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海外網】;
圖源/每日新聞
去年(2019年)7月1日,日本在反捕鯨人士的強烈批評聲中,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到現在已滿1年時間。29日一早,5月份出港的捕鯨船團隊母船「日新丸」回到山口縣下關市下關港。2個月時間內,捕鯨船在房總半島海域至三陸海域捕獲了124頭布氏鯨,在船內當場加工、冷凍的鯨肉、鯨皮等產品共764噸,將於30日卸貨。
綜合日本《每日新聞》、山口電視臺29日報導,捕鯨船團隊共三隻船「日新丸」、「勇新丸」、「第3勇新丸」,船員有120人。他們於5月26日出港,至7月24日2個月時間內一直在捕鯨。之前定下的捕獲數量為120頭,目前已完成計劃。
日本捕獲的布氏鯨(共同社)
該船舶公司社長稱,希望擴大鯨肉消費市場,將來捕獲數量也能進一步加大,「想讓大家知道鯨肉的品質和價值。隨著人口數量增長,糧食危機增加,將來捕鯨也是非常必要的。」據悉,捕鯨船團隊下次出港時間定在9月末,將在三陸海域至北海道東部海域繼續作業2個月時間。
日媒此前報導稱,日本的捕鯨業從業人士認為「原本擔心來自國際社會的抗議基本沒有,且捕撈基本是豐收的」。然而,鯨魚肉離開日本人餐桌畢竟已30多年,很難簡單促進鯨魚肉的消費。而且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日本持續蔓延,捕鯨業「前景渺茫」。
6月以來,相關從業者表示,鯨魚肉的價格跌至原來一半以下。一家出售鯨魚肉、主要供應餐飲行業的網店公司社長疲憊地表示:「鯨魚肉剛開始作為一種新食材被大家所知,因為疫情一切化為泡影。」除了疫情因素,年輕人本來就沒有吃過鯨魚肉,並不關心其賣不賣,市場行情越來越差。
日本捕獲的鯨魚(共同社)
《國際捕鯨管制公約》允許國家或地區進行科研捕鯨活動,以收集鯨類生存數量和年齡等科學數據。但日本一直在國內銷售捕獲的鯨肉。
此前身為國際捕鯨委員會成員的日本於1988年被迫停止商業捕鯨。此後,日本以「部分鯨類種群數量回升」為由,反覆提議重啟商業捕鯨。2018年12月,儘管遭到多方反對,日本政府仍然宣布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並決定從2019年7月起,時隔30年重啟商業捕鯨活動。日本政府人員稱,日本以「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捕鯨」為目標,以收集到的科學數據為基礎,會確保鯨魚種類充足的資源量,但不會停止商業捕鯨活動。(海外網 王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