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中,對於海洋生物來說,除了少部分的生物增長之外,整體數量可以說是在不斷的減少,而加上環境氣候的影響,我們越來越多的生物面臨滅絕的情況,根據科學最新報導,日本已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也就是說他們講再次啟動商業捕鯨,同時取消南極海洋和南半球每年的「科學捕鯨」。這將預示更多的鯨魚將會面臨「死亡」。
在去年的12月26日,日本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且恢復了已中止30多年的商業捕鯨,一時間引發全球譴責。質疑聲中,來自《自然》和《科學》的一些聲音卻顯得有點清奇。它們說:日本退出IWC,可能對鯨有好處。什麼?你確定沒有聽錯?
長期與「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對立的日本,二十日傳出打算退出IWC,多家日媒報導,日本最快將於下週宣布。退出IWC將使日本無法在南極海域捕鯨,但日方未來擬在日本近海及專屬經濟海域(EEZ)內恢復商業捕鯨。日本從一九八八年起停止「商業捕鯨」改以科學研究性質的「調查捕鯨」,但近年仍遭到反捕鯨團體嚴重幹擾。
IWC成立條約規定,若通知IWC方面退出的決定,原則上在翌年6月30日生效。日本若退出IWC預計將能重啟商業捕鯨,但將無法進行以加入IWC為條件的南極海域科研捕鯨。政府打算在退出IWC後不在南極海實施商業捕鯨。日本締結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鯨魚管理要通過國際機構開展活動,因此也需要就相關應對進行說明。
日本在2007年IWC大會上也曾因不被允許重啟商業捕鯨而表示可能退出,當時以美國為中心啟動摸索妥協的工作,日本留了下來。IWC於1982年決定暫停商業捕鯨。日本1988年停止商業捕鯨,之後為收集科學數據以重啟商業捕鯨,持續在南極海域及西北太平洋開展科研捕鯨。然而即使以「調查捕鯨」為名義,日本的捕鯨活動仍然在海上與反捕鯨團體發生衝突。在過去數十年來,國際間對日本捕鯨的施壓和抗議不曾減少,甚至屢次爆發正反雙方漁船衝撞、破壞船隻的事件。
知名國際環保團體「綠色和平」(Greenpeace)也曾經指控,日本利用科學調查的名義,來掩護非法走私鯨魚肉,「表面上調查捕鯨、實際上是商業捕鯨 !」「(IWC)並不是某些日本民族主義者描繪的、要將西方的文化強加給日本,而是為了體現對正在減少的資源進行管理、保護地球的世界共同義務。」文中指出,日本的做法與川普宣布退出應對全球變暖的國際組織「巴黎協定」所採取的政治手法類似,文章控訴到:「這不是日本應該學習的榜樣。」
當然對整個海洋區域來說,其實並不需要人類參與對生物的捕殺,生物之間存在相互的生物鏈關係,都會有自己的「天敵」,這足以維持海洋區域的生態平原,日本推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也是明目張胆的進行捕殺了,只能說生活在日本圈內的「鯨魚」,難免會遇到一場「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