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國際社會反對 日本捕鯨船隊前往南極海域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不顧國際法院的禁令和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日本一支船隊12月1日起航前往南極海域,恢復「科研捕鯨」。

  【自稱「合法」】

  捕鯨船隊由4艘船組成,並且有日本政府巡邏船護航。它們預定月底至明年3月在南極海域從事「科研捕鯨」。

  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通過《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允許科研捕鯨。日本籤署這一條約,但一直以科研名義大量捕鯨,捕獲的鯨魚卻出現在日本國內市場和餐桌。

  國際法院去年裁定,日本的捕鯨活動無關科研,應該停止。迫於壓力,日方上個捕鯨季暫停在南極海域捕殺鯨魚,僅派船「觀察」。但是,包括首相安倍晉三在內,日本高官一直堅稱將推動恢復商業捕鯨,時任農林水產大臣林芳正去年「鯨魚日」還在農林水產省大吃鯨魚肉。

  為恢復捕鯨,日方向國際捕鯨委員會提交新方案,把預定捕鯨數量減少至333頭,為先前的三分之一。方案並未獲得國際捕鯨委員會批准,而日方執意繼續捕鯨。農林水產大臣森山裕1日稱,日本的捕鯨行動「有國際法和科學依據」,日方將「進一步努力以取得國際社會的理解」。

  【廣受譴責】

  日本再次以科研名義捕殺鯨魚,受到一些外國政府和民間組織強烈反對和譴責。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說,一個法律專家組認定,日本捕鯨行動「違反國際法」;綠色和平組織澳大利亞分部說:「這不是科學研究,而是赤裸裸的商業捕鯨。國際法院已經宣告,這是違法行為。」

  澳大利亞環境部長格雷格·亨特11月28日說,澳方「強烈反對」日方恢復捕鯨,澳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外交部長朱莉·畢曉普已經直接告知日方,不支持捕鯨。總檢察長喬治·布蘭迪斯30日告誡日方,澳方將以外交手段在「最高層面」處理這一事項,並且考慮派政府船隻監視日方捕鯨行動。

  紐西蘭外交和貿易協理部長託德·麥克萊對日本恢復捕鯨深感失望,說紐西蘭正在考慮「各種(應對)選項」。

  日本捕鯨船隊的「老對手」海洋守護者協會決定,繼續派船跟蹤日本捕鯨船並阻止捕殺鯨魚。(完)(特稿·新華國際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後,捕獲首條鯨魚,引國際社會強烈關注
    據悉,日本政府設定了與一般魚類相比極為克制的捕撈配額,並強調:「以這種頭數就算連續捕撈100年,也不會對資源產生負面影響。」當晚卸貨的是在沿岸作業的小型捕鯨船捕獲的兩頭小鬚鯨,預計將分別被解體,最快4日進行交易。此前外媒稱,當地時間6月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將從7月1日起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首日:兩條小鬚鯨在岸邊被開膛破肚
    7月1日,在全球一片罵聲中,日本正式重啟商業捕鯨。8艘捕鯨船先後從北海道釧路港及山口縣下關港出海,前往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進行捕獵。當天已有兩艘捕鯨船返回,並捕獲了兩頭小鬚鯨。這兩頭小鬚鯨在岸邊就被開膛破肚,放乾鮮血,之後被轉移到工廠。
  • 日媒:日本在南極海域「科研捕鯨」30年歷史畫上句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根據日本政府的計劃,結束了2018年度南極海域「科研捕鯨」的船隊3月31日回到山口縣下關市的下關港。由於日本政府已向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通告退出,將在2019年6月底生效,20世紀80年代後半起長達約30年的南極海域科研捕鯨就此落下了帷幕。據日本水產廳稱,此次科研捕鯨未遭到反捕鯨團體的妨礙。據日本共同社4月2日報導,以「日新丸」(排水量8145噸)為母船的共5艘船以調查南極海的南極小鬚鯨生態等為目的,於2018年11月離開日本,進行了約5個月的航行。
  • 日本商業捕鯨近海船隊回港 1430噸鯨肉11月起上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7月1日,日本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捕鯨船隊從山口縣下關市港口啟程,開啟了為期數月的捕撈活動。10月4日,負責近海作業的捕鯨母船「日新丸」返回了下關市港口,其與兩艘捕鯨船組成的船隊總計捕獲了約1430噸鯨肉。
  • 日本逆潮捕鯨背後的政治
    「日本政府長期以來都是自民黨的天下,自民黨的基礎在農村、在漁民。為了黨利和選票,自民黨一直給農民、漁民提供各種高額補貼。政客和官僚的相互勾結,造成捕鯨活動一直延續至今。」《環球》雜誌記者/馬瓊  日本官員1月24日說,日方考慮「升級」捕鯨船「日新丸」。西方媒體解讀,這一動向意味著日方將不顧國際社會反對繼續推進捕鯨活動。
  • 日本稱南極海域捕鯨係為科研 未違反國際法
    日本「勇新丸」號捕鯨船在公海海域捕鯨【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讀賣新聞》7月3日報導稱,澳大利亞曾就捕鯨問題向荷蘭海牙國際法院起訴日本,要求其停止在南極水域的捕鯨活動。當地時間2日,在該國際法院,日方開始了此次訴訟的口頭答辯。報導稱,日方主張「進行的捕鯨活動以科學研究為目的,未觸犯國際法」,並反駁稱澳方認為日方商業捕鯨,毫無根據。
  • 日本捕鯨船到底發現了什麼!南極「人形海怪」之謎
    我們都知道生活在極寒環境裡的南極,南極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沒有人居住的大陸,曾有很多探險家前去此地冒險。日本政府曾對南極周邊的捕鯨船隊進行深入調查,竟然有目擊者稱看到了人形海怪,這一消息是否屬實呢。 早前日本政府對南極周邊的捕鯨船隊進行調查,對漁民們捕獲的各種各樣的鯨魚進行分類歸總,然而竟然聽到有船員在南極海域看到了一種長相類似與人形的海怪在南極時不時的出沒海面上下。
  • 日本人瘋狂獵殺鯨魚,真的是為了吃它們?專家:背後隱藏大陰謀
    但是有一個國家,不顧國際社會的指責,屢教不改,瘋狂的獵殺鯨魚,那就是日本。那麼日本人不惜漂洋過海數千公裡獵殺鯨魚,真的只是為了吃它們嗎?專家表示:日本此舉背後隱藏著大陰謀!在1986年的時候,委員會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該公約禁止出於商業目的、大肆破壞生態環境系統的捕殺鯨魚活動。所有的會員國都嚴格遵守這一條約,唯獨日本總是屢教不改,甚至與澳大利亞為首的「反對捕鯨」國家,產生了激烈的爭吵。那麼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執著於獵殺鯨魚呢?其他的魚不夠日本人吃嗎?
  • 南極海域將禁止使用重油 日本捕鯨將受影響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趙學亮報導,據日本共同社8月29日電報導,為了保護還保留著珍貴 生態系統的南極海域,《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汙染公約》附則修正案規定禁止在該海域航行的船 只使用或運輸重油。包括日本在內的各成員國日前已達成一致,修正案將在明年3月正式通過 。
  • 日本政府計劃大幅削減捕鯨數量 被禁止在南極洲附近捕殺
    中新網9月20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正考慮在爭取2015年度重啟南極海域科研捕鯨的新計劃中大幅削減捕鯨數量。由於各反捕鯨國在18日閉幕的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上提出強烈反對,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儘量減少捕獲量來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
  • 反捕鯨團隊今年不再阻止日本南極洲捕鯨活動
    (資料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日報網8月29日電(潘一僑)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8月29日報導,反捕鯨團體「海洋守護者協會」宣布,他們將不會在今年南極洲捕鯨季對日本捕鯨船進行攔截。  該協會創始人保羅·沃森表示,他們已經無法應對日本的監控技術。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不止為了經濟利益
    7月1日上午,捕鯨船隊從山口縣下關市港口啟程,開啟為期數月的捕撈活動。隨著捕鯨船魚貫出港,在日本被「禁閉」31年的商業捕鯨全面開禁。  這一消息引起輿論關注,特別是一些環保人士,甚至驚呼日本又要製造一個「海豚灣」?既然已禁止了30多年,日本為何要取下「封印」,重操舊業?
  • 日本今年捕獲的成熟雌鯨有九成多已懷孕
    日本水產廳8日宣布,今年1月3日至3月13日在南極海域實施的「調查捕鯨」共捕獲了251頭南極小鬚鯨,其中的成熟雌鯨有91.4%已懷孕。水產廳聲稱「這顯示小鬚鯨保持了良好的繁殖狀況」。 捕鯨船隊已經於本月5日返回日本。
  • 日本為何到處獵捕鯨魚?並非為了吃肉,真正目的值得世界各國警惕
    鯨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裡的哺乳動物,截至目前為止,全球海洋裡僅存各類鯨魚總共只有150萬頭左右,雖然這個數字初初聽起來會覺得很多,但要是分配到全球的每一片海域,比率就會大大減少。從1986年起,為了防止鯨魚成為瀕危動物,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明令禁止商業捕鯨,但是日本卻是一個特例,儘管遭到相關國際組織的抗議,他們依然大肆捕殺鯨魚。
  • 日本又向中國「甩鍋」,我們不同意!
    但日本為了成功「甩鍋」,  還曾把秋刀魚送上了國際「談判桌」。  2017年年末,  日本捕鯨船隊出發前往南極洲附近海域,  計劃4個月內捕殺  日本漁業部門稱,  捕鯨是為了研究鯨魚的生理習性。12個國家發布一封聯合聲明,  譴責日本在南極海域的捕鯨項目,  呼籲日方立即停止這類商業捕鯨活動,  拒絕相信日方所謂「科研捕鯨」辯解。
  • 明知故問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吃鯨魚
    2014年3月底,聯合國國際法庭認為日本捕鯨活動並非用於科研目的,明確裁定禁止日本捕鯨船在南極從事捕鯨活動。然而,一向關心國際形象,重視國際公關和公共外交行動的日本,唯獨在捕鯨這一在世界範圍內引發聲討的問題上,頑固堅持,絲毫不在乎國家形象的損失和國際反對,堅持捕鯨。這其中的原因是為什麼呢?
  • 數據顯示日本今年已在南極保護區捕殺50多頭鯨魚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衛報》9月4日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透露,日本捕鯨者今年在南極海洋保護區已經捕殺了50多頭小鬚鯨。這一消息是在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在巴西召開的年會開幕式當天公布的。日本正擔任會議主席,力圖重啟商業捕鯨活動。報導說,捕殺鯨魚以牟利的活動在1986年就被禁止,但是包括挪威和冰島在內的一些給自己授予了豁免權。
  • 日本也玩退群,退出IWC,科學捕鯨不再用,海洋鯨魚難逃「厄運」
    在科學中,對於海洋生物來說,除了少部分的生物增長之外,整體數量可以說是在不斷的減少,而加上環境氣候的影響,我們越來越多的生物面臨滅絕的情況,根據科學最新報導,日本已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也就是說他們講再次啟動商業捕鯨,同時取消南極海洋和南半球每年的「科學捕鯨」。
  • 劉元海:日本人真那麼愛吃鯨魚?
    禁止日本捕鯨就是破壞民主與自由?3月31日,海牙國際法庭(ICJ)對澳大利亞政府和反捕鯨組織訴日本在南極海域捕鯨一案做出終審判決。來自斯洛伐克的庭長彼得·託姆卡(Peter Tomka)宣布,日本常年來在南極海域進行所謂的「科學研究捕鯨」缺乏正當理由,判決在重新修訂出令人信服的「科學捕鯨計劃」前,暫停日本在南極海域的捕鯨活動。當澳大利亞和環保團體為這一場在「反捕鯨鬥爭」中所取得的突出成果感到振奮的時候,日本政界和輿論界的反應則滿是「意外」和「挫折感」。
  • 國際捕鯨協會駁回日本南冰洋捕鯨計劃
    日本日新丸號捕鯨船甲板上的三隻小鬚鯨。 據《衛報》報導,日本希望重啟南冰洋捕鯨活動的計劃日前遭到駁回,國際捕鯨協會表示,日本最新修訂的「Newrep-A」計劃並未提供足夠的科學論證。 日本藉口稱,獵殺鯨魚主要為了兩項目的:一是為了實現商業捕鯨回歸可持續性,要計算鯨魚種群所需保持的數量;二是對為了南冰洋海洋生態系統更進一步的了解。國際捕鯨協會專家報告表示:「根據計劃給出的信息,專家小組無法判定日本是否需藉助科研性質的捕鯨來實現這兩個主要目標。計劃並未提供實現上述目標的必要性。」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日本政府的精力就一直放在捕鯨計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