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海捕蝦全產業鏈移動加工中心,昨投運

2020-12-04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陳棟 通訊員 張榮 蘇丹丹

3月24日上午,總噸位4484噸的「東海漁倉」浙玉漁加99999船披彩掛紅,緩緩起錨,離開台州市玉環坎門國家漁港,帶著6艘子船向東海作業區疾駛而去。這意味著玉環市「海上加工中心」、我國首個海捕蝦全產業鏈海上加工中心正式投用,為漁民增收開闢了新渠道。

「有了這個加工中心,我們就能直接在海上賣掉蝦貨,不用頻繁回港。不但作業時間延長了,油費等生產成本也能節約不少!」海上加工中心的成立,讓當地拖蝦的船老大們欣喜不已。

●撈蝦苦處理鮮蝦更苦

花了高成本卻產不出高品質蝦產品

拖蝦作業是玉環捕撈業的支柱,全市共有151艘拖蝦漁船,佔捕撈漁船的41.2%,涉及蝦類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的相關從業人員達5000餘人,年產值達6億多元。

然而近幾年,捕蝦為生的船老大覺得日子不好過了。因為環境整治以及食品安全的緊箍咒越來越緊,玉環當地大批不達標的鮮蝦加工企業、冷凍企業及相關企業紛紛關停。

「本身出海撈蝦就很辛苦了,但是撈了一船蝦後更是辛苦。」船老大陳海冰告訴錢報記者,因為鮮蝦的保存時間很短,為了讓蝦保險,以前往往會往鮮蝦裡加入蝦紅素之類的添加劑,防止鮮蝦變黑、不新鮮,但是添加劑的使用不當,對人體會造成傷害,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即使加了添加劑,一般蝦的保鮮時間超過四五個小時後也開始變得不新鮮,所以撈了蝦以後,我們就要開足馬力往岸邊趕回來,送到陸地上的加工廠去處理。」但是隨著近些年海洋資源的衰竭,不少船隻都要開到很遠的外海才能撈到蝦,趕回陸上要花十五六個小時,蝦運到岸上的時候,已經不新鮮了。

「不僅賣不上好價錢,而且我們這樣趕回來一趟,這麼遠的距離,耗費的柴油成本就要達到兩三萬。」陳海冰坦言運作壓力很大,成本很高,而且蝦及加工後的成品品質卻上不去。

●投入5000多萬建成全國首個海上加工中心

28分鐘就可以將活蹦亂跳的鮮蝦做成成品

去年七八月份,隨著禁漁期的逐步解禁,船老大們揚帆起航,又到海上去拖蝦了。然而,大批鮮蝦的「登陸」,當地加工能力無法處理這麼多鮮蝦,在酷熱中,船老大們眼睜睜看著自己辛苦打撈的鮮蝦發黑髮臭。

「船老大不容易,但是環境問題和食品問題也不能鬆懈,所以我們開始琢磨,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目前的困境,同時又不用犧牲任何一方作為代價呢?」從去年夏天萌生這個想法開始,玉環民主漁業專業合作社投資5000多萬元,組建集加工母船、過駁子船、生產船為一體的海捕蝦全產業鏈海上加工中心,開創全國先河。

經過最後一段時間的調試和完善,海上加工中心終於完工並且可以投入使用。「『東海漁倉』浙玉漁加99999船是全產業鏈裡的加工母船,船體長98米、寬16.8米,總噸位4484噸,持航能力達5個月,並配有6艘過駁子船,將拖蝦漁船上捕獲的蝦過駁到母船。這一母六子,猶如一個移動加工廠,與在海上作業的玉環150多艘拖蝦漁船形成生產加工無縫對接,解決了加工鏈斷檔、食品安全、漁船增產貨賤賣等問題。」合作社負責人劉敏強向錢報記者介紹這個加工中心,如數家珍,一臉自豪。

走進浙玉漁加99999船的船倉,仿佛置身於一個偌大的海鮮加工車間,這裡設有4條全自動水產精加工生產線、配備可容納4000多噸鮮貨的冷凍冰庫,從活蹦亂跳的鮮蝦入倉到蒸煮、烘乾、篩選、去殼脫肉再到出盒裝成品,整個過程僅需28分鐘。「這樣的成品,品質想不好都難。」

●海上隨停隨加工

產品成了供不應求的熱銷貨

3月24日,這個移動的加工中心離港出海,開始為漁民提供「上門服務」。那這個移動的加工中心是怎麼運作的呢?

「一般我們會選擇撈蝦船隻比較密集的海域進行拋錨停靠,然後出動6艘過駁子船到附近海域向作業船隻收購他們剛打撈上來的鮮蝦,直接拉回母船進行加工。」劉敏強透露,因為都是鮮蝦,品質很好,所以他們給船老大們的收購價也是很高的。「比方說,往常陸上的收購價大概2元多一斤的蝦,我們會出3元甚至4元一斤的價格來收購。」

那麼收購價提高了,加工中心的成本也會大大提高,這樣做利潤會不會受到影響呢?劉敏強表示不會。「以往拖蝦漁船作業返港都要數天時間,還必須靠添加劑來保持蝦貨品相。現在我們直接在海上收購漁民剛捕撈的蝦,第一時間加工成成品,同時保證了蝦幹品質和品相,自然能賣好價錢。」

劉敏強表示,這是一個創新雙贏的新型模式。「不僅為船老大們省下很多折返、運輸、推銷的成本,還能讓船老大們比平常多賺很多;而對於我們來說,可以第一時間收購到最新鮮的加工原材料,也可以保證產品品質是最好的。」

劉敏強還透露,加工中心由四臺千瓦計的柴油機供電,確保中心裡的加工設備可以正常運作,而且可以做到沒有汙染。「生產的廢料,比如蝦殼、蝦頭這類,可以加工成蝦殼素、飼料等附加產品。而一些生產過程中的廢液,也會通過專門的淨化設備淨化達標後排入海裡。」

玉環東海船倉現代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招永告訴錢報記者,海捕蝦全產業鏈海上加工中心加工的蝦幹因品質優良,目前已經有了大量的訂單預約,而前期的成品將統一出口至美國、日本等地。「預計年可加工深海蝦2萬噸以上,間接能為當地拖蝦漁民增收1億多元。」

相關焦點

  • 玉環海上抽檢海捕蝦蝦粉
    用於海捕蝦保鮮的蝦粉,船主在海上捕撈使用時會不會超標?近日,玉環縣海洋與漁業部門組織水產品質量抽檢、漁政執法等相關人員,驅船前往坎門黃門周邊海域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檢查,重點檢查漁船海捕蝦蝦粉(焦亞硫酸鈉)超標使用情況。  在黃門海域遇見浙玉漁11168等船隻,執法船隨即緩緩靠上,工作人員及執法人員立即登船進行檢查。
  • 守護「舌尖安全」 溫嶺市開展海捕蝦專項抽檢 
    開捕了
  • 酥香海捕蝦配蔬菜沙拉,讓你吃蝦不瞎吃!
    酥香海捕蝦配蔬菜沙拉蝦的營養價值很高,有延緩衰老、補鈣的功效,特別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現在海鮮大量上市,很新鮮,建議多吃一點鮮蝦。濟南銀座佳悅酒店中餐廚師長 劉衛東給大家帶來一道脆爽營養的酥香海捕蝦配蔬菜沙拉這道酥香海捕蝦配蔬菜沙拉,蝦鹹香酥脆,沙拉美觀鮮甜,特別適合兒童食用。
  • 同為「海捕蝦」價格差兩倍 口味不同營養差別大(圖文)
    記者了解到,不少市民在購買海鮮時對「養殖」還是「海捕」並沒有概念。&nbsp  漁船未歸「海捕」已上岸&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賣蝦了,便宜,10元一隻。」
  • 國內首臺30兆瓦高溫超高壓生物質發電機組來鳳投運
    馮公平)3月5日,國內首臺30兆瓦高溫超高壓生物質發電機組在來鳳縣綠水鎮四合工業園運行發電。在72小時試運行中,實現發電量196.8萬千瓦時,負荷率91.1%,達到試運行考核標準要求; 恩施日報訊(記者 洪業前 通訊員 馮公平)3月5日,國內首臺30兆瓦高溫超高壓生物質發電機組在來鳳縣綠水鎮四合工業園運行發電。
  • 山東青島:海捕蝦一個月內每隻漲十元 海捕魚價格偏高
    山東青島:海捕蝦一個月內每隻漲十元 海捕魚價格偏高2010-10-25 16:11:00  水產養殖網  &nbsp&nbsp&nbsp&nbsp【同期聲】&nbsp&nbsp&nbsp&nbsp姚師傅&nbsp水產攤主:(海捕蝦一個接近40塊&nbsp養殖蝦得15塊一個)&nbsp&nbsp&nbsp&nbsp【正文】&
  • 燈塔水母:以「牡蠣為媒」的全產業鏈戰略邏輯
    2019年,已經在牡蠣產業深度耕耘四年時間的燈塔水母,正式開始圍繞「高品質牡蠣品牌」的長遠目標,著手打造以乳山牡蠣「生產——加工——銷售——品牌——文化」一體化運營思路為核心的全產業鏈鏈路,籌備多年的「乳山牡蠣示範化海洋牧場項目」正式啟動,「養殖牧場+加工中心」的規劃建設,讓燈塔水母牡蠣的全產業鏈條初現雛形。
  • 青島大排檔宰客一盤蝦賣上千元 店家稱海捕蝦就是論只賣
    央廣網青島10月6日消息(記者王朝朋 劉會民)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昨天,有網友爆料稱,在青島當地一家大排檔吃飯時遇到宰客事件,一盤蝦的售價竟然高達上千元,隨後引發大家熱議。事件中的當事人四川遊客肖先生和南京遊客朱先生向本臺記者講述了事件經過。  四川遊客肖先生一家三人10月4號到達青島旅遊。在當晚安排好住宿後,就到街上找餐館吃飯。
  • 杭州蕭山機場新國際快件(跨境電商)中心全面投運
    9月25日,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新國際快件(跨境電商)中心全面投運。當天上午,杭州機場物流公司在新國際快件(跨境電商)中心內舉行投運儀式。
  • 國內首個全環境氣流可視化環境倉亮相 助醫院優化通風系統
    嘉賓參觀機電野戰預製加工平臺。主辦方供圖該研發中心位於北京市大興區夢狐竹纖維工業園區,建築使用面積4500平方米,包括精益建造、智慧建造、數位化生產等展示區,是國內機電領域首個集科研、辦公培訓、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研發中心。「室內氣流流向的可視化還原,在電子潔淨廠房、高等級傳染病醫院等高端廠房和科教文衛建築施工領域具有廣泛的運用前景。」
  • 中國移動打造國內首個8K影院,超高清技術打造沉浸式觀影體驗
    2019年6月25日,中國移動宣布,在個人數字內容消費領域將投入超30億元,實施5G+超高清創新發展計劃,打造覆蓋影音遊漫書的全場景沉浸體驗生態,全面革新用戶視聽體驗。作為中國移動旗下以「創新文化全場景沉浸體驗生態」為發展願景的網際網路技術公司,咪咕公司依託中國移動5G先發優勢,同時充分發揮自身真4K技術,在體育、演藝和傳統文化領域多次創造了「全球首次」的記錄,超高清內容儲備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到2019年底咪咕的真4K賽事直播將會達到350場。中國移動在真4K超高清探索的同時,兼顧8K實踐。
  • 青島首批自捕南極磷蝦產品運回 已經上市售賣
      經過7個月的時間,今年2月26日從威海市榮成西霞口港出發的我市首艘自主捕撈遠洋漁船「明開號」於9月3日滿載而歸,這也是我市首批自捕南極磷蝦產品回運。據了解此次共捕撈了近3300噸南極磷蝦,經過近一個月的再加工包裝,目前所有磷蝦已全面進入市場開始銷售。
  • 杭州機場新國際快件(跨境電商)中心全面投運
    杭+新聞訊 9月25日,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新國際快件(跨境電商)中心全面投運。 當天上午,杭州機場物流公司在新國際快件(跨境電商)中心內舉行投運儀式。省機場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鄭向平、機場海關關長楊建民為快件中心揭牌,省機場集團副總經理蔣福敏、菜鳥AE物流事業部副總經理李雅萍、機場海關副關長陳建松分别致辭,對國際快件中心的投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方進一步增強合作,共同推進杭州機場國際航空貨運發展充滿期待。
  • 加拿大野生北極蝦動漫視頻第二集震撼來襲:加拿大北極蝦的捕撈、加工和全程冷鏈運輸
    加拿大北極蝦的捕撈、加工和全程冷鏈運輸。
  • 南方電網首個變電站WAPI網絡建成投運
    南方電網首個變電站WAPI網絡建成投運 發布時間: 2021-01-08 00:00:00   來源:南方電網報  作者:   220千伏琅東變電站的戶外WAPI信號發射器。
  • 「萬米網海捕鳥」幕後:鳥網未禁生產 利益誘惑
    捕鳥事件為何屢禁不止?  監管盲點:行政交界處與廢棄工業園  此次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的「萬米網海捕鳥」,並非發生在偏僻的深山,而是城市的被遺忘地帶。  「鳥網對鳥類的傷害是非常明顯的,」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陸軍指出,2016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新版《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已經把網捕列為禁止使用的捕獵方法,因此鳥網的加工和生產必須加以規範,如果不採取措施來限制鳥網的生產和使用就不能夠從根本上保護候鳥的安全。
  • 全國首個區域統一調頻輔助服務市場系統投運
    近日,南方電網組織建設的南方區域統一調頻輔助服務市場系統(以下簡稱「區域調頻市場系統」)正式投運。這是全國首個上線運行的區域調頻市場系統,對於實現南方電網區域內調頻資源高效利用,提升電網頻率穩定,促進儲能等新業態發展意義重大。  區域調頻市場系統採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數位化技術,實時感知設備工況,實現網絡、計算、存儲等資源快速和彈性分配,服務近千家市場主體參與交易,有效提升市場運轉效率和穩定性。
  • 青島海捕大對蝦瘋賣:4隻260元
    「天價蝦」給青島這個旅遊城市嚴重抹了黑,好客山東的形象也大打折扣,不過在青島,海產品市場依然十分火爆,蝦蟹的價格其實也普遍很親民。入秋以來,青島市的蝦蟹捕撈連續獲得豐收,小港碼頭海鮮市場人頭攢動,市民成群購買海鮮,出現了相當的擁擠場面。漁船一靠岸,市民就「蜂擁而至」。
  • 剛剛,西藏首個空港岸電項目正式投運!
    11月27日,西藏首個高高原機場空港岸電項目投運儀式在拉薩貢嘎國際機場舉行,標誌著西藏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廊橋橋載電源替代APU項目順利投運,實現了飛機著陸後從消耗航空燃油到消耗清潔電能的轉變。本次西藏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廊橋橋載電源替代APU項目,是國家電網公司投資建設的首個高高原機場空港岸電項目,也是民航西藏自治區管理局創新商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