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捕鯨船捕獲一小鬚鯨 稱將解剖以了解鯨魚生態

2021-01-11 水產養殖網
  4月26日,日本科研捕鯨船開始在宮城縣三陸地區附近海域進行捕獵,當天捕獲了一頭小鬚鯨。圖為科研人員在該縣石卷市的鯰川港檢查這頭小鬚鯨。(圖據共同社)

  中新網4月27日電&nbsp據共同社報導,日本科研捕鯨船26日開始在宮城縣三陸地區附近海域進行捕獵,當天捕獲了一頭小鬚鯨。捕鯨船航行過程中未受到反捕鯨組織的幹擾。報導稱,科研人員將對捕獲的鯨進行解剖,分析其食量,以便了解鯨的生態。

  據報導,科研捕鯨船於傍晚6點後依次返回該縣石卷市的鯰川港。小鬚鯨被起重機從船上卸入卡車,運往附近的調查所。經檢查,這頭鯨長4.92米,重1.2噸,為雌性。

  在場監督的水產廳國際課調查官佐佐木拓表示:「很高興(科研捕鯨)平安啟動。希望今後的捕獵調查也能順利進行。」

  本月26日,4艘日本科研捕鯨船從宮城縣石卷市的鯰川港出發,將在該縣三陸地區的附近海域捕獵小鬚鯨。這是日本在西北太平洋實施的科研捕鯨活動之一,也是&nbsp海牙國際法院3月判決禁止日本在南極海域進行科研捕鯨後捕鯨船隊的首次出港。船隊的警衛工作較往年嚴格,但並未受到反捕鯨團體的幹擾。

  日本政府在國際法院做出判決後決定2014年度不在南極海域進行科研捕鯨。報導稱,由於要求繼續捕鯨的呼聲「強烈」,日本政府決定在以鯰川港、釧路港(北海道釧路市)等為基地的西北太平洋繼續捕鯨,但把捕獵數量從以往的380頭減少四成多至210頭。

相關焦點

  • 日本捕鯨船2個月捕124頭鯨魚 船內當場加工七百餘噸肉皮產品
    29日一早,5月份出港的捕鯨船團隊母船「日新丸」回到山口縣下關市下關港。2個月時間內,捕鯨船在房總半島海域至三陸海域捕獲了124頭布氏鯨,在船內當場加工、冷凍的鯨肉、鯨皮等產品共764噸,將於30日卸貨。 綜合日本《每日新聞》、山口電視臺29日報導,捕鯨船團隊共三隻船「日新丸」、「勇新丸」、「第3勇新丸」,船員有120人。
  • 日本捕鯨船捕獲1430噸鯨肉,日本人為什麼要捕殺鯨魚?
    據報導稱,今年從7月份開始,日本不顧國際海洋組織反對,時隔31年重啟了商業捕鯨,各種大型商業船隻紛紛從山口縣起航,開啟了為期數月的捕鯨活動,10月4日,已有部分商業捕鯨船回港,總計捕獲鯨魚肉約1430噸,數百隻鯨魚淪落為商業買賣。
  • 日本組織小學生觀看宰殺鯨魚,校長稱培養自豪感
    路透社截圖據英國路透社7月18日報導,南房總的捕鯨船捕獲了日本自7月1日重啟商業捕鯨計劃以來的第一隻小鬚鯨,這也是日本時隔31年恢復商業捕鯨的首次收穫。捕鯨是南房總世代相傳的傳統活動,當地數十年來每當有鯨魚捕獲,就會邀請小學生到現場觀摩鯨魚宰殺過程。
  • 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後,捕獲首條鯨魚,引國際社會強烈關注
    當地時間2019年7月1日,日本北海道釧路港,一頭被捕獲的小鬚鯨被起重機吊到卡車上。據悉,這是日本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首日作業捕獲的鯨魚於當天傍晚在北海道釧路港卸貨。當晚卸貨的是在沿岸作業的小型捕鯨船捕獲的兩頭小鬚鯨,預計將分別被解體,最快4日進行交易。此前外媒稱,當地時間6月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將從7月1日起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日本漁民將可以在日本海域和其專屬經濟區捕魚,但在南極洲則不被允許。據俄羅斯衛星網6月30日報導,多年以來,日本打著「科研捕鯨」的幌子,不顧國際社會反對,持續在南極海域及西北太平洋捕鯨。
  • 法媒:日本今年將捕撈227頭鯨魚 其中一類鯨魚面臨滅絕威脅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法媒稱,專家們稱,日本7月1日恢復的商業捕鯨活動所針對的3種鯨魚中的一種面臨滅絕威脅,另兩種鯨魚的亞種群數量也嚴重減少。據法新社7月1日報導,在去年底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後,日本如今宣稱,該國允許在今年12月底前在其領海內捕撈227隻這種巨型海洋哺乳動物。報導稱,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宣布的暫停捕鯨決定禁止一切捕鯨活動,但包括日本在內的3個國家後來利用相關漏洞無視這一禁令,同時繼續留在該委員會中。
  • 鯨落或者鯨爆,鯨魚死亡後不同凡響的表達方式
    而鯨落的出現,需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鯨足夠大,海底足夠深。不誇張的說一條鯨魚的隕落,可以成為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而現在人類對鯨的捕殺,導致鯨魚種類、數量急劇下滑。這也導致鯨落出現次數越來越少。只要稍不注意,就會引發鯨爆,變成了生化武器,威力更為驚人。鯨爆時,附近的居民也會跟著遭殃,飛濺的血肉不僅會糊得到處都是,而且因為鯨爆所帶來的腐爛之味陪伴多日,久久不能消散。
  • 鯨落是鯨魚對海洋的饋贈,鯨爆卻是鯨魚留下來的「生化武器」
    一鯨落萬物生,鯨魚死後,它的屍體會成為寶貝。一頭成年藍鯨,體長可超過30米,是個龐然大物。骨架會成為小型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同時它散發出去的氣味,會吸引眾多的魚類。藍鯨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可是讓它們垂涎三尺的。藍鯨的皮肉被分食之後,甲殼類生物正式登場,它們會分解藍鯨的骨頭。
  • 上海擱淺死亡鯨魚,究竟是哪種鯨?
    原標題:上海擱淺死亡鯨魚,究竟是哪種鯨?  3月20日,在長江口與杭州灣交匯的海面發現一頭死亡鬚鯨。此事引起了上海市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經相關部門研究決定,由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標本模型製作中心對鯨魚進行解剖並製成標本。
  • 日本北海道釧路近海開始捕撈小鬚鯨 首日捕獲2頭
    原標題:日本北海道釧路近海開始捕撈小鬚鯨 首日捕獲2頭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20日,日本北海道釧路近海進行沿岸作業的2艘小型捕鯨船,開始捕撈小鬚鯨,首日捕獲2頭。此前,從16日起,北海道網走近海也開始進行捕鯨。
  • 滬死亡鯨魚將解剖製作標本 整個過程需時兩年半[圖]
    :3月19日,上海浦東漁民出海作業時,在長江口與杭州灣交匯的海面上發現了一頭死亡的鯨魚。初步推斷這頭鯨魚屬於長鬚鯨科,死亡時間超過10天,身體長度超過20米,自然死亡的可能性大。有關部門表示將會把鯨魚製作成科普類的實物標本,供科普或者科研使用。  上午9點,東方網記者來到鯨魚解剖點,現場能看到擱淺的鯨魚,空氣中能聞到腐爛的臭味。據現場漁政工作人員介紹,22日凌晨,漁政人員藉助漲潮的時機,將死亡鯨繼續往岸邊拖動了3米左右,鯨身體大部分已經離開河道水域。
  • 為什麼不該接近死掉的鯨魚?大概是因為一「鯨」一「炸」吧…
    鯨生前吃了很多食物,消化後會產生甲烷、氫硫化物以及氨等氣體,鯨死後,內部組織與器官腐敗的速度越快,細菌擴散的速度也越快,身體的蛋白質分解,產生更多氣體,增加腹部與腸道的壓力。若處置不當,極可能發生爆炸。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鯨爆炸的事件。2004年1月26日,一頭抹香鯨屍體在臺南市中心西門路小北夜市附近自體爆裂,是因內部蓄積過多腐敗氣體而造成身軀爆裂。
  • 日本人「不愛吃」鯨魚?日本漁船卻從海洋捕獲一千多噸鯨肉
    日本人不愛吃鯨魚肉,《朝日新聞》如是說。但實際情況是,日本的一些高檔餐廳一直在出售鯨魚肉。據央視網10月6日報導稱,日本商業捕鯨團於4日返回山口縣,並帶回了1000多噸鯨魚肉。這批鯨魚肉將通過公開拍賣的方式,進入各大餐廳和酒肆。問題來了,日本的官方言論為何和實際情況有如此大的出入,日本政府在幹什麼?按照日本媒體的話說,日本重啟捕鯨行動是用來支持漁業研究,日本捕獲的鯨魚比較之前已經很少了。事實上日本近年來獲取的鯨魚肉,確在逐年下降。這裡面既有國際社會的功勞,更有日本民眾的自發性抵制。
  • 日本今年捕獲的成熟雌鯨有九成多已懷孕
    日本水產廳8日宣布,今年1月3日至3月13日在南極海域實施的「調查捕鯨」共捕獲了251頭南極小鬚鯨,其中的成熟雌鯨有91.4%已懷孕。水產廳聲稱「這顯示小鬚鯨保持了良好的繁殖狀況」。 捕鯨船隊已經於本月5日返回日本。
  • 環保組織稱其阻止日捕鯨活動 750隻鯨魚獲救
    海洋守護者協會在南冰洋靠近一艘日本船隻,攝於2014年3月2日【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媒「20minutes.fr」3月23日援引法新社報導,環保組織海洋守護者協會(Sea Shepherd)於3月23日宣布,在每年例行的南冰洋海域行動中,該組織經過激烈對抗成功阻止日本捕鯨船,並解救750隻鯨魚。據報導,海洋守護者協會於1月5日發起第二次行動。
  • 鯨魚死後反哺海洋,誕生新的生態系統,一鯨落萬物生不是瞎說
    原本以為鯨魚死了就是死了,安靜地沉落海底,沒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後來卻發現這叫鯨落,是鯨魚給海洋的饋贈。海洋哺育了它,它死後便反哺海洋。鯨落顧名思義,就是鯨魚死亡後,其龐大的身軀沉落海底的一種現象。不是每一條鯨魚死後都能形成鯨落,它有兩個苛刻的要求。第一是體型足夠大,幼年鯨魚死後基本不會有鯨落現象。
  • 鯨落,鯨魚留給大海最後的溫柔,一鯨落,萬物生
    一鯨落,萬物生。當一頭鯨魚離世之後,它那龐大的屍體就會緩緩的沉入海底,在它沉沒的海底會形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這個新的生態系統可以維持數十年。生物學家賦予了這個過程一個非常溫柔而夢幻的名字——鯨落。這場死亡對於鯨魚來說是一切的結束,但是對於另外一群海洋生物來說卻是一場狂歡的開始,當鯨魚的屍體觸達海底的那一刻,很快就會被深海生物發現,尤其是嗅覺系統極為靈敏的盲鰻、深海軟甲蟹等,甚至還有鯊魚到來。常常一座鯨落創造的生態系統可以維持數十年,但是一頭體型巨大的鯨落所創造的生態系統可以維持長達百年之久。
  • 7噸重大鯨魚成了北京自然博物館鎮館明星,它來自霞浦
    發現長鬚鯨屍體2014年5月5日在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三沙鎮,霞浦縣海洋與漁業執法大隊發現壹只由當地漁民拖回的長鬚鯨屍體,體長13.5米,重約7噸。經執法大隊法醫現場確認該鯨魚已無生還跡象,根據相關部門處理意見,最終決定交由福建當地一家生物標本公司福州森藝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製作成海洋生物標本,用於日後的教學科研使用。
  • 劉元海:日本人真那麼愛吃鯨魚?
    4月2日,日本水產廳廳長本川一善在自民黨捕鯨議員聯盟上明確表示,從今年起,日本將暫停從1987年以來持續在南極海域開展的「科研捕鯨」活動。自然,在一些日本民族主義者和國粹主義者看來,這一次的判決是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對日本文化傳統的又一次無情敲打。曾多次參與國際禁止捕鯨大會的前水產廳官員小松正之認為,歐美國家禁止日本捕鯨已無異於破壞日本和世界的民主與自由。
  • 解剖體長12米 重30噸的"鯨魚"全程紀實(組圖)
    第2頁:解剖體長12米 重30噸的"鯨魚"全程紀實第3頁:解剖體長12米 重30噸的"鯨魚"全程紀實第4頁:解剖體長12米 重30噸的"鯨魚"全程紀實第5頁:解剖體長12米 重30噸的"鯨魚"全程紀實第6頁:解剖體長
  • 鯨落十裡,萬物重生
    鯨豚對人,常有引路、讓航、甚至見義勇為驅逐惡鯊、將落難者馱上海岸之善舉,古今中外,相關記載不勝枚舉。鯨魚的鰭狀前肢裡,實際上有廢棄不用的手臂、手腕和手指骨,這是一隻小灰鯨的前鰭骨。將古代巨齒鯊的上下顎與現代大白鯊進行比較。遠古的巨型海獸讓人感覺很魔幻。但這一切依然只是開始。當殘餘「鯨落」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殆盡,鯨的遺骸漸漸化作礁巖,成為海底形形色色生物群的寶貴跳板。