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啟商業捕鯨,不止為了經濟利益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7月1日上午,捕鯨船隊從山口縣下關市港口啟程,開啟為期數月的捕撈活動。隨著捕鯨船魚貫出港,在日本被「禁閉」31年的商業捕鯨全面開禁。

  這一消息引起輿論關注,特別是一些環保人士,甚至驚呼日本又要製造一個「海豚灣」?既然已禁止了30多年,日本為何要取下「封印」,重操舊業?

  「身在曹營心在漢」

  重啟商業捕鯨始於去年日本驚世駭俗的「退群」決定。

  去年9月,在巴西召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大會上,日本提出重啟商業捕鯨提案,但是遭大會否決。這是日本數次重提放開商業捕鯨卻又數次被拒的其中一次而已,不過或許是把日本「逼上梁山」、最終拋棄組織的最具決定性的一次。

  日本在1951年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成為「會員」。1986年,IWC通過《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締約國從事商業捕鯨。日本在兩年後,即1988年停止商業捕鯨。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當時,支持捕鯨的國家認為,一旦各國就可持續捕撈配額達成共識,這條禁令就能解除。誰知,30多年來,這道禁令幾乎變成準永久狀態。

  日本顯然「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受到公約束縛,卻一直想突破制約,恢復自由身。它屢屢以小鬚鯨等部分鯨魚種群數量回升、相對充足為由,反覆向IWC提議重啟商業捕鯨。同時,日本還極力推進委員會就可持續捕撈配額達成協議。但是遭到歐盟、美國和澳大利亞等成員反對,始終未果。

  在日本看來,IWC須承擔保護和利用鯨魚資源的「雙重職責」,但IWC部分成員僅關注鯨魚保護,卻拒絕準許合理利用這類資源。

  於是,安倍政府在去年12月26日不再拖延,果斷宣布「退群」。成員資格會在半年之後,也就是今年6月30日終止。而商業捕鯨活動也在次日即7月1日(昨日)正式恢復。

  共同社稱,這是日本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退出的第一個主要國際組織。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之所以會「離經叛道」,可能是意識到在IWC框架內尋求重啟商業捕鯨的希望已經渺茫。因為若想重啟商業捕鯨活動,須獲得IWC四分之三成員的認可。但是,目前在IWC 89個成員中,半數以上持反對態度。考慮到批准門檻很高,所以日本決定以「退群」來擺脫制約。

  自民黨的加分項?

  只是日本為什麼那麼迫切渴望恢復商業化捕鯨?不惜「自毀形象」也要孤注一擲?

  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吉川貴盛給出一條很實惠的理由。他說,食用鯨肉是日本的傳統飲食文化,希望重啟商業捕鯨能夠帶動地方經濟復甦。

  在專家看來,日本重啟商業捕鯨背後不限於此,包含多重考量:經濟與政治利益、文化因素乃至國家戰略。

  日本是高度依賴漁業資源的國家,捕鯨活動已形成頗具規模的市場。僅太平洋沿岸地區,日本就有捕鯨船1000艘,捕鯨業還關聯大約10萬日本人的生計。若放開商業捕鯨,會給日本漁業等相關行業發展帶來利好。「如果鯨魚肉能更容易獲得,價格就會下降,大眾消費也會增加。」一名鯨魚肉加工者說。據日媒報導,鯨魚肉預定於今年8月底前後上市。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友駿認為,在國民經濟層面,日本重啟商業捕鯨可能還想實現兩個目的。一是日本國內糧食自給率很低,未來若能把鯨魚肉搬上餐桌,多少能填補食物供需的缺口。日本《每日新聞》稱,二戰之後,鯨魚肉曾幫日本人熬過缺糧時代。據農林水產省統計,日本1962年度鯨肉消費量達23萬噸。

  二是通過商業化捕鯨推動農林水產品的出口戰略。「鯨魚肉可以作為未來日本高級食材出口的主要抓手,並以此擴大日本的農林水產品對外出口。」

  上海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顧問王少普還補充道,鯨魚生存需要捕食大量其他魚類,比如藍鰭金槍魚、秋刀魚和烏賊等。一頭巨鯨一天消耗近兩噸食物,再加上鯨魚成群活動,不利於海洋漁業資源發展。

  經濟好壞自然與政客的選票和仕途深度捆綁。日本媒體稱,來自傳統捕鯨地區的自民黨議員等要求「退群」恢復商捕的呼聲高漲,這也構成了安倍政府作出決斷的背景。

  眾所周知,在日本政治版圖中,從事農林漁業和出身農村的選民是自民黨的重要票倉,自民黨自然不會放棄。而且為了選票,自民黨一直在給農民與漁民高額補貼。要知道,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即將在本月舉行,在月初「適時」重啟商業捕鯨,對自民黨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加分項。

  「捕鯨情結」驅動?

  除經濟和政治方面的考慮外,文化因素或許也是日本執意恢復商業捕鯨的驅動力之一。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自繩文時代就有捕鯨文化。「日本將捕鯨和食用鯨魚視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日本沿海地區的許多社區從事捕鯨活動已綿延幾個世紀。」BBC報導。

  在這一文化背景下,日本民眾有著很深的「捕鯨情結」。據BBC援引的數據,日本此前每年捕撈約200至1200頭鯨魚。

  日本政府2018年調查發現,大約7成日本人支持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還有報導稱,大多數日本人認為國際社會反對捕鯨是「日本受欺負、日本文化不被尊重」的表現。

  「儘管受到外界一些非議,但日本確實有捕鯨和食用鯨魚肉的傳統。」王少普說,日本此前一直以科研名義,在南極海域及西北太平洋捕獵鯨魚,只是在數量和品種上受到控制。如今,日本把原來的科研捕撈轉變為商業捕撈,可以用來銷售,在市場上流通。

  有評論指出,鯨魚是沿海漁民的傳統食物,但是擺上日本普通民眾的餐桌卻是二戰之後的事。上世紀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鯨魚成為日本最大的單一肉類來源。但由於1986年實施捕鯨禁令,鯨魚肉價格被推高,從此變成一種奢侈食品,食客逐漸變少。而在「嬰兒潮」時期出生的日本人,對鯨魚仍有一定程度的懷舊之情。

  戰略轉變的開端?

  開禁商業捕鯨最深層的動因或許還牽連戰略問題。

  從日本去年底罕見「退群」可能就顯露端倪。二戰後,日本幾乎沒有脫離國際組織的先例,「此次罕見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對於一貫重視國際合作的日本來說是一次重大戰略轉變。」日本共同社評論道。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陳子雷指出,日本懷揣海洋強國之夢,但在實現過程中,日本一直覺得受到挑戰,特別是在涉及海洋權益方面,比如圍礁造島(日本曾想把衝之鳥礁變成島)就受到批評。商業捕鯨涉及海洋動物保護問題,為了獲得捕鯨的權利,一向謹遵國際組織規則的日本也不惜選擇退出IWC以重啟商捕活動,說明日本不願再受到約束,透露出日本對待海洋事務的態度在趨於強硬。至於日本是否在推動戰略轉型,值得觀察和關注。

  陳友駿認為,重啟商業捕鯨只是一個戰術動作,背後則隱含一個更為綜合、更為龐大的戰略計劃。一方面,在涉海問題上,日本希望未來能在海洋資源的利用開發方面實施大規模投入,恢復商捕能為以後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做好鋪墊。另一方面,日本的國家戰略定位就是海洋國家,它志在成為海洋大國,希望依託海洋問題入手,在全球政治經濟舞臺上取得引領和決策地位,而重啟商業捕鯨只是個開端。

相關焦點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首日:兩條小鬚鯨在岸邊被開膛破肚
    7月1日,在全球一片罵聲中,日本正式重啟商業捕鯨。8艘捕鯨船先後從北海道釧路港及山口縣下關港出海,前往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進行捕獵。當天已有兩艘捕鯨船返回,並捕獲了兩頭小鬚鯨。這兩頭小鬚鯨在岸邊就被開膛破肚,放乾鮮血,之後被轉移到工廠。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的目標種類確認,包括小鬚鯨等三種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的目標種類確認,包括小鬚鯨等三種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8-12-27 10:14 來源:澎湃新聞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首日:捕獲兩條小鬚鯨,「還夠捕撈一百年」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首日:捕獲兩條小鬚鯨,「還夠捕撈一百年」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9-07-02 17:02 來源
  • 國際捕鯨協會駁回日本南冰洋捕鯨計劃
    日本日新丸號捕鯨船甲板上的三隻小鬚鯨。 據《衛報》報導,日本希望重啟南冰洋捕鯨活動的計劃日前遭到駁回,國際捕鯨協會表示,日本最新修訂的「Newrep-A」計劃並未提供足夠的科學論證。 日本藉口稱,獵殺鯨魚主要為了兩項目的:一是為了實現商業捕鯨回歸可持續性,要計算鯨魚種群所需保持的數量;二是對為了南冰洋海洋生態系統更進一步的了解。國際捕鯨協會專家報告表示:「根據計劃給出的信息,專家小組無法判定日本是否需藉助科研性質的捕鯨來實現這兩個主要目標。計劃並未提供實現上述目標的必要性。」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日本政府的精力就一直放在捕鯨計劃上。
  • 日本商業捕鯨近海船隊回港 1430噸鯨肉11月起上市
    7月1日,日本重啟商業捕鯨,一艘漁船在北海道釧路港卸下一頭小鬚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7月1日,日本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捕鯨船隊從山口縣下關市港口啟程,開啟了為期數月的捕撈活動。10月4日,負責近海作業的捕鯨母船「日新丸」返回了下關市港口,其與兩艘捕鯨船組成的船隊總計捕獲了約1430噸鯨肉。
  • 日本商業捕鯨繼續 小鬚鯨沿海捕殺或於9月底結束
    中新網9月2日 據日本共同社2日報導,日本小型捕鯨協會估計,今年日本沿海地區對小鬚鯨的捕殺可能會在9月底結束。資料圖:當地時間7月1日,日本北海道釧路港,一頭剛剛被捕獲的小鬚鯨被起重機吊到卡車上前往魚肉市場。
  • 日媒:日本扶持捕鯨產業的背後有這兩人的支持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12月26日,日本政府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日本將自2019年7月起在領海和專屬經濟區(EEZ)重啟商業目的的捕鯨活動。日本在政府高官的意向下邁向商業捕鯨,但鯨肉在日本國內的需求大幅減少。就算重啟捕鯨,其作為產業的前景也難以描繪。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 專家警告塞鯨面臨滅絕危機
    中新網7月2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當地時間1日,時隔30多年,日本恢復商業捕鯨,相關專家警告,日本漁民捕撈的3種鯨魚之一的塞鯨恐面臨滅絕風險。據報導,日本2018年底宣布2019年6月30日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設定2019年底前在其領海捕鯨配額上限為227頭;此處領海為日本海岸向外延伸200海裏海域。據悉,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禁止所有捕鯨行動後,包括日本的3個國家以相關漏洞進行捕撈,同時仍為國際捕鯨委員會一員。
  • 日本逆潮捕鯨背後的政治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捕鯨、食鯨國。早在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就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但是允許科研捕鯨。此後,日本便以「科研」名義繼續在南極捕鯨,數量之大令人咋舌。  在國際社會強烈的反捕鯨聲討中,海牙國際法庭2014年裁定日本在南極的捕鯨活動並非出於科研目的。但日本卻不顧禁令,於2015年強行恢復捕鯨。
  • 日本也玩退群,退出IWC,科學捕鯨不再用,海洋鯨魚難逃「厄運」
    在去年的12月26日,日本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且恢復了已中止30多年的商業捕鯨,一時間引發全球譴責。質疑聲中,來自《自然》和《科學》的一些聲音卻顯得有點清奇。它們說:日本退出IWC,可能對鯨有好處。什麼?你確定沒有聽錯?
  • 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後,捕獲首條鯨魚,引國際社會強烈關注
    當地時間2019年7月1日,日本北海道釧路港,一頭被捕獲的小鬚鯨被起重機吊到卡車上。據悉,這是日本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首日作業捕獲的鯨魚於當天傍晚在北海道釧路港卸貨。據悉,日本政府設定了與一般魚類相比極為克制的捕撈配額,並強調:「以這種頭數就算連續捕撈100年,也不會對資源產生負面影響。」當晚卸貨的是在沿岸作業的小型捕鯨船捕獲的兩頭小鬚鯨,預計將分別被解體,最快4日進行交易。此前外媒稱,當地時間6月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將從7月1日起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
  • 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將開始鯨魚商業捕撈
    中新網6月30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當地時間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停止在南極和太平洋北部用於科學目的的捕鯨活動,並將開始在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內進行鯨魚的商業捕撈。目前,將被允許捕撈的鯨魚限額和種類暫時尚未公布。
  • 日媒:日本在南極海域「科研捕鯨」30年歷史畫上句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根據日本政府的計劃,結束了2018年度南極海域「科研捕鯨」的船隊3月31日回到山口縣下關市的下關港。由於日本政府已向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通告退出,將在2019年6月底生效,20世紀80年代後半起長達約30年的南極海域科研捕鯨就此落下了帷幕。據日本水產廳稱,此次科研捕鯨未遭到反捕鯨團體的妨礙。據日本共同社4月2日報導,以「日新丸」(排水量8145噸)為母船的共5艘船以調查南極海的南極小鬚鯨生態等為目的,於2018年11月離開日本,進行了約5個月的航行。
  • 日本為何多年堅持捕鯨?真實目的並非吃肉,背後意圖值得世界警惕
    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都響應了動物保護制度,但是日本一直拒絕動物保護委員會提出的「日本全面暫停捕鯨決定」,至今依舊在捕殺鯨魚。因為只有18.5%的日本民眾贊成停止捕鯨,2019年6月30日,日本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並且高調宣布日本將重啟大規模商業捕鯨行動。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而且日本國內的耕地很少,只夠用來耕種而無法放牧,日本人為了能夠滿足人體所需的營養只能捕殺魚類。
  • 放開商業捕鯨後,日本海豚灣進入血腥捕獵季
    據美國ABC新聞9月2日報導,海豚捕獵季節已經在日本和歌山太地町開始,在未來幾個月內,日本將捕殺海豚1400多頭,捕殺鯨魚300多頭。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2010年奧斯卡金像獎獲獎紀錄片《海豚灣》拍攝了大量的海豚被屠殺的畫面,海水因海豚鮮血而染紅。
  • 日本為何多年堅持捕鯨?吃肉並非目的,真正意圖值得世界各國警惕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僅僅在2018年的夏季,日本就在南冰洋累計捕殺333頭小鬚鯨,其中122頭為懷孕母鯨,另有114頭為幼鯨。而這些數據,不過是日本捕鯨業的冰山一角,其實早在1982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就通過了「全面暫停商業捕鯨決定」,要求包括日本在內的國家停止自己的捕鯨行為。
  • 日本政府計劃大幅削減捕鯨數量 被禁止在南極洲附近捕殺
    中新網9月20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正考慮在爭取2015年度重啟南極海域科研捕鯨的新計劃中大幅削減捕鯨數量。由於各反捕鯨國在18日閉幕的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上提出強烈反對,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儘量減少捕獲量來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
  • 捕鯨三巨頭:這個國家比日本更殘忍 被稱為全球頭號「鯨魚殺手」
    北歐兩兄弟挪威和冰島也幹著這一勾當,與日本一起,人稱「捕鯨三巨頭」。我們就先從有著全球頭號「鯨魚殺手」之稱的挪威開始說起吧。在捕鯨這件事情上,挪威,讓人瞠目結舌。挪威與日本的行事風格不同。從1982年開始,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就命令禁止了商業捕鯨。此後,日本人繼續鑽空子捕鯨,打著「科研」的幌子繼續捕鯨。
  • 日本人「不愛吃」鯨魚?日本漁船卻從海洋捕獲一千多噸鯨肉
    日本人不愛吃鯨魚肉,《朝日新聞》如是說。但實際情況是,日本的一些高檔餐廳一直在出售鯨魚肉。據央視網10月6日報導稱,日本商業捕鯨團於4日返回山口縣,並帶回了1000多噸鯨魚肉。問題來了,日本的官方言論為何和實際情況有如此大的出入,日本政府在幹什麼?按照日本媒體的話說,日本重啟捕鯨行動是用來支持漁業研究,日本捕獲的鯨魚比較之前已經很少了。事實上日本近年來獲取的鯨魚肉,確在逐年下降。這裡面既有國際社會的功勞,更有日本民眾的自發性抵制。
  • 日本捕鯨船捕獲1430噸鯨肉,日本人為什麼要捕殺鯨魚?
    據報導稱,今年從7月份開始,日本不顧國際海洋組織反對,時隔31年重啟了商業捕鯨,各種大型商業船隻紛紛從山口縣起航,開啟了為期數月的捕鯨活動,10月4日,已有部分商業捕鯨船回港,總計捕獲鯨魚肉約1430噸,數百隻鯨魚淪落為商業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