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南極海域出現大面積海藻爆發

2021-01-12 科學網

這是上周五拍攝的一張圖片,展示了南極附近海域出現的這一巨型海藻爆發的海區,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狂風將南極埃默裡冰架上的積雪吹入海中融化,釋放出的營養物質養育了這裡的海藻,從而導致這次爆發事件

 

北京時間3月8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站報導,在南極附近的洋面上近期出現了一大片明亮的海藻聚集區域,其顯示出的大塊亮綠色甚至在隔著薄薄雲霧的情況下都從太空中清晰可見。澳大利亞南極調查局的科學家們在過去兩周內一直在對這一海藻爆發事件進行跟蹤觀測,他們表示這是他們記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此類事件。

 

詹·萊瑟(Jan Lieser)是一位海洋冰川學家,他供職於位於澳大利亞霍巴特的南極氣候與生態系統合作研究中心,致力於利用衛星圖像數據對南極東部地區海冰進行監測和調查。根據他的估計,這塊海藻爆發區覆蓋了一塊東西約200公裡,南北約100公裡的廣闊區域。

 

萊瑟博士利用美國宇航局「大地」衛星上搭載的Modis設備已經拍攝到這片海藻爆發區域的數張圖像,這顆衛星運行於距離地面約650公裡的地球軌道上。他說這片巨大的綠色區域中看起來主要是棕囊藻。這些海藻正在為南極磷蝦和其它浮遊生物提供一頓豐盛的大餐。而一些大型海洋動物也將被吸引過來捕捉磷蝦。

 

萊瑟博士說:「我們知道在南極附近海域出現海藻大爆發是時常會自然發生的,這是南大洋的一部分。但是我還從未目睹過如此大規模的海藻爆發。到現在為止它已經持續超過15天了,或許這就已經過去了一個周期中的2/3或3/4。」

 

他表示目前還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引起了這次大爆發,但它們認為充足的陽光和豐富的營養物質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萊瑟說:「鐵元素在這一部分海區是相對匱乏的,因此只要這裡鐵元素的濃度一上升,或者你擁有足夠的陽光或者任何其它較為有利生長的環境條件出現,這些海藻就會迅速生長繁殖。」他說:「至於這些鐵元素源自何方我們目前還無法確定。有一種說法是認為這是由於強大的狂風將南極大陸上的雪吹到了海面上空然後這些雪在海中融化並釋放出它們攜帶的營養物質。」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是海底的沉積物被帶了上來並在海面附近釋放營養物質。第三種觀點則是認為是沿岸和海面上漂浮的那些冰山的融化為這片海域帶來了養分,滋養了這裡的海藻群。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浙江海域出現7000多平方公裡大面積赤潮(附圖)
    鍾光偉袁忠平/Photobase  新華網浙江頻道6月9日電浙江海域最近出現面積超過7000平方公裡的大面積赤潮,主要分布在舟山、溫州海域。  赤潮是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範圍內一段時間中水體變色現象。通常水體顏色因赤潮生物的數量、種類而呈紅、黃、綠和褐色等。
  • 海藻加工「帶病」排汙 旅順海域「忍無可忍」
    本報記者巴家偉  眼下正值旅順海藻養殖的收穫季節,隨之而來的便是繁忙而緊湊的加工期。大大小小的海藻加工企業汙水超標排放,一直是旅順海域的主要汙染源,也是這片原本潔淨的海域的切膚之痛。解決好這一問題,是切實維護旅順海域生態環境、促進藍色牧場持續發展的決定性的一環。
  • 南極出現「紅雪」現象,形成原因引人深思,科研員們憂心忡忡
    可別小看南極這小塊地方,對於調節全球的氣候生態系統,可是起著主導作用,要是這個部分出現了問題,地球就會有大麻煩啊!然後我們就拿最近爆發新冠病毒來對比,只是單單研發,針對這種病毒的新冠疫苗,就又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最主要的是時間的問題啊!何況是這種遠古的神秘病毒呢!
  • 大海的秘密平潭海域接連出現「藍眼淚」奇觀
    近日,福建平潭海域發現海上奇觀,夜幕降臨,海面上泛起藍色螢光,星星點點如夢如幻,雅稱「藍眼淚」。海上的藍眼淚怎麼來的呢?原來藍眼淚是一種自帶螢光的微生物,漁民習慣稱它為「海熒」,意思海上的螢光!「藍眼淚」其實是夜光海藻,作為一種赤潮生物,生長在世界各個海域,是海洋赤潮的主要發生藻。被衝上岸以後,只能生存大概幾十秒的時間,曇花一現也意味著生命的終結。藍眼淚雖然美麗但並不友好,夜光藻繁殖過盛並密集容易形成赤潮,對漁業產生很大危害。所以專家稱:夜光藻爆發是一種危害海洋生物的現象。
  • 濰坊市北部海域出現大面積海冰,規模為近十年來之最
    (圖片由孫效寶提供)受此次寒潮天氣影響,我市臨近的渤海萊州灣海域出現大面積海冰。1月8日,記者了解到,目前,海冰封住小清河入海口,鐵甲船被凍在海港上。附近漁民表示,近十年沒見過如此大面積的海冰,所有船舶已全面禁航。
  • 南極出現了春天的顏色,卻讓世人大驚失色:這是末日來臨的象徵?
    近日,南極半島部分地區冰川出現大量怪異「綠雪」,連太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為了了解南極「綠雪」範圍,劍橋大學和英國南極調查局成立專門研究小組,將地面觀測與衛星照片相結合,在最貧瘠的冰川上進行了一次全面搜索,結果發現了1600多塊單獨「綠雪」,總表面積為1.9平方公裡。
  • 南極出現多種變化,或將改變南極生態
    南極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後一塊淨土,南極氣候寒冷。可是這些年,人們不斷的發展和開發,導致全球氣溫不斷上升,使得南極的冰川逐漸融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南極似乎變得不再這麼寒冷和漂亮。南極冰川融化,海水溫度逐漸上升,會出現很多可以想像的災難和危險,同樣也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大型生物。
  • 秦皇島周邊海域突發大面積海水異常 貝類死亡
    本報秦皇島電(記者欒雲鵬)6月中旬以來,秦市周邊海域突發大面積海水異常現象,並迅速擴散。與此同時,全市56.3萬畝淺海養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扇貝滯長現象尤其明顯。  接到報告後,秦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各有關部門成立多個工作組,查找原因,部署應對處置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養殖戶損失。
  • 南極變成一片血紅,紐西蘭貽貝被海水燙死——人類或將失去地球!
    今年年初,南極洲最北端半島附近的加林茲島,出現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一道道血紅色條紋覆蓋在南極冰層的積雪上,像澆了西瓜汁或者草莓汁的冰沙,也像廝殺後留下的血跡,南極大陸被染上一片血色。2020年1月份,南極經歷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20.75攝氏度。南極近三十年來,變暖的速度約為全球其他地區平均速度的3倍以上。南極附近的鷹島,僅用了9天的時間,就有超過20%的雪融化。因為溫度的升高,喜溫的極地雪藻在南極大陸蔓延,把南極染成了血紅色。
  • 南極下面究竟隱藏著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在這個地方物體的重量會發生變化,因此就有人大膽猜測威爾克斯下面是外星人的基地,這個猜測不得不說有點魔幻主義對此科學家給出了這樣的科學解釋:威爾克斯的重力異常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威爾克斯的下方存在著一個質量瘤,意思就是說這一地區的地表下面質量不均,而這種不均勻中會存在質量聚集的區域,這樣的區域就被稱作是質量瘤,如此就質量瘤的上方出現重力異常現象就不難理解了。
  • 「像一顆海藻海藻海藻海藻 隨波飄搖」別飄了 快到我碗裡來
    」像一顆海藻海藻海藻海藻 隨波飄搖「別飄了 快到我碗裡來海藻是海洋藻類的總稱,是生長在海中的藻類,是植物界的隱花植物,藻類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海藻是指生長在潮間帶及亞潮間帶肉眼可見的大型藻類,通常包括綠藻、褐藻及紅藻三大類。在古代中國及日本就有利用海藻做為食物的證據,古醫典包括《本草綱目》、《本草經集注》、《海藥本草》及《本草拾遺》等都有用海藻治療各種疾病的紀載。
  • 北極與南極:我們不一樣
    有趣的是,北極海域與南極大陸的面積幾乎相同,前者是1310萬平方千米,後者是1362萬平方千米;北極海域的最深深度與南極大陸的最高峰高度也幾乎相同,分別為5419米和5140米。這種南極與北極海陸分布特點,不僅僅決定了它們自然環境的差異,而且還曾經引發科學家對於南極北極形成的假想:一百多年以前,一位科學家在仔細觀看南極與北極的地圖時,突然驚奇發現,如果把南極地圖向東轉動90經度後與北極地圖重合,南極大陸幾乎就把北極海域完全充填了。
  • 石獅赤潮大面積消退 附近海域養殖產品禁止採捕上市
    石獅梅林碼頭附近海域的赤潮已大面積消退。東南網6月9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連日來,石獅梅林碼頭附近海域出現赤潮現象,使得周邊貝類海產品受到汙染,更有8人因為誤食受汙染的海產品而中毒。記者從石獅市永寧鎮政府了解到,目前,8名中毒人員已經出院,石獅海域的赤潮也大面積消退了。
  • 北極出現大面積臭氧層空洞 專家:太冷了!
    據《自然》雜誌報導,目前,北極中部的大部分地區(覆蓋面積約為格陵蘭島的3倍)上空的臭氧含量創下了歷史新低,甚至出現了100萬平方公裡的臭氧空洞。有媒體報導稱,臭氧空洞的出現或是因為氣候變化,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洋對此回應表示:其實是太冷了。
  • 奧帆中心等海域現藍色光帶 專家稱夜光藻聚集
    近段時間,晚上到海邊散步的市民發現,海水裡出現了一些細小的藍光甚至是藍色的光帶,在奧帆基地和三浴附近的海域都有這種藍色的「精靈」。原來,這是夜光藻在作怪。專家表示,如果大面積出現這種藻類會對海洋生態產生影響,目前,這種小範圍夜光藻類的出現,不會對島城海域造成危害。
  • 全球海洋塑料汙染加重 南極海域被塑料微粒汙染
    日本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南極海域已被塑料微粒汙染,部分地區汙染水平與北太平洋地區相當,這反映了全球海洋塑料汙染的嚴重性。塑料垃圾佔海洋漂流垃圾的約70%,在風吹日曬下塑料垃圾逐漸碎片化,而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垃圾就被稱為塑料微粒。
  • 「雪龍號」刷新全球科學考察船在南極海域到達的最南紀錄—新聞...
  • 海藻面膜功效與作用!海藻是冰粉籽嗎?真假海藻對比
    尤其是皮膚比較敏感的寶寶們,很容易出現皮膚過敏發癢,起皮乾裂,所以這個季節皮膚保溼補水顯得尤其重要!面膜作為皮膚急救補水的產品,一直深受廣大愛美人士的青睞!而今市面上種類繁多的化學類面膜因其含有過多的添加劑,比如香精,色素,酒精,化學防腐劑等等會給肌膚造成過重的負擔,積累皮膚問題,弱削皮膚的屏障功能,所以被越來越多的護膚人士所摒棄!
  • 南極出現「紅雪」,環保組織給冰川穿上「防曬衣」以減慢融化速度
    這場大火造成了全球氣溫的上升,南極地區的氣溫直接衝破了開始檢測以來的最高值,達到了20.75攝氏度,這對於一個常年處於零下攝氏度的地區已經是非常可怕的溫度。據自然雜誌報導,由於全球變暖導致了南極登曼冰川的融化加速,可能溶解數十億噸冰,這將會使全球的海平面上升5英尺,也就是1.524米。僅僅在20年的時間裡,冰川已經縮小了近三英裡,大概4828米。
  • 不顧國際社會反對 日本捕鯨船隊前往南極海域
    不顧國際法院的禁令和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日本一支船隊12月1日起航前往南極海域,恢復「科研捕鯨」。  【自稱「合法」】  捕鯨船隊由4艘船組成,並且有日本政府巡邏船護航。它們預定月底至明年3月在南極海域從事「科研捕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