區」的地區今年第二次經歷了強風與溫度上升的雙重影響,這足以讓堅冰融化。據英國《衛報》報導,在衛星開始收集該地區圖像以來的50年裡,這種現象從未出現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全球衛星圖像最近捕捉到了冰塊從格陵蘭島海岸撤退的情景,這些冰塊被風推著漂移,因為它們變脆了,也更容易移動了。
  • 海冰崩裂,凍土融化,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北極圈格陵蘭以北最厚的「千年海冰」正因高溫大片碎裂;北極「刀砸不穿、斧鑿不透」的凍土近年也加速融化——地球的「天然冰箱」失效了。  嚴寒的格陵蘭以北地區本該長年冰封,但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千年寒冰」也沒能堅持住,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2018年7月,一座巨大的冰山漂到了格陵蘭島西北部伊納蘇特島(Innaarsuit Island)邊上。
  • 北極最厚冰區首次開始融化
    據英國《衛報》報導,由於北半球的暖風和氣候變暖導致的熱浪,北極地區位於格陵蘭島北部海岸外最古老 、最厚的海冰首次開始融化,這種現象此前從未出現過。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沃爾特·邁耶說:「那裡的冰無處可去,所以會堆積起來。」它的平均厚度超過4米,最厚的地方有 20米甚至堆積成更厚的冰山脊,這種厚實的冰一般不容易移動。所以不久前,這裡被氣候科學家們稱為是世界上最後的冰區,即這裡是一個能在更熱氣候下抵抗融化的冰區。
  • "最後一片冰區"告急 北極最古老最厚冰層首次破裂
    據英國《衛報》21日報導,格陵蘭島北部沿岸的海冰通常情況下凍得非常堅實,因此被稱為「最後一片冰區」。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專家原本認為這裡會堅持到最後才會融化。而現在情況發生改變,可能促使科學家改變相關理論。據報導,今年2月出現的異常高溫和8月中旬席捲北半球的熱浪,導致該地區海冰出現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衛星記錄以來離岸最遠的情況。
  • 北極的冰拱正在融化,最後的冰區將面臨消失,我們該如何阻止?
    北極最後的冰區正在加速融化加拿大北極群島和格陵蘭島之間長達數年的海冰,其面積可以達到大約160萬平方公裡,被科學家們稱為「最後的冰區」,也是世界上最厚、最古老的海冰。2019年,加拿大將這裡指定為海洋保護區,並命名為Tuvaijuittuq,意為「冰永遠不融化的地方」。
  • 最古老海冰崩裂,千年不化凍土解凍……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北極圈格陵蘭以北最厚的「千年海冰」正因高溫大片碎裂;北極「刀砸不穿、斧鑿不透」的凍土近年也加速融化——地球的「天然冰箱」失效了。 嚴寒的格陵蘭以北地區本該長年冰封,但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千年寒冰」也沒能堅持住,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 知否 | 北極永久凍土融化,古老病毒竟"重新復活"
    她解釋說,在2100年前,30%到70%的永久凍土可能會融化,這取決於我們如何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娜塔莉表示:「如果我們以目前的速度繼續燃燒化石燃料,可能會促使70%永久凍土融化。如果我們大幅減少化石燃料使用,融化的凍土可能會降至30%。這些凍土中的有機質將開始被微生物作為能源分解,二氧化碳或甲烷則被大量被釋放出來。」
  • 地球的生態指標是通過「海冰」來判斷,北極冰融化會帶來什麼影響
    大家都知道,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冰融化將會導致海平面的急劇升高。除了對海平面有影響外,北極冰融化還會帶來其他問題嗎?我們來聽一聽北極站的專家們怎麼說的。這些冰在人類觀測地球生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海冰的量容易觀察測量,人類可以通過觀測海冰的量來判斷地球的其他生態指標。是人類判斷地球是否健康的「中間體。」北極的海冰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塊冰,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作用。
  • 獨領風騷,中國"人造月亮"光明喜人。面對自然規律,是利是弊?
    造一個"人造月亮"掛在天空上,這個想法絕非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來的。其實,這個想法和做法世界上個別國家的科學家早有之。赫爾曼、奧伯特。據查百度資料得知,最早提出"人造月亮"想法的是赫爾曼、奧伯特。他的提出的構想是,在地球上空掛一圈的鏡子,通過反射陽光,讓巴黎的大街小巷再無黑夜的煩惱。
  • 添了這對雙胞胎女兒,一瞬間張杰的評論開始"炸"了!
    有了家園商城↓↓↓你足不出戶,在中國也能搶到好東西了,一定要看下面喲,"新年"特價大促開始了喲,千萬別錯過看下面...Costco,Superstore商品大促正式拉開。。。這幾天加拿大超市裡的這些東西賣瘋啦!
  • 北極氣候大變,我們低估了冰川融化速度,2030年或迎來無冰之夏!
    北極氣候大變,我們低估了冰川融化速度,2030年或迎來無冰之夏!在眾人的印象中,北極是一片嚴寒之地,常年溫度都維持在零下五六十度左右,這裡到處都是冰川凍土層,沒有任何的建築,一般人不敢涉險於此,如果準備不充分,有可能被活活凍死,在這裡生存著北極熊,它們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北極,適應了這樣的低溫。未曾想到天有不測風雲,今年氣候的巨變導致北極環境出現巨大的反轉,原本全是冰封的海洋,如今都有了融化的痕跡。
  • 北極一天融化20億噸冰,這意味著什麼?
    2019年6月份,國際著名NASA的觀測報導,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經歷了一場非比尋常的融冰事件,在短短一天之內冰山融化約20億噸,超過整個格陵蘭冰總體積的40%,是繼2012年之後再創的歷史新高。相關專家紛紛表態,北極格陵蘭島大面積融冰或將成為常態,對全球的氣候乃是人類的生活產生不可估量的危害。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島之一,位於丹麥境內(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總面積2,166,313.54 平方千米,其中冰層覆蓋面積達1,833,900平方公裡,佔比格陵蘭島總面積的80%以上。
  • 中國科考馬裡亞納海溝再獲新突破,"海鬥一號"首次完成萬米潛。
    馬裡亞納海溝的特點:一是"深":馬裡亞納海溝是以其深度最深而聞名於世的,海溝的最深處可達6千米——11千米。二是"險":馬裡亞納海溝的奇特就是它的水壓高而溫度低,氧氣稀缺和食物匱乏。而且,完全處於黑暗狀態,因此被稱為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
  • 北極冰雪融化速度驚人2040年或完全無冰存在
    【PConline資訊】據俄羅斯衛星網5月5日報導,北極理事會北極監測與評估計劃(AMAP)工作組發布的一份新報告稱,北極正迅速融化,到2040年可能處於完全無冰狀態。與此同時,英國利茲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南極,冰的融化速度約為預期值的三分之一。
  • 溫哥華公園裡的那麼多"野兔",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那這些兔子是從哪兒來的呢?溫哥華公園管理局(簡稱VPB)表示,兔子和公園有一段歷史故事。VPB生物學家Nick Page說,這些兔子已經在公園生活了15年之久。大家的想法都一樣:兔子在這裡既能回歸自然,又能找到同類。如今,兔子已經成了傑裡科海灘公園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 科學家警告:北極融化速度被嚴重低估!15年後或將迎來無冰之夏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印象中的北極地區氣候終年寒冷,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然而如此遙遠的北極也已經感受到了氣候變化最嚴峻和最直接的影響。英國南極調查局(BAS)的科學家通過調查北極地區海冰在大約12.7萬年前上一次間冰期融化的過程,微調了對北極未來海冰變化的預測。結果表明,北極海冰可能面臨比以前想像更嚴峻的損失,最早在2035年將迎來無冰之夏。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 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
  • 還在關心北極融化?真正可怕的是南極也在融化!
    不是北極!是南極!!南極也在融化!重複一遍,南極也在融化!南極的冰川消融才是最致命的!先問大家一個事情,北極的冰和南極的冰有什麼區別嗎?對,沒錯,北極的冰大部分都是海冰而南極的冰,大部分都在覆蓋在大陸上的淡水冰所以囡囡接下來要考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同樣巨型體積的海冰和淡水冰融化進入海洋
  • 北極又出事了?為什麼北極融化的速度比南極快?
    北極又出事了!研究表明,北極融化速度早已超過南極!據北極理事會北極監測與評估項目的一份報告顯示,北極融化的速度比預期的要快得多,到20世紀30年代末,北極地區甚至可能在夏季無冰。先前的研究預測,到本世紀中葉,北極將在夏季無冰。雖然北極的前景黯淡,但南極也有一線希望:冰層的融化速度比之前想像的要慢。
  • 中國衛星回傳照片:北極冰川融化愈演愈烈,一天融化20億噸冰
    如今天要講的冰川融化問題就是其中之一。中國衛星回傳照片:北極冰川融化愈演愈烈,一天融化20億噸冰。人類的環境惡化問題似乎已經十分嚴峻了。據悉,在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就曾經發生過非常匪夷所思的冰川融化時間。在2019年的6月份,格陵蘭單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內竟融化了約20億噸的冰,而這些融化的冰雪已經佔到了格陵蘭島全部冰雪的40%,十分誇張。
  • 如果南極的冰全部融化,地球將怎樣
    南極洲東部覆蓋著巨大的冰盾,其面積佔到地球全部冰雪層的80%(此外冰最多的是北極和格陵蘭島)。全球氣溫的持續上升更積聚來大量水汽,讓南極東部成為大雪紛飛的世界;而南極洲的西部,自從1992年以來,西部漂浮冰盾已經開始融化,每年失去6500萬噸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