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愛吃鯨魚肉,《朝日新聞》如是說。但實際情況是,日本的一些高檔餐廳一直在出售鯨魚肉。
據央視網10月6日報導稱,日本商業捕鯨團於4日返回山口縣,並帶回了1000多噸鯨魚肉。這批鯨魚肉將通過公開拍賣的方式,進入各大餐廳和酒肆。
問題來了,日本的官方言論為何和實際情況有如此大的出入,日本政府在幹什麼?
按照日本媒體的話說,日本重啟捕鯨行動是用來支持漁業研究,日本捕獲的鯨魚比較之前已經很少了。事實上日本近年來獲取的鯨魚肉,確在逐年下降。這裡面既有國際社會的功勞,更有日本民眾的自發性抵制。
要知道,讓一億日本人捨棄這種飲食習慣,確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去過日本的朋友表示,雖然日本的飲食結構比較之前發生了大的變化,但是魚肉仍是其主要食物來源之一。日本人之所以如此鍾愛海鮮產品,除了文化影響外,地理條件的限制導致其必須向海洋索取更多的資源。
公開資料顯示:日本打著漁業研究的幌子,每年從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深海中,大量捕撈國際社會嚴令保護的物種。如金槍魚、藍鯨、巨齒鯊等。其數量可達上萬噸左右。隨著日本捕撈活動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國家組建了民間的保鯨團隊,藉以阻止類似行為的發生。
2014年,由澳大利亞、愛爾蘭民間人士組建的海洋協會的船隻「鮑勃·巴克」號,在南太平洋的一處海域,和日本的捕鯨船發生了摩擦。雙方最近距離不足50米,日方船員用冰塊、強探照燈向漁業協會的船隻發動攻擊,導致該船的工作人員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隨後日本的捕鯨船逃了。而這也只是近年來圍繞捕鯨,發生的諸多摩擦事件中的一例。
毫無疑問,日本的做法已經違背了國際社會制定的規則,並為多方痛恨。針對這種行為,日本當局又是如何的處置呢?據媒體報導,日本的官方除了對上述船隻施行罰款外,並無大的幹預性措施。換句話說,日本政府在縱容這種行為的發生。
原因很簡單,比較名譽的受損,安倍政府更注重的是自己的民意支持率。目前安倍所在的自民黨已經成功組閣,且開始了修憲進程。如果在此期間發生有損民生的事件,相信對其接下來的政治方略會產生較大的阻礙。另外從經濟角度來說,東京也沒有勇氣去掐斷自己的財路。
日本捕鯨活動的興起和美國的槍枝泛濫有異曲同工之妙。表面是為了所謂的民生工程,實則是各政黨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
這背後的潛臺詞是,若想嚴格杜絕這種行為,日本和美國必須進行政黨改制,但以當前的形勢判斷,可能實施起來非常的困難。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某種大的外力出現,日本的捕鯨活動仍將持續下去。而國際海域的鯨魚將不得不再度遭受傷害。這不僅會造成海洋食物鏈的破壞,也會對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