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是允諾,是對回歸的允諾。」——紀錄片《遷徙的鳥》中,展示了停靠站的碎片化、島嶼化、環境汙染等都會對候鳥的存活帶來威脅,但人類的濫捕亂獵則是其中最致命的。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報導「萬米網海捕鳥」事件後,人們再次將目光聚焦在濫捕亂獵候鳥、交易猖獗的天津、河北唐山等地。但事實上,候鳥遷徙的「血色之路」遠不止天津、唐山等黃渤海地區。
天津的亂捕濫獵鳥類活動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圖
在一個由250多名志願者組成的「全國拆網協作中心」微信群中,每天都有各地誌願者發來的拆除鳥網、發現死鳥數量的「噩耗」。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據2010年以來公開報導得到的不完全統計發現,幾乎所有省份都存在濫捕亂獵候鳥的情況,其中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湖南、江西、北京被曝光次數最多,黑龍江、吉林、遼寧次之。
連篇報導呈現出一幅令人悲傷的景象: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之上,候鳥一邊遷徙,一邊消失;每年的春秋季節,是獵殺候鳥最嚴重的時候,從河北到天津,從江浙到鄱陽湖,從洞庭湖到北部灣,均可見到偷獵者的「天羅地網」。
在國家林業局「三令五申」做好秋冬季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執法的背景下,鳥網為何屢拆不絕?捕鳥事件為何屢禁不止?
監管盲點:行政交界處與廢棄工業園
此次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的「萬米網海捕鳥」,並非發生在偏僻的深山,而是城市的被遺忘地帶。
10月9日至11日,澎湃新聞跟隨國家林業局督導組沿唐山、天津交界區域現場巡查發現,被發現大量鳥網的天津中新生態城、天津濱海物流加工區、天津漢沽區泰達慧谷投資服務中心、北京清河農場四處面積較大的捕鳥區域,雖歸屬的行政區域不同,但均距離天津市寧河區約30分鐘車程。
10月12日,唐山蘆臺經濟開發區海北鎮小海北村又發現「捕捉候鳥後催肥」窩點,而此地距離寧河區也在30分鐘車程內。
「黃渤海地區的非法候鳥交易集中在這一區域。」天津市寧河區一直是候鳥保護志願者心頭的一根刺。據多家媒體公開報導,這個區域常年形成「販鳥一條龍」服務,多次曝光、打擊,屢禁不止。
而天津警方此前刑拘的8名犯罪嫌疑人中,有4人都是寧河區人。
毗鄰渤海海灣的寧河區地處京、津、唐三角腹地,歷史上曾經歸屬過天津,也歸屬過唐山。
在寧河區「包圍」的範圍內,有清河農場、唐山蘆臺經濟開發區兩塊獨特的區域,兩地從地理位置來看位於寧河區境內,但行政區域劃分上卻分別隸屬北京、河北管轄,是兩省在天津的兩塊「飛地」。
這塊行政管轄犬牙交錯的的地域,卻成了捕鳥、販鳥者的「勝地」。捕鳥者在這一區域內「打遊擊」式地布網, 「碎片化」的執法方式難以對捕鳥、販鳥者形成地毯式打擊。
現場參與督導的國家林業局督導組副組長、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陸軍表示,「執法人員有行政區域的劃分,但是候鳥沒有地域的界限,今天落在天津、明天就會落到唐山,應加強聯合執法。」
唐山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透露,多年來捕鳥事件頻發,確實多發生在行政交界處,但聯合執法機制卻遲遲未能建立,「人家天津是直轄市,我們(唐山)的級別低不好跟人家直接談。」
此外,澎湃新聞注意到,天津中新生態城、天津濱海物流加工區、天津漢沽區泰達慧谷投資服務中心均系工業園區,但被荒廢后變為了「捕鳥勝地」。
如志願者解救2000隻活鳥、處理掛網死鳥3000多隻的天津中新生態城,系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戰略性合作項目,2008年通過了總體規劃。
但今年10月10日,澎湃新聞在中新生態城看到,整個生態城都被鐵網圍起來,僅留有一門出入,生態城內密集的蘆葦叢高達2米。濱海新區農委漢沽林業工作站長王峰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這片區域已經被圈起來劃入開發區了,長期沒人進去,也沒有路,是一個盲點。」
同樣發現了捕鳥網道的天津漢沽區泰達慧谷一處荒廢的工業園區,也是類似情況,該地也是土地徵用後未繼續投入建設形成荒廢的蘆葦叢。
國家林業局督導組認為,從目前發現的幾處捕鳥位置來看,都屬於監管盲區。
禁止網捕,但未禁生產、銷售鳥網
10月8日,澎湃新聞獨家報導,國慶期間,護鳥志願者稱在天津、唐山兩地巡查共發現兩大片非法捕鳥區域,累計拆除鳥網2萬餘米,解救活鳥近3000隻,掛網死鳥5000餘只。
澎湃新聞跟蹤報導此事後,在一個250餘人的「全國拆網協作中心「的志願者群裡,新的大面積的鳥網不斷被發現。志願者每天清晨四五點就開始自發巡查,發現一處網點就將定位發到群裡,同時圖文、語音、視頻「直播」,並電話通知當地林業部門一起拆網。
10月14日,天津市公安局通過認證微信公號「平安天津」發布,天津市公安局會同林業部門從10月9日開始嚴打非法捕獵、交易鳥類活動專項行動以來,共清除鳥網9310米。
澎湃新聞在唐山、天津等地走訪發現,鳥網通常由尼龍細線織成,一般被掛在竹竿上,插在隱秘的蘆葦叢中,很難發現。但長期巡護的志願者很有經驗,「看到有倒伏的蘆葦你就往裡走,一定會有鳥網。」
鳥網的成本很低且容易獲得,面積往往鋪得特別大,對鳥類殺傷力特別大。
志願者呼籲國家和地方能夠立法禁止捕鳥網的生產,「各地愛心人士也起早貪黑冒著酷熱去拆網。但對於捕鳥網這一事實上已普遍存在的獵捕工具,如果不禁止生產、銷售和流通,我們很難阻止它的使用。」
根據環保組織「讓候鳥飛」的統計,此前我國只有9個省份明確禁止使用捕鳥網,其中只有吉林省同時將捕鳥網的生產和銷售也列為非法。
「鳥網對鳥類的傷害是非常明顯的,」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陸軍指出,2016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新版《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已經把網捕列為禁止使用的捕獵方法,因此鳥網的加工和生產必須加以規範,如果不採取措施來限制鳥網的生產和使用就不能夠從根本上保護候鳥的安全。
「我們用於環志、科研的鳥網有專門的標誌,以後對鳥網的使用相關部門要特別明確,比如用於科研的鳥網可以統一定點採購、統一配發,並做好標誌。」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野生動物保護法》雖於2016年7月已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但要2017年1月1日起才正式施行。
而澎湃新聞此前獨家報導,因為非法捕鳥行為猖獗,山東無棣縣許多工廠和家庭作坊轉而生產捕鳥網。
無棣縣的許多家庭作坊都沒有在當地工商部門註冊,因而鳥網生產者的總數難以估量。網上能搜到的當地已註冊的有86家。但根據當地居民的說法,實際上有好幾百戶人家都有自己的作坊。
報導刊發後,中國綠色發展基金會致函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希望其能立即查處非法無證生產捕鳥網的作坊。
8月5日,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復函稱,針對網具生產,無棣縣正在籌備制定無棣網具加工的「團體標準」,協調相關部門和鄉鎮成立網具協會,以規範網具加工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
但復函還提到,目前國家和山東省均沒有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生產和銷售捕鳥網,剛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也未賦予工商部門對獵捕工具監管的職責。
利益鏈橫跨南北與多頭監管之困
利益是最大的誘惑。
據天津濱海新區公安局漢沽分局10月13日刑拘的莊某某供認,他自2016年8月底開始多次非法獵捕野生鳥類,600餘只賣了1萬餘元。
買賣來自於市場需求。農貿市場、花鳥市場、各地城鄉結合部的野味餐廳、一些愛好食用野味的省份,為獵捕野生鳥類提供了需求。
10月11日,澎湃新聞跟隨國家林業局督導組兩位專家暗訪天津西站附近的大豐橋花鳥市場時發現,雖然綜合執法車就停靠在旁邊,但鳥類交易仍在繼續。
「這幾天新聞報導後,公安局來了好多次,很多(賣鳥)人都不出來了。不過沒用,你們周末來,國內國外的什麼鳥兒都有。」一位懂行的老者津津樂道,天津的花鳥市場可並不只這一處。
而在天津北辰區北倉鎮政府附近,隨機走進一家「金陽燒烤總店」,菜單上公然寫有烤麻雀、烤鵪鶉(配圖),天津志願者還向澎湃新聞提供了多處可以吃到野味的餐館,「有野鳥、野兔、大雁等,周六日最多」 。
此次「萬米網海捕鳥」事件中,唐山林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負責人透露,捕鳥人主要在寧河區對鳥催肥,然後集中販賣到廣東等南方地區。
「太隱蔽了,我們跟蹤多年也很難跟蹤一條完整線路。」一名多年從事候鳥保護、捕鳥交易調查的志願者向澎湃新聞表示。
廣東省某市森林公安局局長向澎湃新聞透露,通過多年調查,他發現火車運輸已經成為候鳥南下的「綠色通道」,「最好國家相關部門能跟鐵路總公司溝通,讓鐵路運輸負起監管責任,堵死這條運輸通道。」
據新快報2015年6月報導,通過火車從全國各地運到廣州的鳥類,其中不少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或廣東省級重點保護動物。
廣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民警當時查獲的兩貨車鳥類來自河北滄州站,託運標籤上寫著「鴿子」。經當面清點,共查獲疑似國家「三有」和廣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麻雀3300隻(33箱)、珠頸斑鳩2556隻(24箱)、黑水雞642隻(5箱)、夜鷺198隻(18箱),均為活體。
報料人當時稱,這種情況持續已近10年,幾乎每天都有大量野生動物運到廣州。「這些鳥類的發貨站點主要集中在河北省邢臺、邯鄲、衡水,以及河南的漯河、駐馬店、信陽、三門峽等地,全部通過客運列車進行託運。」
10月11日下午,國家林業局發布通知,要求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保護候鳥專項行動,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主動會同公安、工商、運輸等部門,對候鳥等野生動物的非法市場、運輸線路和餐飲飯店、花鳥市場、寵物商店等重點場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集中查處非法運輸、非法經營等行為,多環節強化監管,實現綜合整治。
猖獗獵捕候鳥活動背後,存在著非法銷售、運輸、濫食野生動物的鏈條。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陸軍表示,保護野生鳥類不是林業部門一家的事情,非法捕鳥活動猖獗的背後,公安、交通運輸、工商等部門都有責任。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朝霞指出,在我國,除了林業部門具有綜合執法的職權之外,涉及市場歸工商管理,涉及交通則歸交通部門管理,「如果該負責而沒有履行責任,都應該追責,情形嚴重的,還應當追究瀆職的行政刑事責任。」
專家:制定出一張 「全國捕鳥地圖」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陸軍說,在全球候鳥遷徙路線上,黃渤海區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重要的地點,這種大規模捕殺候鳥的情況不僅能夠對鳥類的遷徙種群造成傷害,同時也能夠嚴重影響候鳥遷徙路線上沿岸國家的國際形象。
實際上,不僅是天津、河北等黃渤海區域,時值候鳥遷徙高峰期,全國候鳥遷徙線路上,獵殺與反獵殺的較量一直在進行。
廣西融水縣境內的九萬山、元寶山山脈,是候鳥南遷北往的必經之地。
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局微信公號9月27日發布信息稱,廣西融水縣森林公安局聯合當地警力在融水境內突擊開展打擊非法獵捕候鳥,共查處14起非法獵捕候鳥案件,查獲賈某洋、蒙某思等16名嫌疑人,扣押移動電瓶、照明燈具、鳥網、砂槍、火藥等捕鳥工具一批,沒收候鳥死體93隻、候鳥活體4隻,搗毀非法獵捕候鳥窩點13處。
9月底,廣東省茂名市公安局森林分局聯合林業相關職能部門對廣州市中心城區的酒樓食肆、農貿市場、「三鳥」批發市場及路邊流動攤檔進行集中清查,共清理整治集貿市場等重點場所60處,清查酒樓食肆20個,收繳野生保護動物59隻,其中水雞30隻,斑鳩11隻,山雞8隻,翠鳥5隻,黃葦鳽3隻,石雞2隻。
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今的公開報導發現,幾乎所有省份都存在濫捕亂獵候鳥的情況,其中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湖南、江西、北京被曝光次數最多,黑龍江、吉林、遼寧次之。
國家林業局在宣布啟動全國範圍內的保護候鳥專項行動時,要求徹底排查候鳥遷飛停歇的重點區域和重點路線,消除各種危及候鳥等野生動物種群安全的隱患,協同森林公安等執法機關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立案偵查,追蹤、抓捕犯罪嫌疑人,形成強大的震懾聲勢,堅決打壓亂捕濫獵等違法犯罪勢頭。
國家林業局還要求健全保護長效機制,通過設立舉報電話、聘用保護信息員、與保護志願者和民間團體建立聯動機制等方式,延伸保護觸角,確保及時掌握各種不法活動的苗頭,形成共同打擊亂捕濫獵野生動物及非法交易的保護網絡。
「我們建議國家林業局可以委託相關部門制定並出臺全國的捕鳥地圖,」陸軍說,打擊濫捕濫獵候鳥的行為必須建立長效機制,所有發生過捕鳥的區域都是敏感點,地方林業部門應通過新技術在地圖上進行標記,在候鳥遷徙季節重點巡視,國家林業局也可以委託相關機構,讓護鳥志願者參與進來,制定一張「全國捕鳥地圖」,發揮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抵制捕殺候鳥的行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