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地鶇--鶇類中最大的一種鳥

2020-12-06 吾悅圖文

虎斑地鶇(音同「東」)是鶇科地鶇屬的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鶇:鳥類的一科,嘴細長而側扁,翅膀長,善於飛翔,叫得很好聽。)

虎斑地鶇是鶇類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30cm,翅長超過15cm。上體金橄欖褐色滿布黑色鱗片狀斑,下體淺棕白色。

廣布於歐洲及印度至中國、東南亞、菲律賓、蘇門答臘、爪哇。

主要棲息於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中,尤以溪谷、河流兩岸和地勢低洼的密林中較常見,春秋遷徙季節也出入於林緣疏林和農田地邊以及村莊附近的樹叢和灌木叢中活動和覓食。

要以昆蟲和無脊椎動物為食,所吃食物主要為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幼鳥則主要以鱗翅目幼蟲和蚯蚓為食)。

此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實、種子和嫩葉等植物性食物。能在地上迅速奔跑,多在林下地上落葉層中覓食。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在林下灌叢中或地上覓食。性膽怯,見人即飛。喜歡直線飛行,所以經常撞牆。多貼地面在林下飛行,有時亦飛到附近樹上,起飛時常發出『噶』的一聲鳴叫,每次飛不多遠即又降落在灌叢中。

繁殖期5-8月,通常營巢於溪流兩岸的混交林和闊葉林內,巢一般多置於距地不高的樹幹枝杈處,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相關焦點

  • 鳥類辨識:《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學名:Zoothera dauma)為鎓科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
  • 冬天的鶇之虎斑地鶇
    比如今天要介紹的虎斑地鶇。這種鳥的特徵從它的名字上基本就可以講清楚了,一是顏色特徵,身上有類似虎斑的花紋,二是行為特徵,那就是在地上活動為主,一般只在受到驚嚇時才飛到不高的樹上,所以叫虎斑地鶇。 本期封面照是春天時虎斑地鶇臨走前拍攝的,已經是萬物復甦之際了,之後沒多久,它們就會在杭州消失,回到北方去繁殖下一代了。所以說虎斑地鶇會在杭州呆整個冬天,只要你有心,還是比較有機會看到它們的。
  • 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學名:Zoothera dauma)為鶲科地鶇屬的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虎斑地鶇是鶇類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30cm,翅長超過15cm。雌雄羽色相似。翅上覆羽與背同色,中覆羽、大覆羽黑色具暗橄欖褐色羽緣和棕白色端斑。初級覆羽絨黑色,外翈中部羽緣橄欖色,飛羽黑褐色,外翈羽緣淡棕黃色,次級飛羽先端棕黃色,內翈基部棕白色,在翼下形成一條棕白色帶斑,飛翔時尤為明顯。中央尾羽橄欖褐色,外側尾羽逐漸轉為黑色具白色端斑。眼先棕白色、微具黑色羽端,眼周棕白色,耳羽、頰一頭側、顴紋白色或棕白色微具黑色端斑,耳羽後緣有一黑色塊斑。
  • 科普小文|虎斑地鶇「分家」了
    這是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近日整理園區布設的幾個紅外線相機記錄的圖片資料時的一個意外發現,經相關專家鑑定,初步判斷這是一隻首次被華僑城溼地記錄的鳥種——虎斑地鶇      12 月 11 日,經深圳市觀鳥協會鳥類專家鑑定,最終認定這隻"不速之客"實際上是懷氏虎鶇。12 月 11 日下午,深圳晚報的記者專程來到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陪同記者來到懷氏虎鶇的發現地——鷺島。
  • 晶報社論|虎斑地鶇與梧桐山上的捕鳥網及其他
    一條是,華僑城溼地近日正式對外發布,通過紅外相機的監測,首次在溼地鷺島上記錄到虎斑地鶇的消息。虎斑地鶇是鶇類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30釐米,翅長超過15釐米。上體金橄欖褐色滿布黑色鱗片狀斑;下體淺棕白色,除頦、喉和腹中部外,亦具黑色鱗狀斑。光背地鶇和長尾地鶇外形和羽色與本種很相似,但體型較本種顯著為小,上體無暗色斑紋,亦缺少金色。
  • 《攻殼機動隊》中的虎斑地鶇小考
    帶著一股強烈的獵奇心和求知慾,我諮詢了我的鳥友吼海雕。其實在我的朋友圈中,會日語的朋友有很多。然而既會日語又了解動漫還掌握鳥類知識的,只有吼海雕老師了! 沒過多久,我便得到了關於「虎鶇」的考據。「虎鶇」的確指的就是虎斑地鶇。
  • 你是個什麼鶇鶇,上海鶇類記錄
    昨日(本來昨天寫的今日哈哈哈)春分,許多鳥類差不多要開始遷徙,許多鳥也是看一眼少一眼了,鶇類便在其中,這裡的鶇類指的是雀形目鶇科的鳥,不過在《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中,鶇類還是作為鶇亞科與鶲類等在鶲科下,這類分分合合的植物分類也會有,這裡還是以鶇科說明了(不過帶「鶇」的鳥也不一定是鶇科,比如仙八色鶇科的,可惜一直未得一見)。
  • 南京今年的鶇(dōng)類冬候鳥比往年多清涼山等城市公園是不錯的...
    ,包括灰背鶇、虎斑地鶇等。在遷徙及越冬季節,它們常集成大群在林間活動,尤其喜歡在草叢中穿行,覓食枯枝落葉層內所隱藏的害蟲。成群的鶇類對消滅田間害蟲地老虎、玉米螟幼蟲等有突出的貢獻。&nbsp&nbsp&nbsp&nbsp虎斑地鶇為鶲科地鶇屬的「鳥類明星」,俗名虎鶇、虎斑山鶇。它是鶇類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30釐米,翅長超過15釐米。虎斑地鶇的長相很特別,上體褐色,下體白色,全身長著褐色的鱗狀斑紋,像老虎皮一樣。
  • 壽光森林公安局打擊非法捕鳥 放飛虎斑地鶇等百餘只
    當日解救的鳥兒都是虎斑地鶇。10月份以來,壽光各地共出動車輛50餘輛次、民警200餘人次,共銷毀捕鳥網具60餘張,轉籠、地籠50餘個,放生野生鳥類100餘只,查處違法犯罪嫌疑人10人,對其中涉嫌構成犯罪的3人採取了刑事強制措施,情節輕微的7人進行了教育處理。  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為鶲科地鶇屬的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
  • 獨家|虎斑地鶇光臨華僑城溼地?鳥類專家確定繫懷氏虎鶇
    12 月 10 日,華僑城溼地正式對外發布首次在溼地鷺島上記錄到虎斑地鶇的消息。據了解,這是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近日整理園區布設的幾個紅外線相機記錄的圖片資料時的一個意外發現,經相關專家鑑定,初步判斷這是一隻首次被華僑城溼地記錄的鳥種——虎斑地鶇。
  • 動物小百科:關於虎斑地鶇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識!
    虎斑地鶇,拉丁學名是Zoothera dauma,也稱頓雞、虎斑山鶇,屬於雀形目、鶲科的一種動物。該物種雌雄羽色相似。上體從額至尾上覆羽呈鮮亮橄欖赭褐色,棕白色羽幹紋、絨黑色端斑和金棕色次端斑,在上體形成明顯的黑色鱗狀斑。
  • 警民聯手救助一隻國家「三有」野生保護動物虎斑地鶇
    經現場辨認,確認這隻鳥為虎斑地鶇,體長30釐米左右,翅長超過15釐米。上體金橄欖褐色滿布黑色鱗片狀斑,下體淺棕白色,除頦、喉和腹中部外,亦具黑色鱗狀斑,是國家保護有益、有重要經濟和有科學研究價值的「三有」野生動物。工作人員同時發現,這隻虎斑地鶇嘴部和翅膀有傷。
  • 罕見虎斑地鶇受傷落地 羽毛黑黃相間體長20釐米
    本報訊(文/圖 記者 林依文)昨天上午8點多,新蓮花新龍山花園的物業人員在小區中聽到叫聲,仔細一找,原來是只受傷的小鳥。物業人員將它帶回物業辦公室,隨後報警求助。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隻鳥個頭挺大,體長有20釐米左右,羽毛黑黃相間,非常漂亮。它可能還沒有適應新環境,躲在一張凳子下面。物業人員說:「當時它的叫聲很悽厲,把我們吸引了過去。結果發現它受傷了,怎麼掙扎也飛不起來,估計是撞牆摔下受的傷。」林業人員趕到現場,查看後告訴記者:「它的左眼傷得比較重,我們將給它滴消炎藥水,康復後再予以放生。」
  • 鄭州市森林公安局成功救助一隻虎斑地鶇幼鳥
    民警考慮到幼鳥過小,不適宜帶回隊裡養護,隨即將其送往市野生動物救助站救治,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隻幼鳥學名為虎斑地鶇,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是一隻未成年體,應該是在遷徙過程中因飢餓迷途,導致受傷無法飛行。目前,虎斑地鶇幼鳥已被妥善隔離養護,待其痊癒後,會於一周內將其帶到市郊的山上放生,讓其回歸大自然,繼續它的遷徙之旅。
  • 臨沂一隻虎斑地鶇受傷落地 熱心網友展開接力救鳥
    4月9日早晨,臨沂一隻虎斑地鶇受傷落地,眾網友對其展開了積極救治,可惜沒有拯救成功。「我們將小鳥帶回單位,給小鳥弄點清水喝了,之後小鳥清醒,但是開始不停地吐血。我和朋友只好在群裡求助。」群裡恰巧有位壹宜寵物醫院的助理高先生,隨後,高先生將受傷的小鳥火速送到了寵物醫院。「小鳥病情迅速加重,我們將小鳥送進了吸氧倉救治。但是時間不長,鳥已經開始吐黑血了,估計是中毒已深,回天乏術。」
  • 每天帶你了解一種鳥——灰背鶇
    灰背鶇(學名:Turdus hortulorum)是中型鳥類,體長20-23釐米,體重量50-73克。上體石板灰色,頦、喉灰白色,胸淡灰色,兩脅和翅下覆羽橙慄色,腹白色,兩翅和尾黑色。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的茂密森林中。
  • 懷氏虎鶇首次現身華僑城溼地
    董江天 攝深圳晚報訊 (記者 李晶川 徐婭) 12月10日,華僑城溼地正式對外發布首次在溼地鷺島上記錄到虎斑地鶇的消息。據了解,這是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近日整理園區布設的幾個紅外線相機記錄的圖片資料時的一個意外發現,經相關專家鑑定,初步判斷這是一隻首次被華僑城溼地記錄的鳥種——虎斑地鶇。
  • 光明文化周末版:虎鶇逸事
    作者:洪忠佩  每年春分過後,空氣就變得溼潤起來,比空氣還要溼潤的是山林中鳥兒的啼鳴,嚶嚶,啾啾,囀囀,像水哨子的聲音,每一聲都帶著水氣和草木的氣息。虎鶇卻不同,它叫起來類似烏鴉,嘎嘎嘎,倒是不及那麼粗糲、嘶啞。  虎鶇是俗名,它有一個同樣霸氣的學名——虎斑地鶇。  在金田源遇見虎鶇,純屬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