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報社論|虎斑地鶇與梧桐山上的捕鳥網及其他

2021-01-19 瀟湘晨報

有兩條與野生鳥類相關的新聞,放在一起看頗引人深思。

一條是,華僑城溼地近日正式對外發布,通過紅外相機的監測,首次在溼地鷺島上記錄到虎斑地鶇的消息。

虎斑地鶇是鶇類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30釐米,翅長超過15釐米。上體金橄欖褐色滿布黑色鱗片狀斑;下體淺棕白色,除頦、喉和腹中部外,亦具黑色鱗狀斑。光背地鶇和長尾地鶇外形和羽色與本種很相似,但體型較本種顯著為小,上體無暗色斑紋,亦缺少金色。

目前,虎斑地鶇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er 3.1——低危,同時也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虎斑地鶇現身華僑城溼地,也是深圳自然生態持續優化的又一個例證。作為深圳灣濱海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延伸,華僑城溼地是國際候鳥重要的中轉站、棲息地,是全國面積最小、深圳首家國家溼地公園,不斷豐富的動植物種類,使得華僑城溼地成為城市中央難得的濱海生態博物館。至今,華僑城溼地共記錄到逾600種動植物。

另一條是,據媒體報導,12月12日上午,深圳市民陳先生在梧桐山腳下靠近仙湖植物園的一處菜地旁發現一張巨大的捕鳥網,長約30~40米,高約7~8米,把小半面山林完全遮住,成為鳥類的「死亡陷阱」。接到舉報後,深圳野保部門和仙湖植物園立即介入調查,目前,捕鳥網已被拆除,相關調查正在進行中,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和仙湖植物園方面表示,已準備向警方報案。

前些年,也有媒體報導,深圳大鏟島和梧桐山等地陸續發現有人非法捕獵野生鳥類。他們在山林裡掛起一張張大網,最大的鳥網有500多米長,野保處和市公安局森林分局的工作人員趕到時,上面還掛著10多隻死亡的小鳥。

這兩條新聞放在一起比較與參照,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環保命題——一方面,深圳鳥類資源豐富,數據顯示,在深圳棲息的野生鳥類多達數百種,而且不斷有新的鳥類「居民」遷徙而來;另一方面,非法捕鳥現象仍然屢禁不絕,有必要加大防範與懲處力度。

不止是鳥類,早在2005年,首部《深圳生物物種資源編目》就已問世,涵蓋了昆蟲、軟骨魚、硬骨魚、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等物種,其中各類保護植物和珍稀瀕危動物達2067種。蟒蛇、穿山甲、獼猴、黑臉琵鷺、黃嘴白鷺、中華秋沙鴨、鴛鴦、貓頭鷹、蛇雕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及黃麂、豹貓、野豬、白鷺、夜鷺、蒼鷺、鸕鷀、各種水雞、水鴨等上百種國家保護動物,它們,是這座城市珍貴的自然資產。

相應地,偷獵者下手的對象也不止於鳥類。媒體曾報導,2017年3月13日,深圳一男子在羊臺山山頂遊玩,不慎被捕獸夾夾住左腳,無法行動——相比捕鳥網,捕獸夾要更隱蔽,更難發現。誰能肯定,此前沒有野生動物中招?

深圳於2014年7月1日、2019年12月17日先後兩次發布了《關於禁止獵捕陸生野生動物的通告》,禁獵範圍和對象為深圳行政區域內所有受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小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溼地公園、郊野公園、市政公園為永久禁獵區域。上述區域之外的其他區域為期間禁獵區,禁獵期 5 年。顯然,出現在深圳山野的捕鳥網、捕獸夾是對這一禁令的公然「叫板」。如何進一步加強與民間組織以及驢友的合作,乃至實行有獎舉報,或值得提上議事日程。

【來源:晶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壽光森林公安局打擊非法捕鳥 放飛虎斑地鶇等百餘只
    當日解救的鳥兒都是虎斑地鶇。10月份以來,壽光各地共出動車輛50餘輛次、民警200餘人次,共銷毀捕鳥網具60餘張,轉籠、地籠50餘個,放生野生鳥類100餘只,查處違法犯罪嫌疑人10人,對其中涉嫌構成犯罪的3人採取了刑事強制措施,情節輕微的7人進行了教育處理。  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為鶲科地鶇屬的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
  • 驢友舉報梧桐山非法捕鳥發現500多米捕鳥網
    原標題:驢友舉報梧桐山非法捕鳥發現500多米捕鳥網   近日記者獲悉,有人在梧桐山非法捕鳥。3月29日,市城管局接驢友舉報,稱有人在深圳市梧桐山張網捕鳥。  接到舉報後,市城管局立即組織梧桐山風景區管理處和仙湖植物園進行調查核實,經過調查在仙湖植物園香港回歸紀念林上梧桐山後山上發現鳥網,仙湖植物園立即與驢友一起對該網進行了拆除,避免了更多鳥兒受到傷害。  胡平告訴記者,連日來,深圳大鏟島和梧桐山等地陸續發現有人非法捕獵野生鳥類。他們在山林裡掛起一張張大網,不幸的鳥兒難逃生天。
  • 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學名:Zoothera dauma)為鶲科地鶇屬的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虎斑地鶇是鶇類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30cm,翅長超過15cm。雌雄羽色相似。光背地鶇和長尾地鶇外形和羽色與本種很相似,但體型較本種顯著為小,上體無暗色斑紋,亦缺少金色。廣布於歐洲及印度至中國、東南亞、菲律賓、蘇門答臘、爪哇。(引自百度)
  • 冬天的鶇之虎斑地鶇
    比如今天要介紹的虎斑地鶇。這種鳥的特徵從它的名字上基本就可以講清楚了,一是顏色特徵,身上有類似虎斑的花紋,二是行為特徵,那就是在地上活動為主,一般只在受到驚嚇時才飛到不高的樹上,所以叫虎斑地鶇。 本期封面照是春天時虎斑地鶇臨走前拍攝的,已經是萬物復甦之際了,之後沒多久,它們就會在杭州消失,回到北方去繁殖下一代了。所以說虎斑地鶇會在杭州呆整個冬天,只要你有心,還是比較有機會看到它們的。
  • 科普小文|虎斑地鶇「分家」了
    這是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近日整理園區布設的幾個紅外線相機記錄的圖片資料時的一個意外發現,經相關專家鑑定,初步判斷這是一隻首次被華僑城溼地記錄的鳥種——虎斑地鶇      12 月 11 日,經深圳市觀鳥協會鳥類專家鑑定,最終認定這隻"不速之客"實際上是懷氏虎鶇。12 月 11 日下午,深圳晚報的記者專程來到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陪同記者來到懷氏虎鶇的發現地——鷺島。
  • 梧桐山麓驚現捕鳥網,數十小動物遭毒手!誰幹的?
    12月12日上午,深圳市民陳先生在梧桐山腳下靠近仙湖植物園的一處菜地旁發現一張巨大的捕鳥網,上面有數十隻蝙蝠屍體。▲掛在捕鳥網上的蝙蝠屍體。接到舉報後,深圳野保部門和仙湖植物園立即介入調查,目前,捕鳥網已被拆除,相關調查正在進行中,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和仙湖植物園方面表示,已準備向警方報案。▲巨大的捕鳥網對野生鳥類構成極大威脅。
  • 鳥類辨識:《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學名:Zoothera dauma)為鎓科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
  • 深圳梧桐山麓驚現捕鳥網 野保部門與仙湖植物園已介入調查
    url:https://m.gmw.cn/2020-12/13/content_1301935379.htm,id:1301935379  【深圳梧桐山麓驚現捕鳥網野保部門與仙湖植物園已介入調查】12月12日,深圳市民陳先生在梧桐山腳下靠近仙湖植物園的一處菜地旁發現一張巨大的捕鳥網,上面有數十隻蝙蝠屍體
  • 鄭州市森林公安局成功救助一隻虎斑地鶇幼鳥
    民警考慮到幼鳥過小,不適宜帶回隊裡養護,隨即將其送往市野生動物救助站救治,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隻幼鳥學名為虎斑地鶇,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是一隻未成年體,應該是在遷徙過程中因飢餓迷途,導致受傷無法飛行。目前,虎斑地鶇幼鳥已被妥善隔離養護,待其痊癒後,會於一周內將其帶到市郊的山上放生,讓其回歸大自然,繼續它的遷徙之旅。
  • 《攻殼機動隊》中的虎斑地鶇小考
    沒過多久,我便得到了關於「虎鶇」的考據。「虎鶇」的確指的就是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Zoothera dauma)是鶇科地鶇屬的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體形較大,個頭達28釐米,翅長超過15釐米,上體橄欖褐色,下體白色滿布粗大的褐色鱗狀斑紋。虎斑地鶇主要棲居於森林地面,以奔走和跳行的姿態取食昆蟲和植物種子。
  • 梧桐山麓驚現捕鳥網,數十隻蝙蝠遭殺戮 野保部門與仙湖植物園已...
    12月12日上午,深圳市民陳先生在梧桐山腳下靠近仙湖植物園的一處菜地旁發現一張巨大的捕鳥網,上面有數十隻蝙蝠屍體。接到舉報後,深圳野保部門和仙湖植物園立即介入調查,目前,捕鳥網已被拆除,相關調查正在進行中,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和仙湖植物園方面表示,已準備向警方報案。
  • 虎斑地鶇--鶇類中最大的一種鳥
    虎斑地鶇(音同「東」)是鶇科地鶇屬的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鶇:鳥類的一科,嘴細長而側扁,翅膀長,善於飛翔,叫得很好聽。)虎斑地鶇是鶇類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30cm,翅長超過15cm。上體金橄欖褐色滿布黑色鱗片狀斑,下體淺棕白色。
  • 獨家|虎斑地鶇光臨華僑城溼地?鳥類專家確定繫懷氏虎鶇
    12 月 10 日,華僑城溼地正式對外發布首次在溼地鷺島上記錄到虎斑地鶇的消息。據了解,這是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近日整理園區布設的幾個紅外線相機記錄的圖片資料時的一個意外發現,經相關專家鑑定,初步判斷這是一隻首次被華僑城溼地記錄的鳥種——虎斑地鶇。
  • 動物小百科:關於虎斑地鶇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識!
    虎斑地鶇,拉丁學名是Zoothera dauma,也稱頓雞、虎斑山鶇,屬於雀形目、鶲科的一種動物。該物種雌雄羽色相似。上體從額至尾上覆羽呈鮮亮橄欖赭褐色,棕白色羽幹紋、絨黑色端斑和金棕色次端斑,在上體形成明顯的黑色鱗狀斑。
  • 臨沂一隻虎斑地鶇受傷落地 熱心網友展開接力救鳥
    4月9日早晨,臨沂一隻虎斑地鶇受傷落地,眾網友對其展開了積極救治,可惜沒有拯救成功。「我們將小鳥帶回單位,給小鳥弄點清水喝了,之後小鳥清醒,但是開始不停地吐血。我和朋友只好在群裡求助。」群裡恰巧有位壹宜寵物醫院的助理高先生,隨後,高先生將受傷的小鳥火速送到了寵物醫院。「小鳥病情迅速加重,我們將小鳥送進了吸氧倉救治。但是時間不長,鳥已經開始吐黑血了,估計是中毒已深,回天乏術。」
  • 警民聯手救助一隻國家「三有」野生保護動物虎斑地鶇
    經現場辨認,確認這隻鳥為虎斑地鶇,體長30釐米左右,翅長超過15釐米。上體金橄欖褐色滿布黑色鱗片狀斑,下體淺棕白色,除頦、喉和腹中部外,亦具黑色鱗狀斑,是國家保護有益、有重要經濟和有科學研究價值的「三有」野生動物。工作人員同時發現,這隻虎斑地鶇嘴部和翅膀有傷。
  • 罕見虎斑地鶇受傷落地 羽毛黑黃相間體長20釐米
    林業人員說,這是只虎斑地鶇,在廈門城區很難見到。記者從中國觀鳥記錄中心的網站上查詢發現,我市尚無發現虎斑地鶇的記錄,在福建省只有福州有兩起記錄。(廈門晚報(微博))
  • 南京浦口星甸常年有人捕鳥 萬餘只命喪鳥網鐵夾
    這些捕鳥網長約15米,固定在兩根六七米高的竹竿上面,每個網上都粘著小鳥掙扎留下的羽毛和斑斑血跡。捕鳥人為了防止體形較小的鳥從網孔中逃脫,還專門用兩層孔徑不足1釐米的細尼龍網做成了「V」字形的捕鳥網。  就在這時,「噗噗」的聲響,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力,循聲望去,山北側的一張大網上剛罩到一隻綠色小鳥。
  • 汕頭出現非法張網捕鳥危害大,部分鳥網已被拆
    日前,本欄目報導了龍湖外砂及新溪部分地方出現非法張網捕鳥的現象,引發關注。目前,大部分的鳥網已被拆除。此前,在金鴻公路東側的外砂片蔡坪,以及附近新溪十圍的田間和荷塘,有人設置了6張鳥網,非法捕鳥。在此張網捕鳥,嚴重危害了生態環境,必須加以取締。本月10日,來自我市的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協會的會員及愛鳥人士不約而同地來到現場察看,發現外砂蔡坪片的4張鳥網已被拆除,但新溪十圍荷塘裡的仍有兩張鳥網,上面有小鳥被纏住。現場的林先生為此專門穿上「水褲」,下到荷塘將小鳥解救放飛。將這些網剪開,把它放飛,這隻鳥還活著,它還會飛。
  • 河北唐山再現鳥網捕鳥,警方:案件已受理,正調查
    河北唐山再現鳥網捕鳥,警方:案件已受理,正調查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20-10-10 19:10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